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精】

作文2.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1

據我所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終身奉行的忠恕之道!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有很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造成他們沒有辦法走到一起,他們都是好人,都是善良的人,都沒存壞心眼。都特願意為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可就是不巧,你愛了他不愛,他愛了你不愛,怎麼辦呢?別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具體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當自己要對他人做什麼事時,先想想自己是否願意遇到這事,如果自己不願意,就不能對他人做這件事。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自己所討厭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多簡單的道理。但是千百年來,又有誰能做到?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把自己所不喜歡的施加在別人身上?從老莊到孔孟,各大教派中的人也沒有一個敢這樣保證。縱使大家都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是真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美德,可依然無人可及。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是從朋友的QQ上看到這個詞才有感而發,仔細想想,一種好吃的東西也許你愛吃但別人不一定愛吃;一件好看的衣服你喜歡別人不一定喜歡。也許在你眼中的愛情就是上天的緣分+不屑的努力+心靈的碰撞+美麗的火花+同甘共苦時相互的依靠+……=永遠的愛,而在別人的眼中卻是一個眼神+一次牽手+幾句甜言蜜語=……;也許在你眼中朋友就是信任+患難與共+無聊時逗他開心的笑+鬱悶時對他耐心的安慰+。。。。。=永遠的知己,而在別人眼中卻是飯桌上的一次舉杯+偶然見面時一次深深的握手+狂坎後的無語=……!

快樂就像空中飛舞的蒲公英,拼命抓,怎麼也抓不住;停下來,它卻鬼使神差的落在你的手裡,想要握住,卻又飛走了。無論它要飛到那裡,希望它最終落到每個人的心中。這叫“己所欲,施於人”,嘿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2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因為你有錢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著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些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少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有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都盡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在他眼裡別人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行事囂張,專橫拔扈,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財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宣王,從“齊恆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以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始終有受懲罰的一天!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將會更和平、安寧。生活一定會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3

在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或願意做的事,但也有不想做的事或不願意做的事,然而,在面對自己不想做的事的時候硬加到別人身上,別人心裡往往會有一種不服氣的想法。

在一些資料上,我們常常會看到《論語》中的這樣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以前,我在書中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樑國與楚國毗鄰,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在各自的界地內種了西瓜,樑亭的亭卒勤勞,瓜秧長的很好,楚亭的人懶惰,瓜秧長的細弱,楚人出於嫉妒,趁夜把樑亭的瓜秧全部扯斷,樑人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縣令宋就,並準備把楚亭的瓜秧扯斷,宋就說:“楚人這樣做很卑鄙,可是,我們明明不願意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為什麼要反過來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說,那就太狹隘了,從今起,你們每晚偷偷給他們瓜地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亭卒覺得這話有道理,照辦了。楚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似一天,很高興。仔細觀察,發現每天瓜地都澆過水,而且是樑人澆的,楚亭卒報告了縣令。縣令聽後既感到慚愧又非常敬佩,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後,為樑國修睦邊鄰的誠心所感動,特備重禮送給樑國,以示自責,表示酬謝,結果,原本敵對的兩國成為友好鄰邦。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也是《論語》中的一句名句,意思是: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我們不能只顧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忽視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犧牲他人的利益來謀求自己的利益。

懂得了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深刻理解,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這一點,學習樑人的那種精神,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和諧相處,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4

“我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我沒有朋友,有心事無處訴說,有快樂無人分享,有困難無人幫助,有煩惱無人分擔……”一個女孩孤零零地蹲在一個角落裡自言自語道。“其實我為人不算差,我樂於助人,我豪爽,我大方,我勇敢……可是如今的我,卻孤苦伶仃,是什麼原因導致同學們疏遠了我?至今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我特別渴望友誼。當我心情低落時,朋友給我帶來安慰的語言;當我做錯事時,朋友給我個大度的眼神;當我失望時,朋友給予我鼓勵……這一切,勝過金錢,勝過名利,比任何事情都珍貴。對於我來說,想得到這些,比登天還難。

“不,我不能自卑,更不可能被這麼高點‘小山’壓倒,我要找到問題所在,‘對症下藥’。”

我四處尋覓原因,終於,一位同學告訴了我真像。原來,我太好強了,無論是我喜歡的,還是討厭的,總喜歡橫加在別人身上,只要是我不喜歡的,別人再喜歡,在我眼裡都如同垃圾,雖然我樂於助人,豪爽、大方,勇敢……但都彌補不了我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我,無語,只剩下羞愧、自責、懊悔……

這時,我的思緒被帶進了曾經讀過的一篇故事中……

一個蠻橫無禮的男孩,常對身邊人大發雷霆。一天,他的爸爸對他說:“你每次‘無禮’後,就在這塊木板上釘一顆釘子。”一天下來,木板上釘了三十多顆釘子,無禮既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男孩在碰壁中學會了自我反省和調節,行為有了很大改善。這時,父親建議道:“如果你能夠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木板上拔下一顆釘子。”男孩照做了。一個多月過去了,木板上的釘子全都拔光了。這時,父親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我替你高興,可你看木板已不是原來的模樣了,木板上留下了很多小孔,你的言行就像釘孔一樣在人們的心中留下疤痕,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疤痕永在。”

是啊,你給別人帶來的傷害,豈是幾聲對不起就能彌補的!不正如故事中的男孩嗎?只不過我比他更“可憐”:在自己做錯事後給別人帶來傷害竟毫不知情。唉!我真是愚蠢得可笑!回想自己曾給高傲自大的面孔,獨站鰲頭的樣子,再看看因自己“己所不欲,施於人”或“己所欲,施於人”給同學、朋友帶來的傷害,我真慚愧!

朋友,假如你有“己所不欲,施於人”或“己所欲,施於人”的毛病,趁早“扔掉”吧!假如你已種下“禍根”,那麼“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讓我們並肩作戰,共同達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己所欲,勿施於人”的境界吧!要相信自己一定行!我可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的哦!來吧!讓我們比比誰率先達到此境界!加油!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5

眾所周知,《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這短短的幾句話中蘊含了學習的態度、思想、品德、做人等的深刻道理。宋朝時期開國宰相趙普便以這半部論語治理天下。可見其作用之大和重要。

這部《論語》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那句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短短的八個字,卻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句話相當普遍,大都人都學過。我們都明白它的意思: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替別人想一想。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那是開學不久後,老師要調動我們的座位。換完位置後,我做的桌椅大不如以前好了。老是搖搖晃晃的,還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我坐著不舒服,所以就想趁中午沒人時把我以前坐的桌椅換回來。我走到那桌椅面前,注視了一會兒,又走開了。為什麼呢?因為我想到了孔子先生的那句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這張爛桌椅,自己不想坐,別人也不想啊。第一次坐到了好桌椅,第二次別人也好不容易坐到了好桌椅,憑什麼又讓別人坐一會爛桌椅呢?更何況自己都不想要,別人又怎麼會想要呢?將心比心,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替別人想一想。

還有一個在新聞上看到的故事。非洲某個國家,黑面板的人不允許進入白面板人的公用場所。白人也不喜歡與黑人來往,認為他們是卑賤的種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一個白膚美女在沙灘上晒日光浴。晒了大半天后走進附近一家餐館用餐,但很久沒有侍者前來招待她。她滿腔怒火,準備要發火時,卻從旁邊鏡子看到自己被晒黑的面板。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

我從論語中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設身處地的替別人想一想。正如孔子先生所言: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論語教給了我很多道理,而這些道理我們要學以致用,用在生活當中,提高自己的修養。而這些道理,我們也同時能夠在生活當中細細體會到。論語它激勵我們前進,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體會生活的樂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6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們課本里記載的一句摘自《論語》的話。一個高尚的人就一定要做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能強加給別人。我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將心比心,可我卻沒能做到這一點。

我在學校一直都是好學生,輪值班長,大隊委員,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可一回到家裡,有時就表現出了一些固執和不好的習慣。我不願意做一個兩面性的人,可多數時候真的剋制不了自己,無意間惹長輩生氣,事後自己也後悔。

從上學到現在,我都是每個週末的晚上去姥姥家,直到週五晚上才能回自己的家。在姥姥家,定點睡覺到點起床我都能做得不差分秒,因為我怕姥爺的罰我。可是又回到自己家晚上不想睡早晨就懶床。有一天早上,媽媽叫我起床。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來,還跟媽媽發脾氣,耍性子。媽媽非常生氣。那天晚上,我在床上看書,叫媽媽給我拿點水果來,我連叫了三遍,媽媽都沒有理我。我急眼了,衝到廳裡,對媽媽說:“我叫了你三遍,你為什麼不理我?”媽媽很正經地對我說:“越越,媽媽不是沒聽見也不是不能給你拿,媽媽就是讓你體會一下,你叫別人別人不理你的感受。”當時,我沒有理會媽媽的意思,“哼”了一聲,又回去看書了。睡覺的時候,媽媽就這件事,又給我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懂了,懂得了自己強加給媽媽太不應該了。我後悔了,後悔自己常常任性不尊重媽媽。於是,我真心地向媽媽道了歉,並表示今後一定改。

說實話,我特別羨慕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因為他們在學校在家裡一個樣。當我學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論語之後,就嘗試著將心比心,和家人友好相處,做一個在家裡在學校沒什麼兩樣的好孩子。我努力地改變著自己,結果我真的做到了,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7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祖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其中一條寶貴的哲學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是出自孔子寫的《論語衛靈公》。他的主要意思是要換位思考,自己討厭的別人也可能會驗討厭,自己不想不願意的,不可以強加給別人,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孔子約這個哲學道理是在我生活實踐中逐步體會到的。

那一天,旁邊的同學A下課時見我的筆好玩,於是就擺弄著我的筆,沒想到,他不小心一撒手,把我的筆弄壞了。我當時就非常鬱悶了,好端端的幹嘛弄我的筆啊。我當時就耿耿於懷,與他爭吵了起來,直到上課了,我們也才稍微停下來一下。到下課我又很生氣,繼續跟他辯論。到了下午,我還是怒氣難平,我就想著要報復他,於是我就瞅住一個機會,把他的筆也給弄壞了。這一下,他就更生氣了,他對我說:“你幹什麼要弄我的筆啊,你閒著沒事幹是不是?”但他還是在下午練字的時候被老師狠狠的批評了一頓。就在這個時候,同學B就為他辯解道:“是你把他的筆弄壞的!”隨後他還把手指向了我。我也不服氣的說:“那他上午不也還把我的筆弄壞了麼?”然後我和同學A又吵了起來。老師趕緊制止我們。老師告訴我們: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既然你不願意接受的事情,你就不應該對他人做同樣的事。這是一個做人的重要道理,我們課堂上學了,要在實踐中去領會,去應用。

老師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後來我就沒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8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或者做不到的事,不要讓別人去做。延伸開來,也可以理解為,自己不喜歡的一切,不要強加到別人頭上。

大概只要念過書的人都知道這個意思吧,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在我看來,起碼有90%以上的人做不到。就像手電筒一樣,永遠照別人不照自己。比如,常常聽到人說“不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人”一轉身,自己就去議論別人去了。也經常有許多人,希望朋友對自己熱情,對自己知無不言掏心挖肺,可自己卻藏著掖著永遠保留幾分。換個角度想,你對別人是什麼樣的,別人也會對你怎麼樣,經常拿鏡子照一照自己。再換句話說,有一天別人某些行為如果引起你的不快,那麼千萬提醒自己,這種行為自己就不要做了,因為同樣也會引起別人的厭惡。

有很多人是講得起別人卻講不起自己的,身邊半數以上的朋友都是這樣,我自己可能也是這樣。自己數落別人的時候起勁來,別人挑自己毛病的時候總歸是不大開心的。

我自認為大多數時候還是比較厚道的(可能這個自認為,也只是自認而已),看到別人的缺點或者惡是不會當面說出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再暗示一下,接不接翎子也不關我的事了。因為沒有誰喜歡別人義正嚴詞地當面指摘自己缺點的,哪怕這人說的全對。如果我準備告訴某人他的一切一切不妥的地方,那麼我也準備,接受他對我一切一切陋習的批評。

所以,請你,請我的朋友,請我自己,都要時時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其實非常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很nice的人,事實上,誰不喜歡這樣的人呢?通常分為2種,一種是真的有修養,真的nice;另一種是虛偽的,表面上讓你覺得nice的,或許,時間久了,虛偽也變成了他性格的一部分。但無論哪一種人,如果你不是想把他當哥們姐們的話,打起交道來還是很舒服的。

我想,如果能做到今天這8個字,起碼,我會比現在可愛許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9

曾經有這樣一個材料,一個人的車子被玻璃紮了胎,他抱著大家沾光的心理,把玻璃弄碎,讓別人的車胎也挨扎,無獨自偶,有的人得了肝炎,偏偏到飯店裡吃飯,這種人還振振有詞說什麼“有病大家得”這兩個事例看起來毫不相關,卻反映了一些人不正常的心態,他們忘記在兩千多年前我們儒家學流創始人那句有名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這種意識的人潛意識認為,如果和自己遭受同樣的不幸餓自己的痛苦也會減輕,他們的心裡也就平衡了,這是一種多麼自私和荒謬的想法啊!回頭想想他們這樣做自己的痛苦真的減輕了嗎?只要有稍稍正常的人想一想都會知道這種人都是自欺欺人。

這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他們想把自己不願意要這個痛苦,別人也不願意要這個痛苦,這就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帝國主義為了轉嫁經濟危機,他們瘋狂的從殖民掠地,給世界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這種人是想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但正義最後還是戰勝了邪惡,這種人的下場是可悲的。

在東南亞經濟危機時,我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這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國的這種做法也因此被世界其他國家稱為“付責任大國”而當時和我們同處在一個地區的日本對外宣佈日元貶值。我們敢於負責人的做法2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同時也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像材料中所佔顯得那麼多種人必將被人民所唾棄“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是我們常說的老話,我們社會是由於無數個個體組成的如果每個個體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傳統美德,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更為美好,更為和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10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句世人皆知,淺顯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對於這句話我是百分百的同意,但是己之所欲就可以濫施於人了嗎?當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別人的事情都要考慮別人的觀點和感受。

有人說,普希金說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所以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對自己有利即可。我想,這種思想未免有點太自私了,對自己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上司接納了員工的意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誤;自己聽了朋友的勸告,可以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彎路。任何情況都是如此,你考慮到了別人,別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呢?這樣的人隨後只能是眾叛親離,沽名釣譽!

當初,楚王想攻打宋國,魯班的雲梯都給他造好了,可最後為什麼沒有打成?這要感謝兩個人。一是出使楚國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當初是用心考慮過墨子的話的,否則他也不會放棄這次攻宋的機會。可見,楚王是一個己所不欲,亦不施於人的人。假若楚王當時不管墨子,現將其除掉,然後再去打宋,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雙方損失慘重,對楚王也是不利的。

還有兩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鵲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為高超的醫術而出名,而後者就因一個以他而來的成語“諱疾忌醫”在民間流名百世。蔡桓公為什麼會死?原因就是他自己想著自己沒病,而不讓醫術高明的扁鵲來給她治療,最後病入骨髓,一命嗚呼了。

過分的獨斷主義帶了樂如此嚴重的後果,以至於把命都丟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雲:“己之所欲,聽於人,關於人,人亦思爾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1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們課本里記載的一句摘自《論語》的話。一個高尚的人就必須要做到:自我不喜歡的東西,不能強加給別人。我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將心比心,可我卻沒能做到這一點。

我在學校一向都是好學生,輪值班長,大隊委員,深得教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可一回到家裡,有時就表現出了一些固執和不好的習慣。我不願意做一個兩面性的人,可多數時候真的剋制不了自我,無意間惹長輩生氣,事後自我也後悔。

從上學到此刻,我都是每個週末的晚上去姥姥家,直到週五晚上才能回自我的家。在姥姥家,定點睡覺到點起床我都能做得不差分秒,因為我怕姥爺的罰我。可是又回到自我家晚上不想睡早晨就懶床。有一天早上,媽媽叫我起床。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來,還跟媽媽發脾氣,耍性子。媽媽十分生氣。那天晚上,我在床上看書,叫媽媽給我拿點水果來,我連叫了三遍,媽媽都沒有理我。我急眼了,衝到廳裡,對媽媽說:“我叫了你三遍,你為什麼不理我?”媽媽很正經地對我說:“越越,媽媽不是沒聽見也不是不能給你拿,媽媽就是讓你體會一下,你叫別人別人不理你的感受。”當時,我沒有理會媽媽的意思,“哼”了一聲,又回去看書了。睡覺的時候,媽媽就這件事,又給我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懂了,懂得了自我強加給媽媽太不應當了。我後悔了,後悔自我常常任性不尊重媽媽。於是,我真心地向媽媽道了歉,並表示今後必須改。

說實話,我異常羨慕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因為他們在學校在家裡一個樣。當我學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論語之後,就嘗試著將心比心,和家人友好相處,做一個在家裡在學校沒什麼兩樣的好孩子。我努力地改變著自我,結果我真的做到了,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12

惡作劇,是我們的一種遊戲。尤其是對於我們男生來說,惡作劇就是一個戰場。我也經常參與惡作劇,有開心,有快樂;但也時常氣憤,甚至憤怒。

記得有一次,我幫小志把書包帶回寢室後,突然心血來潮,想對小志來一個惡作劇。我將他枕頭藏到櫃子裡,又把他書包塞到窗簾後面。一切準備就緒,我迅速撤離到樓下,繞著教學樓跑了一圈,而後慢吞吞的跟在小志身後回寢室。

小志推開了寢室的門,我鬼颼颼跟了進去。“你幫我帶回的書包呢?”他問。“沒有啊,我沒幫你拿。”我無辜的攤攤手。他開始著急了,風一樣的跑了出去,一會兒又空手而歸。他跑來跑去,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他雙手又將床給翻了個遍,結果還是沒有找到書包。他無奈地抬起頭,慢慢躺了下去。我忍住笑,假裝不知道。躺了一陣子,他才發現一直沒睡在枕頭上。“咦,我枕頭有腳了嗎?”我假裝睡了。他起身把櫃子翻了後,找到了枕頭。“是誰給我藏起來了?”我繼續裝睡。他去上了個廁所,我趁機把他書包放在了他床上。他一回來,一臉激動與疑惑。就問:“我書包跑回來了嗎?”他非常迷惑,抓撓著頭皮。下午起床,我們下樓後,我才說:“是我乾的。”他瞪了我一眼,“你記著!”

第二天,我又想重來一次,再用另一種方式耍他。我在他睡覺時將他鞋子扔在床上。他醒了,“好煩,能安靜點嗎?”他沒有理睬我。

第三天,我睡覺時,“咦,我的書呢?”我東找找,西翻翻,急得跺腳。最後,一位同學好心告訴了我,我才把我的書從別人的櫃子裡找了出來。“誰藏的?”“我!”小志笑著。我無話可說。畢竟,這個戰場是我先發動的。

惡作劇,是一根絆人的繩子。在有人被你戲弄時,你要想一下你被別人戲弄的後果,將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1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記得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的弟子顏淵記錄的孔子名言。意思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現在,想起這句話就不免有幾分愧疚。

我們家樓上住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她精力充沛,早起晚睡,整天在家裡不是跑來跑去就是敲敲打打,我們家裡就只聽到“叮叮噹噹”的噪聲。我可憐他們家的地板,更可憐我們家的天花板。當然,最可憐的是我們自己。雖然天長日久的噪聲已經習慣了,但在中午、晚上我們睡覺時,那不知疲倦的“叮叮噹噹”聲還是吵得我們睡不安穩。為了這件事,我們曾上樓提醒過多次。但是過不了兩三天,“叮叮噹噹”的聲音就會再次響起。我一直認為我們擁有一個世界上最糟糕的鄰居。直到有一天,我在家裡蹦蹦跳跳地來到書房時,爸爸突然大聲叫住我:“停下,別蹦了!”我被嚇了一跳,扭過頭來一看,爸爸正以嚴厲的目光看著我:“你蹦什麼蹦?不知道樓下有人住呀?你不是老說樓上太亂嗎?……”生氣過後,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是剛學過這句話嗎?明知道樓上的妹妹天天亂,對她有意見,你這樣亂蹦亂跳,就不想想樓下的鄰居怎麼說?以後,可不能這樣了!”

從此,我再也沒有在家裡蹦過,也沒有再埋怨樓上太亂——我剛學會走路時,在家裡也是爬高上低的呢!我驚奇地發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不僅僅是對自身的一種提醒,更是對他人的一種理解,對他人的一種尊重!這使得它在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對生活有了一種平和的心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牢記它讓我一生受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1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這句話往往出現在古文中,這是古代大思想家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起來是多麼有道理,多麼正義。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

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記得國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係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為幹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在學校裡,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醜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

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慾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麼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係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為藉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後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製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在鬥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15

其實,人難免有自私思想,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不受歡迎。社會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的一輩子都處於與他人的交往之中,如果自私自利,目中無人,完全不懂得為他人著想,就不會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戰國時期,樑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在各自的地界裡種了西瓜。樑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不理瓜事,瓜秧又瘦又弱,與樑亭的瓜田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覺得沒有面子,有一天,乘夜無月色,偷跑過去把樑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涼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扭斷好了。宋就說,這樣做當然很能解氣,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為什麼還要翻過去扯斷別人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更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能讓他們知道。樑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過一天,仔細觀察後發現每天早上瓜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樑亭的人在黑夜裡悄悄為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後,趕到十分慚愧和佩服,於是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說這件事後,感於樑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給樑王,既以示自責,也用來表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

由此可見,以己度人,推己及人,這樣處理問題和與人交往,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甚至能夠化敵為友。世間萬物是相通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