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遊莫高窟作文

作文9.03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遊莫高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遊莫高窟作文

遊莫高窟作文1

暑假一到,本人當然要開始假期之旅嘍。沒錯,今年暑假就去定你了——敦煌。

聽說那裡水果很甜,因為日常充分;羊肉串的味道也特別地道,想想都流口水。本想好好睡一覺,第二天一早攢足了精神出發,沒想到興奮過頭了,晚上睡不著。

出發!到了南站,一開始我們坐了動車,轉了兩三次,最後我們還是坐了火車。火車上已經是擁擠不堪了,我們開始想晚餐怎麼解決。因為有老人,所以媽媽們都去給老人安排了。我們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了。晚上的火車靜悄悄的,我,進入了夢鄉。不知不覺早上到了,就這樣幾經波折終於到了敦煌。

敦煌我們來了!

安頓好後,自然要去著名的莫高窟、鳴沙山、玉門關等景點了。其中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莫高窟——莫高窟的壁畫和佛像是最出名的。

導遊和我們說,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始建於一六國的前秦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生人,僧人樂尊路徑三危山,忽見金光閃耀,如見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自此,莫高窟1200多年的營造歷史開始,為了記念樂尊開創首窟之功,後人將這裡稱為莫高窟。

經過一兩個小時的遊覽,我見識了前人的能工巧匠的手藝,也看見了莫高窟壁畫的惟妙惟肖。

後來我們又來到了鳴沙山。

一進入大門,我的目光已經被鳴沙山和幾百頭駱駝給吸引住了。駱駝是可愛的動物,但是當我走到駱駝棲息的地方時,我認為它已經不是那麼的可愛了。因為它們拉出來的粑粑,實在是太臭了!

坐完了駱駝,我們就要去爬鳴沙山了!剛開始爬鳴沙山,我有兩個問題:為什麼我每往上爬一步,沙子就會往下流很多?為什麼這麼多人爬鳴沙山,鳴沙山依然會那麼高?我帶著疑問,爬了沙山。一開始爬時很容易,爬到上面時,扶著旁邊的繩子也很難爬上去了!在下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阿姨拿個瓶子,隨手扔在了沙子上,那個小弟弟還說不能在沙子上面亂扔垃圾。他媽卻說,這不是她扔的.。難道她不知道“是故誠者,天之道也。”?在下鳴沙山時,那一幕,仍歷歷在目,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句金句:花卉需要修剪,方能枝繁葉茂;桌椅需要擦拭,才會明淨如初。我想再加上一句:鳴沙山需要我們一起去守護,才會是永遠美麗如畫的鳴沙山。”

爬完了鳴沙山,我的兩個問題也被我的舅舅給解答了:第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沙子很軟,所以每走上去時沙子就會流下來;沙子雖然每天被人踩下來很多,但是晚上的風又把它給吹上去了,所以它永遠不會變低。

這次旅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才能永遠的儲存下去。

莫高窟的瑰麗藝術讓我流連忘返,鳴沙山的曼妙婀娜讓我戀戀不捨,真期待下一次的到來,只是那時的敦煌,這顆大漠明珠還會風采依然嗎?

遊莫高窟作文2

我從來都向往莫高窟,嚮往它的故事。

公元366年,一個叫樂的和尚來到敦煌莫高窟,時值傍晚,雲遊四方的他想找個地方安歇。當他不經意昂頭仰望峰頂時,看到三危山金光燦爛,像有千佛顯靈。激動萬分的他手持錫杖,向金光虔誠一拜,決定在此築窟造像。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將自己的信仰築成一個個洞窟。年復一年,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

如今,我就站在它面前,看著依山而築、蜿蜒十幾裡的莫高窟。信步跨過洞窟的門檻,只見光線暗淡的洞窟中,不論是牆壁還是龕頂,甚至地面上,到處都繪有婀娜多姿的飛天、姿態各異的佛。幾乎每個洞窟都有釋迦牟尼及其大弟子的塑像,表情泰然自若,栩栩如生。據說敦煌莫高窟區域內有洞窟700多座,為什麼古人要建築如此眾多的洞窟,而裡面的`內容又千篇一律呢?

僅僅是因為樂和尚所見的“佛光普照”嗎?

不是的。我想那只是一個開始。古時的人們為了平安幸福,在精神上需要有所寄託,於是,宗教應運而生。人們把所有的願望都寄託於佛祖,為表達自己的虔誠,在這裡鑿築一個個洞窟,拓寬自己的信仰道路。這也許就是精神的皈依吧。

走出又走進一個個洞窟,我的大腦漸趨恍惚。光影、色彩間的匆匆變幻,似乎將我帶入一個又一個時空。之前所見是青褐渾厚的色澤和豪放粗獷的筆觸,此時忽轉變為精細流暢的工筆,瑰麗的色彩,妖嬈的造型,彷彿壁畫上的人物、鳥獸、繁花一下子被注入了鮮活生命似的,所有的雕塑都像是有了脈搏和呼吸。我屏住呼吸,無法想象當年那麼多的能工巧匠在如此荒涼乾涸的地方,經年累月地雕刻、上色、繪畫,忘我地描摹心中的佛祖和人間幻景的情景,我也無法感知曾經在這裡長久駐紮甚至終老的能工巧匠的艱辛、寂寞與虔誠……

恍惚中又回到現實,我不知不覺走入第148窟。正對窟門,便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像:側身躺臥佛壇之上,兩肩舒張,雙足合攏,左手很自然地搭在身上,右手則墊在頭部之下,表情自然,面含笑意,雙眼微張,泰然自若。傳說佛祖在向百千弟子講經說法時,打坐的身體忽然如我所描繪的樣子躺下。弟子們十分驚慌,叫師父也不應,結果眾多弟子失聲痛哭,只有幾個年長弟子面目安詳,喜悅地為佛祖恭賀:佛祖涅,代表著他將與天地融為一體,與日月同輝……

在世人看來,佛祖的涅神祕而不可信。世俗的人,誰又能對佛家和佛事瞭解得清楚呢?誰又相信成佛之人的精神和肉體能夠如此和諧統一,進而昇華到一個超自然的境地呢?大多數現代人的肉身被繁複瑣事所圍困,心靈被陰鬱煩憂所籠罩,或拼命工作,或埋頭苦讀,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折磨。而當我們看到、想到涅的佛祖時,不知我們的心靈會不會受到震撼。

莫高窟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太深,底蘊太厚重,只有虔誠的心靈,仔細體察的眼睛和穿梭歷史時空的思索,才無愧於這片佛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