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清明祭拜祖先為題作文

作文1.7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祭拜祖先為題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祭拜祖先為題作文

清明祭拜祖先為題作文1

清晨,沒有第一縷陽光照在我的臉頰上,取而代之的事冰涼的,無情的風兒。

每年今日,天氣似乎都是一樣的,天色永遠是灰濛濛的,看不見一點陽光。天彷彿知道我的心,使得每次清明天氣都非常壓抑,令人窒息。

進入了深山老林,這裡是樹的歸宿。到處都散發這農村的味道,有清晨的露珠躺在小路邊的樹葉上,等著陽光將自己帶走;林中不乏有鳥兒,各種小鳥在林中歌唱,伴隨著翅膀撲打的聲音,與這壓抑的天氣和心情顯得格格不入,但又顯得那樣動聽,好似黑暗中的一縷曙光:光明,卻無法點亮整個黑暗。

邁著沉重的步伐,為我們來到了一個“小土堆”前,只看見老人們用飽經風霜的手顫顫巍巍地點燃了香,並燒了紙錢,嘴裡唸唸有詞道:“阿公阿婆們保佑子子孫孫們考上好大學……”然後便叫我們作揖。望著這個小土堆,我陷入了沉思:我無法想象他生前的模樣,但他現在早已化成白骨,去往了天國。我很難想象未來是怎樣的,或許那時爺爺奶奶也進入了那冰冷、刺骨的“,木盒子”之中,與泥土相伴,去往天國,去和逝去的人們相聚。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但這件事或許是命中註定,是遲早會發生的,我們都擺脫不了這樣的命運。想到這裡,燒紙的煙燻得我受不了了,悄悄留下兩行滾燙的淚水,從眼角滑到下巴,滴在泥土上,無影無蹤。我不知道我是因為什麼而流的淚,或許是我對家裡人的親情吧,或許是那嗆人的煙燻的吧,但那都不重要了。曾記得《尋夢環遊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你的時候,你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遺忘才是永恆的`消亡。”

我想,清明節給先輩們燒紙錢是沒有很大的實際用途的,但是,我願意去參加這些活動,它代表著我們還沒有忘掉先輩,心裡對先輩是無上的尊敬,只要有這些就夠了。而我們晚輩,如何去對待長輩,就只有一個字“孝”。既然會失去,就應該用剩餘的時間去孝敬老人們,讓他們在人生中度過最好的,也是最後的一段時光,不留遺憾地離開,永遠不被遺忘。不僅如此,先輩們的祭祖中處處飽含對青年人的美好祝福。我等晚輩也應當不負先輩們的期望……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更加熱愛(孝);應為害怕失去,所以更加努力(學)。

清明祭拜祖先為題作文2

天剛麻黑,小區道路兩旁每隔一處就有人在路面畫一個圓圈,圈內有燒紙化灰的痕跡。看著這些我便知道又快到清明,不由就想起我的爺爺奶奶。他們現在早已躺在百里外的土地裡。

爺爺入殮前,我們圍著他的棺木繞著走了一圈,他慈祥地躺在棺木裡穿著提前備好的大襟襖,老式褲子,蓋著黑灰色的絹帛被,口裡含著一枚銅幣,與活著時一模一樣,蓋上棺木我們都哭了起來,才知道,從此後,陰陽就此兩隔;從此後,便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從此後,再也感受不到他的氣息,任你大聲去哭他喊他,再也不會有人迴應你。而他,你做什麼,他也看不到;你說什麼,他再也聽不到。

有人說,人死如燈滅;也有人說,人死後是有靈魂的。可是,對於活著的.我們是多麼想念他。隔壁三叔閒聊時說,每到清明時節,他都會夢到他的母親,她託夢給他,讓去給她送錢。說這話總感覺才不久,可在今年他也去陪她的母親了。到底人死後,有沒有靈魂,會不會託夢,不得而知。可我確是真真切切夢見過爺爺的。奶奶我沒夢到過。估計是她喜歡男孩,加上父親她共有五個孩子,都是男孩,個個都那麼疼愛。那次,我抱著孩子站在她家門口,她端詳我半天,突然說我瘦得像活龍。因此,懷疑婆家虐待我,不給我飯吃。我解釋半天她才放心。

爺爺喜歡我。那時,我剛上國小,他還在麵粉廠看大門。每次路過他那,總會喚住我,往我手裡塞二角錢。對我來說,那是相當多了。那時的二角錢可以買好多泡泡糖,還可以買好多貼畫。而我對爺爺,只要家裡有什麼好吃的,也會高興給他送去。或許基於此吧,每到清明這幾天,總會夢見他拉著我的衣角,拿著一個杯子說他又餓又渴。到底人死後有沒有靈魂,那邊有沒有另外一個世界,亦不得知。但每到清明,我都會給他們燒好多紙票,讓他們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不知道爺爺奶奶到底能不能能收到,能不能祝福我們,以此慰心安吧!

父親對我說,今年清明不燒了,再過一段日子,奶奶就三週年了,給他們一塊立個碑,那時,一塊再燒。

今天晚上看著這些燒過的紙錢,忍不住又想念起他們來了……

清明祭拜祖先為題作文3

清明雨上,折菊寄相思,撫琴吟唱。雨是人的離愁別緒絲絲縷縷,聲音沙啞,柳條搖曳著,送故人與灞上,這也是四月裡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記憶,不肯抹滅或是減持的。綠葉興嵐處,拳拳相思意,墓誌銘哀哀聲色盡是愁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柳綠花紅,春光明媚,這雨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煙雨紛紛的雨叢裡,人影浮動的盡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再,去年今日此境中,少了伊人,多了離愁,這天與地的分隔,或是天涯久遠的遠隔,即使是美麗的風景也總是有點孤芳自賞的孤獨與寂寥,風景依舊,只是看著風兒微微頻點頭的空落,此時是最難言說的滋味吧!

或許最解愁意的就剩下那杯杯盞盞裡的三倆淡酒,暖風薰得人憔悴,迷離的眼神像是恍然錯失了半個世紀的陡然相遇的茫然失措,溫一壺清酒,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溼衣,更甚解解心上的愁緒,遠在他鄉的遊子,春意濃濃心易鬧!

四月的天呢!你是美人的眼眉的那顆硃砂,你是溫暖著凡塵的錦袍。這美!美得那麼讓人窒息,煩憂著了魔,擾得人兒魂都掉到九霄雲外去了。清明!我是不敢觸碰的,易碎的心扉,總是在這個季節裡演繹著,悽悽婉婉,往事淡了,回憶卻濃了,揮之不去的'人影總是在西窗燭光閃亮著,孱弱的抵禦涼風的時候慢慢的升騰,沁入心間,一地的花瓣是那凋落的心吶!荒冢,青柳,蒿萊熾幕,朦朧著的氤氳,無語的沉思,緬懷,淚如雨下,點香引言,敬茶酌酒,長跪泣涕,悲慟聲顫,眉間已了無春色。

天街小雨盈盈繞,擾人相思故人情。好栽柳,栽在墳墓畔,環著庭院繞,無心栽在水中央。一重重、一簇簇,芽抽成一季的春色,水倒影落,道是離人西去,淚垂三尺倚欄看破天。

逝去的不僅是相依相伴的低低私語,而是舉案齊眉的絲絲溫存,是那用一天天日子熬成的特殊味道,“月影憧憧,煙火幾重,燭花紅,紅塵舊夢,夢斷都成空雨打溼了眼眶,年年倚井盼歸堂”,廳堂還在,紅塵中的微笑依然過往,夢斷罷!魂飛魄散。

喜也好,悲愁也罷!清清明明的記住那些過往,真真實實的過著日子熬成的魂湯,感謝這清風之朗,心地安好,明朗!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祭拜祖先為題作文4

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節時因不能夠回家掃墓,獨自一人在異鄉路上奔波,而心裡不是滋味,於是寫下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以表自己此時的心情。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歷史十分悠久,並且流傳至今。

今年的清明節那天,天氣十分晴朗,我們一家步行來到了一座山前,這座山我來過很多次,但都是每年清明的時候。山上有著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墓,我們來到一座墳前,卻發現我的阿姨已經開始給墳墓除草了,我們便自動加入了掃墓的隊伍。媽媽告訴我,那座墓有兩層,上邊葬著的是我的太爺爺和太奶奶,下邊葬著的是我的外婆。在我的記憶中我只見過我的太奶奶,她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只有她坐在家門口的那張椅子上等著我們回家的樣子。至於我的`外婆和太爺爺,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我忘記了他們,還是根本無緣相見,我也無從得知。

在他們的墳前,還長著兩棵十分茂盛的樹,它們長出了許許多多的綠葉,但在這些綠葉中總夾雜著幾處枯枝,我喜歡將上邊的枯枝從樹上搖下來。我隨意地從路邊撿了一根長木條,往樹上一打,便落下許多枯枝,若將它們換作是雪,那也得是鵝毛大雪。

清明節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還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當然也有不少的習俗。

在每年清明的這一天,人們通常會祭掃墳墓,是表示對死者悼念。清明節除了掃墓,還有盪鞦韆、踏青、放風箏、戴柳等習俗。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掃完墓後,我們來到了外公家,那時已經是中午了,在吃午飯之前,媽媽和阿姨們總是會準備一些吃的,比如青團、粽子、蝦、蘋果、糕點什麼的,將它們擺在桌上。記得很早以前媽媽說過,那些都是供品,是給外婆他們吃的,我們要在他們吃完以後,才可以吃。要是趁大人不在偷吃,那便是對那些過世的親人的不敬,若是偷吃時還被大人們抓個正著,那可就不是一頓教訓這麼簡單了。

漸漸地,太陽已經開始西落,我們也該回家了,在這回家的路途中,我的腦海中再次浮現出太奶奶那慈祥的面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