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修辭標點

聲情並茂曲盡其妙—淺談象聲詞的修辭功能


語言裡有許多摹繪自然界萬事萬物聲響的詞,這就是象聲詞,象聲詞的巧妙運用能增強敘事性文學作品的寫景、狀物、敘事、抒情的藝術感染力,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見其人。許多傑出的文學作品就十分注重象聲詞的精當選用,取得了聲情並茂,悅耳動心的藝術效果。我以為,象聲詞的修辭功能有三:
一、渲染環境氣氛。《挖薺菜》中,張潔寫道:“我獨自一人遊蕩在田野裡。太陽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漸漸地從天邊褪去。遠處,廟裡的鐘聲在薄暮中響起來。羊兒咩咩地叫著,由放羊的孩子趕著迴圈了;烏鴉也呱呱地叫著回巢了。……”這裡的“咩咩”、“呱呱”多麼傳神,它們使人聯想到薄暮冥冥,牛羊歸圈,烏鴉歸巢而人卻孤寂無奈,有家難歸的悽愴心境。在這日暮時分,整個田野一片冷寂、淒涼、陰森、恐怖。象聲詞“咩咩”、“呱呱”渲染了這種陰晦、悲涼的氣氛。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中有:“‘小弟弟,好玩呢,洋銅鼓,洋喇叭,買一個去。’引誘的聲調。接著是:冬,冬,冬,——叭,叭,叭,當,當,當,‘洋磁面盆刮刮叫,四角一隻真公道,鄉親,帶一隻去吧。’”象聲詞“冬”、“叭”、“當”一字一逗,每個詞連續反覆兩次,這樣描寫,符合小商販連續不斷地吹、敲洋鼓洋號的音響和節奏,不僅揭示了店鋪夥計賣力推銷洋貨的誘惑力,而且暗示出洋貨充斥市面,國貨備受排擠,民族工業凋敝不振的社會風貌。
二、刻畫人物心理。冰心在《小桔燈》中描繪那位小姑娘打完電話後的言行:“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趕到的。’說著就登、登、登地下樓去了。”小姑娘的媽媽重病在身,臥床不起,急需醫生治療,因此,小姑娘剛掛完電話,簡略地告訴我一下她家的地址,就匆匆忙忙下樓趕回家去了。“登、登、登”節奏疾急,把人物焦急顧慮、刻不容緩的心情傳神地表達了出來。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描繪楊二嫂的語言,有兩處貼切地運用了象聲詞。楊二嫂初次看見“我”時,作品這樣寫道:“‘哈,這模樣了!鬍子這麼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象聲詞“哈”先聲奪人,尖利刺耳,幾乎令人悚然一跳,它傳神地揭示出楊二嫂刻薄放肆的庸俗心態。當“我”回絕了楊二嫂要拿“破爛木器”的要求時,她刁潑無理地說道:“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大轎,還說不 闊?嚇,什麼都瞞不過我。”這裡,“阿呀呀”出聲圓滑綿軟,活畫出一個長舌潑婦的心直口快,能說會道的個性。“嚇”聲驚人,頗能見出楊二嫂驕橫妒嫉,惱羞成怒的醜惡嘴臉。
三、引發音樂美感,楊朔的散文《荔枝蜜》中有這樣的句子:“從化的荔枝樹多得象汪洋大海,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嚶嚶嗡嗡”這一象聲詞就逼真而形象地描繪出千萬只蜜蜂在萬花叢中飛來飛去,熱鬧紛繁的聲音,給人以和諧娛耳的美感享受,喚起人們的視聽感覺。朱自清先生的《綠》中有這麼一段描寫:“仙台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這裡作者運用生動逼真的象聲詞來摹擬瀑布的聲音,不僅寫出梅雨潭水聲連綿不斷的特點,而且給人一種清晰明朗的音響感覺,引起讀者的想象和聯想,富於音樂美。
綜之,切景入情地運用象聲詞,不僅可以栩栩如生地摹繪自然萬物的紛繁音響,而且可以傳情達意,烘雲托月,收到娛耳悅神地藝術效果。無疑,這對於我們的習作訓練將是一個有力的啟迪。

聲情並茂曲盡其妙—淺談象聲詞的修辭功能

長沙市雅禮中學 徐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