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語音文字

神奇的文字

神奇的文字

據說從前有個秀才,一日見枇杷成熟,便捎了一籮給朋友,並修書一封:“琵琶結果,請與人兄共嘗。”朋友很快回了一首《枇杷詩》:“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
“琵琶”與“枇杷”本不相關,但由於讀音相同鬧出了“琵琶結果”的笑話,現實生活中,錯別字的現象屢見不鮮,那到底是什麼造成的呢?原來,漢字形體多樣,筆畫複雜,同音字較多,稍不留意就寫成錯別字。錯字,是指寫得不成字,別字,是將某字寫成另一個字。由於別字也是錯字的一種,所以往往也把錯別字簡稱錯字。為什麼說是“錯”呢?說明漢字有規範的寫法,寫規範了才是“對”的。那何謂之“對”呢?那就要追溯到漢字的源頭了。
一、文字的型別
一般來說,文字可以分為表音和表意兩種。表音文字是字母文字,人們通過掌握字母的讀音和一定的拼寫規則,就可以根據文字的發音大體寫出這個字,英文就是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則一般不直接表示語音,而是用特定的符號直接表示詞或語素,漢字就是表意文字。
二、漢字的演變
中國文字的起源告訴我們,漢字是從圖畫發展而來的。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國目前能確定的最早的漢字。這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主要用與占卜的一種文字。
甲骨文中很多字的字形看上去都很像圖畫,也就是字的形狀和字的意思有關聯。例:日 人 月
2、金文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刻在器物上以講述生平、事蹟或警戒自己的話)。金文的字形大小趨於一致,線條圓潤而凝練,排列整齊,古樸厚重。例:馬: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是有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字形進一步趨於規整勻稱,部分字形明顯地簡化了。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頎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
4、隸書
“隸書”是由篆書的草率寫法演變而成的。因為篆書圓轉彎曲的筆畫太多,寫起來很費時間,所以在非鄭重場合,人們把弧形筆畫變成比較平直的筆畫。這種字型在戰國後期的秦國開始出現,漢代普遍使用。
5、楷書
“楷書”的“楷”當“楷模”講,“楷書”的原意就是可以作為楷模的字。楷書儲存了隸書的結構,去掉隸書的波挑,字型端莊,書寫方便。形成於漢魏之際,進入南北朝後,它就代替了隸書的正統地位。
6、草書與行書
“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三種。“章草”盛行於漢代,“今草”是東漢張芝發明的,“狂草”是唐朝張旭發明的。“行書”盛行於魏晉朝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三、漢字的主要造字法
1、象形字
直接描畫事物的外形而構成的字我們稱它為“象形字”。
例:水 川 木
2、指事字
簡單地描畫出事物之形,具體的事物畫得出來,抽象的事物卻畫不出來。於是人們就想出另一種造字的方法,就是“指事”。
例:上 下 本 末
3、會意字
既然可以在象形字上加個符號構成新字,那麼也可以把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並且把它們的意義結合成一個新的意義,這種造字方法就是“會意”。
例:採 出 步 休
4、形聲字
簡單的事物能用以上的表意造字法表現出來,但是語言中需要的詞有表現具體事物的詞,也有表示抽象概念的詞,有實詞,也有虛詞,這些用表意的方法很難造出字來。這就促使人們想出一種新的辦法,即用一個字的一半符號表示意義,另一半符號表示聲音,這種造字的方法就是“形聲”。
例:“桃、梅、桔、楊、鬆、柏”等,其中的形符都是“木”,表示跟“樹”有關,但是由於聲符不同,各自就表示不同的樹。
四、漢字的結構
清代在廣東虎門刻一副對聯佳作(傳說這副對聯的上聯是清朝乾隆皇帝所擬)。
煙鎖池塘柳  炮鎮海城樓
這是個極負盛名的“同旁聯”,即上下聯中五個字的偏旁分別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對應,全聯對仗工整,意境深遠,堪稱千古絕對。
當然後人也不斷想出了新的對法。如“——燈鑲海城樓”,“——墨染鑑靈泉”。
雖然漢字最初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但由於漢字的演變,現在每個漢字都是由特定的拼裝而成。代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五個字就同時也是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漢字部件,它們都可以構成很多漢字,這才有了創作“同旁聯”的可能。
翻開《新華字典》,我們不難看出,“金”旁的字多跟金屬有關;“木”旁的字多跟植物有關;其他“水、火、土”也都各自跟一類事物有關。可見部首能表示字的“類別”意義,也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字(詞)的具體意義。古人認為五行相生相剋,產生了繽紛的世界萬物,於是在為那些“五行相生”所產之物造字時,也多采用它所屬的五行做偏旁。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個部首下收字多的原因。
1、偏旁、筆畫與部首
偏旁是指由筆畫組成的構成漢字的基本單位。部首是編字書的人,把偏旁相同的字歸納為一部,每一部取其相同的部分為該部的首字。偏旁不等於部首。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並非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偏旁的範圍大於部首。
2、漢字結構(漢字的組合)
①筆順
筆順的基本規則有: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外後內,先中間後兩邊,先進去後封口,重疊套嵌結構要根據層位定順序等等。
②規則——使漢字更美觀
例:一個字又三個相同的部分組成,一般就採用上一下二品字形的重疊式,如“淼、鑫、森、焱”,以免頭重腳輕。在漢字的方格里品字形的重疊式難以寫得四四方方,勻勻整整,所以有的已經被左右結構的形式所代替,例如:“ ”字被“鮮”代替。
③四大類
A、並列結構,包括左右並列結構和左中右並列結構。
B、上下結構,包括上下結構和上中下結構。
C、包圍結構,包括全包圍結構,上三包圍結構,下三包圍結構,左三包圍
結構,上左包圍結構,下左包圍結構,上右包圍結構,下右包圍結構。
D、框架結構
3、漢字的拆分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民間曾流傳一首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為“董”字,“十里卜”為“卓”字,歌謠通過拆字來暗喻董卓雖勢盛卻不能長久。
漢字的拆分不能是隨意的,主要要考慮分出來的部件是否具有“生命力”,即能否再作為其它字的部件。
宋朝有個女詩人叫朱淑真。相傳,她曾經創作了一首《斷腸謎》詞,描寫一位純情少女失戀後的悔恨心情和斷絕相思的決心。這首詞的每一句話都是字謎的謎面,每句打一個字,謎底恰是“一”到“十”十個漢字。下面把詞的句子打亂了順序,請把它們整理成原詞。
問蒼天,人在何方(二)   下樓來,金簪卜落(一)
悔當初,吾錯失口(五)   詈冤家,言去難留(四)
千里相思一撇消(十)    有上交,無下交(六)
恨王孫,一直去了(三)    分開不用刀(八)
皁白何須問 七)      從今莫把仇人靠(九)
正確的語序:下樓來,金簪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悔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皁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五、錯別字形成的原因
1、使用異體字
漢字作為一種古老的表意文字,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使用中產生各種不同的字形是不足為奇的。異體字指的是那些寫法不同但意義、讀音完全相同的漢字,也叫一字多形。比如“ ”就是“丘”的異體字,“ ”就是“搜”的異體字,前者已經廢止不用了。
2、使用異形字
異形字指的是那些寫法不同但讀音相同的漢字。如:“伶仃”又寫作“零丁”,“熱乎乎”又寫作“熱呼呼”,“紅彤彤”又寫作“紅通通”……
異形字的兩種寫法本來都是對的,但是一個意思採用兩種寫法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應該進行規範,上面所舉的例子都應該保留前面的,去掉後面的。
3、使用繁體字
漢字出現異體字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總希望字的形體能更方便書寫,這也就造成了漢字一直有繁簡併存的現象和不斷簡化的趨勢。如“羊”在甲骨文中就既有繁體的“ ”字,也有簡體的“ ”字。“車”在金文中既有繁體的“ ”字,也有“ ”字。由於繁體字難學、難記、難認、難寫、難用,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漢字機械化、資訊化處理的需要,1956年政府限制了繁體字、異體字的使用,頒佈了《漢字簡化方案》,規範了漢字簡化的方法,一是“省”,即省字的筆畫,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簡化偏旁,如“金”統一簡化為“ ”。二是“並”,即把某幾個字合併,保留其中一個筆畫少的字,如“ 、簾”簡化成“ ”。三是“又並又省”,即造一個新字形來表示,如“ ”簡化成“發”。
4、亂用簡化字
有的錯別字是人們為了減少筆畫而故意亂用同音別字或亂造簡化字造成的。如“雞旦(蛋)”、“九(韭)菜”、“修麼(摩)託”、“ (餐)廳”。
5、濫用外文字
6、生造網路字
例如:
A、利用動畫漫畫形象來比喻。“青蛙”表示不夠帥氣的男生,“恐龍”則是對樣子不漂亮的女生的統稱。
B、會意。“菜鳥”表示新手,“老鳥、大蝦”表示高手。
C、利用諧音。偶(我)、泥(你)、銀(人)、斑竹(版主)、醬紫(這樣子)、粉(很)、稀飯(喜歡)、大蝦(大俠)、水餃(睡覺)、竹葉(主頁)、蔥白(崇拜)
D、改變詞的構造。監介(尷尬)、風流周黨(風流倜儻)、弓雖(強)
E、改變詞性或詞義。打鐵(發帖子)
F、數字諧音。520(我愛你)、886(拜拜了)、3166(沙揚娜啦)、56(無聊)、7998(去走走吧)、4242(是啊是啊)、7456(氣死我了)
G、英語音譯。伊妹兒、愛老虎油
H、拼音縮略。BB(再見)、BF(男朋友)、GF(女朋友)、TMD(親愛的)、FM(跟我來)
I、童語重字。東東、一下下、試一下下
六、寫錯別字也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於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就明確規定:除了某些特殊情形外,在公共設施、廣告招牌、企業事業組織名稱、公文、商品包裝說明等諸多場合,都不得亂用不規範的簡化字、繁體字和出現中文外文混用等現象。
七、錯別字的辨別方法
1、單字的,從偏旁入手理解詞義。
2、成詞的,靠字的意義區別不同的字。
標籤: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