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吳英愷簡介

中國心胸外科奠基人吳英愷

吳英愷簡介

2003年11月13日,一位93歲的老人離去了,但他把自己的心臟獻了出來,留給醫院做病理解剖。這位一生與心臟結緣的人,心中總是裝著人民的健康。他叫吳英愷,是中國心胸外科奠基人。

一生主持建立了三所醫院,兩個研究所,五個心胸外科

309醫院的前身解放軍胸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京安貞醫院,這3所享譽國內外的醫院的首任院長,都是吳英愷。3所醫院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在吳英愷的領導下白手起家,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此外,還有兩個有關心血管病的研究所、五個心胸外科,都由他親手組建。

吳英愷從事外科和胸部及心血管外科醫療、教學、研究工作70餘年,是中國現代醫學的先軀,在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學的發展史上,他取得的成就彪炳史冊。

早在上世紀40年代,他成功完成了中國第一例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術;第一例未閉動脈導管結紮術;第一例縮窄性心包炎切除術,由此開創了中國心臟外科的先河,被譽為中國心胸外科的奠基人。新中國成立後,吳英愷成為協和醫院建院以來第一位由中國人擔任的最年輕的外科主任。

1998年12月,中國醫學科學院授予他中國醫學科學的最高獎——“中國醫學科學獎”。2001年中國醫學基金會授予他“醫德醫風終身獎”。

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一批專家對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0萬人口開展了堪稱世界最大範圍人群的心血管病監測。後來,他積極促成中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莫尼卡計劃”,歷經20年,蒐集了數以百萬計的資料,繪製成全世界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最大的資料庫,這是他一生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今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公佈了“莫尼卡計劃”的成果,吳英愷被譽為這個計劃中資格最老、年齡最大的研究員。

他是享譽中外的胸心外科名醫,卻做很多醫生不屑一顧的事情

國內許多醫生、老百姓都熟悉吳英愷,稱他為享譽中外的胸心外科的“大醫”,但他在70餘年的行醫生涯中,卻做了很多醫生不屑一顧的事情。他常到農民、工人中去,在麥田裡、在鍊鋼爐旁,他手把手地給老百姓講戒菸講減肥。每一個醫生都希望自己名聲鵲起,但他卻說:“如果看的病人越來越多,那他就不是一個完全的好醫生。”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吳英愷擔任北京阜外醫院院長,他在治療食管癌時發現,許多病人來自山西、河南、河北的農村。他心裡琢磨:是什麼原因使那裡的農民百姓遭受癌痛?

為了探個究竟,他每年數次帶領科研協作組深入到農民家中,與農民一起吃飯、聊家常,農民都認識了這位身穿中山裝、上衣口袋裡插著鋼筆的大專家。後來他終於發現,當地農民食管癌高發與飲食習慣有關。他告訴農民:不吃糖餅和酸菜,多吃青菜,改善口腔衛生,提倡刷牙……10多年以後,山西、河南、河北的農民食管癌發病率明顯降低,他們的後代也少有人再受前輩的苦了。那裡的長輩們常常提起:“多虧了那位穿中山裝的好大夫,我們不會忘記他……”

吳英愷常常在大馬路上停下自己的車,給路人講“健康科普”。他常說:“一個人民的好醫生不但要為病人治好病,還要成為病人在病中、病後的健康保障和寄託。”他常常教誨年輕醫生,不僅要做好臨床治療,還要懂得“病床藝術”,真誠、博愛地對待每一個前來醫治的病人,讓病人對你有信心,有敬意。

病逝前一刻沒忘記把健康的金鑰匙交到大眾手中

吳英愷經常說:“醫生不要看不起科普諮詢,這是最高階的工作。治療是10個醫生給1個人解決問題,防治是1個人給1000人甚至1萬人傳遞知識,百姓都懂得預防知識不得病了,醫生失業了,我們也欣慰。醫生不能就給人開方子,要給人講課,講不明白的還要補課。”

吳英愷就是這樣,在他病逝前一刻也沒有忘記把健康的金鑰匙交到大眾手中。就在他身患重症期間,被醫院護士推著去做治療時,還示意停下來,去勸一個素不相識的吸菸者戒菸。

1995年,北京市衛生局在北京晚報開設“健康快車”科普宣傳,85歲高齡的吳英愷擔任“首席榮譽列車長”,他對這一職務感到很高興:“叫健康快車好!裝的人要多,開得要快,還要加油加掛。中國有那麼多心腦血管病患者啊,一個醫生就是天天出診、天天上手術檯,又能怎麼樣?醫治的人總歸有限!高明的醫生首先是防病,然後是治病。預防可以四兩撥千斤啊!”

他不顧年歲已高,親赴北京最邊遠的深山區去講課。他親自寫宣傳小冊子,並向家中兒女集資4000多元,自費出小冊子,免費去基層發放。他還叮囑:宣傳冊子不求美觀,但求普及,沒有版權,歡迎翻印。1998年末,中國醫學科學院授予他中國醫學科學最高獎--中國醫學科學獎,他將全部10萬元獎金捐給了他晚年倡導的“愛心護心工程”,出版心血管病防治和自我保健的科普讀物,將20多萬冊的《勸您戒菸》《肥胖的防治》等送給人民群眾。

在吳老的帶領下,洪昭光、胡大一、向紅丁等一批名醫級的列車長登上了健康快車大課堂的講臺,他們都感慨地說:“是吳老把住了老百姓健康需求的‘脈’。原來醫生做科普,沒人看得起,是吳老帶了頭,他是泰斗級的。做一個好醫生就要向吳老一樣教會老百姓自我保健。”

這列“健康列車”在吳英愷的指引下,至今風馳電掣9年時間了,他把健康送給了成千上萬的人。

這顆想讓中國人都健康起來的偉大的心,在停止跳動前立下遺囑:我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事必須從簡,請聯絡火化,不保留骨灰,不化妝,不舉行告別儀式,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倘若發現不治之症,不必積極治療,儘量減少痛苦,讓我自然歸去。死後做病理解剖,與病歷對照,有教學作用的標本由安貞醫院病理科儲存。

遵照吳老的遺願,他那顆心臟在醫院做完病理解剖後被完好地儲存起來,永遠地留在了人世間。(來源:新華網/作者:王思海)

附:吳英愷簡歷

醫學家。遼寧新民人。滿族。1933年畢業於原遼寧醫學院,1933、194l年任北平協和醫學院外科住院醫師至講師。1941—1943年留美進修胸外科,1944—1948年任重慶、天津中央醫院外科主任,1951—1956年任中國協和醫學院外科主任教授,1956、1958年任解放軍胸科醫院院長兼外科主任,1958—1980任阜外醫院院長兼外科主任,198l、1987任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主任及安貞醫院院長,現任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名譽所長。是中國胸心外科的開創人之一,1940年他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50年代末組織華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科研大協作,開展流行學病理和發病學研究,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癒率,學術水平達到國際前列。1958年以來開展心血管病流行學及人群防治,1978年組建中國第一個心血管病流行預防教研組,推廣心腦血管病的調研防治,取得了國內領先國際矚目的成果。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及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美國外科學會及胸外科學會榮譽會員,美國外科醫師學院榮譽院士。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標籤:吳英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