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譚震林簡介

譚震林

譚震林簡介

譚震林(1902.4.24—1983.9.30),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指揮員。曾用名林俊、梅城。生於湖南攸縣。

9歲入私塾讀書,12歲到書店學徒。1925年冬在當地結識中共黨員,開始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攸縣工農糾察隊隊長。1927年冬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任茶陵縣總工會主席、縣工農兵政府主席、中共縣委書記。1928年5月在中共湘贛邊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湘贛邊特委委員,後負責湘贛邊工農兵政府土地部工作。6月起任中共永新縣區委書記,湘贛邊特委代理書記、書記,中共紅軍第4軍前敵委員會委員兼工農工作委員會主任。參與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隨部隊進軍贛南、閩西,先後任紅4軍第2縱隊政治委員、第4縱隊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共紅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次年5月起,任閩西紅軍學校校長、紅1軍團第12軍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委員,率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1931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2年任福建軍區政治委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組建地方部隊,為主力紅軍輸送大批武裝力量,並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開展的反“羅明路線”鬥爭中,受到錯誤批判,被調往瑞金任國家政治保衛局科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軍事部部長、副主席,與張鼎丞、鄧子恢等一起領導閩西地區軍民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擊國民黨軍的多次“清剿”,儲存了革命武裝力量。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任中共閩粵邊特委軍事部部長,新四軍第2、第3支隊副司令員。率領第3支隊進入皖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開闢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同日軍作戰,曾取得馬家園、繁昌等戰鬥的勝利。1940年4月調往蘇南,主持東路地區黨、政、軍工作,領導該地區人民武裝,打擊日偽軍和頑固勢力,擴大抗日局面。後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6師師長兼政治委員、中共蘇南區委員會書記,領導蘇南軍民挫敗日偽軍“掃蕩”、“清鄉”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1943年1月任新四軍第2師政治委員、中共淮南區委員會書記,領導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擴大抗日武裝。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副書記、華中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委員。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他同司令員粟裕指揮蘇中戰役,取得重大勝利。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參與指揮萊蕪、孟良崮等戰役。後兼任東線兵團(後稱山東兵團)政治委員,與司令員許世友一起組織指揮了膠東保衛戰,周張、濰縣等戰役。1948年9月參與指揮濟南戰役,在促使國民黨軍吳化文部隊起義中,做了大量工作。淮海戰役中,是中共總前委成員之一,參與戰役的組織和指揮。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治委員,4月兼任第7兵團政治委員,指揮第7、第9兵團強渡長江,進軍浙江。同年5月杭州解放後,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浙江軍區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三野戰軍暨華東軍區副政治委員。1952年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代理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土地改革委員會主任和治淮委員會主任,江蘇省人民政府主席,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1954年12月後,任中共中央副祕書長兼中央書記處第二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小組副組長、國務院副總理兼農林辦公室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委員(1958年增補),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著有《贛南到閩西》(1981)、《閩西三年游擊戰爭》(合著,1959)等。

標籤:譚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