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丹尼爾-戴-路易斯個人資料

丹尼爾-戴-路易斯

姓名:丹尼爾-戴-路易斯

丹尼爾-戴-路易斯個人資料

英文:danielday-lewis

性別:男

身高:187cm

出生年月:1957年4月29日

出生地:英國倫敦

丹尼爾-戴-路易斯是現今好萊塢十分少見的一種人:一位年輕,堅毅的嚴肅演員。他熱情,象變色龍一樣;英俊,有著一頭黑髮;還有一雙淺藍色略帶憂傷的眼神,風靡著全球女性。這位在英國舞臺界和電影界有著深刻背景的演員,在英國導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的《年少輕狂》("my beautiful laundrette")和詹姆斯-伊沃裡(james ivory)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中的角色讓他引起了國際影壇的注目。分開來看,這二個配角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起來說,誰都會被表演者的多樣化戲路所震驚,顯示出了一位真正好萊塢明星的潛力。丹尼爾-戴-路易斯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兼具藝術天賦和票房號召力的演技派巨星。

丹尼爾-戴-路易斯1957年4月2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是英國皇室冊封的愛蘭爾桂冠詩人塞西爾-戴-路易斯(cecil day-lewis)與他第二任妻子、演員吉爾-巴爾康(jill balcon)所生之子。他慈母般的祖父邁克爾-巴爾康(michael balcon)爵士是英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著名的伊琳製片公司(ealing studios)創始人、總裁。他的姐姐莉迪亞-塔瑪辛(lydia tamasin)也是一位紀錄片製片人,良好的家庭環境註定了丹尼爾具有超常的藝術素質。也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兒時的丹尼爾逐漸對錶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舞臺給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它給我帶來了光芒"。13歲時丹尼爾離開了肯特州的塞文諾克斯(sevenoaks)學校初涉影壇。1971年,他在約翰-施萊辛格(john schlesinger)執導的影片《血腥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中得到了一個小角色,這是他第一次涉足影視圈。隨後他決定集中精力接受舞臺訓練,加入英國老維克戲劇學校(bristol old vic school)學習戲劇表演,並隨老維克劇團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ies)開始舞臺表演。直到1982年他才重返影壇,在曾獲第55屆奧斯卡8項大獎的傳記片《甘地》("gandhi")中出演了他的第一個銀幕角色。那一年他還參加了英國電視劇《五月的嚴寒》("frost in may")和《離巴比倫還有多遠》("how many miles to babylon?")的拍攝。這期間他還出演了許多舞臺劇,包括:1982年-1983年的《另一個國度》("another, country")、1984年的《吸血鬼》("dracula")等。

1984年,丹尼爾在澳大利亞著名導演羅傑-唐納森(roger donaldson)執導的劇情片《叛艦喋血記》("the bounty")中第一次出任重要角色,為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和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配戲。1985年,他在英國著名導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的同性愛情片《年少輕狂》中飾演自我奮鬥而又陷入同性戀情的洗衣店小夥約翰尼(johnny)。此片令丹尼爾一舉成名,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男配角。第二年,他又在著名導演詹姆斯-伊沃裡(james ivory)的愛情喜劇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為奧斯卡影后瑪吉-史密斯(maggie smith)配戲,飾演虛偽做作的紳士塞維爾(cevil),為影片增色不少,獲得了紐約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男配角。巧的是這二部英國影片在紐約同一天首映,讓觀眾和評論界看到了他寬闊的戲路,也確立了丹尼爾-戴-路易斯在好萊塢主流演員的地位。

1986年,丹尼爾出現在理查德-艾爾(richard eyre)的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er)舞臺劇《未來主義者》("futurists")中,並參加了這位導演執導的電視劇《保險人》("the insurance man")的拍攝。1988年,他與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在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的愛情片《布拉格之春》("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出任主角,飾演憤世嫉俗的外科醫生托馬斯(tomas)。同年,他又在賣座不佳的影片《飛進美國》("stars and bars")中出演挑剔的藝術鑑賞家亨德森(henderson)的喜劇角色。丹尼爾最為成功的表演當屬1989年,在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登(jim sheridan)執導的處女作、傳記片《我的左腳》("my left foot")中,飾演愛爾蘭殘疾作家克里斯蒂-布朗(christy brown),成功地表現了這一獨特角色複雜的性格情感世界。此片令丹尼爾名聲大震,榮獲了洛杉磯、紐約影評人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和第43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男演員,並最終捧得了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確立了同齡演員中最具魅力男主角的地位。之後他又回到舞臺,在國家歌劇院裡飾演哈姆雷特的角色。但是精神上精疲力竭的他在一天晚上的演出中,跌下了舞臺,隨後被迫離開了劇院,並再未在舞臺和影壇上露過面。

直到1992年,丹尼爾出山主演了邁克爾-曼(michael mann)執導的史詩巨片《最後的摩根戰士》("the last of the mohicans"),他手執長矛為自由而戰鬥,再次向觀眾展現了他"多面手"的才華。影片上映後可謂譭譽參半,但是在票房榜上卻著實火了一把,創下了當年北美票房紀錄,他也確立了性感強悍的偶像地位。1993年,他與米切爾-法伊弗(michelle pfeiffer)、薇諾娜-賴德(winona ryder)合作,主演了著名導演馬丁-斯科賽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古裝倫理愛情片《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飾演在婚姻面前迷茫的年輕律師紐蘭-阿徹(newland archer),演來細膩真實。同年,他再次和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登合作,與埃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聯袂主演了黑色社會片《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他在該片中的精彩的表演,使他獲得了第47屆英國學院獎、第51屆金球獎(劇情類)和第6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6年,丹尼爾二度與薇諾娜-賴德聯手,主演了英國導演尼古拉斯-海特納(nicholas hytner)執導、改編自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舞臺劇的影片《激情年代》("the crucible"),在片中飾演受騙的農夫約翰-普羅克特(john proctor)一角。1997年,他回到愛爾蘭,在吉姆-謝里登執導的影片《因愛之名》("the boxer")中飾演一位含冤釋放的北愛爾蘭共和軍成員丹尼(danny),以對生活的追求和美好憧憬博得了人們的高度評價,獲得第55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提名。這以後,丹尼爾因身體狀況不佳,退隱影壇達5年之久。

2002年,丹尼爾被《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的故事所深深吸引,"重出江湖",與馬丁-斯科賽斯再次合作,並聯合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卡梅倫-迪亞茲(cameron diaz)等人,在人們翹首以待的黑幫犯罪片《紐約黑幫》中飾演冷血凶殘、殺人不眨眼的黑幫頭目----"屠夫"比爾(bill),他被指控在1863年震驚曼哈頓的大爆炸中炸死了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萊昂納多飾)的父親。丹尼爾將這個沒有受過教育又異常精明、狠毒、嗜殺的反面形象刻畫得出神入化、神采飛揚。此片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10項提名,成為本屆奧斯卡大熱門影片。丹尼爾本人也因此獲得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第56屆英國學院和第9屆美國演員工會最佳男演員,以及第60屆金球獎和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素有"變色龍"、"千面人"之稱的丹尼爾-戴-路易斯,他的表演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成功地演繹過許多性格迥異的角色,成為了同輩中最受推崇的演員之一。他被英國電影學院授予"當代最佳男演員"稱號,但卻於1993年取得了愛爾蘭公民權,並移居愛爾蘭威克洛縣。1989年至1994年,他曾與法國女影星伊莎貝爾-阿佳尼(isabelle adjani)墜入愛河,於1995年4月9日有了第一個兒子加布裡埃爾-凱恩(gabriel-kane),但不久倆人分手。1996年11月13日,丹尼爾與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兒麗貝卡-米勒(rebecca miller)結合,分別於1998年6月14日、2002年5月又有了二個兒子:羅南(ronan)和卡什爾-布萊克(cashel blake)。(靜雨)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紐約黑幫》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紐約黑幫》獲第9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演員

2003年因《紐約黑幫》獲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紐約黑幫》獲第5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紐約黑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紐約黑幫》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因愛之名》獲第55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4年因《因父之名》獲第6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4年因《因父之名》獲第51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4年因《因父之名》獲第47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3年因《最後的摩根戰士》獲第4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0年因《我的左腳》獲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90年因《我的左腳》獲第47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提名

1990年因《我的左腳》獲第43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90年因《我的左腳》獲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

1989年因《我的左腳》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

1989年因《我的左腳》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配角

1986年因《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男配角

1986年因《年少輕狂》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配角

1986年因《年少輕狂》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男配角

標籤:丹尼爾 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