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歐亨利簡介

歐亨利的由來

歐亨利簡介

歐·亨利的真名是錫特內·波特。1896年,德克薩斯大陪審團以所謂侵吞一家銀行存款的同謀罪對他進行控告,於是他乘上火車奔赴縣的首府,打算前去自首。但是旅途上他被自己出類拔萃的想象力嚇壞了,丟人現眼、身陷囹圄的可怕場景一直在折磨著他,他沒有勇氣在縣城下車,就繼續乘車前行,一直來到新奧爾良。新奧爾良是通向美國中部幾個風景如畫的州的門戶。一進入這幾個州的界線,逃犯就可以免於引渡了。

在新奧爾良,恐懼驅使波特逃向更遠的地方,他乘船來到了宏都拉斯。這裡,法律的追究雖然解除,但他卻變得極為懷念故土,以致他終於決心回國去面對審判了。他重又回到了新奧爾良,可又變得膽怯起來,但他還是留下來了。城裡當時有一家人人皆知的酒吧,大家都叫它“菸廠酒吧”。酒吧的老闆名叫亨利,他比同行高出一籌,因為他懂得給報紙記者們蒐羅一條條訊息,這對他們極有用處。各家報紙的記者常常光顧這個酒吧,看看亨利有沒有新的訊息。所以,這個地方便成了人們公認的報業俱樂部了。身為作家的錫特內·波特也被這個地方所吸引。

一天早晨,波特看見兩個人站在酒吧的櫃檯旁邊,一個是為《民主時代》工作的藝術家思斯特·海普納;另一個是年輕記者比利·包爾。波特過去跟他們一起喝酒。他們東拉西扯地聊了幾句以後,波特轉身對老闆說:“歐,亨利!再照樣來一份!”幾個人等著,波特從口袋裡掏出一篇稿子說:“弟兄們,瞧,這是我寫的。

我不想署上自己的名字,我用個什麼名字才好呢?”

海普納平靜地說:“你幹嗎不乾脆署上‘歐·享利’呢?天知道,你不是常常把這個名字掛在嘴上嗎?”

波特笑了,當時他並沒把這個玩笑放在心上。後來,他進了監獄。在一間又小又髒的單人牢房裡,他寫了一篇無與倫比的短篇小說,然而署名卻使他絞盡了腦汁,因為這名字必須掩蓋自己的身份和恥辱。驀然間,他腦子裡閃出了“菸廠酒吧”裡那個快樂愉悅的場景。波特伸出手,拿起面前的稿子,在上面簽上了——歐·亨利。

標籤: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