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馮藝簡介

六月的雪山

馮藝簡介

作者:馮藝

我們是坐著汽車過雪山的。當然,我們也下車走了一段,但我絕不敢用“翻越”這個頗具份量的動詞。因為,在很多年以前,我在一本畫冊裡看到過一張灰白的照片,註文寫著:“夾金山主峰。紅軍翻越此山時正逢六月飛雪”。

也是六月。

巴郎山,海拔4500多米,這座與夾金山緊挨著的雪山,終年積雪,是小金乃至嘉絨、康巴地區聯絡內地的重要通道,是當年紅四方面軍防禦灌縣之敵的主戰場。在海拔4230米的高點,車停了下來。滿坡高山杜鵑和格桑花,紅白相間,燦爛無比。

川西北高原是一片蒼涼大地,氧氣含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這是一片“生命禁區”。行進中,我時覺後腦有如針扎,前胸後背像各壓著一塊巨石,悶得難受,身體漸漸少了幾分力氣,眼前罩著一團霧。儘管高原及高原反應對於我已不陌生,但這種感覺仍使我陷入擔憂……

天色已暮,有冰冷的雪花飄落在臉上。飛雪讓我想起那幅照片。想起那支浴血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的隊伍,那支大多由吃大米飯的南方人組成的不足十萬人的隊伍,70年前,他們被迫在這裡進行他們悲壯而苦難的征程。

蔣介石為“剿共”戰事發出命令:“務求全殲,毋容匪寇再度生根”。據南京國民政府的檔案記載,為了封堵紅軍,他把冀、察、晉、綏四省統稅局的棉紗、捲菸、火柴、麵粉、洋灰和礦稅、菸酒稅、印花稅等所有收入,直接補給四川軍閥劉湘作為軍餉。劉湘則效用蔣介石在廣東消滅陳炯明拿下惠州城的方法,把銀幣成堆地擺放在地上作為犒賞,以獎勵衝鋒在前的川軍。

重走長征路———面對紅軍翻過的雪山,那一座座我從小就熟讀名字的夾金山、夢筆山、虹橋山,一把就將我的心靈拉近,讓我真實地看見它們,讓我拾撿著發生在雪山上的一個一個的感動

我不知道該對雪山上一個個埋葬著紅軍骨骸的土堆說些什麼,我也不知道面對小金民居殘牆上川軍當年的“打回川西南,能吃大米飯”的口號說些什麼。因為,作為以大米為主食的南方人,我可以遙想這條標語曾牽動過多少這支以南方人為主的紅軍士兵飢餓的目光;可以遙想,他們在交換彼此目光,嚥下湧上喉頭酸澀的饞液,轉身,又一路去吞嚥野菜、草籽甚至皮帶;只是為了一種理想和信念,他們就這樣在地球的高寒雪域,對人類所能生存的極限,進行著頑強而痛苦的翻越。他們因信念之火的升騰,或因一腳踏空而沉下山谷,或因飢餓、缺氧、寒冷、傷病……倒在冷酷高山。誰能說清我們對他們所知有多少?誰能說明我們對於自己所知又有多少?踏行在用紅軍頭顱和胸懷鋪設的路上,我渴望走近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傾聽到風雨交加中遙遠的掙扎,一股深深的敬意和哀痛連同我的頭疼混雜在一起,我無語欲淚。

我們進入了幾乎寸草不生的荒涼雪山,吃力的腳步艱難地移動,暈頭暈腦地順著連綿山坡走向高處。

我們在讀雪山,用心用情去理解一種力量,去領會一種精神……(羊城晚報2006-10-10)

標籤:馮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