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聶耳個人資料

聶耳簡介

聶耳個人資料

聶耳作曲家、音樂活動家。1912年2月15日生於昆明。原名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

聶耳一生共創作有37首歌曲(包括歌劇《揚子江暴風雨》中的4首歌曲),都是在他死前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在從事多方面活動的同時所寫的,其中為數較多的優秀之作,也是具有歷史價值的不朽的珍品。

在聶耳的歌曲創作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鬥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1933年8月發表的第1首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便是《開礦歌》(田漢詞,影片《母性之光》插曲)。在這首歌曲中,他將民間勞動號子裡1人領唱、眾人和腔的形式引進了電影歌曲創作。隨後,在1934年元旦首映的影片《大路》裡,又創作了《開路先鋒》(孫師毅詞)和《大路歌》(孫瑜詞)。這兩首歌以其鮮明的典型形象和富於獨創的藝術形式,表現出聶耳創作技巧的成熟,是兩首成名之作。此後他陸續創作有《碼頭工人歌》(蒲風詞)、《新女性》(孫師毅詞)、《打長江》(田漢詞)等一些優秀的工人歌曲。在這些歌曲中的幾種工人形象,都得到了準確、鮮明、生動的音樂表現,他們是正在覺醒、正在崛起的新時代的主人。這些肩負著歷史的重擔,英勇地奮起鬥爭,並對未來充滿勝利信心的工人階級形象,也正是中國偉大的民族精神的寫照。聶耳是中國音樂史上第1個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階級英雄形象的作曲家。

聶耳創作的歌曲中,另一個重要的部分,是幾首進行曲風格的愛國歌曲,這是他的歌曲中影響最廣的一部分。包括《畢業歌》(田漢詞,影片《桃李劫》主題歌)、《前進歌》(亦名《苦力歌》,田漢詞,歌劇《揚子江暴風雨》插曲)、《自衛歌》(唐納詞,影片《逃亡》主題歌)以及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詞,影片《風雲兒女》主題歌)等。這些歌曲以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號召性音調,斬釘截鐵般果敢的節奏,勇往直前無所阻擋的氣勢,有力地表現了處在深重災難中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戰鬥的革命精神,從而在群眾中迅速而廣泛流傳。

聶耳還創作了一些抒情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飛花歌》(孫師毅詞,影片《飛花村》主題歌)、《塞外村女》(唐納詞,影片《逃亡》插曲)、《鐵蹄下的歌女》(許幸之詞,影片《風雲兒女》插曲)、《告別南洋》和《梅娘曲》(均為田漢詞,話劇《回春之曲》插曲)等。這些歌曲傾訴了飽經憂患的中國人民的苦難與不平,但它們不是無望的呻吟,而是在感情的深處蘊藏著堅韌的毅力,在抒情中飽含著剛健的美感。這使他的抒情歌曲在同時代的抒情歌曲中顯現出新的特色。此外,聶耳還創作過一些反映兒童生活的歌曲,其中最傑出的一首便是著名的《賣報歌》。歌中那為困苦生活而沿街奔走叫賣的報童形象,是那樣生動、真切,令人喜愛和同情。

聶耳歌曲創作的傑出成就是他自覺地運用新的創作方法的結果。他從開始創作之日起,就對生活和藝術抱有一種新態度。他能立足於現實,預見到未來,在層層的壓迫下看到抗爭的烈焰,在無邊的黑暗中預見到燦爛的明天。因此,他的歌曲在深刻揭露現實生活中矛盾的同時,始終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態度,他在歌曲的藝術形式上作了創造性的革新。他的歌曲既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既有鮮明的形象特徵,又有嚴密的組織結構。這種結構與陳規束縛的框格絕然不同,而是與音樂形象融合無間的嶄新的形式、嶄新的韻律。正由於此,他第一次使中國群眾歌曲提高了藝術價值,奠定了這種體裁的歷史地位。

標籤: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