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王少舫個人資料

王少舫簡介

王少舫個人資料

王少舫:1920年出生,河北省人。原為京劇演員,抗日戰爭初期,他所在的京劇班與丁老六的黃梅調班同臺演出,各演半場,因人手不夠,演員王少舫也演了黃梅戲。這次演出,王少舫演的是配角,但他的唱、念、做,卻給安慶觀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約在1940年,丁老六再次邀王少舫搭班演唱黃梅戲,王少舫只演了一段時間,並未正式轉班唱黃梅戲。直至1950年,王少肪才正式由京劇改唱黃梅戲,參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澤海父女所在的“民眾劇團”。參加“民眾”後,由於他善於接受新事物, 解放後新改編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寶蓮燈》、《白蛇傳》,都用新改編的唱腔來演唱,並採用燈光、佈景新的表現手法,演出轟動安慶。1952年,應上海之邀,與潘璟琍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他所扮演的董永,得到上海觀眾的一致好評。1953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成立,此時王少舫還在安慶“民眾”,但他卻同省黃梅戲劇團的同志一道,參加了赴朝慰問團,冒著槍林彈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演出。從朝鮮歸來不久,王少舫便被調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1955年,與嚴風英合拍黃梅戲第一部電影《天仙配》,這部電影使黃梅戲走向全國,走向了世界。王少舫還為黃梅戲的“生行”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應該說,他是“生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唱腔,吸收了京劇的唱法,其行腔、吐字均有自己獨到之處,聽起來韻味無窮,開創了“生行”唱腔一條新的路徑,為黃梅戲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亦為後人爭相摹唱。

他一生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如《天仙配》中的董永、《女駙馬》中的劉文舉、《韓寶英》中的石達開、《無事生非》中的侯爺、《陳州怨》中的包拯等,尤以董永最為成功,把一個憨厚朴實的農民,刻劃得栩栩如生。董永這個人物,已成為他的代表作。其次是包拯,包拯屬“淨行”(花臉),王少舫與編曲共同設計出一套花臉唱腔,填補了黃梅戲沒有花臉唱腔這一項空白。

王少舫是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標籤:王少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