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名人簡介 > 中國名人

鄧之誠簡介

鄧之誠

鄧之誠簡介

鄧之誠(1887~1960)

中國歷史學家。字文如,號明齋,又號五石齋。江蘇江寧(今南京市)人。1887年11月29日(清光緒十三年十月十五)生。先畢業於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法文科。後隨父入滇,受家學影響頗深,尤嗜六朝書史。

考入昆明雲南兩級師範學堂文科,專攻文史。畢業後,擔任《滇報》編輯,對當時國內外政局及地方興革事宜,多有論述,深為時人賞許。武昌起義後,仍兼報社工作,撰寫政治性文章,歡呼辛亥革命勝利。袁世凱竊國後,乃自滇出川、鄂,積極參預護國軍運動,並結識革命領袖孫中山、黃興及護國軍統帥蔡鍔等。曾著《護國軍紀實》,多系耳聞目睹,為不可多得的實錄。1917年秋,應國立北京大學之聘,在國史編纂處任民國史纂輯。1921至1930年間,先後任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輔仁大學諸校史學教授。從1930年秋起,專任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遷居西郊,潛心以教學著書為終身職志。抗日戰爭時期,燕大被佔,與陸志豐、洪煨蓮等教授同遭日軍囚禁近半載。出獄後,惟靠鬻字、典當、借貸以維持一家生活,拒絕替日偽工作,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獄中私詠各體詩一百零五首,成《閉關吟》,又撰寫出獄中所遭受的非人待遇為《南冠紀事》,凡一萬餘字,均刊佈以公諸於世。

抗戰勝利後,燕大覆校,仍回校任教。1952年秋,全國大專院校院系調整後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一生治學謹嚴,博聞強識,誨人不倦。最初在北京大學等校講授,成《中國通史講義》上、中兩卷,於30年代初,被選為《大學叢書》之一種,更名為《中華二千年史》。50年代初,續成下卷。全書告成,逾二百萬字,始於秦之統一,終於辛亥革命清亡。旨在通觀歷代興亡史實始末,識其成敗得失與詒謀臧否,俾供後人借鑑。早年博覽群書,成《骨董瑣記》正續編,後又有《三記》,合為《骨董瑣記全編》正式出版,對文史工作者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料和線索。出獄後賦閒,以讀書所得,成《桑園讀書記》,評論清代學術,每有獨到之見。《東京夢華錄注》寫定於50年代末,取材以宋人為斷,自雲“能釋者不及十之三四”,足徵著書矜慎之意。晚年撰成《清詩紀事初編》八卷,系根據一生中節衣縮食所訪得的七百餘種順、康時人詩文集,共收作者六百人,錄詩兩千餘首,本黃宗羲以詩證史之說,不限名家,貴在詩能記史外之事。全書六百篇小傳,為中年以後精力貫注之作,於清初人物與文獻的考訂幫助極大。

平居尤喜鈔書、印書,在燕京大學執教二十餘年中,除自印《骨董瑣記》與《續記》及汪士鐸《汪悔翁乙丙日記》、《舊聞零拾》數種外,還為燕大圖書館先後稽核、鑑定,選出校印的有:奕賡《佳夢軒叢著》手稿本十一種,茅瑞徵《萬曆三大徵考》傅鈔本一冊,董其昌《神廟留中奏疏匯要》明鈔本四十一卷,張萱《西園聞見錄》傅鈔本一百零七卷等;並以所藏五石齋鈔本祕籍包括談遷《北遊錄》、蕭《永憲錄》及崇彝《道鹹以來朝野雜記》等付印,嘉惠士林。

未刊手稿尚有《滇語》,二十萬字,述其幼年遍歷滇中所見所聞,尤詳於滇邊諸少數民族,是研究西南少數民族歷史的可貴資料。

1960年1月6日病逝於北京。

標籤:鄧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