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國學小說

《儒林外史》讀後感(集合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儒林外史》讀後感(集合15篇)

《儒林外史》讀後感1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 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的官汙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由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所著,是我國著名的諷刺小說。這本書有一個一個古人的小故事組成,有的故事早已讓我們耳熟能詳,但仍有著深刻的寓意。其中,我最喜愛第一章與第三章,也就是王冕的故事與范進中舉的故事。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早逝。三年後,十歲的他開始在秦家放牛,以養活自己。他在放牛的同時,不忘學習,用每月省下的錢買書,看書。後來,他開始畫畫,畫荷花。漸漸地越畫越好,成了一個聞名天下的畫家,他還被一些當官的大人物看中,但他不願入官場,來到田園鄉居歸隱田園,結局不可謂不完美。

王冕的努力得到了因有的回報,他的一身完美終了。但是在生活古代的書生,並不是人人都是順利的。金榜題名,人們看到的是那些成功考生“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們可以得到皇帝等位高權重之人的賞識。甚至還會在“榜下捉婿”的習俗中大賺一把,他們都是命運的寵兒。,但還有落榜考生的失落被埋在了他們的光輝背後。

范進就是這樣考生的典範。

寒窗苦讀多年,卻連舉人都考不取,前前後後考了多次,落榜了多次,周圍的人都看不起他。他的老丈人

《儒林外史》讀後感3

這個寒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書——《儒林外史》,並且要寫讀後感,我讀了那本書後深受啟發。

《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典長篇諷刺小說,它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和虛偽。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王冕的故事》,它主要講了在元朝末年,有一個王冕和他的母親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他母親讓他去鄰居家放牛,鄰居很同情王冕,讓他一日二餐在他家吃。

在一天,王冕在放牛看到了雨後美麗的.荷花,想把荷花畫下來,於是他託人去城裡買紙和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開始的時候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王冕畫荷花畫得栩栩如生,然後靠畫畫賺點錢過日子,後來一位王爺請王冕到他家去,他不肯去,王冕怕那位王爺對他不利,就到外面躲避一陣子。母親見他性情高傲,當官可能會闖禍,叫他千萬不要去做官。後來,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要徵召王冕出來做官,王冕聽說後,急忙收拾好行李,連夜逃往會稽山中,最後,王冕因病而死。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有書讀,每天好吃好喝,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王冕小時候卻不能這樣,只能從小給別人幹

《儒林外史》讀後感4

餘嘗讀吳文木之《儒林外史》,其書儒者之種種,光怪陸離,眾生百態,不一而足,或吝嗇,或迂腐,或勢利,或恬淡,或渾雅,比比皆是也。

吝嗇者如嚴監生之屬,迂腐者如馬純上之類,勢利者則五河縣人之流也,恬淡者如莊徵君,渾雅者如虞博士,文木老人皆述之以筆,其歷歷者如在目矣。

另有如五十五回述蓋寬及其鄰翁於雨花臺絕頂望江上舟船之往來,紅日之西墜者,愚竊以為殆有謂也:其述江船之逡巡者,非謂時人之去而後人之來,寓述往追來之意者乎?而落日之謂非喻禮樂文章之頹廢也歟?噫籲兮,聊聊數筆而一至如是之思者,此所謂文木之高妙也。

夫難平者事也,無盡者欲也,而皆出於人,是知世間善惡,皆自人出。夫人者無有窮而欲者無有盡,功名富貴,朝夕掛念,焉之此虛妄之物終為無益也?徒費盡心情,誤盡流光,莫如嘯傲林泉,梅妻鶴子,快然自足,極娛遊於終日也。

《儒林外史》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一本諷刺小說,那就是在清代遠近聞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說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我們在如果不大方,下場就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

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家裡沒錢,就去放牛。但他喜歡讀書,所以每天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過著隱居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很吝嗇,所以人緣很差,最終和嚴監生的下場一樣。這些現實的事情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愛錢如命。

《儒林外史》教會了我要大方,不能貪小便宜。

《儒林外史》讀後感6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 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 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的官汙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後感7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去買了一本《儒林外史》來讀,以前我聽過這本書,是一本諷刺小說。書中描寫的是作者吳敬梓的所見所聞。反應了封建社會中人性被腐蝕的現象。

書中我們最熟悉的人物,沒過嚴監生了。他在我們的課本中出現過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在臨終前,還在看兩個竹心,反應出他的愛財如命的性格。不過,此人也有一點也令我十分反感,就是他追悼他妻子時,連一枝花也不肯買,更反應了他的視財如命的傢伙。

小說在一開始就講王冕的故事,作者從這裡入手,是有很大的深意的。通過在後面的各位書生故事的閱讀,與王冕的一生對比就會顯示出作者的諷刺。這正好迴應主題,諷刺封建社會。不過,王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一生苦讀,幹成了許多事情。

在文中,有以為考生用錢買來監生,那就是周進。他在生活中不好好學習,在外頭風流瀟灑,專門靠父親的地位來欺負別人。我最看不起這種人了,這本書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物,無非是為了諷刺社會。

其實,從辛辣的諷刺中,我還讀到了欣慰的一點,就是已經有人開始意識到危害,並且想要革命去改變現狀,這是思想的昇華。

《儒林外史》讀後感8

剛開始看《儒林外史》的時候,不太懂裡面的意思,後來聽了爸爸的講解才明白。

就拿范進中舉來說吧。古時後,人們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范進這一類的書生吧。你看他沒中舉人以前,除了死讀書,啥也不會,連賣個雞都不會,全靠他岳父接濟,一點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其實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吸收,然後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咱們的三頓飯是一樣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不良”,別無他用。

從此可看出當時的書生為做官而不惜一切代價讀書,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當官後貪汙受賄,剝削老百姓,只有極少部分是為了老百姓著想。現在社會這種情況已經大大改善,但還是有不法分子貪汙受賄,危害百姓,但他們最終將受到法律懲治。

《儒林外史》讀後感9

在這個寒假裡,我看了許多有意義的課外書,其中最喜歡看的就是老師推薦的《儒林外史》那本書,它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典唱片諷刺小說,它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和虛偽。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冕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反映了王冕雖然愛讀書畫畫,但是不求做官,他不給以勢壓人的貪官作畫。而且給老百姓嘩嘩卻一文不取。說明那是人們對官史恨之入骨,還批判了八股科舉這不合理的制度。作者吳敬梓看著國家由盛轉衰,所以才寫下此書,也說明了當時人們不滿與社會。憎恨當時的舊理學和科舉制度。

在那時的社會,人人都想這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種慄,書中自有顏如玉”,他們活在世上,根本就為了科舉一件事,沒有第二件可以出人頭地,這本小說揭示了舊社會和人們之間的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於可惡。

唉!我真為那個封建社會感到悲哀。你看!你居住的這個社會十多門美好啊!我們可不能重蹈復撤,我們才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儒林外史》讀後感10

對於每個人來說,功名是誘人的,但在到了那些勤讀詩書的人手裡也是甜蜜的,但我認為為了功名發狂的往往是些既無學問又無操守的表現。令人難忘的那個范進,簡直就是他們中的代表,他為功名追求了一生,付出了青春年華甚至尊嚴,知道老了老了才有幸博得一個功名,他因功名而落魄,因功名而被岳父看不起,又因功名而發狂,也因功名而受到鄉人的追捧,甚至因功名而失去了母親,他的一生就是為功名左右的一生,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所有讀書人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

《儒林外史》就用這樣一類人來反映當時社會的毛病和危機。描寫了讀書人面對功名利祿下醜態百出又可笑又可氣。

哎,人生富貴功名乃身外之物,難到他們連這也不明白嗎?他們只為了一時貪圖享樂卻遺臭萬年。

面對他們的這種趨炎附勢,老奸巨猾的嘴臉,真的是反應了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對這些讀書人的毒害。

對這些受毒害的讀書人是值得同情的,但對於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是不可原諒的!而作者對於他們是進行了很強烈的批判。我是認同和支援作者的,希望大家也支援我!

《儒林外史》讀後感11

幾百年後的今天,我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我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官員汙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汙、人格的墮落。

《儒林外史》開篇描寫了諸暨縣一個鄉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貧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卻勤奮好學,用每日攢下的點心錢買書看。由於王冕聰明勤勉,又博覽群書,還畫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歲,便成了縣內的名人。他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之職,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會稽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像這樣淡泊名利的讀書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

在今後,我們也應該像王冕一樣,不要追求名利,而我們讀書是要報效國家,不是去滿足自己的野心。

《儒林外史》讀後感12

《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著名的長典諷刺小說之一,它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與虛偽.但讓我最感動的是其中《王冕的故事》。

元朝末年,有一個叫王冕的人,家住諸暨縣的鄉村裡.在他七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她母親靠給別人做針線活來供他到村裡的學堂讀書.一轉眼三年過去了,一天母親叫王冕不要讀書了,因為母親沒有錢給王冕繼續讀書了,所以讓他到秦老家放牛.王冕答應了.王冕第二天早晨放牛時看見,下過雨後的天氣,景觀十分美麗,就想把它畫下來.王冕於是拿著秦老給他的工錢,去買顏料,他畫畫十分認真,一畫就畫了三個月,等到十七歲時,他成了著名的畫家!

《儒林外史》讀後感13

今年寒假老師佈置寒假作業時,要求讀《儒林外史》,我興趣濃濃地讀了起來。這是古代有名的諷刺小說,我讀了兩三片後,發現果然名不虛傳,它讓我愛不釋手。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的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和老爺的故事。54歲的范進在考相公時巧遇學識淵博並且富有同情心的學道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為第一名。後來,他又瞞著老丈人胡屠戶去考試,結果又高中舉人,可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的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儒林外史》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當時殘酷的法律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與虛偽。

文學是比鳥還飛的遠的夢想,比花開的還美的感情,比星閃的還亮的智慧,讓咱們多學文學,陶冶情操!

《儒林外史》讀後感14

在五年級上學期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少年王冕”,它出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這是一本古典長篇諷刺小說,正是我喜歡的書型之一,所以,我立即買了一本。果然名不虛傳,剛讀完兩三篇就讓我愛不釋手了。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己的持續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與老爺的故事。54歲的范進在考相公時巧遇學識淵博並且富有同情心的學道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為第一名,范進在54歲終於進學,做了相公!後來,他又瞞著老丈人胡屠戶去考鄉試,結果又高中舉人,但是出人意料的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儒林外史》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當時殘酷的法律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與虛偽。

《儒林外史》讀後感15

上週末,老爸去圖書館借了三本書,都是一些歷史文學的書,我表示非常不愛看,但是老爸卻說他只能找到這些書,我只好就著看了起來。

懷著不滿的心情看了一本《儒林外史》,感覺還不錯!就接著往下看,這本書裡講了一許多古代發生的事情。書裡的人物有王冕、張鄉紳、嚴監生等等。故事的情節一環扣一環,讓人讀完這一片迫不及待地想讀下一篇,想知道事情發展成什麼樣了。

在看書的過程中,我突然看到了一小個片段,居然和我們以前的一篇課文一模一樣,就是從這上面摘抄下來的。這個片段說的是嚴監生生了病,快要死了,臨死前還想著燈裡有兩棵燈草太浪費了,要挑掉一根。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原來聽都沒聽說過的歷史事件,讓我增長了見識,沒想到原本覺得沒意思的書也可以這麼好看,我以後要多看這種書,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