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國學小說

西遊記讀後感 合集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 ,歡迎大家分享。

西遊記讀後感 合集15篇

西遊記讀後感 1

《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記憶中,我真的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開始知道他們的,好像從懂事起就知道了。

暑假讀《西遊記》,我常常為書中的情節忍俊不禁。這孫猴子看到天宮好玩,就高喊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大鬧天宮,把那些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嚇得驚慌失措。他做不了玉皇大帝,就自封“齊天大聖”,可謂沒有一點兒法制觀念。不過,他的本領是非常大的。學藝回來,他就“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更不用說七十二般變化和火眼金睛了……

豬八戒有點兒可憐,投胎什麼不好,非投成個豬,好吃懶做,又愛佔小便宜,還總被孫猴子捉弄,不過我覺得書中的這猴子和豬最好玩兒了。沙僧憨厚老實,任勞任怨。至於唐僧,是最沒本事的了,而且又善惡不分,自己分不清誰是妖怪,誰是好人,還總冤枉最有本領的孫悟空,每每讓人十分氣憤。好像所有的妖精都是他的“粉絲”,因為聽說他的肉有很多功能……

讀著讀著,我有個奇怪的想法:如果師徒四人中只留下一個人去西天取經,那麼該留下誰呢?

留下豬八戒嗎?不行!豬八戒就知道吃,而且還那麼傻,怎麼能擔任取經的重任呢?

留下沙悟淨麼?也不行!他雖然老實,但是他遇到事情沒有主見,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由此看來,我們需要在孫悟空和唐僧中進行選擇了。

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他這麼神通廣大,為何不選他?不錯,孫悟空確實很厲害,每次遇到危險幾乎都是他給擺平的。但是,我們看到孫悟空缺少耐心,而且和唐僧相處時,常常因為鬧矛盾而回到花果山。由此可見,孫悟空也該被排除。這時我突然發現,取真經唯一不可缺少的人只有唐僧。

“唐僧!”你會說,“唐僧什麼本領都沒有,只會念念緊箍咒,一旦遇到危險就什麼能耐也沒有了。西天取經有九九八十一難,想必他連一難也躲不過吧!”

不錯,唐僧的確很“無能”,但他有一個最重要的優點,這一點決定了西天取經的成功,那就是唐僧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誓死也要取回真經。

唐僧受唐太宗重託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經歷了多少艱難,但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不”字,也從不半途而廢。他不在乎三個徒弟怎麼看、怎麼說,自始至終,只有他從未離開過西行的道路,即使知道中途會被惡魔吞食,他也決不放棄。

由此看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有唐僧那樣的決心。對個人如此,對一個集體來說更是如此。這個“集體”也許是一個班級,也許是一個工作團隊,甚至可能是一個國家。只要是由許多人組成的集體,首先要具有這種決心,有目標,堅定不移,再加上所有人的努力,成功才可以到來。

想到這些,我突然覺得這個師父的形象是那麼高大、那麼可愛,難怪妖精們都“喜歡”他!

西遊記讀後感 2

長安西市,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多了個瘋子。他在街頭聲嘶力竭低嚎“古國三千里”嚎完便是大哭。

木牌上書了八個大字——故大夏國主竇燕山。

之後就是突厥入侵,這些西邊的狼門一直打到了長安城下的金水橋邊。在那裡,大唐的皇帝和突厥的可汗殺了一匹白馬,用它的血借了盟,以一時之辱換得長安之安寧。 從此,唐皇下定決心效法漢武。戰事頓起。

不久之後,一張情願書放在了唐皇的案上。上表的是法門寺裡一個法號叫做玄奘的和尚。他說,亂世之後人心不定,他欲學法顯,西行求經,以三藏真經庇佑大唐的天下。唐皇笑了,尋思著哪天給這和尚一份通關的文堞,放他西行求佛去。不想事忙,擱下,便忘了。

玄奘,也就是日後的三藏法師,是偷渡出關的。準確點說,他是被這個小小隘口的守將放出關去的。那將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得知玄奘出關的目的之後,他牽來自己坐騎贈與高僧,又備飲水乾糧,一路將高僧送到了下一個隘口。他說,擅離職守是死罪,私放出關也是死罪。然大師之舉,功在萬代。縱死,骨餘香。

於是,玄奘西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佛國斯里蘭卡。停留數月後再度出發,去往目的地天竺。在那裡,他小住數年,整理經卷。

邊關守將的奏章和玄奘的奏章一同擺在龍案上,唐皇最先拿起的是玄奘的奏章。他以硃筆批曰:“唐僧此行,功在社稷。無罪,有功。賜法號三藏,彰其功。

那一日,玄奘大師抵達長安。哪一日,大唐的皇帝帥了文武百官親在金水橋上迎接。多年前,那個悄悄離開的和尚而今回來了,帶了三個徒弟幾箱經卷滿腹見聞。唐皇快步上前,雙手扶起那個下拜的和尚,道:“等你多年,今日這個通關文堞總算有了主人。”唐僧隨他指引望去,卻見那隨侍的小黃門手上捧的,赫然是大唐的通關文堞。他雙掌合十,頌佛號。

取經歸來,唐僧領了許多學問僧翻譯佛經,在翻譯的當兒,他應唐皇的請求寫下《大唐西域記》。這也是向百年前那位以60高齡西行問道的高僧法顯致敬。書成,送入皇宮,唐皇親自為書作序。

在民間,許多的傳說在流傳,有人說啊,法師雙足踏上大唐國土的當兒,全天下的松柏齊把枝條指向西方,那是在迎接高僧的歸來啊。

再過了許多年,一個叫做楊潔的導演受命將這個故事搬上電視螢幕,於是,書中的人神妖仙佛從書裡走了出來??

篇九:西遊記讀後感

自小我就接觸書,但我對西遊記的記憶最深,看著她我總有一種說出的感覺。 這是一部發人深思的作品,吳承恩的高超寫作技藝,讓人讚歎不已。

好在他們終於戰勝了困難,經歷了九九八一難,他們成佛了。解脫了人世間的苦難。 當我看完這書本是時,真是激動不已,我被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所折服。

緒,我就很:放棄吧,你數學本來就沒有那麼好,就算了吧明天去同學哪兒看答案。可是這行嗎?行,不行,行,不行,行,不行?我該怎麼辦呢?就在這是我無意中看見了《西遊記》“對了,我怎麼能被一點困難難倒呢?我要像[西遊記]中的人物一樣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一飛沖天。好了就這樣我要想出來i can ,i can 。

西遊記讀後感 3

每個忠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末過於那四本厚厚的名著了。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一個普通高中生,唯有那《西遊記》,翻開它,便進入了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在這裡,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活潑恢諧的語言,古怪瑰麗的境界***它曲折的情節讓人無法想象,單是這一行西天取經的師徒就令你回味無窮。

“孫悟空”。

孫悟空的破石而出,在花果山挑起“齊天大聖”的旗號為事故帶來了一個奇妙的開頭,自打字出世以來,遊東海、闖地府、鬧天宮、煉就火眼金睛,一腳踢翻老君的煉丹爐,以至最後被壓五行山下,而後又保唐曾產妖除魔,這一切無不體現了它對自由的嚮往,進而可以說,孫悟空正是自由的化身,它嚮往自由,追求自由,它一切的戰鬥都是為取得自由。這樣一個形象就沒給我們一份追求,創造自由的勇氣嗎?此與同時,他也在上演著一個英雄的角色,他為了自己的自由、尊言,與天兵天將,神仙菩薩進行著精彩的搏鬥,五百年後,他又為保師傅西天取經而戰,這種形為無不展視了他的英雄氣慨。

孫悟空的行為與當今社會有很大的聯絡,在抗日戰爭年代,它表現在為維護國和平統一,悍衛民族尊嚴的人們身上,在科學發達的新社會中,它體現在與不良現象作鬥爭,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的人身上。可以說:“孫悟空”與我們同在!

“唐僧”。

曲折的身事,使他有幸成為佛門中的一員,而若干年後,他又成為大唐派去西天求取真經的高僧,他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位以慈悲為懷的僧人,他有一顆可憐天下蒼生的心,卻得不到妖魔對他的憐憫,肉體凡胎的他相信了妖魔的花言巧語,而趕走了火眼金晴的孫行者,當他醒悟時也晚了,無產者是孫悟空出手相救,才免於一難,最終憑藉一顆慈的心歷經八十一劫難而佛,但這成功不能沒有孫悟空。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吃虧的就是唐僧這種人,雖抱一顆摯誠的心去感化別人,旦別人不聽,反而害了自己,也得靠“孫悟空”出手相救,奉勸“唐僧”多一份防人之心。

“豬八戒”。

四人中最自私最懶的可謂是豬八戒了。唐僧一旦遇 難,就嚷著分行李,回高老莊,西行時還常常偷懶,正因如此,常遭孫悟空的挖苦和戲弄,但他也有好的一面,給孫悟空打下手,一路上降妖除魔,立下了大功,終成正果。

其實,生活中豬八戒這種人也不是沒有,他們會為一點小便宜而吃大虧,但能改過,還是可以為人民、為國家多做貢獻。

“沙僧”。

你可還記得,那挑著一根鐵鏟,兩頭墜著擔的人沙僧,作者在他身上的筆墨似乎很少,他就像其它三人的根班,沒有大的表現,只是默默無聞地挑著擔,保護著師傅,雖無孫悟空之勇,但卻對師傅忠心耿耿。在我們的生活中,沙僧這種人很少有人去注意他,他躲在被疑忘的角落默默地奉獻著。雖然充當著英雄的配角,但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難道這種人不可敬嗎?

西行路上還有許多人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主角也好,配角也好,都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機器的一個部件,起著不可乎視的作用。

西遊記讀後感 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它叫做《西遊記》。

我很喜歡《西遊記》裡的唐僧,因為他能讓他的徒弟屈服與他。我也很喜歡孫悟空,不僅是因為他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更是因為他活的很真實,他有放棄過麼,沒有;他有逃避過麼,沒有。我也喜歡豬八戒,他也活的很真實,雖然他經常說:“咱們散夥吧,我要回高老莊娶媳婦去了。”但是他有走過麼?我也喜歡沙和尚,雖然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師傅,大師兄說得對呀;師傅,大師兄、二師兄說得對呀;二師兄,大師兄說得對呀”。但是沒有他,勤勤懇懇的態度,師徒是不可能取得真經的。

《西遊記》主要是講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一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歷盡艱辛萬苦,但是他們師徒四人沒有放棄,堅持不懈,最後取得了真經。比如說,在《真火燒大聖》和《觀音收紅孩兒》裡第一次孫悟空去救唐僧,孫悟空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燒的是暈頭轉向。第二次請來了龍王,可是凡水滅不了三昧真火,於是孫悟空鑽到水裡,急火攻心暈死過去了,還好八戒使了個按摩禪法,孫悟空才活了下來,可是孫悟空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想辦法去救唐僧。最後請來了觀音菩薩,收服了紅孩兒,才解救除了唐僧。像這種歷經磨難的故事還有很多。

再比如還有《三打白骨精》裡白骨精三次變成普通善良的村民,第一次白骨精變成了村姑,可是孫悟空一眼就認出了她是妖精,將她打跑。第二次她變成了一個年邁的老奶奶,可是還是被孫悟空給發現了,給趕走了。唐僧認不出是妖精,要趕走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連忙向師傅求情,唐僧這才沒把孫悟空趕走。第三次白骨精變成了一個老爺爺,這下孫悟空沒有再給白骨精逃走的機會,斬草除根打死了白骨精。唐僧這下徹底忍不住了,執意要趕走孫悟空,任憑豬八戒和沙和尚怎麼為大師兄求情,唐僧也不聽了,妖怪是除了,可是孫悟空就被唐僧趕走了。取經路上經歷的種種磨難舉不勝舉,只有這師徒四人一步步的邁過一個個劫難才能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後,也給正在學習中的我很大的觸動,我們的讀書不也正是像西遊記裡師徒四人取經一樣嗎。“功在平時”、“貴在堅持”,要想做好一件事很簡單,但是要一直做好一件事就很難了。打個比方吧,平時在上課或者做作業的時候就應該打下基礎,上課要注意力集中聽講,平時做作業的時候也要認真去鞏固好學到的知識點,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我們搞不懂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向老師或者家長請教,把每一個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給搞懂為止。只有這樣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考試的時候才能得到自己滿意的成績。如果平時我們學習中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考試的時候怎麼能考好呢?

我一定會牢記讀過這本書給我的觸動,會在自己的`學習中做到“功在平時”、“貴在堅持”。

西遊記讀後感 5

《西遊記》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經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先生著作。這部作品被稱為“神魔小說”,細讀文章,裡面所讀到的並不單單是唐僧一行人西行取經所遇到的妖魔鬼怪、五味雜陳的世界,更多的還是那蘊含在字裡行間所反映當時的政治軍事的思想。而在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之一的章節便是觀音院老住持謀寶。

文章一開始先是寫出了一段詩文:“卻說他師徒兩個,策馬前來,但見那:層層殿閣,迭迭廊坊。三山門外,巍巍萬道彩雲遮;五福堂前,豔豔千條紅霧繞……安禪僧定性,啼樹鳥音閒。寂寞無塵真寂寞,清虛有道果清虛。”運用環境描寫、虛實結合,看似是在寫景,但其實是在暗暗預示著下文情節,引入主題。

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借宿休息,院內有一位老住持已經有二百七十歲高齡,想必已經看透了人間之紅塵,萬物之規律,實則並不是。當孫悟空與老住持閒聊時則聊起了袈裟寶物,眾和尚們笑了笑,不以為然,袈裟不過是一個和尚平常的物品,怎麼能算得上是寶物呢?但是當袈裟拿出來時,所有人膛目結舌,此乃天仙製作,耀眼奪目。那老和尚見了也動了奸心,一心想要把袈裟據為己有。而在原文中唐僧與孫悟空的對話中:“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地道:‘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錯。”就可以看出來,唐僧心思細膩,做事敏感細心,而孫悟空則是豪爽,做事魯莽衝動。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老和尚動了歪心思,想要奪走袈裟,要趁著悟空與唐僧睡覺的時候放火燒死他們。還好孫悟空變成了一隻蜜蜂,提前知道了老和尚的陰謀詭計,並且“將計就計”,上天去借了避火罩,將唐僧、白馬與行李罩起來後故意吹起使得火勢越來越大,這裡體現了孫悟空嫉惡如仇、有仇必報的性格特點。黑熊怪還趁此機會偷了袈裟。最後老和尚沒了觀音院,也沒有奪得袈裟,兩百多歲的壽命直至於此,人財兩空。西遊記中傳揚的理念是不要過度信佛教,所以文章中才會出現很多諷刺佛教的片段。

而當唐僧醒來時,發現孫悟空並沒有幫助火勢變小,反而助火時,便罵他。這裡可以看出唐僧的心地善良,但是頗有些過度善良、黑白顛倒,唐僧這樣的性格也可以從三打白骨精中明顯看到。其實這個片段也是諷刺了當時的政治社會,把唐僧比作當時那些昏庸的皇帝。那些皇帝看不到當時官場上的“妖怪”也就是奸臣,反而放縱他們,任由他們猖狂,對那些秉持正義的人卻處處打擊。

在發現黑熊怪奪走袈裟跑回山上的時候,孫悟空決心要把袈裟拿回來,在臨走之前還千千萬萬遍囑託和尚們要好好對待唐僧,不然要他們好看。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孫悟空從一開始對唐僧的不尊重、不在意變成了現在的尊重、保護。縱觀西行取經的道路上,孫悟空逐漸由一個“獸”變成一個“人”再由“人”變成“神”,雖然他武藝高強,但是卻還是性格魯莽,而西行取經的種種困難歷煉了他,才使得最後成為了“鬥戰勝佛”。

西行之路漫長而又艱辛,唐僧師徒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析。

西遊記讀後感 6

《西遊記》是一部長篇章回體神話小說,由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很有仔細品讀、反覆閱讀的必要。

從兒時到如今,已翻閱此書三次有餘,每一次看心裡都有不同的感觸。

第一次看時,是在幼時,那時的我被裡面精彩絕倫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小說圍繞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前往取經的主線,一路上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歷重重磨難,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第二次看時,稍大時,我將目光有意識地關注裡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重重磨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本領高強,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一路上降魔鬥妖,歷經重重磨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善良,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難分敵我。他對師父忠心耿耿,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沙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原是天宮玉帝的捲簾大將,因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經南海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武藝高強,不畏強敵。

這一次是第三次翻閱,我發現讀著讀著,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比如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等之類的,但掩卷沉思,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覺得人要學會感恩。書中唐僧十分感恩,他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當唐王李世民問誰肯上西天拜佛求經之時,唐僧立馬挺身而出,在佛前發誓:不到西天誓不罷休,然後毫不猶豫地踏上西去取經路;孫悟空也十分感恩,他大鬧天宮後被如來關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孫悟空,後來就死心塌地地追隨唐僧西天取經。即使唐僧多次趕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對唐僧都不棄不離,幫助唐僧轉危為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經之路。當然書中也有忘恩遭到懲罰的例子:取經途中,老龜駝著唐僧四徒連人帶馬通過無法越過的通天河時,僅僅希望唐僧他們幫問如來一下年壽之事,但唐僧師徒一心取經,不知感恩,把這事給忘了,結果回來途中再渡通天河時,老龜知道後發火將經書扔到了河裡……這就是忘恩負義受到的懲罰。

《西遊記》中這些故事、人物深深牽引著我,其中的感恩之情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龍馬他們都能學會感恩,我們這些培育祖國的花朵為什麼就不能呢?如果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主動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心存感恩之心,相信我們也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成功的未來。

西遊記讀後感 7

在《西遊記》這部書中人物眾多,刻畫細膩,性格鮮明,而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聰明勇敢,嫉惡如仇,敢作敢當。

孫悟空是這本書的主角,也是這本書的靈魂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孫悟空,這個角色更是家喻戶曉,深受青少年喜歡。他敢作敢當;不畏艱險,忠心保護唐僧;神通廣大有勇有謀。

但是,孫悟空在書中前半部分的形象,在我看來與妖沒什麼太大區別。比如說,孫悟空出世後蔑視天庭,不尊禮數,大鬧天宮。他目中無人,自視有七十二般變化,做了齊天大聖,還妄想做天宮之主,書中自言:“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凌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然而,理想很遠大,現實太骨感,孫悟空的實力比自己的想象相差甚遠,就連凌霄殿外的王靈官也不能取勝,最終逃不出如來的佛掌心,被壓五行山下。

又比如第二十八回中,孫悟空回到花果山,使了個妖法就殺死了上千獵戶。書中這樣描寫的:“大聖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獵戶衣服,剝得來家,洗淨血跡,穿了避寒;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裡;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醃著,慢慢食用”。從這裡看,孫悟空絲毫不把人命放在眼裡,和其他妖怪一樣傷人性命。

另外,孫悟空在取經之路上,初期意志不堅,受不了委屈,因師傅見他殺人說他幾句,一生氣,身子一縱便走了,全然不顧當初答應觀音菩薩保師傅西天取經的承諾,忘記了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在書中,孫悟空先後離開唐僧三次,給妖怪可乘之機,因小失大,表現出孫悟空不夠成熟。

而到了後期,通過取經之路的磨練,孫悟空逐漸成熟起來了,便顯出與先前的不同。他不再目中無人,聽不進勸告。在真假美猴王那回後,孫悟空在除去六耳獼猴的同時也拋棄了自身的妖性,一心向善,全心保唐僧西行。孫悟空對自己的實力和位置也漸漸有了正確的評估,對眾神都尊重起來,不再盲目自大了。在六十三回孫悟空請二郎神治服九頭怪時,言道:“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雖然脫難西行,未知公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賽國,搭救僧災,在此擒妖索寶,偶遇兄長車駕,大膽請留一助。未審兄長自何而來,肯見愛否。”言語懇切,非常尊重。表現出孫悟空日漸成熟。

孫悟空還造福百姓,替民求雨。比如說,第四十七回,通天河挫敗要吃童男女的靈感大王;第七十九回,比丘國降魔孫悟空救了眾嬰兒;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書中孫悟空多次上天庭瞭解實情,為一方百姓造福求雨。

同時,孫悟空在面對可見,通過許多磨練以後,孫悟空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有勇有謀。

最終,孫悟空保唐僧完成了取經大業,修成正果,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孫悟空正是在取經道路中得到了鍛鍊,磨鍊了意志,增長了才能和智慧,辨清了善惡,改掉了妖性的凶殘,最終修身成佛。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事應不怕困難,勇於面對挑戰;不能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只有虛心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做事不能蠻幹,應多用智慧,智慧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這樣學的本領才有價值。

西遊記讀後感 8

終於看完了《西遊記》。這本書我看了很久,從暑假到現在。之所以讀的這麼慢,是因為看了原版,87萬字,用文言文看著有點累;第二,我斷斷續續的看書,中間看了很多其他的書。爸爸為此生氣了好幾次,覺得我對四大古典小說關注太少。看完《西遊記》,拿著厚厚的一本書,感覺很充實。

吳承恩真了不起。他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一本名著。沒有《西遊記》,中國文化會失去很多魅力,我們的孩子會失去很多歡笑。

唐僧師徒為了去西天取經,涉山越水,斬妖除魔。用了14年,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真經。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他們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並取得了勝利。這麼辛苦的學了經書,他們已經學完了。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困難,但只要我們像他們一樣不懈努力,我們總會成功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來說說我對唐僧的印象。唐僧目標明確,一心要去西方取經。無論多麼艱難,無論是美貌誘惑還是財富,他都動搖不了取經的決心。但是他辨別真假的能力太差,經常不聽孫悟空的勸告,把妖怪當好人,差點被吃掉。不過,唐僧運氣太好了。每次被抓,怪物要麼是想請客,要麼是想把其他三個人都抓了再吃,最後什麼都沒吃。如果我是妖怪,我會一口把唐僧吃掉。還有,我有一個疑問,湯燦和尚的肉真的能延年益壽嗎?既然沒人吃過,這個結論是誰想出來的?

孫悟空是英雄,既有智慧,又有勇氣。他為保護唐僧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他,很難取經。然而,我開啟書,細細品味。我發現孫悟空本身的能力並不超級強大,經常遇到妖怪也沒辦法。但是他很受歡迎,他很擅長幫助別人。每次遇到強大的妖人,就找菩薩幫忙,但不能請如來親自出門。孫悟空喜歡捉弄豬八戒。他喜歡看弟弟出醜。豬八戒無奈,經常挑撥師傅和孫悟空的關係,讓孫悟空遭受“緊箍咒”之苦。

豬八戒最大的特點就是貪吃。他的胃口沒有平時大。他在別人太陽穴用快餐的時候一口吞下幾十碗米飯。他要用兩隻袖子籠住饅頭才願意上路。如果是一月份給他提供的話,寺廟很可能會破產。豬八戒的長相不是一般的醜,大家都害怕。他說他在高老莊的時候,一次能嚇死十個人!但是《醜八環》在我們心目中是很可愛的,因為《豬八戒》在性格上有很多缺點,讓我們覺得親切有趣。

沙僧能吃苦耐勞,一路取經是他的沉重負擔。打妖怪的時候沙僧一般會留下來保護師傅,只有人手不足的時候才會出手相助,但是沙僧武功不差,至少也是個禁閉將軍。沙僧在這個旅途中沒有孫悟空豬八戒重要,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白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如果是普通的馬,根本經不起這麼長的路程。只有他能承擔這個重任。有一次,孫悟空被師父趕到郭華山,豬八戒和沙僧也被抓。白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我成了倒酒的丫鬟,趁機行刺妖王。可惜我失敗了,受傷了。白在危機時刻照顧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完原著《西遊記》後,父親推薦我讀一本書——《話說西遊》,是一位名叫張國鳳的大學教授寫的。他寫了一整本書,我也想研究一下大家是怎麼評論《西遊記》的。

西遊記讀後感 9

利用暑假的機會在家讀了《西遊記》,這可不是連環畫,整整的100回。正好有機會把從中悟出的道理給寫寫。

感悟之一:上面有人好辦事,出來混還是得靠有關係。從何說起呢,就說取經一事,個人覺得這完全是一個看了開頭就知道唐僧一定會成功的事。唐僧本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因為如來講經的時候他走神,被如來給貶了,歷經10世轉世成了陳玄奘,估計是如來覺得對金蟬子懲罰已經足夠了,所以就安排取經這麼一齣戲,讓其功德圓滿。途中還派了多人保護,不要以為只有三個徒弟保護唐僧,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還有護教伽蘭,這都是保護唐僧的陣容,就這個陣容再到不了大雷音寺,唐僧還好意思活下去嗎?有這麼個取經排場就是因為唐僧是如來二弟子轉世,師傅牛逼,能讓弟子吃虧嗎?再來看看孫悟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大聖當年可是威風八面,無人敢擋,誰知被壓了500年之後出來水平大減,這書看下來我發現,大部分妖怪都是孫悟空找救兵才給滅的。你也可以說孫大聖萎了,但是如果他沒有這些關係,誰會祝他一臂之力呢?當今社會不也是這樣嗎?有些事自己就是沒辦法,但是找關係就立馬能解決。取經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妖怪所遇無數,可是我發現,大部分妖怪要不是神仙下凡要不就是神仙坐騎下凡,與之相對的是白骨精,她可是原汁原味的草根妖精。這妖精嘛,下界做妖免不了吃人,同樣是吃人,白骨精被大聖三棍打死,白瞎了多年的修煉,再看看那些有背景的妖怪呢?獅駝嶺三兄弟中的大鵬也沒少吃人,結果呢?就因為和如來有親戚關係,被帶回西方享極樂去了,這就是差距。有人罩著,關係硬的就是不一樣,能混得下去。

感悟之二:唐僧就是個萎貨。《西遊記》被搬上銀幕很多次了,我也看過一些,雖然那時候就知道了唐僧軟弱,但是讀了原版書之後發現:這廝太軟了,從來就沒硬過!書中的唐僧只要是遇到個困難,不管有多大,就是一個哭!想家,路不好走,路遇妖怪,大事小事就是個哭!悟空一路上為了師傅取經功勞最大,但是呢,唐僧一路上沒少罵他,而且悟空神通廣大,給唐僧的正確意見唐僧始終聽不進去,為這事被妖精抓了N次了,但是始終不吸取教訓。都說唐僧有一顆虔誠的佛心,可是我覺得這是“愚忠”。因為有佛心一心向善,所以路遇有難之人,唐僧必然搭救,可悟空多次提醒某某是妖怪,唐僧始終不聽就是一個救啊,結果呢,被抓去了。取經歷經一十四載,因為唐僧這個“事兒媽”耽誤了多少時間!如此一人都能最後都能成佛,不是上面有人是什麼。

感悟之三:本事再大也得懂得遊戲規則。這顯然是說孫悟空。孫悟空也算是草根階級了,從一無所有一點一點的成為鬥戰勝佛。能大鬧天宮的人絕非等閒之輩,但是最後還是鬥不過如來,被如來一掌拍在山下!其實那隻手就是大千世界的規則,你很有本事,但是不守規矩就只能被壓在山下,戴上了緊箍咒之後呢,不守也得守了,不就成佛了嘛!

《西遊記》雖然是古人寫的,但是其中有很多一部分道理放在當下依然很有指導意義。這就是讀後的一點點感悟...

西遊記讀後感 10

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是一部時代累積型的作品,它是寫的最生動又活潑,最離奇。是吸引青少年的關注,在小的時候。我讀的是文字書。那時還沒懂全文字,是藉著拼音一個一個的拼讀,有時候還需要外公在一旁講解意思。雖然讀的有些辛苦。但是我能閱讀到了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了,看了一遍又一遍仍是津津有味。到了四年級時,西遊記在電視中播放了,我們一家人排排坐在沙發裡津津有味的看著西遊記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要說西遊記中最經典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劇情了,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但是又害怕孫悟空火眼金睛給識破真面目,於是變化成了村姑,老婦,和老翁來博取唐僧的善良,師徒四人來到了所在地,孫悟空去給師傅找糧食,聰明的孫悟空在師傅的腳下畫了一個大圈並叮囑不可出了這圈子外,可是,白骨精也不是蠢的,她懂得唐僧的弱點,只有忠厚的沙僧一直警戒著沒有被白骨精給迷惑住。那好色的豬八戒看到了饅頭和村姑就已經找不到北了。這時孫悟空回來了看到有個女的便用火眼金睛看到了白骨精的面目,拿著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的化身。唐僧卻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要趕走孫悟空,悟空熱淚雙流,也不免傷心落淚。

師徒四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先說,唐僧:善良但又不分青紅皁白。誠心向佛,頑固執著,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但有時我行我素過於頑劣。孫悟空:突出他熱愛自由,見惡必除,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變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豬八戒: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但又性格溫和,憨厚單純有時也很英勇;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傅忠心耿耿,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沙河尚:在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忠厚朴實,默默無聞。但又缺乏主見。

西遊記中最受歡迎的是孫悟空,別問為什麼,因為孫悟空有很強的責任心,不畏艱險,有膽,有才,勇於犧牲,戰勝自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直到現在還在電視裡播放,每當我們在看過一遍又一遍,還是和小時候一樣既過癮又有趣。帶給我們有趣的童年,六月。

時光在悄悄地流逝;當我找出當年那本《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不僅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讀起時,不變的是陽光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而我的領悟卻變了。

《西遊記》讓我領悟到任何事情,都是要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重重困難,並不是玄虛離奇的。就拿學習來說:哪天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一帆風順呢?人生的道路漫長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在這我不禁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呢?這就是我所缺少的,戰勝困難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至少我是努力了。這也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啊!因為我做了,還堅持到了最後。

感謝吳承恩的超凡想象力為我們編織一個充滿樂趣,又離奇,曲折的神話世界,通過《西遊記》,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給大家帶來激勵內心的力量。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西遊記讀後感 11

說起《西遊記》,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部家喻戶曉的電視連續劇,但電視劇畢竟經過改編和藝術加工,不能將書中的內容較完整地展現出來。這個暑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便閱讀了《西遊記》原著。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用天馬行空的想象來展現出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途中歷經險阻、險象環生的故事。其中,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更是成為了眾所周知的經典。除此之外,《西遊記》中的人物個性也十分鮮明,一心求法的唐僧、善惡分明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老實忠厚的沙僧……他們不僅自身受到了讀者青睞,也為《西遊記》增添了不少光彩。

談起《西遊記》中的人物,你又會最先想到誰呢?沒錯,一定是孫悟空。作為《西遊記》的主角之一,孫悟空神通廣大、武功高強的設定也讓他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喜愛。不過,當我讀完整本書,再回過頭來看孫悟空時,卻多了一份熟悉的感覺。一開始,孫悟空追求自由、桀驁不馴,一直勇往直前,甚至有點“瘋”,僅憑自己手中的一根金箍棒就敢橫掃天下。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孫悟空是這樣,我不也是如此嗎?在那無憂無慮的童年裡,我有做過多少“瘋事”,說過多少“瘋言瘋語”呢?現在想來,也記不清了,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的童年,絕不比孫悟空差到哪裡去。

然而,牛犢總有成長的時候,要成長,先得有困難和挫折。《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沒有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被法力更高強的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六百餘年。而在現實中,我的“如來佛祖”則出現在我四年級時,那時,我剛當選為大隊委員,一時間風光無限,然而,我的學習成績卻“自由落體式”下降,不光是成績,我的心也一併跌落到谷底,在老師、父母的一次次開導中,我才下定決心,開始加倍努力地學習。正如英國的佩恩所說“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挫折打磨了我們的身心,促使我們成長。孫悟空最終成功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被封為“鬥戰勝佛”。我則在不久後的幾次考試中再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在五年級連任大隊委員。

等等,經歷了那麼多後,總感覺自己缺少了點什麼,沒錯,是自己的童真。舉兩個例子吧,孫悟空在最初遇到一夥強盜時,便不分青紅皁白,一棒子將他們全部打死,而到了後期,孫悟空只是先將強盜綁起來,最後將他們都放走了,他懂得了自律。回到現實中,成長的我因為學習、因為責任,不再無憂無慮地玩耍、自由自在地遊戲了。但是,這種改變,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失去了童年的天真,但也收穫了少年的穩重。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孫悟空的影子,而孫悟空的經歷,則更像是我們的成長曆程。

西遊記讀後感 12

《西遊記》,以生動離奇的情節、豐滿鮮活的人物形象、詼諧幽默的語言、輕鬆愉快的筆觸,創造了一個別具一格的虛幻神魔世界。我讀來十分有感觸,因為它從三個層面分別詮釋了這本書的含義。

第一個層面是人物層面。唐僧是一個優缺點鮮明的人物,他不忍殺生,一昧講究慈悲為懷,終釀成大錯,使妖怪有機可乘。我們也能看到唐僧的堅定不移,堅守自己的本心,在無數的危難之前,不退縮,終取得成功。孫悟空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英雄,他果敢頑強、不畏強權,具有叛逆性格;他有自己的理想,不願被束縛、被禁錮,在西行之路上,一路斬妖除魔。豬八戒十分有自己的特點,一是他好吃懶做、貪生怕死,動不動便要打退堂鼓。二是他對師傅忠心耿耿、不離不棄,可愛的外表十分討人歡喜。沙僧在書中的存在感不高,卻一直任勞任怨、穩重踏實、無私奉獻一聲不吭地幹活做事,為大家分憂。白龍馬雖然只是唐僧的坐騎,卻一直陪伴著唐僧走完了西行之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取得成功。

我們要學唐僧的百折不撓、孫悟空的不畏險阻、豬八戒的淳樸忠誠、沙僧的無私奉獻與白龍馬的不離不棄。

第二個層面是故事層面。《西遊記》表面上是在敘述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實際卻包含了許許多多的含義,從《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即可看出:白骨精一心欲吃唐僧肉,以求得長生不老,前後總共幻化成三次人性,企圖矇騙唐僧,誰知被孫悟空一眼看出,三次計劃都未能成功,唐僧一心只為慈悲,覺得孫悟空殺生犯了大忌,便念緊箍咒,懲罰悟空,悟空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在得知唐僧快被白骨精吃掉時,又奮不顧身地前去營救,師徒冰釋前嫌。這個故事帶給我許多啟發:一是不能像唐僧一樣,輕易被表面矇騙,險些小命不保,命喪妖口。二是不能如同孫悟空一般莽撞,不向唐僧解釋,才使得唐僧誤會,險些使白骨精的詭計得逞。三是我十分敬佩孫悟空的不計前嫌,哪怕唐僧誤會了自己,一旦師父遇到危險,也必定前去營救。如此生動精彩的故事,豈不快哉?

第三個層面是哲理層面。從師徒四人的身上,我們可以收穫許多哲理。一是團結:在西行之路上,遇到過無數大大小小意見不同的分歧,可是到了最後,師徒四人依然團結一心,終於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經。二是堅持:一路上,孫悟空遇到過無數看似過不去的坎兒,例如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大戰牛魔王等,可他沒有放棄自己西行的理想,斬妖除魔,一路西行。三是忠誠:從豬八戒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忠誠,他在唐僧的身邊不離不棄,固然他貪生怕死,可是在緊要關頭,還是沒有放棄。四是奉獻:沙僧在西行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沉默,總是讓人忘掉他的存在,可是,在其他人束手無策的時候,沙僧又是第一個挺身而出。

吳承恩的《西遊記》,給人以一種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師徒四人的所遭遇的艱難險阻,從側面看出當時老百姓的疾苦。從師徒四人取得真經可以看出,那時的老百姓心懷美好而遠大的理想,就如同《西遊記》中的人物一般。

這本書也讓我看到了師徒四人的成長,唐僧變得明辨是非、孫悟空變得沉穩、豬八戒變得懂事,沙僧變得自信,白龍馬褪去了一身稚氣,他們在西行之路上,見證了彼此的進步。真經固然重要,可佛祖真正的用意是——令他們成長啊!

西遊記讀後感 13

以下讀後感範文由讀後感欄目為您精心提供的,希望您在此能找到所需要的相關資訊。祝您生活愉快!更多資訊請(ctrl+D即可收藏)。(本文為你提供讀後感範本兩篇。)

前些日子,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西遊記》,我不解地問:“媽媽,你為什麼要給我買這麼幼稚的書啊?這《西遊記》我都在電視上看了n遍了,甚至臺詞都背得滾瓜爛熟了,買它作什麼啊?”“你不知道,這書上的《西遊記》可與電視裡的不太一樣哦。”媽媽神祕兮兮地笑著對我說。於是,我就半信半疑地拿起這本“老掉牙”的書看起來。誰知,這書上精彩的內容竟讓我看得不能自拔。

原來,《西遊記》這本書裡有許許多多我們在電視裡所看不到的精彩片段。比如一些比喻句啦,排比句啦,心理活動的描寫之類的,都是電視裡所沒有的,這讓我更喜歡這本書了。

《西遊記》主要描寫了東土大唐的一位高僧——唐三藏帶領著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斬妖除魔,跨過千山萬水,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這本書引人入勝,情節精彩紛呈,讓人看了還想看。我如飢似渴地讀著這本書,彷彿自己已融入到了這本書中。

在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不是唐僧和孫悟空,也不是豬八戒和沙僧,而是那匹勤勤墾墾,為了西天取經不惜放棄自己的太子身份,化身為唐僧座下的一匹白龍馬。它為了取經大業一直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而人們則很少關注過它,我以後也要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為同學為社會多做貢獻。我還要向孫悟空學習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孫悟空一路上斬妖除魔還受盡委屈,可他從來沒叫過苦喊過累,他這種任勞任怨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很好的學習。我還要向唐僧學習那堅定的態度,一路上,他屢次被眾妖精所抓獲,但他始終抱著要為大唐取回真經的信念,不為各個妖精所誘惑,堅定信念堅貞不屈,直到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雖然唐僧一路上經過了千難萬險,遇到了不少挫折,可他一直保持堅定信念,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總之,《西遊記》是一本很好的書,它用神話故事為我們講解了很多人生哲理,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讀後受益非淺。

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但是我寫的西遊記有所不同,不信的話請看。

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經,走三天歇一天,就在這休息的一天中,四人做的事各不相同。

豬八戒是個網路迷,他去了網咖打遊戲了。而沙僧呢?去了影院看電影了。孫悟空就知道看書,唐僧去彩票了。

悟空,不好了,我頭等獎被虎頭怪搶走了,快幫我搶回來。0k,孫悟空找到虎頭怪說;how are you?我很好,想要回彩票就和我打一場。打架,太俗了,下象棋,我贏了還給我,要是我輸了我不要了。好,三天三夜過去了,孫悟空贏了,把彩票還給了唐僧。可他去兌獎的時候,兌獎的人說時間太長,已過期。他垂頭喪氣的回來了。師徒四人繼續西天取經。我改編的還不錯吧?

西遊記讀後感 14

《西遊記》我時常在讀,從小時候的插話本、動畫片到現在的那本厚厚的原著。這離奇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常常讓我陷入遐想……

唐僧一心向佛,執著,孫悟空大膽正義,豬八戒貪財好色,沙僧心地善良、勤勤懇懇。而把這四人的形象融合起來,不正是一個立體而豐滿的人嗎?他們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不正是人的一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也是要歷盡困難、解決無數難題的嗎?

我特別喜歡《西遊記》裡其中一個章節,那就是經典的“三打白骨精”。唐僧老實,悟空確有火眼金睛。凶殘、狡猾、善於偽裝的白骨精利用唐僧的心慈,化作“善良人士”,悟空見了當然要將其妖怪“打死”。但唐僧卻不聽悟空解釋,將其趕回了花果山。我想,唐僧這一形象雖然是一個標準的“好人”,從未動過邪念,卻實在是“天真”的緊。這種人看不破世間在美麗外表下的凶險的陷阱,義無反顧地跳下去,使得悟空含淚痛心,但也無可奈何。但當師傅被妖怪抓去後,他便要去搗了妖怪的老巢。孫悟空這正義勇敢的形象常常在我眼前浮現。美麗外殼下的陷阱,必然有將其相剋的智慧與勇敢。

豬八戒貪財好色。我還記得他是因為醉酒調戲嫦娥,才被貶下凡間;當師傅被妖怪抓去時,便要求散夥,分行李,回高老莊做女婿。所以,豬八戒這一名字便成為了人們辱罵別人的髒話。但有時,我們卻也像豬八戒一樣,當遇到非常之大的困難時,便要退縮。但豬八戒最終不也修成了正果?在取經路途中,雖然經常被美色迷惑,難分敵我,但也是對大師兄言聽必從,對師傅忠心耿耿,也總算為取經路途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豬八戒這一經典的喜劇形象,經過種種磨練,終於變成了好人。所以,再惡劣的人,再惡劣的習慣,只要自己願意,經過人生磨練,也能“改邪歸正”,做個好人!

沙僧呢,他善良、安於天命,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時,便去找大師兄幫忙。不過,這恰恰是他的生存之道。我還清楚地記得,在沙僧第一次正式出場時,我便嚇了一跳——這真的是我心目中的沙僧麼?瞧他面目猙獰,與悟空打對仗,竟是極像個反派角色。畢竟和悟空打不過,打不過跑還不行麼?又不是非要與他們槓上。不過後來沙僧一直保持著憨厚隨和的形象。當初沙僧凶相畢露,於現在的憨厚,完全不能比較,這隻能說沙僧在之後的取經路途中,改變了自己的性子。他沒有悟空的神通廣大,也沒有八戒的甜言蜜語,便只有老老實實,任勞任怨。雖然有一點點平庸,但勝在憨厚,這就是沙僧的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一顆平和的心,一樣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所以說,這師徒四人合起來便是一個立體而豐滿的人,人所有的貪、嗔、愛、惡於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人生呢,也就像取經,磕磕絆絆,要不就是順利取到真經,要不就是被妖魔吃掉。只要我們都能像這師徒四人那樣一路斬妖除魔,相信我們的結局一定會是前者。

西遊記讀後感 15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我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作。每每捧過《西遊記》,總有一番熱血由心頭奔向全身,促使我全身心地去端詳字裡行間中的每一點精彩。

吳承恩根據唐初玄奘西天取經改編成了《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八十一難!為什麼他們不放棄呢?或許這也是《西遊記》常常附在我手心的原因之一吧。

說到“斬妖除魔”,首先想到的就是孫悟空了。孫悟空機智勇敢,無所畏懼,總能樂觀地面對一切,而且會七十二般變化,火眼金睛,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妖怪,必定會與妖怪戰鬥到底——這也體現了他的鬥爭精神!在西行過程中,孫悟空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他,唐僧就難以難取得真經了。

說到唐僧,我就由不得心生怒火。唐僧像老鼠一般膽小,綿羊一般軟弱,也正是因為他的膽小怕事,是非善惡不分,導致孫悟空幾次被誤解,被驅逐!不過讓人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善良。正因為此,他方才打動了上天,成功取到了真經。

正是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與豐富多彩的情節設定,才使得《西遊記》妙趣橫生。

讀完《西遊記》後,我感觸甚深——人生的價值貴在困難重重而不是一帆風順,只有遭遇得多、克服得多,團結協作、互愛互助,才能橫斬漫漫路之風雲,人生才會變得精彩而沒有一點遺憾。

回想一次集體活動,是挑戰“六人七足”的團體比賽。比賽之初,我方兩步未到就全都摔了個“狗啃泥”,場面也是“催人淚下”。接著,我們連試了好幾次,還是沒能走下去。當第六次摔倒時,有一位已經摔得手臂都腫起來的同學大聲喊道:“再摔幾次我們就可以到輪椅上享受餘生了!倒不如放棄算了!”放棄嗎?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中亂撞著。清風撫了撫我腿上的瘀傷,燦陽使我渾身燥熱。這時,孫悟空不知不覺來到了我的耳畔,活潑而有力地跳來跳去,說:“這點困難都把你難倒了?俺老孫可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方能取得真經,贏得古今中外眾人之讚賞。可你呢?這才剛剛開始就想要放棄了?那我何必遠行西天呢?”他的這番話,使我的好勝心愈發愈強烈:“放棄什麼,難道就讓這些傷白捱了嗎?放棄以後我們就會舒坦地度過這一天嗎?”好像也正是因為這些話,重振了我們隊的士氣。我們開始計劃起來,如何走得更穩,如何走得更快……最終,我們以第一名的佳績贏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我覺得你越來越像孫悟空了!”這自然是對我的讚美,或許事實也真是這樣。至於那些放棄的隊,只能沉浸在在傷痛與懊悔的折磨下了。正是因為孫悟空,我們才能一鳴驚人,創造佳績。再看看那些傷——何必在意呢?它是我們人生中一個重要而精彩的“里程碑”。

水滴因穿石而受人讚歎,星星因黑夜而變得閃亮,荷花因出淤泥不染而顯得純潔。而人,必將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斬妖除魔”,才能在狂風暴雨中毅然生長,擁抱驕陽,收穫一個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