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薦】《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薦】《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1

這學期我,我們全班同學都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愛的人不止一個,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仗義的張飛;仁義的劉備。

關於諸葛亮,我知道最深的還是草船借箭。這篇主要講了:周瑜和諸葛亮立下賭約,十天之內收集到十萬支箭。而諸葛亮把時間改為三天。他讓劉備在船上放上稻草人,駕駛船去到曹操的陣營,剛好那時有大霧,看不清,敵人以為是他們來攻打,便拼命放箭,最終諸葛亮得到了十萬支箭。

張飛為了幫助自己的`大哥劉備請到諸葛亮,甚至想過去吧把諸葛亮幫會來獻給劉備。後來在劉備和關羽的勸說下,才沒有去。

劉備也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他如果論才智,他不及曹操;論武功,也沒有曹操的武功高強。雖然才智和武功都不及曹操,但他有的也是曹操沒有的,那就是任意和謙卑。

所有的人都有優點,但也有缺點。張飛的缺點就是脾氣太國寶造,做事太沖動;劉備的缺點就是經常感情用事……

作者羅貫中將這些人物寫得活靈活現,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2

在這個暑假中,我又一次讀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劉備。

為了統一中國,劉備需要一位軍師,一日他得知了一位神機妙算的人——諸葛亮,於是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去拜訪他,可兩次都沒遇見。劉備並沒氣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好不容易把諸葛亮請下山。

劉備作為一國國君,求賢若渴,以誠心打動諸葛亮輔助其大業。是呀!在人生道路上,我們要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一心一意的去完成,但是我們不能半途而費而要持之以恆,最後總能成功的.。

在放暑假之前,老師讓我們看《草房子》、《青銅葵花》,媽媽讓我看完這兩本書,我一驚,心想:這兩本書相當與四本語文書,我怎麼看得完呢?但又沒辦法,老師、媽媽佈置的作業只能完成啊,於是我認準了目標,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終於把相當於四本語文書的書給剷除了,並且我還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個暑假的收穫還真不小哩。

同學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是千年不變的定律,每個成功的人都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完成自己的目標。諾貝爾為了發明炸藥,在失去了父親、弟弟之後,他還是成功了。我們要象諾貝爾那樣認準了目標就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們肯定能成功。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3

在今年的寒假裡,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特別敬佩武力高強的趙雲,奸詐無比的曹操,鎮定自若的孫權······但是,讓我學習的人是諸葛亮,因為他是一個既聰明又有智慧的.人,讓我記憶深刻的計謀是“空城計”。

那一天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十分氣惱,軍中又傳來司馬懿帶十萬雄兵殺向西城,諸葛亮大驚,但馬上又鎮定了下來,他坐在城樓上,悠閒地彈琴。十萬大軍一到,便看見諸葛亮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怕中了埋伏,不敢前進,猶豫了一會兒,便撤退了。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令我佩服,我現在真想透視一下他的腦袋,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構造的。

下面我們來說說關羽,關羽有一次為了保護劉備的家眷,假降曹操了,曹操想讓關羽為自己做事,於是便用金子和權力來誘惑,但是,關羽並不接招,關羽的這種行為經常會被看成是寧死不屈的光榮精神,但在我眼裡,這種行為是不給面子,會遭到報應的,然而,關羽又不給孫權了一次面子,所以被孫權殺害了,活該!

但是關羽的武功可是很厲害的,他溫酒斬華雄的事蹟酷斃了。關羽提刀上馬,出營戰華雄,一會兒就把華雄斬下馬來,他提著華雄的腦袋,回到軍營,一下就把華雄的腦袋扔到地上,舉起酒杯一飲而盡。軍中上下無不驚歎。

我敬佩他的勇氣,那可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不因為別人的經歷而害怕的勇氣。

在三國的風雲裡,每一場戰爭都是一局棋,走錯一步,這局棋就很難再扭轉局勢。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4

今日評曹操,是因為他既有魄力又有膽識,但曹操多疑,有一部分就是寫他多疑,結果大敗而歸:諸葛亮神機妙算,算到曹操多疑,於是背水下寨。探馬回報,曹操笑曰:“怎有此事?”,親自披甲上馬,出寨來看。見劉備果然背水下寨,大大疑惑。幾天後,曹操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前來攻寨。劉備令懦弱的劉封出戰,最後打敗,棄甲而逃。曹操士兵迤邐追趕。曹操卻教士兵回營,士兵莫名其妙,紛紛問曹操。操曰:“劉備背水下寨,本來就很奇怪,更有劉封出戰、棄甲而逃皆很奇怪,吾怕有埋伏,因此收兵回營。”此時,劉備令士兵迎頭痛擊,曹操士兵抵擋不住,大敗而逃。這可算曹操多疑的一個鐵證。

曹操還有被評為奸雄,還有一個原因:曹操親友許攸問曰:“軍中糧尚可支幾時耳?”曹操曰:“可支一年耳。”攸笑曰:“恐未此多。”操曰:“可支五月耳。”攸挽袖而出,曰:“吾忠心來投,公卻將事隱瞞耳!”操挽留曰:“……可支三月耳。”攸笑曰:“日聞曹公是個奸雄,今日一件,果名不虛傳。”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附在攸耳邊,曰:“糧食止有此月耳。”攸大聲曰:“休瞞吾:糧已盡唉!”這也可算曹操奸雄的.一個原因。

曹操奸詐、多疑,卻很有魄力,膽識。真是奸雄呀!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5

關羽,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勇武過人,忠肝義膽,在麥城被孫權所擒獲後,死不投降,最終被殺害了。

他,武藝是多麼地高強。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大敵當前無所畏懼。

他,又是多麼地忠義。當他被曹操所俘獲,勉強才答應留下。曹操送他新戰袍,他卻仍用大哥劉備送他的舊戰袍;曹操又送他綾羅綢緞、金銀器皿,他一概不受;曹操與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他的心卻還在大哥那兒;曹操送他日行千里的赤兔馬,他雖然收下了,但想的卻是如果有大哥的訊息,就能立刻與大哥見面。當有了大哥的'訊息,他過五關,斬六將,曹操怎麼也留不住他。在華容道時,他念及舊情,對曹操網開一面,放他走了。

他,又是多麼地勇敢。當他中了箭毒時,請華佗刮骨療傷。他不用綁在柱子上,不用矇住眼睛,而與馬良下棋。華佗用刀割開皮肉,然後,將骨上的箭毒颳去。只見血一滴滴地往下流,而他卻仍與馬良談笑風生地下棋,臉上沒有一點痛苦之色。

可惜,這樣一個武藝高強、義薄雲天、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關羽,在麥城被害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6

在開始讀書之前,厚厚的書讓我感到有些壓力。可當我翻開《三國演義》的時候,儘管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我還是被書中精彩的情節深深的吸引了。在不斷的`閱讀和詢問之後,我還是突破了這個難關,對書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中有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例如奸詐的曹操,正直的劉備,武藝高強卻魯莽的張飛。其中最常提到的莫過於諸葛亮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有七擒孟獲的料事如神,知人善任;更有在空城計中極為驚險的情況下,仍能沉著冷靜地逼退敵人。在這各有特色的人物之中,我最佩服的人卻是關羽。經過桃園三結義之後,他忠心耿耿,一心幫助劉備完成興復漢室的願望。他非常自信,武藝高強,留下了溫酒斬華雄的佳話。在刮骨療毒的劇烈疼痛下,他爽快答應,過程中面不改色,更不曾發出一點聲音,這是怎樣的英勇!可惜這樣的英雄,最後還是因為輕敵而死,也讓我明白,英雄說到底是偶普通人,也會有弱點,才會有成敗。這也是為什麼羅貫中先生筆下的人物顯得非常真實。

放下書,書中的情節依舊在我的腦海裡停留。這樣的好書,值得被稱作名著,視為經典。同時我通過網路獲得了大量資訊,知道這本書留下了大量的歇後語,例如“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更容易記住讓我記住情節,也讓閱讀的過程更加有趣。還在等什麼,一起來看書吧!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7

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後事時,託付楊儀主持全域性工作,將兵法傳與姜維,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450字》。此時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楊儀當魏延鬧情緒時可相機處死他。而魏延這邊正氣鼓鼓的:論資格,他最老;論功勞,他最大;論文謀武略,他不輸楊儀、姜維,而到頭來這把年紀,還得聽小輩調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舉動:放火燒了蜀軍回撤的棧道,揚言要擒殺楊儀。最後還是楊儀和馬岱合力斬了魏延。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劇性的命運結局,和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諸葛亮卻始終對魏延抱有成見,而且還當著魏延的面說一些不利於團結穩定的話。無論魏延怎樣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諸葛亮用人不當不僅毀了魏延的'一生,還毀了自己苦心經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在幾個關鍵性的環節上,在錯誤的地點,選擇錯誤的時機,任用了錯誤的人,導致功虧一簣,抱憾終生!根導火索,當諸葛亮死後就爆發出來。

魏延我認為是個響噹噹的好漢,只是諸葛亮不會用人,浪費掉了魏延,馬謖。魏延的死

我覺得真的很冤!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8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閱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從小人書開始閱讀漸漸的伴我成長,慢慢的.我也喜歡上了閱讀。

最近我讀了一本我國古代的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這是我國首部章回體小說,作者是羅貫中。這本小說向我展現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卷,講述了從漢靈帝平定黃巾之亂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之間的百年曆史。閱讀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才高八斗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

我最佩服的人是諸葛亮,他為人正直、善良而且神機妙算,竭力輔佐劉備。他心胸寬廣,曾經七擒孟獲。孟獲不服一次他就放一次,就這樣來回了七次,終於使得孟獲不得不服,並且成為劉備麾下的一員猛將。

三國期間爆發了一場人盡皆知的赤壁之戰,也使得《草船借箭》這則故事家喻戶曉。由於諸葛亮的才華橫溢,周瑜嫉妒在心,決心除之而後快。他要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劍來,意欲除之。但諸葛亮不慌不忙,運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巧妙的造出了十萬支劍來。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勇有謀。正是因為他我愛上了《三國演義》,愛上了古典文學,更愛上了閱讀。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9

三國演義這本書演義了三個國家,一個是蜀國,一個是吳國,還有一個是魏國,這本書就演義了這三個國家的戰爭。

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等人物。劉備愛幫助百姓,重視兄弟情意,有領導的才能。關羽是一員大將,武藝高強,智勇雙全。張飛特別愛生氣,特別暴力,愛傷害士兵。諸葛亮特別聰明,是三國中的最聰明的人物。曹操特別的壞,詭計多端,還有句成語叫“說曹操,曹操到”就是這個曹操。孫權我就不再評論了。

我最喜歡諸葛亮了,每次都能想出好的辦法,就連臨死前還能想出辦法讓別人照他說的去辦。有一集名叫“空城計”,魏國來攻打蜀國了,但諸葛亮已經沒有多少兵馬了,於是就心出一計,讓城中老兵扮成老百姓,在城門前掃地,自己在城上撫琴,魏國以為有埋伏,便不敢進城最終撤兵了。這就是有名的.空城計。

我還喜歡劉備,有一次,他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下著雪也來了,他對關羽和張飛說:“這樣才能表示我們的誠心啊”。並且前後來了三次請諸葛亮出山。這就是有名的“三顧茅蘆”。

這本三國演義我覺得不太好看,其他書的最後,都會有一個好的結尾,這本書最後不好,不過三國演義中也有些內容很好看。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10

我讀過許多書,有中外名著,也有關於歷史、科學的,但在重多形形色色的書中,我唯獨喜歡——《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了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地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群雄割據的場面,最後魏蜀吳三國歸晉。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掾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周瑜劉備等人。

正是因為如此,《三國演義》成了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顆明珠。讀完這本書,我彷彿親眼看到了趙雲當年在長阪坡的百萬軍馬中七進七出,為的就是找到小主人阿斗。也許他每一次進去都會想我也許出不來了,但他更會想我一定要把小主人活著帶出來!這股頑強的意念支援著他帶著小主人殺出重圍,完成自己的'職責。這不僅體現出了趙雲的神勇,更體現出了他對主公的忠心和盡職盡責的態度。這也是我喜歡他的原因。每一次讀《三國演義》我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欣賞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更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我以後要多讀這樣的好書,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11

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學到許多道理;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增長許多知識;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受益終身,《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一本好書,通過讀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並悟出了許多道理,“嫉妒之心不可有”就是其中的一個。

沒錯,嫉妒之心不可有,《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求賢若渴但對人時時戒備的人。只要他的手下誰出的主意比他好,曹公的臉上便很不高興。於是,曹操的`謀士便不敢使出全盤解數,猜想,如果曹操的手下都能各盡其才,那麼統一天下的大業想必早就完成了!

而劉備呢?則剛好相反,他不對別人心存嫉妒,而是給自己的大臣們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是大臣們都能各顯其能假如劉備像曹操那樣的話,蜀國恐怕早就滅亡了。

而在生活中,我們更不應該對別人心存嫉妒。別人比你強,你不應該嫉妒他,而應該從人家身上吸取優點,向人家學習,這樣你才能更出色!

同學們,嫉妒可以使我們迷失自我,嫉妒可以使我們走向無底的深淵,嫉妒可以使我們失去朋友,嫉妒,是一劑無形的毒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拋開嫉妒,做一個更加出色的人吧!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12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有許多的英雄,這麼多英雄中,我最敬佩的人那 非諸葛亮莫屬了。

諸葛亮它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所以,他是劉備的軍師。因為他的計謀,,劉備一次又一次的取得勝利。

這本書中的許多關於諸葛亮故事我都比較熟,如: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因為這些故事,我懷著好奇心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讀完後,我認為諸葛亮果然名不虛傳,三國時和他作對的'人,打仗得小心翼翼,否則,一不小心就中了他地計。剛把他請來時,連劉備也心存疑慮,第一次作戰勝利後,劉備就封他為軍師,所有人全部聽命與他。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劉備,就像沒了眼睛的龍一樣。

媽媽常說諸葛亮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三十六計。每次看見諸葛亮,無論是在書上,電視上或是在任何地方看到諸葛亮,他總是以一手拿著羽毛扇,一手拿著書籍出現。諸葛亮為什麼那麼聰明?為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讀了很多書,而且讀懂,讀透了,所以他才那麼聰明。還有三十六計這本書,我們中國商人還在用,只有讀懂,讀透,會用的商人,那麼他的商業在中國一定頂呱呱!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知道:在三國時期,只有聰明,有計謀的人,才能生活下去。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1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裡面有許許多多性格鮮明的角色,例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以德服人的劉備,赤膽忠心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我最喜愛的角色是關羽,因為他為人正直,不貪財不好色,還對劉備忠心耿耿,義薄雲天,並且武藝高強。

我對關羽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溫酒斬華雄”。當時華雄連斬袁紹的兩名大將。袁紹得知後十分驚慌,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在這時,關羽走出來,說:“我是弓馬手——關羽,可以取華雄的首級。”袁紹就說:“我們這裡有200名大將,如果讓你去的話,華雄會笑掉大牙的。”曹操勸道:“他會說大話,就一定武藝高強。”袁紹勉強同意了。然後,曹操就讓關羽喝酒壯膽,可關羽要斬了華雄再喝。過了一會,關羽提著華雄的首級來見袁紹,喝了曹操給予的那杯酒,並且酒還是溫的。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中,關羽被迫投降於曹操。曹操三天小宴,五天大宴款待關羽,送他金銀財寶,可他卻不領情,還想念劉備。之後,關羽得知劉備還活著,就過五關斬六將,找到了劉備。

關羽的武藝高強,還對主公忠心耿耿,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身上這股敢做敢拼的勁兒,正是我所缺少的。記得有一次,我和其他同學玩遊戲,到最後,只剩下我和另一名同學PK,可因為我的軟弱膽怯,結果輸了。

讀《三國演義》,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14

大家一定知道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緣大筆,描繪了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一個群雄爭霸時代的一場場驚心動魂的戰爭。

在曹操獻刀刺董卓的'故事中看出了曹操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在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中看出關羽是個驍勇善戰的人。在三顧茅廬的故事中寫了禮賢下士的劉備。在關於諸葛亮的故事中寫出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

後來,關羽在東吳遇害,張飛連夜也遇害,劉備悲痛萬分。雖然孔明。趙雲都勸劉備以大局為重,聯吳伐曹,但是劉備報仇心切,不聽勸告。孫權也再三派人去講和,可被都被拒絕。孫權無奈派陸遜前去迎敵。,陸遜打敗了劉備,蜀君損兵折將,蜀漢元氣大傷,劉備一病不起,不久病死了,太子劉禪繼位。孔明死後,劉禪已長大,整天不理朝政,只知道吃喝玩樂。姜維知道司馬昭攻打蜀國後,立刻上表,攻打敵軍,可劉禪卻去求神問卜。姜維領兵,致使魏軍長驅直入,直逼成都。這時劉禪慌了,他派人去投降,蜀國從此面亡了。過了幾愈吳國也投降了。從此,西晉王統一了中國。

我明白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諸葛孔明。

《三國演義》名著讀後感15

從天下大亂到群雄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有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如: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以弱勝強的火燒赤壁和英雄惜英雄的煮酒論英雄……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和驍勇善戰的曹操等等。

我最喜歡的是趙雲。在長阪坡一戰中,趙雲單槍匹馬,抵擋曹操的十萬大軍,不顧生死、血染戰袍,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少主——阿斗。

讀到這裡,我知道了趙雲有一種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而我自己呢?想到這兒,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上一次,老師讓我們回家獨立做幾道奧數題。我心不在焉的坐在書桌前,望著題目開始思考。想了一會兒便開始算起來。前兩道題還不是太深奧的題目,我心想:那後面的題目是不是也不那麼難呢?誰知,出乎我的意料。後面的題目是一個比一個難。我想了好一會兒,竟然驗算出了幾個不同的答案。我很懊惱,便把書本合了起來,不再去看。

讀了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做一件事不能一碰到困難便退了回去。要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啊!《三國演義》不僅給我們介紹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故事,還在字裡行間蘊藏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做人要講信用、做事要有始有終……真是一本好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