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2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2篇)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

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從《三國演義》裡,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每一齣戲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愛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為,司馬懿的陰險狡詐,趙雲的英勇善戰,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忠勇,魯肅的敦厚等等。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同一幅幅    動人的畫卷,令人讀後讚歎不已!

而今天,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後,但結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於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裡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如果,曹操擁有劉備的胸懷,那麼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幹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裡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2

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3

今年暑假,我認真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頗有感慨,故作此篇。

《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作。小說寫的是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小說取材於像《三國志》之類的史書和民間的三國故事。《三國演義》前八十回敘述東漢末年,各個軍伐之間的混戰,後四十回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他們之間互相吞併,明爭暗鬥,致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曹操、劉備、孫權在這段時間裡招兵買馬,廣納賢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從而統一了北方。孫劉聯軍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魏、蜀、吳三國之間爾虞我詐、互相爭鬥。後來,司馬懿奪取魏國政權,他的兒子司馬昭建立了晉,相繼滅掉蜀吳兩國。

《三國演義》的作者通過對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備忠義仁慈,諸葛亮足智多謀,呂布有勇無謀,曹操陰險狡詐,周瑜氣量狹窄,司馬懿詭計多端,關羽忠誠正直,張飛脾氣火爆,劉禪昏庸無能等等。我認為在故事中作者對劉備和曹操的人物描寫最具有特點。

劉備是一個愛民、仁慈、忠義、能任用人才的人。他愛戴人民,也深得人民的尊重,他始終堅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與曹操作戰失利後,他帶著滿城百姓一起出逃,百姓也很願意跟著他。劉備待人仁慈、寬厚,在劉表病危,想把荊州讓給劉備時,劉備卻不忍接受。由此可見劉備的愛民和仁慈之德。在劉備幾十年的征戰中,他打的都是興復漢室的'旗號,只要有人投靠,他基本上都接受,人們對此都感慨萬分。由此可見劉備的忠義之道。劉備求賢若渴,在第二次去諸葛亮的草廬之後,他的部將都以為諸葛亮沒有才能,認為諸葛亮不敢見劉備,勸劉備不要去了,但劉備執意要去,才得到這個百年不遇的奇才。由此可見劉備的任人唯賢之心。劉備不愧為一代賢君。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典型的反面人物,被寫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人,大家都稱他為漢賊。曹操一生幹盡了壞事,但他總是要千方百計地去掩蓋自己,把自己裝成一個好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是為了得到天下,取代漢朝,但他卻說自己是為國家除害。他為了防範別人行刺,在侍者給自己蓋被子時,殺死了侍者,卻假裝不知道。他還是一個奸詐的人,他的軍隊因糧少而抱怨,就把倉官殺了,並說他盜竊官糧,就此來安定軍心。這些都體現了他“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思想。但從歷史上看曹操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後來晉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曹操堪稱為一代梟雄。我們現在雖然距三國時期將近有20_年,但三國的歷史還是很值得我們研究,《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仍然值得我們去借鑑。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4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鬥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十分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必須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齊去找劉備,最後最後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述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溫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眾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張飛,字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說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說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說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說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作文900字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為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6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關羽和諸葛亮,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為人正直俠義。他跟隨劉備,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於曹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主公,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關羽雖然投靠了曹操,但是他心裡並沒有忘記劉備。

諸葛亮他才智過人,神機妙算,善於用計謀,連文武雙全的.司馬懿也敵不過他。使我最記憶猶新的就是草船借箭了,諸葛亮明知周瑜設了圈套,還往圈套裡走,並利用曹操多疑巧妙的得到了十萬只箭。表現了諸葛亮神機妙算、才智過人的本領。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另外,我還懂得了做事不要太魯莽與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深刻道理。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7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裡,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訊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裡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裡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雲,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裡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訊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8

今天,我看了一本羅貫中寫的名著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的是東漢末年,大規模農民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群雄稱霸的時代,其中有許多英勇善戰的人物,有關羽、張飛、趙子龍、曹操、周瑜、劉備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們都是為了安定天下而戰的勇士。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和七情孟獲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是常人都做不到且想不到的事情。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古代的歷史文化,更讓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要多動腦筋,而不是想到什麼就魯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懂得顧全大局、多思考才能把事情做好。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9

暑假之餘,我一口氣看完了《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廣袤的世界,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裡面,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令人神彩飛揚的情節,化不可能為可能,絕處逢生。把人物的個性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把情節安排得穩穩當當,把一個個場面描述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它深深的在我心裡印上一個烙印,即使現在我都記得一清二楚:那“丹鳳眼臥蠶眉,面如蠶棗,青龍偃月刀,過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一串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火燒赤壁、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

看過此書後,掩卷沉思,全文最酣暢淋漓的莫過於“長板坡單騎救主”,每次讀到這一段,總會熱血沸騰。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銀甲,白馬銀槍。當時戰場炮聲隆隆,軍號聲聲,旗幡招展,塵土飛揚,曹操的大軍已經殺到。趙雲若再衝營救主,肯定有去無回,但他還是再赴曹營,傳說他單槍匹馬曾挑翻曹軍五十四員大將,衝破曹軍十萬大軍,連曹操都對它愛惜有加,只允活捉,不得殺害。趙雲的名字也因此轟動了整個曹營。

分析原因,他的成功不僅決定於他的忠義,還決定於他的英勇無畏。我們在生活中,不但要有真本事,還要有像趙雲一樣的真氣節,真膽量。記得有次體育課,做腹部環繞單槓時,我害怕了,我害怕摔倒,我害怕做不好被嘲笑。就在此時我心中的那個烙印,顯在我的臉上,讓我如凶猛的雄師,有羚羊躍崖般的勇氣。我贏得了大家的.掌聲。這不正縮小版的趙雲的“膽”嗎?

我們不僅要學會“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而且還要學諸葛亮的“識”。

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一萬支箭。在當時的周瑜和現在的我們都是空想,這簡直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矇騙曹操法眼,不費吹灰之力,就贏到了十萬支箭,這不就是諸葛亮的“策略”嗎?

所以說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這也告訴我,遇事不應該驚慌,應該多動腦筋,應用知識,總會想到解決的辦法。這讓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為電燈的亮度煩惱了很久。終於,我利用廢品電風扇裡的變阻器解決了這件事。這樣既經濟,又環保,這何樂而不為呢?

讀罷全文,全面思考,“開卷有益”一點不假,在驚歎趙雲渾身是膽的氣魄,崇拜諸葛亮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學他們的“膽”和“識”。在感動之餘,也應該古為今用,不僅讓他們冉冉生輝於文學寶庫,也讓它們成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墊腳石。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少年吧!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 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1

縱觀歷史長河,惟有三國時代最引人注目,那是一個令人熱血沸騰時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於是我懷著期待的心情讀完《三國演義》。

其中夏侯惇撥矢啖睛,趙子龍七進七出,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周公謹火燒赤壁,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等事件我們都已耳熟能詳。但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呂布呂奉先。他勇冠三軍,可以說他就是三國第一人,但他卻過於迷信自己的武力,最終身隕。

呂布不愧為英雄。他在虎牢山關上,面對眾多名將的挑戰,他毫無懼意,河內名將方悅與他交手,不五合,就被他刺於馬下;上黨名將穆順更加不堪,交馬只一合,就被呂布刺於馬下。由此可以看出呂布的`無敵。就算日後聞名天下的武聖關羽,也要和張飛、劉備一起方能將他擊退,而不是擊敗。

他有勇無謀,不聽高順的忠言,不採納陳宮的計策,最終導致他隕命白門樓。但他重情重義,為了貂蟬,毅然殺了當時他的義父董卓,要知道,那個時候,弒父可是為世人所不容的,但他卻做了,這可以看出他的重情。他因乘劉備不在,張飛醉酒時奪了徐州,懷著一份愧疚的心情,在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一命,可是在他兵敗白門樓時,劉備卻忘恩負義,唆使曹操殺了呂布,而呂布只叫了一聲“大耳兒,不記得轅門射戟時耶?”但他不再罵了,由此可見,他對於這些事情還是看得開的。這可以看出呂布的重義,如果他不救劉備的話,劉備早就死了,又何來的白門樓隕命呢。

《三國演義》我看完了,書中呂布那英武的形象卻還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他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他果然不是“人中呂布”。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2

我用一個寒假的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編的,主要講了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故事。在以前讀少兒版的《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只覺得曹操很奸詐,很不喜歡他。但是讀完原著以後,我對他的認識有了“180°的大轉彎”,覺得他身上也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曹操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樂觀對待。在曹操打敗仗後走華容道時,他在每一個險要的關卡都笑諸葛亮沒有想周全。但是在他每一次笑完之後,都會出現一員大將,將他打的落花流水。雖然自己在最後因為關羽的.忠義而放了他,但只能說算他走運。在華容道上,曹操差點喪命,也折了很多兵馬,但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認為敗兵乃兵家常事,非常樂觀。正是因為這份樂觀,才使得他在每一次失敗後都東山再起,贏得一分天下。

曹操一生非常愛人才。曹操在長阪坡之戰中不讓手下傷害趙雲,只擒住他,是因為他想收服趙雲,讓他為自己效力。曹操為了讓徐庶成為自己的謀士,也費了不少心思。曹操知道徐庶是一個孝子,父親自幼去世,便處處都聽母親的。曹操便先把徐庶的母親請來,然後每天給她送禮,徐母便寫信答謝,然後曹操再讓手下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信,叫他來為曹操效力。這兩件事說明了曹操非常喜歡有才華的人,即使以前曾是敵人也無所謂,所以很多能人都聚集到了曹操的帳下,使得自己的隊伍漸漸壯大了起來。

曹操身上雖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他也有很多缺點。

曹操非常多疑,不聽取別人的勸告。曹操在晚年腦袋裡長了一個瘤子,經常頭疼,並且疼起來就生不如死,很多名醫都束手無策。這時曹操請神醫華佗為自己醫治,華佗說要用鋒利的斧頭把腦殼撬開,然後去除腦瘤。這也就是開顱手術,現在說來很平常,但是在古代沒有這樣的醫治方法,也只有神醫華佗可以做。但是曹操認為華佗要害他,就放到監獄裡嚴刑拷打,華佗年邁,便死在了獄中,不久曹操也死了。雖然曹操的多疑讓他打了許多勝仗,但是也誤殺了許多能人,還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曹操特別的奸詐。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的情況下,與陳宮一起逃難到了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家裡。晚上呂伯奢到遠處去打酒,家裡人則準備殺豬招待他們,正當他們磨刀商量怎麼殺豬的時候,被曹操聽見了,以為要殺他,然後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小。再後來,他到廚房裡看見了綁在門上了豬和一鍋開水,才恍然大悟,是主人要殺豬款待他。這時他逃出呂伯奢家中,正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相遇,也將他殺死。與曹操同行的陳宮憤怒不已,棄他而去,而曹操卻說:“寧教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

曹操的性格是複雜的,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成敗,使他與劉備、孫權、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