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共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後感[共4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xx年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

看三國的時候,我的血液是沸騰的,它是一本詳盡而巨集偉的歷史史書。它記載了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成。讓一部高深難懂的正史以生動、有趣、切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讓我這樣的`國小生讀著也很喜歡。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要數諸葛亮草船借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早就知道3天之後會有大霧,借來了船隻和士兵後趁著大霧把草船開到了敵軍的陣營前,因此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十五六萬支箭。

其實在三國這個亂世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煮酒論英雄的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三顧茅廬的劉備說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著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舌戰群儒的諸葛亮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關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千萬不能心高氣傲,否則得不到什麼好的結局……呂布、趙雲、董卓,他們都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在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三國演義》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我未來的人生之路。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暑假我懷著種輕鬆的心情有幸拜讀了羅貫中先生寫的《三國演義》,愈讀下,我對這本書愈發著迷,我彷彿置身於東漢末年的群雄逐鹿的情境之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各種戰爭場面,都讓我拍手稱絕。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用靈動細膩的'筆觸將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年間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以及魏、蜀、吳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栩栩如生的展示在我們的面前。它告訴了我許多為人的道理:做事要謹慎,三思而後行;仁者總會得到人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書中,我還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最令我欣賞和欽佩的是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又識人心,他足智多謀,博學多才,能夠看清時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的結局也是令我唏噓不已。關羽的義也讓我由衷佩服,為國家,他忠肝義膽,有勇有謀;為兄弟,他義薄雲天,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私,他知恩圖報,華容道義釋曹操,怎一個“義”字了得。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說不盡,形形色色的人物,總能給我們一些啟迪。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能學習劉備三顧茅廬的持之以恆,真心實意;學習關羽的忠肝義膽;學習諸葛亮的博學……總之,我們作為一個國小生,當前的任務就是要好好學習,為將來的一番事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像海綿一樣吸取各種知識,並學以致用。長大以後,一定能成為棟樑之材,為祖國爭光添彩。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四大名著》,一個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詞,其中有《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其中,《三國演義》是最吸引我的一本書,因為它的內容十分豐富。從這本書裡,我認識了許多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一心為國的劉備,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心狠手辣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草船借箭,劉玄德三顧茅廬,這幾個故事。草船借箭主要講了:周瑜叫文武百官前來商議作戰,他還叫上了諸葛亮,諸葛亮說:“水上交戰,最需要弓箭。”周瑜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10萬支箭,並且不許讓士兵給他材料,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因為他知道三天後有大霧,能派上用場。那天,他把十二隻船用繩子連在了一起,兩邊插上了稻草人,讓士兵在船上吶喊,然後架著草船,開到了曹操的營寨,曹兵立刻放箭,可是,全射在了稻草人的身上。這時,太陽出來了,曹操才發現中計了。

三顧茅廬主要講了:劉備前兩次拜訪諸葛亮,但是都沒有成功,這次,他第三次拜訪諸葛亮。他們走到諸葛亮的家,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自己等在草堂門口,過了半晌,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來,劉備走進草堂,與諸葛亮商量了各種戰略,劉備茅塞頓開,對關羽,張飛說:“我得到諸葛先生,簡直是如魚得水啊!”

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七擒孟獲,建木牛流馬,最後病逝五丈原,人們一直以“鞠躬盡瘁,死而不已”來形容他,可見,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4

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不禁感慨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不僅使我瞭解當時的歷史,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的開頭就介紹了當時的政治背景——黃巾起義,民不聊生,國家支離破碎。從這裡誕生了400多個個性鮮明的、而且沒有一個是重複的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孫權、周瑜、曹操……在我的印象中,諸葛亮當仁不讓地戴上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聰明機智”等光環。是啊,他借東風、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妙設空城計……這些事情豈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是,他最終還是“命殞五丈原”。不知是天妒還是人妒,曹操手下軍師、奇才郭嘉去世。他生平為曹操想出了無數計策,甚至在死前都預料到將發生赤壁大戰,且曹操將慘敗,結果真的靈驗了。東吳的周瑜智勇雙全、膽識過人,年僅24歲就率軍破曹。可惜他心胸狹小,千方百計地謀害比自己有才幹的諸葛亮都沒成功,反而憋了一肚子氣,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聲中英年早逝。關羽是書中一位重要人物,他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放曹操,重義輕財,降漢不降曹……他雖然水淹七軍,但卻死在自己的驕傲下。描寫曹操有一句話“在和平時,他是治國能臣;但到了亂世,他就是一個大奸臣。”從刺殺董卓的`角度看,曹操十分大膽;而從煮酒論英雄的角度來看,他又十分大度。

《三國演義》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示。比如要聽從有用的勸告,不能讓火燒連營的悲劇重演。做人的心胸要寬廣,否則就會像周瑜那樣鬱悶而死。

這本《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儘管內容有所虛構,但仍值得好好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