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合集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合集15篇)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古文版中,人物的描寫更細緻了,在書中,有大義凌然的劉備,有面紅如棗的關羽,還有脾氣暴躁的張飛,他們三個人一起闖蕩江湖的事情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在歷險中我們結交了許多好友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心胸狹窄的周瑜……這一個個人物都有聲有色,都是羅貫中爺爺一筆一畫寫出來的,可見羅貫中爺爺花費了多少心思啊!

羅貫中爺爺的句子也很精煉。讓我一向最深的句子是三國演義開頭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看古今,從秦始皇嬴政到漢高祖劉邦那個不是經歷過生死才登上那把象徵著權利的.龍椅,在帝王之爭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浮現出來,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

他降漢不降曹,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過五關斬六將,長阪坡義釋曹操,他就是關羽!他一匹赤兔馬走天下,一把偃月刀殺惡賊。再看關羽,刮骨療傷不拍疼,殺顏良,誅文丑,到最後的敗走麥城也寧死不屈!他所做的都應該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一些小人物也值得我們去觀賞,比如被貽笑千年的蔣幹,讓人恨之入骨的範疆、張達等人描寫的也很細緻!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後我大開眼界,劉備、關羽等人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值得我們閱讀和學習!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2

扣人心絃的戰爭,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孟獲……桃園結義、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三國演義》裡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書了。那驚心動魄的場面,調動了我的喜怒哀樂。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到諸葛亮下山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品質所折服。當週瑜要諸葛亮做出十萬支箭時,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了。他向魯肅借了三十條船,船上立滿了草人,朝向曹軍的方向駛去,曹軍的`弓箭手以為是敵人,立刻射出成千上萬的箭,就這樣,諸葛亮帶著十多萬支箭滿載而歸了。當孟獲第一次被俘時,他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諸葛亮覺得他是個真漢子,便決定收服他,把他放了;第二次,孟優奉孟獲之命前去偷襲蜀軍,結果又被諸葛亮打了個大敗;第三次,孟獲派兩個洞主前去挑戰,又吃了敗仗,孟獲一怒之下,把他們各打一百大棍。這兩個洞主趁孟獲酒醉,把他捆住獻給了諸葛亮。諸葛亮見他振振有詞,便又把他放了;第四次,他把隊伍撤到瀘水南岸,築起土牆,諸葛亮派人左右兩側攻打,等孟獲的主力部隊在這兩側時,蜀軍前後攻擊又打敗了孟獲;第五次,孟獲帶領軍隊攻擊蜀軍,誰知諸葛亮設了許多陷阱,孟獲的軍隊都掉到陷阱裡;第六次、第七次孟獲都吃了敗仗。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勤奮、智慧、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

小說中最使我敬佩的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通。他是劉備的軍師,為劉備奪荊州、佔益州,取得了無數次戰鬥的勝利。劉備死後,諸葛亮有十二年獨攬大權,他完全可以做第二個曹操,稱王稱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終其一生並未取代劉禪。這足以表明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

小說中的趙雲武藝高超,真乃一代良將也。他曾衝進袁紹營中,如入無人之境,大破袁軍。他也曾在萬軍之中單槍匹馬救劉備的'兒子,並殺了曹操陣營的五十四員名將。他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小說中的關羽不僅武功過人,而且義薄雲天。他因一次戰敗被迫降曹,但提出約定:他如果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就一定要回到劉備身邊。在曹操營中,曹操為了籠絡關羽,經常送他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但關羽仍不變心,對結拜的大哥忠心耿耿,並最終回到劉備身邊。

《三國演義》中各路英雄豪傑,他們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或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他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幹出了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成績,為後人留下一段段佳話,讓人由然而生敬佩之情。

讀完《三國演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名著,主要以漢末靈帝中平元年( 184 )到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 )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再現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

這本書中也塑造了幾百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昏庸的後主劉禪、獻帝;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諸葛亮;雄才大略、煮酒論英雄的一代梟雄曹操;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在這從多的歷史人物中,有幾位人物給我的.印象最深。

先說貂蟬,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不僅容貌絕美,而且知恩圖報、深明大義。她為了幫助恩人王允使用反間計消滅國賊董卓,在呂布和董卓之間巧妙周旋,使得王允有機刺殺董卓。雖然她不及關羽、張飛等將才,但同樣有功於社稷,令人敬佩。

要說關羽(關公),他是一位忠義之士。忠,是因為他在曹營,享受著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的待遇,最終還是沒有將他留住。義,在華容道,他為了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義釋曹操。在他的心中,忠義兩字便是做人的氣節。

漢丞相兼武亭侯諸葛孔明,乃是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蓋世奇才。世人稱他為臥龍先生,他未出茅廬,三分天下之勢已瞭然於胸。在劉備死後,他盡心盡力輔助後主劉禪,每日之食不過一升,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七擒孟獲”,以德服人的事蹟更是為後人廣為傳頌。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的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書。我認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讀一讀,瞭解三國曆史。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5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籍,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書籍,我喜歡讀書,我也讀過有趣的書,但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那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之間百年的歷史,多數以描寫戰爭為主,描述了東漢末年,漢,魏,吳三國之間的爭鬥最後司馬炎統一了三國,建立了晉朝。

說到《三國》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從“初出茅廬”到最後的‘星落五丈原”。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睿智讓劉備取得了很多勝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像諸葛亮這樣的英雄人物,《三國》裡還有很多,如此講義氣,為兄弟可以兩肋插刀的關羽(字雲長),為人魯莽,好酒貪杯但卻英勇,張飛(字義德)說了關羽,張飛能差劉備嗎?劉備(字玄德)為人仁義,禮賢下士,蜀漢的開國皇帝,但是劉備沒了諸葛孔明的幫助恐怕難以立足中原。

《三國》的武將那麼多,有沒有排名呢?最終我在“有問必答”的百度找到了“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姒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有勇無奈命太悲。“這首三國二四將”源於一首三國的打油詩,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為流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喜歡讀書,我喜歡《三國》,我更喜歡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三國》裡的許多故事告訴我們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一些做人的道理。像《三國》這樣的經典國學,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6

寒假到了,爸爸塞給我一本600多頁的三國演義給我看,我一開始心裡只有一句話:哇塞!這麼厚!怎麼看得完啊,但是,看了一兩頁,這本書就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

這本書講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作者是羅貫中,講的是蜀國、魏國、吳國之間的戰爭。其中我最崇拜的.就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赤膽忠心,他祭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識魏延反骨、火燒博望坡、智取成都、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

民間有一句古話:博望用火攻,軍師坐陣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桃園三結義的劉備,曹操和他煮酒論英雄,當曹操說他是人才的時候,劉備怕被曹操識破自己的遠大志向,突然一陣炸雷,劉備急忙說他被炸雷嚇到了,這才讓曹操以為他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再說張飛,他義釋嚴顏,結果嚴顏來降,活捉了張任,而且他武藝高強,在百萬軍中殺一個上將,猶如探囊取物般簡單。後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刮骨療毒、義釋曹操。

曹操身為一國君王,形象大,方面廣,腦子複雜,他的心思非一般能看穿,統領百萬雄師,平定漢中地。

三國演義還有許多人物如:趙雲、周瑜、呂布、黃蓋、馬超、黃忠、龐統、許褚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本書,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蜀、魏、吳三國互相使計打仗的故事,各種計謀到現在都可運用到軍事中。特別是書中人物的描寫也非常細緻,充份體現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點。

我們就先說家喻戶曉的“空城計”。孔明決意退守漢中,身邊只有五千兵,一日忽接探馬飛報,司馬懿帶十五萬大軍正望西城擁來。眾君聽了大驚失色,而孔明卻讓城門開啟,20士兵掃地,自己到高樓上喝酒。懿軍到達後不敢入內,怕中孔明的計,便又率十五萬兵而歸。就這樣,孔明不用一兵,就讓懿軍十五萬大兵而退。從這一計中看出孔明的鎮定、神機妙算的性格特點。

我們再來說說草船借箭的故事:周瑜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幹,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三天就能造好。他找魯肅借了草人和船。在大霧漫天的早晨,他走近水寨造成進攻的.態勢逼著曹軍水上射箭。就這樣,箭像雨點一樣射來,草人身上全是箭。諸葛亮用三天的時間把箭交給了周瑜。諸葛亮之所以敢不帶兵就逼進曹軍的水寨,是抓住了曹操多疑不敢在大霧滿天的時候與敵人在水上交戰的心理。從這個故事中又一次看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時刻劃了曹操多疑的人物特點。

《三國演義》中呂布的人物特點也很鮮明,呂布這個人對誰都不忠心。誰給他好處他就去投誰。到了別人手下,他又想大權,所以引來了不少人的討厭,導致最後死命的結局。

在這本書,人物的性格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比如:對人忠誠、做事靈活、不要多疑等等。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8

從天下大亂到群雄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有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如: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以弱勝強的火燒赤壁和英雄惜英雄的煮酒論英雄……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和驍勇善戰的曹操等等。

我最喜歡的是趙雲。在長阪坡一戰中,趙雲單槍匹馬,抵擋曹操的十萬大軍,不顧生死、血染戰袍,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少主——阿斗。

讀到這裡,我知道了趙雲有一種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而我自己呢?想到這兒,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上一次,老師讓我們回家獨立做幾道奧數題。我心不在焉的坐在書桌前,望著題目開始思考。想了一會兒便開始算起來。前兩道題還不是太深奧的題目,我心想:那後面的題目是不是也不那麼難呢?誰知,出乎我的意料。後面的題目是一個比一個難。我想了好一會兒,竟然驗算出了幾個不同的答案。我很懊惱,便把書本合了起來,不再去看。

讀了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做一件事不能一碰到困難便退了回去。要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啊!《三國演義》不僅給我們介紹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故事,還在字裡行間蘊藏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做人要講信用、做事要有始有終……真是一本好書啊!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9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明代作家羅貫中創作的。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諸侯混戰,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經過數十年的征戰,終被司馬家統一,改為晉朝的`故事。

我和很多人一樣,對三國那麼感興趣,是因為裡面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從小的我愛看三國動畫片,夢想成為一個大英雄,象擅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擅使亮銀槍的趙雲,擅使丈八蛇矛的張飛,擅使方天畫戢的呂布。還有火燒赤壁、舌戰群儒、空城計、七擒孟獲等足智多謀的一代軍師諸葛亮。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深深著迷。

但我現在再讀三國,卻有了許多新的認識,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劉關張三兄弟的死。想當初關羽八面威風,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但後來卻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死於吳國大都督陸遜手中。所以,我認為關羽死於“驕”。再說張飛,因為關羽的死,他借酒澆愁,喝醉酒暴打手下的士兵,後來幾個士兵見他喝醉,把他殺了。我認為,張飛死於“躁”。劉備基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因為關羽之死,他領兵不管諸葛亮的反對討伐吳國,一意孤行,最後被吳國陸遜火燒聯營八百里,逃到白帝城,病逝於此。我認為,劉憊死於“迂腐意氣”。

看到他們的結果,我明白人應該戒驕戒躁,遇事應深思熟慮,更不應當意氣用事,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10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終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之後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可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向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之後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之後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應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應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此刻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我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提議,曹操也應當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提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樣辦?但他沒有理解,致使之後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每當聽到這首詞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歷史回體小說。它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在書中,三國,是一個英雄薈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誕生了關羽、諸葛亮、劉備等英雄人物。他們雖性格各異,卻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在這些英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

草船借箭,表現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七擒七縱,表現出了諸葛亮的.大仁大義;六出祁山,表現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三氣周瑜,表現出了諸葛亮的識人透闢;舌戰群儒,表現出了諸葛亮的不卑不亢。諸葛亮在西城的時候,司馬懿率領五十萬大軍前去進攻,當時諸葛亮手裡只剩下一班文官,士兵也少得連敵方的一半都沒有,可是諸葛亮不慌不忙,冷靜應對,最終用空城計擊退了司馬懿。

諸葛亮遇到困難從不放棄,而是思考解決的辦法。可是,我只要一遇到困難或難題,就不肯認真思考,直接選擇放棄,從不去思考解決的辦法。所以,在生活、學習中,我要像諸葛亮一樣,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面對挫折,毫不退縮;面對失敗,毫不氣餒。

我真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它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無窮。我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12

在十一長假時,我讀了這樣一本書,它是羅貫中寫的,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故事講了東漢末年,群雄紛爭,形成蜀漢、曹魏、東吳三國頂立的形勢,但最終還是落入司馬昭之手的情節。

我對這本書所描繪的人物中最欣賞的就是諸葛亮,因為他為本就衰落的劉備東山在起,又爭回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什麼“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處處體現出他機智勇敢,這些故事都已經成為了現在人們從小就聽得故事了。《舌戰群儒》體現了諸葛孔明的能說會道。試想東吳境內可是文人傑出,都是飽讀詩文的人,諸葛亮一個人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說服他們改變原來的想法該是多麼的不容易啊!《草船借箭》表現了他的`神機妙算和膽識,除了他,有誰會想到在大霧天向百萬雄師的曹操借那十萬多隻箭呢?《火燒赤壁》更體現了他的飽讀兵書諸葛亮料準了黃蓋詐降必會使曹操急急地想大舉進攻,可是曹操又怎麼會想到這是諸葛亮和周瑜的計策呢?於是,曹操的百萬雄師就因此而喪生於一片火海之中。這些故事情節中又有哪一個情節不是再稱讚諸葛亮的諸多優點呢?

我想,我們更要向諸葛亮學習。我們要認真地學習。從而,不斷地進行自我優化,總有一天,雖然我們不一定是第二個“諸葛亮”,但是我們卻可以和他一樣,擁有許多的知識,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啊!《三國演義》你為我帶來的不僅是文學上的知識,更為我樹立了我心中的一個榜樣——諸葛亮。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以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

看三國的時候,我的血液是沸騰的,它是一本詳盡而巨集偉的'歷史史書。它記載了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成。讓一部高深難懂的正史以生動、有趣、切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讓我這樣的國小生讀著也很喜歡。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要數諸葛亮草船借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早就知道3天之後會有大霧,借來了船隻和士兵後趁著大霧把草船開到了敵軍的陣營前,因此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十五六萬支箭。

其實在三國這個亂世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煮酒論英雄的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三顧茅廬的劉備說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著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舌戰群儒的諸葛亮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關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千萬不能心高氣傲,否則得不到什麼好的結局……呂布、趙雲、董卓,他們都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在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三國演義》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我未來的人生之路。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14

媽媽常說,作為男孩,就應該博古通今,所以今年暑假,歷史小說就成了我的必讀書目。當然,談到歷史小說,那又怎麼能少了《三國演義》呢?這本膾炙人口的古典名著當仁不讓地成了我暑期生活的主角。

在這本書裡,英雄人物眾多,且又性格鮮明,但我的“最愛”一定非趙子龍、劉玄德、諸葛孔明莫屬了。

趙子龍乃蜀國大將,頗得劉備賞識,被劉備親切地成為“四弟”。他不畏生死,驍勇善戰,長阪橋七進七出,卻只為挽救結拜兄弟劉備的兒子“阿斗”。他的忠義之心深深地打動了我。

劉備是三國之中根基最淺的,但他靠著智慧和勇氣,建立了自己強大的軍事版圖。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隴中,其“任人唯賢”的做法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他體會到百姓的流離之苦,在攻城取得勝利時,安撫百姓,把國庫裡的糧食分給老百姓,其“心繫黎庶”的博大胸懷讓人心生敬佩。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我最欣賞的。當時西城的兵力已經所剩無幾了,這時,司馬懿帶著十五萬大軍攻上門來,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對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點,巧用空城計將他們嚇了回去,足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謀。而且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他還能如此的泰然自若,真是佩服!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雖然《三國演義》只是一部虛構的小說,但是書中的很多事件和人物還是值得後人好好效仿。

《三國演義》學生讀後感15

今天,又翻開了《三國演義》,我已經忘記這是第幾次了。而每次我卻都會有著不同的感想。

一讀《三國演義》,我所沉浸於拼搏的戰場上,一個又一個的將領衝鋒陷陣,在沙場上應用的拼殺,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國家的尊嚴,保護百姓的平安。

讓我惋惜的.是一名將領,名為呂布,他的武功出神入化,連劉關張聯手也只是剛剛可以應付,而他的心胸確實如此的狹小,受到世人的辱罵,最終因為自己的愚笨丟失了自己的生命。

二《三國演義》,我所體會到的是領導者與指揮將領的智謀,雖然他們並沒有在沙場上攻破敵陣,但是他們卻用智謀決定了戰鬥的勝負。火燒赤壁,一個眾人皆知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一代奸雄曹操擺在了諸葛亮與周瑜的智慧之下,是曹操賠了夫人又折兵,徹底了輸掉了赤壁之戰。諸葛亮與周瑜天衣無縫的配合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偉大。

第三次翻開《三國演義》時,我所關注的是劉關張三個人之間的兄弟之情。《桃園三結義》,一個故事的開始,劉關張三人本想戰場的開始。“不求同年同學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句話不停的在我的心中迴盪著,一遍又一百年的重複,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三人的兄弟之情猶如一顆種子一般,埋藏在三人的心中,並不斷的生長,僅僅的將他們連在了一起。這種兄弟之間的情誼是多麼的令人崇敬,令人感嘆啊!··· ···我合上了書,閉上眼睛沉思著。激情的戰場呈現在眼前,兄弟的情誼融化在心裡,長者的名言謹記在嘴邊,三國曆史壯觀的一幕,書籍,我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