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論語

《論語》讀書心得合集14篇

論語2.66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書心得合集14篇

《論語》讀書心得 篇1

今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秀讀物《論語》。

當看到下面這一條頗受啟發。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句話翻譯為現代文就是: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孔子說:“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留,謹慎地說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留疑問,謹慎地實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出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的機會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學校中層領導幾年了,活沒少幹,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可是人際關係及上下級關係處得就是不怎麼樣。有時候總結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有時候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說,做得多就錯得多。當今天看了孔子教導弟子的話之後,我才知道,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於傾聽和觀察。人長著眼睛和耳朵是做什麼的.呢?絕對不是擺設,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根據先鋒反饋的訊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或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後經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判斷,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可以棄之不言,謂“其餘”。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瞭解借鑑曾經出現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事件,反饋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別人驗證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為“其餘”之列了。

孔子說,只有這樣,你說錯話,做錯事的機率會很少,你後悔的次數也很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捨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於借鑑利“前車之覆做後車之鑑”。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善於聽取眾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才會不做或少做後悔事。

讀到下面這句時,也感到汗顏。

《論語》讀書心得 篇2

假期裡,我讀了許多《論語》故事。給我印象較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就是說:若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做老師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而每個人都有他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能夠成為我們的老師。

就說說我們班上吧。在這49人的集體裡,就有游泳猛將、繪畫能手、書法好手、象棋高手……有的鋼琴彈得非常棒,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跑步飛快,還有的閱讀能力超強……

我們就應該向身邊的這些同學學習,學習他們的長處,才能不斷提高自己。這樣,我們就像是萬綠叢中的小苗,在陽光的照耀下,雨露的滋潤下,不停地吸收著大地豐富的養分,這樣才能茁壯成長。

高山,是一塊塊的小石頭堆積起來的。大海,是一點一滴的水珠匯聚起來的.。你若想要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那麼,就要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的點滴之長。

《論語》讀書心得 篇3

我喜歡經常翻閱家裡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非常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孔子在河邊,一定是先抬頭看天,看到斗轉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裡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啊!像水一樣快。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愉快,天南地北地談論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今天就變成了昨天。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後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討厭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啊!從我們出世以來就天天與時間賽跑啊!所以我們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

《論語》讀書心得 篇4

進入讀書會大概有一年多了,讀書之旅如其坎坷,輪到我所主講的篇目時,讀書會的各位成員也只能在這片雲課堂上齊聚一堂了。無奈現實中疫情肆虐,回顧之前所度過的課堂,就讓我來講述一下我的收穫吧!

剛開始星期五下午的小課堂,會有些許睏倦,但是團團圍坐的大家,和未曾讀過的'千古金句難免使人感到新奇,勾起了不少求知慾。每個星期五的圍坐一堂總讓人感到有些溫馨,下午三點的暖陽射進教室,打開了這片知識殿堂。

起初,我以為《論語》讀書會只是為了讀懂裡面的話語,讀懂古人的思想,不過後來我漸漸發現,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讀通讀懂,而是要把所學到的知識滲透於生活中,運用到生活裡去,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斷地改善自己,這才叫真正的收穫。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幫助我改掉了那個平日性格暴躁的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以哉!”告訴我不該虛度光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教導我知錯能改……

輪到我做主講時,因為篇目最長,也為此準備了不少時間,但是太過緊張,反覆修改措辭甚至口誤,有些知識點並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來。在準備過程中,為了理解一篇對話,還要花費時間查詢歷史,明白一些複雜的字詞。但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準備工作,我才真正理解了孔夫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主講人的不易,才發覺了《論語》中流出的濃厚的歷史墨香。

很榮幸能加入這次的《論語》讀書會,我的收穫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這次的參與讓我嘗試了許多以前不敢觸碰的東西,讓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也讓我有機會走進那個我們遙不可及的歷史百家,更是上了一堂沉重的人生哲思課。

《論語》讀書心得 篇5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國小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著漁家的燈火,帶著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溼”,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閱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說法為:“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採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說:“現在大多采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說法處於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誇我善於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說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後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 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在學習班裡,同七年級預備班的學哥學姐們讀到了七年級上冊的課本,其中,《論語》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起初,我看不懂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極其深奧、奇怪的文字。後來,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大意,讓我們讀三遍,然後,背下來,我覺得非常容易,比死記硬背強多了。

論語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大意是:學習之後按一定的時間複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到來,不也很快樂嗎?所以我覺得,人生,好比一塊麵包,你已經把一塊麵包吃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過完了,你可以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處的東西,不是嗎?

論語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讀到這篇論語的時候,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會反省自己。我應該學會檢討,學會反省自己,同學們你們也應該行動了!

論語之三:子曰:歲寒,然後之松柏之後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讀了這篇論語。我知道人的知識是無窮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一個創意。

以上幾句中,有好幾句論語是孔子先生寫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讀了上面幾句論語,你是否感覺自己又增長了一些知識,又懂了幾分道理,那就請繼續在論語中遨遊吧……

《論語》讀書心得 篇6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有哲理。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他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曾教出了72名聖賢,讓人佩服至極.我最喜歡孔子的這一句話:“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這句話中的“泰”表示著安詳坦然.這句話意味著君子安詳坦然,卻不驕傲自大;小人驕傲自大,卻不安詳坦然。做人要心平氣和敢於應對困難。

在應對困難時,不能急躁。媽媽以往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茶師隨主人到京城,為了不被人欺負,主人給他配了把劍。沒想到在路中有個浪人向他挑戰,他很懼怕,於是,他到大師家裡去求怎樣死,大師很奇怪。於是,茶師把前因後果都說了一遍。大師告訴他遇事要沉著冷靜。茶師與浪人見了面,浪人見了茶師,茶師笑臉應對,坦然自若,浪人見了如此情形,越來越緊張,越來越恍惚。最終,浪人不戰而敗。其實,是什麼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孔子的《論語》我會反覆地看,去品味。因為“溫故而知新”。

我喜愛《論語》這本書。

《論語》讀書心得 篇7

一個人的經歷再豐富,也絕對沒有書中提到的那麼多,一個人的一生時間有限,不可能什麼都懂。我該怎麼辦?只有學習,從書本上學習,當然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其他的,比如聽別人說話,看別人做事,看別人如何成功和失敗,也是在學習,但主要是通過看書來學習。俗話說,學者不出門就知道世界上在發生什麼。學了該怎麼辦?我們也應該學以致用,努力在學習和實踐中取得成功。不管你不需要學多少,也是白學。學一點用一點,把學到的東西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解決問題。這就是學習的目的,也就是學習。舉個例子,數學中有很多公式。先學習公式,然後用公式回答問題。這就是學習。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好士樂學。有些同志一看到書就焦慮,一時讀不下去。坐不住就學不會,當然也找不到學習的快樂。試想,書籍是思想本質的.集中體現和濃縮。在思維的海洋中徜徉,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一些事情,應該是很幸福的。會考前,我因病不能學習。回到學校後,我自我壓力很大。有時候,我在一節課上做一道物理題,反覆檢查。我的心沒有分心,我的精神世界完全沉浸在數字中。這種投入感覺很好。我不認為所有的感官刺激都像投入的感覺一樣好。回答問題後的成功感是外人想象不到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位朋友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相信真正朋友的概念是一樣的。朋友有兩種,真的和假的。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是好的,朋友也是好的,如連綿不斷的水,從純到純,依靠水,互相幫助。有這樣的朋友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假朋友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利益是這類朋友存在的前提。如果兩個人之間沒有利益關係,自然就不會成為朋友,或者說這樣的人不能稱為朋友。

他不是一個完全有道德的人嗎?儘管人們可能不會注意到他,他也不會感到不安。這句話的土點可以翻譯成:人們不知道我們可以,但我們不生氣,所以我們不是紳士?這在現實世界中更合理。現在有觀點認為,能做一點,十點就能做,十點就能做,會有一點成績。如果你寫幾篇手稿和文章,你就會被髮表。如果你唱一首歌,你會把自己當成明星。太浮躁了。農村俗話說,恐怕別人會把他當傻子。我覺得,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或者說,在某一方面,絕對有比你強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低調,保持低調。那種善於炫耀和開發能量的心態是絕對沒有必要的,遲早會吃虧的。

《論語》讀書心得 篇8

論語中有一話說是這樣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這樣一句話,在我的家裡有一本《逆流而上的魚》一本書它上面寫的是一句:己所不欲,就施於人的`話。

他是這樣寫的:我不喜歡的,你肯定也不喜歡,所以我不會給你,他不願意做我肯定也不願意做,所以你不會勉強我去做這件事情。

對呀!我不喜歡的東西你怎麼會喜歡呢?我不喜歡青菜你一定也不喜歡!

我不喜歡流行歌曲,那你也一定不喜歡?

我不能克服一種困難那你一定也不行?

我知他說的不一定都對,但是最讓我感到了不起的是,那個寫書人的勇氣!是那種敢於面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勇氣!

我家的那本書,雖然比起《論語》來差的很多,但我學會了很多他的東西,那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

《論語》讀書心得 篇9

《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論語》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視仁德,重視個人修養和人的的全面發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樣只具備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應以道義作為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他,用忠誠來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認為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見的差別還在於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在學習方面,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這對於我國如今的教育改革有很重要的意義。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次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還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忠誠篤厚、堅守信約。在學習目的上,孔子明確指出要學以致用,為國家和人民做實事。

在教育上,孔子的教育指導思想是:有教無類,即受教育不分高低貴賤;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主張:因材施教;在教育的目的上,孔子看來,進行教育的目的淨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為,為當時的社會服務。

對於治國之道,孔子的'治國的根本在於人倫綱常屬於封建社會的產物,對於當今社會發展無多大借鑑意義。孔子還指出治國的前提在於君子要嚴於律己,端正自己本身,以此來帶動下級,使之產生上行下效的效果。孔子認為處理國家大事要處處從大局著眼,重視選拔優秀人才,同時要重視富國富民,教育人民,注重立法規範人們的行為物。

《論語》是古人智慧的體現,其中有不少至理名言值得我們借鑑,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其糟粕,批判的繼承和發展。

《論語》讀書心得 篇10

論語》讀書心得提要:現在的社會常常有人抱怨沒時間學習,但是孔子告訴我們,學習不一定非得到學校才能實現,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論語》讀書心得

《論語》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記錄,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在以前《論語》是修身養性的非常重要的書,幾乎人人都會說幾句,現在雖然時代變了,但裡面的內容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性。有鑑於此,我閱讀了《論語》裡面的部分內容,對其中5條印象較為深刻,並結合宿舍管理工作進行了一點思考,現總結如下:

一、管理方法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姓名,而是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這句話啟示我們瞭解別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對順利開展工作而言。作為8幢第一負責人,我需要對樓棟基礎資料、格局、住宿情況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員工也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根據她們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以及日常工作狀況來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務,以此來協調好這個團隊,使團隊每一個成員發揮應有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就可以保障樓棟一切工作順利進行。

二、工作方法

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說: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我作為宿舍綜合管理員,其實也是一名“工匠”,只不過我的物件不是具體的物品,而是南大的同學們,而我的工作還要進一步管理好樓棟員工團隊。我要做的是讓同學們住的安全、放心、舒心,讓團隊和諧穩定,讓這就是我的“事”。而這些都離不開好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這就是我的“器”。要開展好工作,必須要學會有效的管理方法。

3。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說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後勤工作不只是看看門而已,還涉及到安全、衛生、管理方方面面,內容較多,涉及較為廣泛而且繁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總結經驗,就會疲於應對,不僅使自己疲憊,工作效果還不一定好。只有在工作中及時總結經驗,才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一個樓棟很大,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管理好樓棟,還必須和同事們團結互助。人難免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我自己也不能例外。要嚴格地要求和責備自己,而對別人則採取寬容的態度,在責備和批評別人的時候應該儘量能夠做到和緩寬厚,這樣將會實現同事之間的和諧相處,促進工作更好開展。

三、學習方法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現在的社會常常有人抱怨沒時間學習,但是孔子告訴我們,學習不一定非得到學校才能實現,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應該看到這點,並主動學習,具體到宿舍管理工作,那就是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也可以向樓棟裡的同學們學習,這樣我們在日積月累中就會實現進步,不僅對工作有好處,對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閱讀《論語》,我有了不小的收穫,我將繼續加強學習,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職業素養,爭取將宿舍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論語》讀書心得 篇11

一看見《論語》,就讓我回想起以前在國中時代的課程中學的幾篇《論語》精文,在那個年齡階段,那些之乎者也的俗套,直叫我覺得牙酸。

一恍,就時隔春秋二十餘年了,今天再次拿起《論語》,又是別一樣的體味,認真讀了幾遍後,真的感覺到: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穫。

深讀《論語》後,悟出以下學習、做事、擇友的心得體會:

一、以《論語》學習篇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

前一則是說若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於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義重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

二、以《論語》做事篇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告訴我們想要先做事,必須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鋒利。

那麼,我們做事的利器是什麼呢?捫心自問,做事無利器,唯有對待做事的誠實,對工作誠實、就不要自欺。

每個人心裡都對自己有一個期許,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等等。

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卻去做不誠實的事情,對所做的事誠實,就是凡事要盡全力做好。

做到六七十分就覺得做好了,這是不誠實。

對所做的工作誠實,就是多去實踐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態度去對待現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歲跟師襄子學琴。

師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後,他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手法從生疏漸至熟練。

過了10天,師襄子讓他再學一首新曲子。

孔子答到其彈奏的技巧還未會。

又過了10天,師襄子認為孔子彈曲很是熟練,要求他再學一首新曲子時。

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彈奏技巧,可是還沒有領會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來到孔子家裡聽琴。

一曲既罷,師襄子感慨地問:“你已經知道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誰了吧?”孔子興奮地說:“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軀,黝黑的臉龐,兩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

他莫非是周文王嗎?”師襄子既驚訝又敬佩,激動地說:“你說得對,我的老師曾告訴我,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你百學不厭才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如果我們每一人都能按這種態度去對待工作,那麼,紕漏百出、銜接斷鏈的現象就不會出現,工作的效能與成績就會更鮮明可見。

三、以《論語》擇友篇

人生在世,除了親屬,還要有朋友。

沒有朋友的人,是被人鄙視的人;沒有朋友的人,是孤寂的人。

所以,俗語講:“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多一堵牆。

”如何與朋友交往呢?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清楚地給我們歸納出了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益,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害。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人:一是正直的人。

二是誠信的人。

三是博學多聞的人。

損友也有三種:諂媚逢迎的人,態度偽善的人,誇誇其談的人。

北師大教授于丹又進一步給我們表明了什麼是三益、什麼是三損。

“三益”的朋友是:交“有質”的朋友。

是在做事和做人時表現出的正直,誠實,不驕不躁;交“有量”的朋友。

對人寬容,心胸要豁達大度,要有做人的`情懷。

交“多聞”的朋友。

廣見博識,內涵深厚,知識豐富。

“三損”的朋友是指性情暴躁。

這種人頭腦簡單,自控力差,給你帶來諸多的麻煩;另一種人是“善柔”型的,做事優柔寡斷,容易干擾你的行為,誤導你的決策;還有一種人更可怕,心懷鬼胎,表面稱朋友,背後下毒手。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要做到時時事事與人與已都滿意是很難的,需要我們結交好的朋友,從中收益,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論語》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遺產,具有極大的繼承價值,讀《論語》、悟《論語》,這就是我從中覓得的修身、齊家的體會。

《論語》讀書心得 篇12

拜讀《論語》時,發現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做人道理真的好多好多。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對映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其中,他教給我們的快樂祕訣就是如何去找到內心的安寧。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確實,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理想的心理狀態應該是情感表現樂觀而穩定,既不為瑣事耿耿於懷,也不衝動莽撞。

教師的工作是一件繁瑣、勞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種清貧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快樂,讓那種快樂既不會被清貧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被富足的生活所蠱惑,努力地在清貧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心裡開出一片樂土,追求自我的完美。那麼首先就要意識到: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教師作為一種職業,需要具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教育科學知識。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為了夯實自己的知識功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就需要有一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一個知識寶庫、一本活的教科書、一個“什麼都懂,什麼都會”的人。在從事這項極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的同時,認識到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教育的起點,教育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這將為你帶來極大的快樂。其次不忘: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師職業需要有一種探索精神,探索即尋找科學的真諦,不滿足已有的結論,向未來挑戰。教學時把自己當作自由的研究主體,把啟用課堂作為優化教學的切入口,不囿於既定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建立在教與學雙向主體積極性基礎上的一種充滿樂趣的活動。這樣,師生通過合作和創造性勞動,就會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和產生的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師生從研究中共同獲得一種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創造的快樂、發展的快樂。

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最需要優秀和出色的教師。讓我們一起在這份職業中尋找我們的快樂吧!

《論語》讀書心得 篇13

說實話,看《于丹論語心得》之前,我是懷著走形式應付的心情。沒想到開卷有益,越看越想看,這本書彷彿有一種魔力引人入勝,所以我也就下決心要讀好這本書。於是手捧該書,我都覺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許多,彷彿自己變得有學問了。讀後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這是于丹給我們講述《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後的遺憾,將使你錯過彌補遺憾的最好時機。承認現實的不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感悟之二: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開啟你的整個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可以看到他內心的價值取向。那麼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是好朋友;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是壞朋友。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校驗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可以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大多數時候是一種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和批評,都不如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堪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座標上,只有明確了自己的修養,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誘導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對映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論語》讀書心得 篇14

中國人從古代就講究“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擺在第一位。現如今長大後孝敬爸媽已經是每個人都明白的道理了,可是孝敬僅僅只是指養活爸媽嗎?孔子則對這個問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現在所謂的孝,就是說能養活爹孃便行了。至於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孃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孔子說的很對,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忙於工作而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疏忽了對父母的陪伴與關心,只是單純的認為寄給父母錢就夠了,可以讓他們吃飽就夠了,難道真的連抽出幾分鐘的時間都沒有嗎?反而是家裡的寵物貓寵物狗經常陪伴在側,飼養的很好,經常帶出去給它洗澡,帶它出去玩。只盡到了了物質方面的責任,那麼所謂的贍養又與養寵物有什麼區別嗎?而一心想要孝敬父母的人,才會去關心父母,在乎父母,不讓他們擔心,父母真正需要的根本不是那些物質上的提供,而是對父母最真誠的關心。

孔子關於“孝”有很多的理解,孔子還認為“父母唯其疾之憂。”孝順的孩子應該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讓父母為孩子的健康擔心,所以現在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是報喜不報憂。同時,子女也應當時刻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子夏問孝時,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很少有人從沒有對父母發過脾氣。有些事情,兒女需要去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去吃,這樣就算孝敬了嗎?

說來說去還是上一句的道理,對待父母一定要真心,不要拿金錢去敷衍父母從而去做到金錢上的孝敬,一定要有生活上的關心,有些時候關心其實比金錢還要讓父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