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孝經

孝經讀後感合集15篇

孝經2.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孝經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經讀後感合集15篇

孝經讀後感1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

孝經讀後感2

《孝經》教會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讀了《孝經》,我受益匪淺。

孔子說:“百事孝為先”。《弟子規》裡也說:“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讀到這裡,我想起平時我對媽媽的種種不好的表現,不由得臉紅了……平時我對媽媽總是呼來喚去的,我以為媽媽生了我,就要為我服務,什麼就得依著我。於是就連一點點小事,我都要媽媽來做。本來洗碗筷、打洗澡水等這樣的家務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卻不做,全部要爸爸媽媽為我做,他們對我百般依順,我對待他們卻完全隨著性子。有一次,我被作業難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媽媽來叫我吃飯時叫了我好幾聲我都不理他們,最後才凶巴巴的對他們吼道:“我心情不好,別來煩我!滾!!”爸爸媽媽不但不生氣,還溫柔地安慰我。現在讀了《孝經》,學了《弟子規》,再想想老師說過的`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錯了!我已經長這麼大了,還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一點點小事情都願意去做,以後怎麼能做大事呢?

我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古人說“有錯就改不算晚”,我決心“亡羊補牢”。從今以後我一定以孝為先,好好對爸爸媽媽,不會再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不會再亂髮脾氣了,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貢獻。我也希望所有的人能像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一給予一點關懷,用我們的愛心,真心去幫助所要幫助的人,讓世界充滿愛,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孝經讀後感3

中國的孝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系統的講論孝道。

《孝經》,在中國的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僅短短的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下到上至諸侯,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是遵守孝道的。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畝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人性至孝,其情可憫。“盡孝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無鳥私情,情理可恕。李密從小父喪母棄,孤苦伶仃,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長,後來他因孝被舉薦,屢被徵召,祖母卻日薄西山,朝不慮夕。盡忠還是盡孝,李密進退兩難,侍奉新君,焉知福禍?且遠離祖母,情何以堪?辭命盡孝,抱養祖母卻逆君美意,橫禍將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轉陳詞,懇請皇上准許他先盡孝後敬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談轉侍君的憂懼,卻大肆渲染自己對祖母的感情與孝心,感動了皇帝。

“百善孝為先”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子欲養而親不待”則是許多人的.遺憾,所以我們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要關心自己的親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人以孝治天下,孝,無論在家還是在中國都是核心。孝的觀念是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最為深重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

如果一個人沒有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條件,就是聽他們的話,只要他們說的是對的,就要照著去做,因為這些多少有點好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做到由孝及愛,上愛下孝,就可溫暖人間,和諧統一。

“百善孝當頭”是的,像是陽光下美好的一種情感,或許我們並沒有在意,或許我們並不知道珍惜,其實世間最純淨的情感一直盪漾在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孝經讀後感4

《孝經》讀後感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孝經,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資於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 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 保其 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它們的意 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 思是: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和用奉事父 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 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 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 心也是相同 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 之的是對待父親。 國君就忠誠,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 之的是對待父親。 因此用孝道來奉事 國君就忠誠,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

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祿和職位,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 然後即能保住自己的俸 祿和職位, 並能守 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詩經小雅小宛》裡說∶ 要早起 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詩經小雅小宛》裡說∶“要早起 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晚睡地 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孝經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們很有必要繼承我們所 應該繼承的孔孟儒學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當今的 社會道德規範併發揚光大!

孝經讀後感5

其實第一次接觸孝經不是在教室,也不是在圖書館,而是在電視上,當時的電視劇裡出現了這樣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覺得心底一陣感動,由此就把孝經全部略讀了一遍,這句話全句是這樣的:《孝經·開宗明義章》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閒居,曾子侍座。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雖然很多都讀不明白,但是全文給我的感覺,孝義大於天。

我們與父母有著不可隔絕的親密,是他們造就了我們,如果沒有他們,或許我都不知道我現在是在哪裡。孝道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禮儀,就算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它,我們應該時時刻刻做一個孝順的人,做一個敬老的人,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以後的孩子們,孩子們的孩子們,才會知道要怎樣對待自己才是正確的,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才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不重視它的培養,那麼設想一下,等我們年老了之後,身體力行都差強人意,甚至身體殘疾,卻無人贍養,那是多麼蒼涼啊。

孝,是一個人德行的`根本。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記得有人說過,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就算他再有錢,地位再高,也不是值得人尊敬的。的確,我們燦爛的中國文化歷史遺留給我們的其中一點的祖訓就是要我們尊老愛幼。尤其是尊老、敬老,在中國人們的思想概念裡這是根深蒂固的,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這個人到哪裡都不會被人看好。

我覺得,我國古代那些文化遺產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它不僅僅是在陳述這樣一個事實,更多的是時時的教導我們、提醒我們,做什麼、怎麼做才是真正正確的。

孝經讀後感6

《孝經》裡有一句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每個人都是託體父母來到人間的,又在父母的呵護下一天天成長起來的,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所以孝養父母是天經地儀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敢問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你能愛誰?你不愛別人誰又能愛你。不孝父母之人不可交。

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這個人絕對沒好報,他的'人生和事業都不會順。這是天道,這是規律。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我們村有一家人不孝順父母,老人六十多了,還去新疆摘棉花,回來後掙的錢被小倆口要走,不讓老人花。

先是丈夫建築出事,摔下來,花了好幾萬。妻子又動手術,花費好幾萬。鄰居們都說,遭報應了。其實這不是迷信,這是天道規律。哪些事業大發展的人絕大多數都孝敬父母的人。

厚德載物,從來不是句空話,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德。當我們真正從各方面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才會順,孝順可以這樣解釋吧。

孝經讀後感7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古人說的“孝、悌、忠、義、禮、義、廉、恥”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見“孝”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孝”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須做到的。

《孝經》,通過孔子和弟子曾參之間的對話,精要地闡述了儒家對孝道的見解,認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關鍵。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軀體、四肢、毛髮,面板,都繼承父母,要好好愛惜,不要隨意毀傷,這是孝行的起點。這句話令我感動。還記得在我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玩搖搖車,一不小心從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我一直哭,媽媽問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說:“媽媽,胳膊刷壞了,讓您擔心,我才哭的呢。”媽媽摟著我直說我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對啊!爸爸媽媽把我養大,費了多少心血啊,我們要是不孝順父母的話,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媽媽碗裡夾肉,媽媽直說我長大了;平時,我也做家務,去買早餐讓大人吃,晚上放學去買饅頭。讓爸爸媽媽多休息;我還早起晚睡,好好學習,不要因為貪玩耽誤功課讓父母擔心。

《孝經》是孔老夫子留給我們的瑰寶,從《開宗名義章》起,共18章,講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質、孝的內容,講了從天子到庶人盡孝的標準,講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我喜歡孔子,孔子的覺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時代,過一把當孔子弟子的癮。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臺時空機,我請求他讓我穿越到孔子時代,AI博士二話不說就同意啦!

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傑出的弟子,我拜孔子為師後,老夫子把我收為他的第521位弟子。之後,我刻苦鑽研《孝經》,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73名,叫小白。在當時,我是世界第二孝。(因為閔子騫比我還孝順)。但是,好景不常。AI博士的時空機只能在時空隧道里呆一天(相當於24年)。所以,我又穿越回來了。但是孝道已經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了,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還是很孝順父母。

總之,孝是德行根本,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孝經讀後感8

學校給我們發了一套《國學經典書法教材》,它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書。老師讓我們看《孝經》,其實我一點都不懂它的意思。然後聽了老師講解,我知道了這本書的意思。

孔子有一個學生他叫曾子,有一天,孔子在家裡閒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裡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髮面板,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古詩文網經·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麼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讀了這一章,我知道了什麼是孝。孝就是尊老愛幼,我們不能目無尊長走在老人前面,我們要孝順父母,這就是孝的開始。通過學習國學經典讓我認識了更多的字和知識,它也能提升我的文化素養,讓我能夠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

孝經讀後感9

自讀《孝經》後,“孝”這個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輕輕的、柔柔的、深深的紮根在我的心裡,讓我讀懂了——孝:它並不僅僅是一個字,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的一個“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則是“子”,它的含義就是讓晚輩尊敬長輩。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代代相傳。一個人,無論他的地位卑微與顯赫,無論他是富有還是貧困,有著傳統的美德,都可以鼓舞他們的一生。

同學們,當我們手拿《孝經》時,不妨從甜甜蜜蜜的生活中拿出一些實際行動給父母,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一個父母。比如:在生活中我們不妨幫父母分擔一點生活中的憂愁,生活中的痛苦,讓父母感到溫暖。吃東西時,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父母,看父母吃過沒,讓父母嚐嚐。做每一件開心、幸福的事永遠都應該先為父母著想,讓父母體會到開心與幸福,體會到我們的孝心,我們的愛。用我們的愛去感動父母,去感動他們內心的每一處,讓親情在我們之間傳遞。因為父母幸福的笑臉,永遠都那麼美麗!

愛——父母的愛,祖父祖母的愛,兄弟姐妹的愛,朋友的愛,師生間的愛,地球大家庭的愛,這些愛重疊在一起,形成一股暖流,溫暖人心,形成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這個世界倖幸福福,快快樂樂,甜甜蜜蜜的生活。

幾乎所有的父母和長輩都把自己的愛無私的'獻給了兒女,但是他們卻根本沒想得到回報;也並沒想把自己的愛給兒女,讓兒女多孝順自己一些,多回報社會。為什麼?為什麼?人間最溫暖的親情只是父母想著兒女,而不是兒女想著父母,孝敬父母呢?

當父母辛苦一生,操勞一生,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我們,把我們養大成人後,他們慢慢的老去後,當父母走到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情景,走到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狀態的時候,特別需要愛,特別需要呵護的時候,有些父母可能面對的是寂寞、孤苦、無助與淒涼。

同學們,在我們的甜蜜生活中,不妨想想父母的辛苦,所以,我們更應該想想父母,孝敬父母。

“孝”這個含有傳統美德的字,必將世世相傳,必將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為,“孝”是一種傳統美德!

孝經讀後感10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孝就像一縷陽光,照射在心田,永遠讓人感到溫暖與幸福。讀完這本《孝經》後,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所謂:百善孝為先,百行孝為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不就是我們這些晚輩需要做的嗎?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麼你的一切品行該從何談起?

孝就是在心裡的愛嗎?不,這還不夠,孝還需要在行動上來證明。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孝子敬奉他的父母,平常在家的時候要儘自己的一切對父母恭敬;奉養飲食的時候則想盡辦法使父母快樂;在父母有病時,要為父母擔憂並細心照料。記得有一次,媽媽吃飯的時候突然說她肚子痛,吃了兩三口飯就不吃了,看媽媽在沙發上難受的樣子,我擔心極了,連連問媽媽用不用去醫院。媽媽說:“不用管我,寫你的作業。”我寫作業時心都定不下來,寫完作業,我又給媽媽端來一杯熱水,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接著,我又讀到了“鹿乳奉親”的故事,寫的是一個人的父母患了嚴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鮮的鹿乳來治。他裝扮成一隻活蹦亂跳的小鹿,來到林中,取到了新鮮的鹿乳。有一次,他差一點被獵人當做真鹿射死,獵人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被他的孝心感動,併發誓以後再也不射殺鹿了。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大自然中的動物們也懷著一顆孝心,那我們呢?是不是應該更盡心盡力地孝敬父母?孝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真實的的報答,一種最樸實的表現。孝,是不求回報的,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孝敬你的父母吧,這是我們用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一項任務,更是一種使命。“人之行,莫大於孝”,讓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經讀後感11

“百行孝為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以後,我便又進一步地瞭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是一本國學經典,裡面講了許許多多關於“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文字,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總字數連兩千也未達,但在中國思想史上已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為傳習,《孝經》稱得上是字數最少、內容最淺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學經典。

“黃香孝父”的事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後,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於是每天都搶先上床,以自己體溫捂熱被子,然後再讓父親上去睡。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多麼打動人心的孝子!讀著,讀著,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世界之作——《三字經》都有大部分筆墨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去學習!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這本書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經讀後感12

寒假裡,我買了一本《孝經》,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順自己父母的,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汝南安陽(如今河南)的蔡順,他十分孝順自己的老母,不過年有喪父。後來又趕上了王莽作亂,建立新朝,年年饑荒,柴貴米貴,於是蔡順不得不採桑葚充飢。

有次蔡順採果時,遇見了紅眉軍。軍中的領袖問為什麼把桑葚紅的放一邊,黑的放一邊,蔡順回答:“紅的甜,給老母吃。而黑的酸,給自己吃。”紅眉領袖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了,送給了蔡順三鬥白米,一頭肥牛。讓蔡順回去孝敬她的老母去。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孝?"我會告訴你:”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我記得二零一六年的一月份最冷的`時候有零下十幾度,爸爸為了早點幹好活,六七點鐘就出去幹活了,回來的時候,爸爸的手已經凍裂了,出現了一條條裂紋,流出了血。我想:古代人都那麼孝順父母,那我得更好的對待父母了。於是我給爸爸沏了一杯茶,又給爸爸打了一盆熱水洗腳。

於是我終於深知了父母對我的愛,我以後得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了。

孝經讀後感13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字,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恭敬,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讓著長輩。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是以孝治國,所以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們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叫做“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在各種美德中,孝敬父母是佔第一位的。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圖。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謂之悖禮。”《弟子規》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難找的好老師。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的。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都要感恩;而父母卻給予我們多少,我們卻習以從不說一聲“謝謝”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能不孝?

孝經讀後感14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十分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我的父母,怎樣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樣能不孝。

孝經讀後感15

“百善孝為先”、“首孝悌”、“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等等,都是在教育我們,我們人生中必須擁有的第一品質就是“孝”。

這兩天,老師一直在給我們講《孝經》中的第一篇章“開宗明義”,我從老師的講解中,懂得了小孩子為什麼要“孝”。“開宗明義”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孝”,首先,“孝”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行為準則,只要一個國家的人,上下一心,全國一體的遵崇孝道,就會國泰民安。其次說的就是個人的“孝”要做到孝順父母,忠實於祖國。

爸爸在和我一起看書的時候還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事:“孝”字,其實是“老”於上,而“子”於下所組成的字,意思就是要讓為人子的我們,時刻的把自己老人放在心上,揹負在背上,時時刻刻不能忘記。

《孝經》是教導我們懂“孝”的意義,讓我們知道了如何“孝”的方法和督促我們盡“孝”的一本書,我們要好好的讀,認真的學習。“孝”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尊崇孝道,將“孝”發揚光大,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