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愛國詩

愛國詩歌—《金陵驛》

愛國詩2.12W

《金陵驛》原文

愛國詩歌—《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輝,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金陵驛》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漢族,吉州廬陵(今屬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金陵驛》鑑賞

這首《金陵驛》是南宋祥興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敗被執,由廣州押往元大都路過金陵時所寫,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愛國之情。

首聯寫景又不限於寫景,而是即景設譬,以景寓情。詩人選取眼前的“草”、“離宮”、“夕暉”、“孤雲”,繪出了一幅荒涼暗淡的畫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處境,並交錯運用了借代、比喻、象徵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導致衰落淪亡及自己抗元功業不遂。這就將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命運聯絡了起來,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思想。

頷聯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設問,而是拉開歷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傾寫自己強烈的亡國喪家之恨。詩人所說“山河無異”,其實是山河有異。這是一句反語,從對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來。此兩句描寫南宋國土被元兵踐踏、人民生靈塗炭的情景。

頸聯轉入寫“蘆花和我老”,再抒對國事滄桑的感慨。在通過“蘆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飛”這兩個形象的賦比,表現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離之悲。

尾聯借用傳說表達詩人化鵑啼歸的心願,表明自己雖然被迫離開故土,但對家鄉的熱愛眷戀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謂哀苦、執著之至。同他的傳誦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樣,充分體現了他以身殉國的民族氣節和忠貞不二的愛國精神,激勵了後世無數的愛國人士。

本詩的突出特點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全詩蒼涼悲壯,大義凜然,悽苦而不頹廢,哀婉而不沮喪,悲愴沉痛但能使人於低迴詠歎之中領悟歷史的教訓,砥礪堅韌的鬥爭意志。

標籤:金陵 愛國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