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姜彧的詩詞《浣溪沙·山滴嵐光水拍堤》

詩詞集2.37W

《浣溪沙•山滴嵐光水拍堤》

姜彧的詩詞《浣溪沙·山滴嵐光水拍堤》

元•姜彧

山滴嵐光水拍堤,草香沙暖淨無泥。只疑誤入武林溪。

兩岸桃花烘日出,四圍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賞析】

詞的上片寫山水的清秀。首先從山峰上的雲嵐寫起,接著描寫拍岸的河水以及岸邊的春草與沙灘。寫草言其“香”,寫沙稱其“暖”與“淨”,這些字眼不僅準確地寫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現出了作者欣喜、暢快的心境。最後以至發出了“只疑誤入武林溪”的由衷讚歎。武林,即今杭州,以風景秀麗著稱,作者將眼前景色徑與江南名都之景並提,突出了眼前風光之美。

下片寫林木的繁茂。作者選取的是桃與柳這兩種北方最常見的樹木,這也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兩岸桃花烘日出”,兩岸的桃花盛開,灼灼耀眼,正好映著鮮紅的太陽,好像這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是由桃花烘托而起的。這一句極具視覺衝擊力,色彩十分濃重,以紅日之紅來襯桃花之紅,真如“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濃豔,營造了一種極其壯美的景象。“四圍高柳到天垂”,綠柳高高而垂,一條條碧綠的“絲絛”像是從天上垂下來的,置身其間,如身臨潮水四起的大海中,極其壯闊。這兩句,描寫桃花與綠柳,一鮮紅,一碧綠;一蓬勃向上,一茁壯下垂。二者形色迥異而相映成趣,從而將一個充滿著生命力的錦繡春天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不僅眼見其美,更心領其美。

擴充套件閱讀:姜彧的人物簡介

姜彧(1218~1293)字文卿。本萊州萊陽人,其父姜椿與歷城張榮有舊,因避戰亂投奔張榮,遂舉家遷往濟南。姜彧聰穎好學,張榮愛其才,納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為郎中斷事官、參議官。後改知濱州,課民種桑,新桑遍野,人號“太守桑”。至元間,累官至行臺御史中丞。至元五年(1268年),姜彧被拜為治書侍御史。兩年後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又改任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饒)總管。後累官至陝西漢中、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使,行臺御史中丞。後以老病辭官,歸故里濟南。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病卒。存詞四首,皆賴晉祠石刻以傳,見清方履籛《金石萃編補》。

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姜彧與張榮之孫張巨集至上都,密奏益都李璮已顯露謀反跡象,朝廷應先發制人,但此言未能上奏世祖。第二年,李璮起兵,而各路州郡未作絲毫戒備,李璮輕而易舉地佔據了濟南等地。姜彧潛出濟南,隨張榮召集散兵遊勇,與諸王哈必赤會合,進兵討伐李璮。是年7月,張榮部捕獲李璮手下一兵士,獲悉濟南城中糧草已盡,形勢岌岌可危。姜彧連夜求見哈必赤,進言道:“聽說大王辭別陛下時,陛下曾說:‘此次發兵是討伐李璮,不要傷及無辜。’這一兩天就要攻克濟南了,希望大王能儘早下令諸將分守城門,千萬不要任兵士劫掠,不然,濟南將城無完城!”哈必赤非常詫異:“你怎知不日能破城?你懂巫術嗎?”姜彧答道:“以人事推論可知。若等到克城後再來稟告大王,就晚矣!”第二天,李璮部屬果然大開城門投降。哈必赤曉令諸軍,敢擅自入城者以軍法論處。結果李璮就擒,而城中如故,毫髮未損。姜彧因此被授為大都督府參議,又改為濱州知州。當時行營軍士多強佔民田為牧場,肆意縱牛馬踐踏百姓的莊稼。姜彧將實情反映給中書省,中書省非常重視,著人劃清牧場民田疆界,並下令嚴懲違法不遵、毀壞百姓莊稼者。姜彧在濱州勸課農桑,僅一年有餘,濱州就新桑遍野,人稱其為“太守桑”。當時有歌曰:“田野桑麻一倍增,昔無粗麻今纊繒,太守之賢如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