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詩經》讀書筆記(精選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讀書筆記(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讀書筆記(精選3篇)

《詩經》讀書筆記1

春秋戰國時期,舊的社會體系行將瓦解,新的社會秩序尚在探索中,時人驚呼:周文疲敝,禮崩樂壞。在這個有序、無序不斷轉換的歷史時期,思想界空前活躍,文化極度繁榮。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基礎之上,中國各地湧現了各種民間民謠,後經孔子聖人之手點滴積累修整,終成《詩經》——我國第一部一詩歌典籍。

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是我國詩歌發展的源泉,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的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堪稱中國古代文學精粹。詩經的風格樸實自然,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並真率的表達思想感情,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風格。其中多處運用賦、比、興的手法。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給人的感受,就像是一汪清泉,清澈見底,毫無雜質。我們只有靜下心來慢慢品,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它所要表達的思想。

讀詩經可發現,它的題材多出自這三個方面,分別是描繪愛情與婚姻的詩,這類在詩經中居多,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同時也是藝術價值最高的部分。其次是反映勞動人民生活場景的詩,這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最後一類是有關上古神話傳說、英雄事蹟的詩,它成為了我們瞭解上古社會的珍貴資料。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孩提時代的我們就開始誦唸這些朗朗上口的詩歌,雖不知其詩經本源,但是對於詩經也多少有所涉獵。詩經對我們的影響是深刻的。根深蒂固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千百年來,詩經的光彩依舊靚麗奪目。其至高至極的地位從未隨時間的遷徙而有所變更。

除此之外,詩經的文學造詣亦是極為玄妙。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明慧睿智。讀詩經更能讓我們明智。詩經在內容上主要包括名言、要義和故事三部分。其中各種名言“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等亦文辭曼妙,意境邃遠都是歷來所被稱頌的佳句。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有些詞句比如“窈窕淑女”“投桃報李”等等不僅被歷代文獻所引用,而且至今仍為人所熟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名言”,同時也說明這些詩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的聖人賢者將詩經奉為堪史要典,詩經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單純是優柔的詞句,或唯美或悲涼的愛情抑或生活故事。而是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它所表達的古典浪漫現實主義情懷是基於現實歷史背景之下,透過詩經這層薄紗我們不僅能發現當時社會背景條件下人民的生活現狀,更能感受到文化的發展與變遷,社會文化氛圍人民群眾思想等歷史線索。詩經不同於史書的是它從另一個方面向我們充分展示了春秋到戰國年代的社會面貌。它用簡短樸實的語言,熟練的表達技巧,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古代史實長卷。這亦是詩經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在現如今文化氾濫的年代,各類文化層出不窮,面對這樣一個文化大浪潮,對於中華璀璨文化蘊含的挖掘與學習更我緊迫。讀史使人明智,讀詩經使人明智又明理,它教給我們的是中國古代的整個文化大背景,小小的一本書承載的是無數深厚文化哲理,詩經不愧為中國第一詩歌典籍!

《詩經》讀書筆記2

每到夜闌人靜的時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燈火,緊繃了一天的神經在漸濃的夜意裡歸於放鬆。一本《詩經》,一杯清茶,這個夜,就這麼地染上了淡淡的書卷氣。關關雎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佇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採摘荇菜時的倩影,伴著還未消散的霧氣中一對對雎鳩快樂地啼叫,朦朧了男子烏黑的眼眸。

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代表的是一種已經被遺忘在了歷史的拐角處,被掩埋在現代人追求浮華的靈魂深處的純粹。當我讀到這首小詩時,怦然心跳的感覺是那麼地清晰,彷彿自己便是那位顧盼東西的守望者。我想,這應該就是這首小詩之所以能夠如藤如蔓,縈繞在讀者心中的美麗所在。一字一句,簡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這般年紀的也能誦讀得抑揚頓挫。可是,這簡單的字句之後,卻隱伏著一種令我半懂不懂的綿長思緒,恍惚間由書頁間逸散而出,潛入我的衣袖之間,再也排遣不開。

反觀如今從熒幕到現實,層出不窮的“多邊形戀情”,紅男綠女開口閉口的“我愛你”,還有車載斗量的花言巧語,滿山滿谷的欺詐謊言,再到市面上“劇情不夠,愛情來湊”的所謂“新潮”小說……我在這個“愛情自由”之聲響徹天外的社會裡,竭力想要緊握住那種純粹的相思最後的幻影,可惜卻之覺得滿眼燈紅酒綠,內心卻茫然若失。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曾經修訂過詩經的孔老夫子如是說。那是一種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經找到夢境中聲聲鳩鳴的源頭了。

生死契闊

西周後期,自王室東遷以來,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對諸侯的感召力與控制力。本來就不十分穩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爭相割據稱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之間存在的只是狼與狼之間的關係,各國之間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戰爭,使千千萬萬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後的操縱者們,則正用無數年輕戰士們的鮮血作祭品,供奉著自己日益膨脹的野心。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擊鼓》正是一位遠征將士悲愴的天問。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仲。”戰士在將軍的帶領下征戰南北,一個鮮活的生命,成了統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這場無休無止的戰爭之中,戰士凝望著天空向著他的故土飛去的一行大雁,瞪圓了怒目。

“爰居其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餘林之下。”眼見得征戰太久的將士們個個苦苦思歸,軍心渙散,一路上疲於奔命,連戰馬也丟了,軍紀鬆散,直如逃命。但戰火還在蔓延,軍隊還在征塵中前行,統治者絲毫就沒有考慮過士兵們的心情——畢竟,棋子是不應該有太多情感的。

戰士在漫漫征途上,無力地前行著,他的心卻痛苦地皺成一團。還記得,在他出發之前,他的妻子為他送行的場景——故鄉的土壤泛著一種芳香的青草味,於風中梳理著長髮的楊柳還剛剛展開嫩綠的新葉。二人心知這次出征吉凶難卜,但他卻以戰事將會很快結束為由,故做輕鬆,寬慰已經心如亂麻的妻子。在這生離死別的時刻,遠方,集合的號角似乎已經吹響。

他牽過妻子的手,一雙還未起老繭的白皙的'手,“與子成說”,鄭重地立下山盟海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答應就這麼牽著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

一陣風沙吹來,敲打著戰士錚錚的鐵甲。他驟然從回憶墮入現實,心中不由得無明火起:“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陰下的誓言裡說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愛的人聚首。那知,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是不會讓我活著回去的,統治者讓我長期服役,一點信用也不講!

——我們這些後人往往覺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句多麼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幾個人知曉這句浪漫的誓言之後,有著一顆怎樣歸思如焚,怎樣悲愴苦痛的心。

“夏之日,東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鴛鴦獨存,她也便不對生活抱有什麼希望了。她活在這個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後,能與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這麼終了一生。可惜,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不知道今後還要熬過多少個日日夜夜呢。忽然之間,一句蘇軾悼亡妻的詞湧上了我的心頭:“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讀書筆記3

一切都宛若開天闢地期間的原生時代。一排深青色的蘆葦,一條幹淨見底的河流,一位擁有傾國傾城容顏的絕世佳人。遠離了物慾橫流的蝸角虛名蠅營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離,眼前的事物始終可望而不可即。

沒有禮教道德的束縛,也沒有法統專制的管約,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樸憨厚的原始氣息。秦於華夏邊緣,唱響了中華文明邊緣的絕唱。

欲接近而不可得的某種東西才是最美的。這首詩,寫愛情,到了某種極致。詩三百中,論意境,無可出其右。如斷絃之音,鏗鏘而悠長。吾嘗聞絃歌,弦止而餘音不散;今讀《蒹葭》,文止而餘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鄉灰色調,勾勒出一副餘音旋繞的水墨古畫。儘管在那時江南小鎮還未出現,長江流域還未開發。此時中華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黃河流域,三川之地。而當時這個弱小部落是被壓縮在函谷關之內的鹽鹼地上生存的。可是後來,這個曾牧獵於東海之濱的東夷民族,亡國殷商棄民顛沛流離西遷、出於戎狄之間的馬背部落,在漫長的歲月中,篳路藍縷開山啟林,艱難的在戎狄海洋中殺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維繫著華夏與蠻夷間脆弱的防線;最終揮師東出函谷關,踏平了山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中女子之美,遠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認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餵哺出來的。蘆葦隨風輕輕跌落,愛情翻滾如雪湧,最終卻成為了絕望的宿命。連同登彼岸的資格也不獲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尋訪賢人之說。真相併不重要,關鍵在於傳達出的情感。尋找事業和尋找愛情的道路一樣艱難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無論是對愛情的追求還是對理想的渴望,這一切也許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我們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是這樣在迷茫的生活瑣碎中應運而生的。作為“五經”中最具影響力的奠基經典,中華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現實主義體裁詩歌總集,詩三百篇使賦比興告別了原始狂熱成為了純粹手法,為我國詩歌的朦朧美奠定了基石,開啟了華夏詩歌意境深遠新的篇章。

正如《思無邪》所說,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沈邃去看待,詩三百篇,大體是前生無邪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