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為人處世

曾國藩成功之道的現代啟示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風雲際會的傑出人物。一個普通農家子弟,竟能成就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平定大亂,再造“中興”的不世偉業,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成功之道的給現代人帶來怎樣的啟示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曾國藩成功之道的現代啟示,供大家閱讀!

曾國藩成功之道的現代啟示

曾國藩

曾國藩成功之道:

1、治事: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全無實際而空談誤事。曾國藩從一開始就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強調“軍事是極質之事”,來不得半點虛浮的東西。他厭惡聽到高談闊論,只喜歡平實之言、平實之行。

曾國藩的管理風格亦是以“勤、實”二字為核心。他認為,帶兵一定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步步地從小事做起,才能日積月累,見到成效。

2、作戰:扎硬寨,打死仗

曾國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勝的戰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對手的智商,由此發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穩慎徐圖,穩紮穩打,反而一步步地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佔盡了上風。

3、組織:還我真面,復我固有

曾國藩說過:“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在曾國藩的身體力行之下,湘軍形成了一種坦誠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的組織文化。這種坦誠相待的“湘軍精神”,也是湘軍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來源。

4、理念:志之所向,金石為開

許多人心目中的曾國藩是權謀家的代表,這是對他的誤解。曾國藩的領導藝術雖不無權謀因素,但其核心卻是“忠義血性”的儒家理念。曾國藩生於雍、乾後,舉國風氣的敗壞,幾乎達到了頂點。在曾國藩看來,最可怕的不是太平軍的造反,而是統治階級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慾橫流。因此,曾國藩與羅澤南等人,宣講舉世都不宣講的儒家學說,以傳承聖人的價值體系為己任,最終排除千難萬險,成就了“以轉移社會風氣來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業。

5、用人:尚樸實,耐勞苦

如果說在理念上曾國藩高揚的是“血性忠義”,那麼在人才的選拔上,他選擇的則是能夠切實認同這種理念並加以踐行的“樸拙之人”。

曾國藩從最根本的選人環節入手,提出軍官一定要選“質直而曉軍事之君子”,兵勇則一定要選“樸實而有土氣之農夫”。

湘軍靠什麼打勝仗?靠什麼持續地打勝仗?就是這種“尚樸實,耐勞苦”的作風。曾國藩的用人,從表面看來迂闊笨拙,其實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6、心性:成敗聽之於天,譭譽聽之於人

曾國藩的一生,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充滿了挫折與逆境,但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的意志力量堅持到了最後。

曾國藩說:“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取巧只是小聰明,只會得利於一時;拙誠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於長遠。

梁啟超這樣評價:曾國藩並沒有超群絕倫的才華,在當時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認為是最遲鈍愚拙的一位。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達到了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的境界,這是什麼原因呢?

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於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盡百千險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曾國藩成功之道的現代啟示: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風雲際會的傑出人物。一個普通農家子弟,資質並不超絕且氣弱多病,竟能成就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平定大亂,再造“中興”的不世偉業,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他非軍人,卻為清廷建立豐功偉業;非哲人,但留下的字句飽含人生哲理。

毛澤東對這位同鄉評價甚高,他在1920xx年致友人的信中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從其家書中摘抄語錄,然誦參悟。兩位不同意識形態下的軍事天才都不約而同地效仿他。

講座前一天,我檢索發現上圖書刊外借室裡介紹曾國藩的書籍幾乎全部借出。而講座還未開始,過道就被擠了個水洩不通,更有甚者坐在臺階上或乾脆站在門口。種種跡象足以表明大眾對這一歷史人物的關注程度頗高。

講座伊始,伴隨熱烈的掌聲,隋麗娟教授向臺下的聽眾深深地鞠了一躬,接著便切入正題,開門見山地講述對成功的理解:成功的定義見仁見智,平凡人有屬於他們的成功,而像曾國藩這般的大成功對現代人更具有指導意義。隨後隋教授以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從他的生活點滴,解析了他經歷人情險惡的官場,風雲莫測的戰場的成功之路。她幽默的語言風格使現場始終處在活躍的氣氛中,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快的笑聲。

曾國藩一生完成了中國古人對自己的至高要求,“立德、立功、立言”,他是此三者兼具的傳奇,他是道德楷模,同時又治國平天下。他的家書、日記、奏摺都折射出治家治國理念的成功,從仕途、交友、家教等不同角度給予人們借鑑。

來自大山裡的農家子弟,家族沒有官場背景,卻十年七遷,官居極品,曾國藩的成功究竟來源於什麼?人們苦苦追索,想從他身上學到成功的金科玉律,修身處世,立於不敗之地。

由此,隋教授展開了本次講座的重點,也是我認為的曾國藩成功之道對於現代啟示的精華所在。她總結了其成功的四點原因。首要的便是“立志就立堅卓之志”。一旦做事就要把它做大做好,他的書房牆上掛著“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只問耕耘”的立志箴言,如此功名羞恥之心,有多少人說得出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曾國藩在湖南嶽麓書院讀書時受同學排擠,他二話不說把書桌搬到門外月光下繼續苦讀。同窗們都對他的忍辱負重感到納悶,他說:“我的目標只有學習,其餘忽略不計。”他一生記日記從不間斷,如此毅力著實令人佩服。顯然光靠機遇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是審時度勢,乘勢而起。不論是考功名,出山為官,還是練湘軍鎮壓太平軍,曾國藩善於根據時代的潮流,把握最好的時機。他不願攀關係,那樣容易受制於他人的淫威,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

血誠與堅忍也是曾國藩功成名就最關鍵的素質之一。這是對自己而言的,更是對國家對大清朝廷的。要固守這份血誠已屬不易,還要實現它。曾國藩是在受到皇帝限制、大臣排擠、無權無餉的情況下實現的,是在包容和忍讓種種辱罵、批評、責難中做到的。

最後則是求缺心態。“花未全開,月未全圓”也是一種美。換句話說,就是中庸之道。偏執狂可成就一時,惟中庸可成就一世。晚年曾國藩更是堅持此標準,小心謹慎,委曲求全,他裁撤湘軍,讓弟弟避了鋒芒,把光芒分給別人,不會遭人眼紅。隋教授在此處舉了一雙精美的象牙筷子的例子,若一味追求完美,從一雙好的筷子到房子、車子、妻子都要求檔次上的匹配,勢必導致貪得無厭,她一句“腐敗從一雙象牙筷子開始”引起了全場聽眾的共鳴。

曾國藩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人格修煉

曾國藩作為一個政壇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政客最為顯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煉,促進仕功的建立。

曾國藩活了62歲。他出生在湖南省湘鄉縣一個偏僻的農民家庭,家裡五百年來沒有一個人有過科名,父親考了17次,才在43歲那年中了一個秀才。曾國藩五歲發矇,23歲中秀才,24歲中舉人,然後通過三次考試才在28歲那年中進士點翰林。30歲時,由北京城裡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起步,只用七年,就官至二品,這在湖南是空前絕後的。兩年後,他做了吏部侍郎。一輩子做到這樣的大官,已經是祖宗三代集大福了。三年時間他在清朝六個部兼過五個部的副部長,除了財政部,幹過吏部、工部、刑部、禮部侍郎,他很會做官,官聲很好。他有一回一次升了4級。42歲以一介書生而封萬戶侯,一大學士,中國男人最大的理想---封侯拜相,他都做到了。

曾國藩的修身,人格修煉對他事業有幫助。首先是誠,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第二個是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第三個就是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第四個字是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個字是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記日記,對每天言行進行檢查、反思,一直貫穿到他的後半生,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聖賢。

許多人都認為人格修煉是空虛的東西,認為修身是虛無縹渺的東西,甚至還是迂腐的,但曾國藩一生的事業,修身才是他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他靠人格的魅力成為卓越的領袖。有極高的威望,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投入到曾國藩麾下,幕僚多達三四百人,當時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野史記載,許多新科進士不願意履朝廷之任而願意進入兩江總督的幕府,曾國藩的一個手令就可以使他們千里趨之。

他如飢似渴讀很多實學的書,使他一生能夠遍兼五個部的部長。培養自己的聲望、知名度,當時沒有媒體,沒有電視,他靠什麼呢?靠詩文。三十歲時他自信詩已經達到很高的地步。在北京城裡的知識分子圈和他的家鄉湖南知識分子圈中建立了自己的聲望,回到湖南一呼百應。還有無數反映民生的奏摺,老百姓喜歡不喜歡?有政治之心的知識分子喜歡不喜歡?真正想為國家做一點事的官員也不會反對。這些奏摺副本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使得曾國藩建立了很高的社會聲望。

二:韜光養晦

曾國藩的事業成功之道,再一點,就是大功不舉。翻開中國的史冊,常見這樣的一些故事,與人相處共患難易,共成功難,功高震主。尤其是在擁有生殺大權的君王面前,你有大的功勞更是很難。還有同事的眼紅嫉妒,從古以來建立大功又得善終的不多。

54歲他經過十幾年的千辛萬苦打下南京,朝廷在封賞之餘,又對他手下的十幾萬湘軍保持高度警惕。一面在頌揚,一面又在挑撥離間,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曾國藩非常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實際上是處於很險惡的政治局面中。

曾國藩很清晰地洞察到這樣的局面,他淡化自己頭上的光環,儘可能地縮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標。他將功勞歸之於朝廷,歸之於友軍,而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聲稱做得不夠。大量裁撤湘軍,90%的湘軍被裁撤。他恢復鄉試,贏得了世人的稱讚,渡過了表面風光,而實際上危機四伏的險惡的政治階段。

三:陰陽之道

曾國藩最大的成功原因,指導曾國藩思想理論基礎,是中國的哲學陰陽調和。曾國藩在三十歲的時候,就將易經讀通了,他多次在家書中說到自己在易經裡讀通了一個道理“削息贏滿”,也就是易經說的一陰一陽為之道。

易經集中了中國古代最高的智慧,陰和陽兩個符號來代表宇宙之間普遍存在的一種對立而相關的現象。比如說天和地、白天和黑夜、生和死、男與女或者是雄與雌、公與母,還有進與退、人生的順利與坎坷。還可以推匯出人之心與理、科學與藝術,宇宙間和人類最值得關注的是兩個對立但是互相又不能夠離開的現象,這是我們中國古人一個很偉大的發現,而且很聰明用陰和陽來代表。

標籤:曾國藩 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