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為人處世

大學生自己創業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選擇自己創業,以謀求更多的成功機會!有哪些大學生創業的成功事例是讓你受益匪淺的?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學生自己創業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自己創業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大學生自己創業成功的事例篇1

創業達人:忽然 學歷:瀋陽大學證券投資專業專科畢業

女大學生大二開始創業 500元開網店5年賺30萬創業經歷 20xx年大學二年級開始開網店自主創業,經營瀋陽特色食品、韓日皮包、內衣服飾等,5年時間,當初的500元啟動資金已經迅速增長到30多萬元。

200多萬個網路店鋪裡,大多數人還在為多衝幾個鑽石而奮鬥。而忽然的店鋪,已經從一顆紅心發展到目前的雙皇冠,實屬奇蹟。一個26歲的女孩,沒有請人刷鑽,沒有在淘寶上做廣告,幾乎全靠一己之力,把一個小店鋪一點點做起來,目前已經成為淘寶網上小有名氣的特色店。她是如何成功的?有哪些經驗可以和讀者分享?昨天,本報記者來到忽然的小店,面對面採訪了她。

大二開始自主創業

忽然的小店在瀋陽房地產大廈附近的一個居民小區裡一樓60多平的套間。屋裡擺著許多塑料模特,身上的羽絨服是新進的貨。

大學二年級時,忽然在網上註冊了這家名為“忽然間的特搜店”。

“當時就是隨便起了個名字,也沒什麼特別含義。剛開始,店鋪就代賣瀋陽特產不老林糖等瀋陽特色食品,自己買來樣品,拍照片,掛到網店裡,有外地的網友訂貨,我就從家樂福買貨,7.8元/袋進貨,8.8元/袋銷售,然後給他們郵寄過去。第一個月,居然賺了100多元,特別興奮。後來在店鋪裡增加了品種,外貿包、服裝等,客戶也越來越多,半年後每月就可以賺到1000多元,我那時候瀋陽本地都是免費送貨,自己坐公交車給人家送過去,雖然忙碌但是心裡美滋滋的。”忽然說。

節省生活費開網店

自己在上大學間隙,只投入了20%的精力,就可以月收入上千元。如果畢業後100%投入,肯定會賺的更多。臨近畢業,許多大學同學都忙著找工作,而忽然下定決心,畢業後專心開網店。沒想到,這個想法首先被父母否決了。

“父母都認為開網店不長遠,尤其是對一個女孩子來說,更不容易。找個穩定工作,上班多好。但是我屬於那種很固執的人,一旦決定下來的事,不會輕易改變。”忽然說。父母不給資金,自己從生活費裡節省。把網店賺的錢再投進去,20xx年忽然大學畢業時,網店的級別已經達到3顆鑽石,月營業額已經超過萬元,月收入也已經達到20xx元。

月薪過萬的“宅女”

忽然說,開網店費用低,目前暫時不用繳稅,不用去繁華商業街租店鋪,在普通居民區找個一樓的房子就可以了,可以買臺電腦上網開店,還可以當庫房。自己進貨,拍照片,編輯上傳發帖子,與客戶聊天交流,自己發包送貨,一天都要忙10多個小時,目前一天一般要傳送50多單商品。

她經營的都是特色商品,有時她親自去青島、杭州上貨,質量和品質有保證。去年11月月銷售額甚至超過6萬元。

付出就有回報,目前忽然生意蒸蒸日上,月薪過萬。當初投入的500元已經滾雪球,超過30萬。她剛剛成為山東一家服飾公司的瀋陽代理商,進了一批冬裝貨,準備在秋冬天好好幹一場.

大學生自己創業成功的事例篇2

那是20xx年的夏天。20歲的李海洋為了湊夠上大學的費用,一個暑假,辛苦所得5500元,僅是入學費用的一半。李海洋哭了,“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個有錢人”。

至今,李海洋還記得高三暑假的那場雨。那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清晨3點多。“當時雨下得特別大。”他回憶說,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疼!”路面的積水沒過了自行車的腳蹬子,自行車就像是驚濤駭浪中的一條小船,李海洋哭了,“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個有錢人”。

那是20xx年的夏天。20歲的李海洋為了湊夠上大學的費用,整個夏天獨自租住在離家50多公里的一個鎮子上,一天打3份工,“上午為聯通賣手機卡,下午為移動賣手機卡,晚上在燒烤店當服務員”。一個暑假,辛苦所得5500元,僅是入學費用的一半。最終,在學校和媒體的幫助下,他才得以順利走入大學校門。

僅僅3年後,這位曾經的特困生已經成為石家莊博強人力資源諮詢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公司註冊資金100萬元,擁有一家冷飲店、一家飯店和兩家通訊產品店,快遞業務也做得紅紅火火。

同時,作為河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網球專業的大三學生,李海洋和其他同學並沒有什麼區別,“該上課上課”,除了是學生幹部,他在全班還第一個入了黨。

從擺地攤兒到打的收款

7月16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李海洋的母親從承德縣岔溝鄉下局子村的家中給他打來電話。電話中,李海洋告訴母親,父親的藥他下午就去買。

體育學院網球專業算是一個“貴族專業”,不僅學費要高出其他專業一大截,就讀學生的家境一般也較為優越。與他們相比,李海洋算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生:父親四級傷殘,母親高血壓,一個姐姐還患有重病。

走上創業之路,李海洋是被貧窮所迫。

開始,李海洋利用週末去打工,“可兩天的收入,刨去交通費等花銷,也就剩下30多元,一週的飯費都捉襟見肘,更別說積攢出來學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海洋從一同打工的同鄉那裡得知,給手機貼膜“挺掙錢”。於是他不上課時就到鄰近的河北經貿大學門口擺起地攤兒,“我從批發市場進了貨,買了一張二手的小桌子,椅子也沒有,就坐在路邊的水泥臺上”。正值冬天,“實在冷了,就用打火機點燃手機膜的邊角料,取一下暖。”

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比寒冷更可怕的是被同學看到後的“難為情”,“選擇到離學校較遠的河北經貿大學就是出於這個考慮。”可還是被一個騎自行車路過的同宿舍同學看到了,同學對他說:“差不多就收攤兒吧,挺冷的。”雖然知道同學是出於善意,李海洋聽後仍覺得不是滋味。

每次擺攤兒100元左右的收益,確確實實改善了他的生活條件,“自食其力的自豪感也逐漸戰勝了難為情”,他的地攤兒也擺到了自己的學校。就在這時,他得知通訊運營商的“手機情侶卡”在異地戀大學生中頗受追捧。這種外地通訊運營商提供的手機通話服務,只要交一定的月租,國內異地通話在一定時間內可免費。“接到第一單生意時,‘進貨’的費用是75元,而我手頭只有50元。”和同學借了25元才做成了這筆生意,“一下子就淨賺150元”。

於是,他迅速在各個學校組建了“手機情侶卡”的銷售隊伍,“從那時起,我開始打的去送貨、收款”,每次都“滿載而歸”。

一元錢結交成功人士

李海洋的創業之路並非一直順風順水。“情侶卡”銷售火爆時,通訊運營商卻突然叫停了該項服務。當時已銷售出去的手機卡和壓在手裡的手機卡總值20多萬元,“就算我把賣卡的利潤退給買卡人,但支付給營銷隊伍的賣卡費用是不可能收回的。”對於李海洋這樣的貧困生,抗風險能力極其有限。有朋友勸他“耍賴”矇混過關,但李海洋沒有這樣做,而是對賣卡人承諾:如果業務不能恢復,一定如數退款。

他一次次和通訊運營商溝通,一次次撥打有關部門的投訴電話,“投訴電話我撥打了不下一萬次。”他強調,這可不是“概數”,而是貨真價實的“確數”。“情侶卡”的業務奇蹟般恢復了,但這次“打擊”卻導致他的營銷團隊解散,於是李海洋下定決心組建自己的公司。

資金是首先要面臨的一大難題,這時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給了李海洋巨大的支援,“他說從我的故事中,看到了他當年的影子”。認識這位企業家純屬偶然。一次,李海洋坐公交車,一箇中年人手拿一張百元大鈔詢問誰能幫他換零錢投幣,其他人無動於衷,李海洋則熱心地替他投了一元錢。簡單交談後,這位中年人給了李海洋一張名片,原來這是一位成功人士,“我們至今保持聯絡”。

李海洋本不善言談,但這幾年的經歷使他認識了很多人,他們都對這個踏實肯吃苦的小夥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現在我很享受和人相處的樂趣”。“我每次從老家回來,總會帶些山楂、柴雞蛋等土特產,用來感謝幫助過我的人。”他強調說,“這些禮物不關乎金錢,而關於人心。”正是懷著真誠與感恩的心,李海洋在陌生的城市裡交到了朋友,甚至還有不少“忘年交”。

靠良好的人際溝通贏得的口碑,今年6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李海洋的快遞業務一個月就為他進賬十幾萬元。

“免費”的盈利模式

李海洋告訴記者,在他業務覆蓋範圍內,大學生求職中介業務讓眾多競爭者“潰不成軍”。“作為一名找兼職時曾經上當受騙的大學生,我瞭解大學生求職時的感受,因而能為他們提供最貼心的服務。”這是他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獨門祕籍”。

自己創業前,李海洋也曾想找份兼職工作,他按照街頭小廣告找到一家中介公司時,這家中介卻熱情地邀請他做中介代理,每月底薪150元,介紹一個,還有5元錢的提成。李海洋為這家中介公司介紹了40多個同學,但同學們交了中介費後,卻沒有收到中介的任何工作資訊。面對紛紛找來詢問情況的同學,李海洋情急之下報了警,但中介公司已是人去屋空。而今,為了打消同學們“上當受騙”的疑慮,他要求業務員時刻保持電話暢通,並對求職者“時刻保持微笑”,他們提供公關禮儀等求職技巧方面的培訓,同時制定《學生外出工作制度》,對兼職大學生進行約束,保證用人單位的利益。“對給我們提供工作崗位的用人單位,我們不收任何費用”,對於求職大學生,他們只收取100元的押金,“這是要退還的”,此外不再收取任何費用。

這家有1000多名兼職員工的中介公司是如何盈利的呢?原來,只有在他們公司旗下的實體店內累計消費一定數額的產品和服務的大學生,才能享受中介服務,“消費金額越多,中介的增值服務就會越貼心”。

“我們現在在幾所高校附近開設了實體店,方便同學們來購物,攢積分。”他們還依託現有的快遞業務開展送貨上門服務,“以後我們計劃逐步減少實體店,依託網店實行送貨上門,這樣既方便了消費者,也減少了成本。”

如今,李海洋正忙著在石家莊多個高校聚集區複製他的商業模式,構建著屬於自己的小小商業王國。

大學生自己創業成功的事例篇3

在四川師範大學,王博豪是個名人。他18歲就擁有一項國家專利,19歲投資辦廠,當別的同學在為畢業後找工作頭疼的時候,他的led燈泡已經成功賣進上海世博會。到目前為止,他已累計賣出超過100萬隻燈泡。

專利在手,不如自主創業

把燈泡賣進世博會的大學生王博豪,個子不高,稚氣的臉上掛副眼鏡,初次見面很難把他和“成都市錦江區登峰節能環保燈廠董事長”這樣一個頭銜聯絡在一起。他的專利是led節能環保燈。說起發明的過程,頗有些誤打誤撞的味道。“高二那年,家裡燈泡壞了,媽媽換燈泡的時候燙到了手,燈泡掉下來傷到了我。”當時他就想:燈泡為什麼這麼熱?如果不發燙,能不能節約很多能量呢?愛琢磨的王博豪並沒有停留在想的層面,而是著手研究起來。

王博豪從小就是個科學迷,從小到大,家裡的玩具就沒有齊整的,全部被他拆卸過,甚至連電視機、小霸王學習機等都逃不過他的“魔掌”。現在,為了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王博豪查閱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次試驗,最後終於成功研製出他想要的一種特別的led節能環保燈。

led,就是“發光二極體”。王博豪介紹說,一盞led節能燈由不同數量的led組成後,能產生不同的亮度。更獨特的是,只要一盞燈的led數量在100根以內,它的功耗都是1。7瓦。至於led的節能功效,王博豪以自己公司的辦公室為例算了一筆賬:熒光燈管的功率是40瓦,24根燈管的總功率是960瓦;更換為功率只有1。7瓦的led節能燈後,辦公室40個led節能燈的總功率只有68瓦,節電率高達93%。如果在家裡正常使用,一年電費不會超過兩度。王博豪利用led的發光特點,將電能完全轉化成光能,一是避免了傳統燈泡在熱能方面的浪費;二是採用led後燈管中不新增有毒氣體;三是採用防爆工程塑料製作燈泡,也克服了傳統玻璃燈泡易碎的缺點。

在王博豪高三那年,他的發明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隨後,北京一家研究所給他寄來專利合作轉化通知,對方出手大方,欲出5000萬收購他的專利技術。那幾天,王博豪倍感煎熬。5000萬啊,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說不動心那是假的。只要同意,他馬上就能進入富人圈。但是,這之後的幾十年他做什麼呢?

在反覆思量數天後,小小年紀的王博豪作出決定:拒絕收購。專利在手,他要自己創業。

銷路不暢,險些血本無歸

王博豪愛動手、善思考,但他一直清楚自己並不適合學術研究。高中的時候,他就是個“練攤族”,一直瞞著家人在外面擺地攤,賣耳環、戒指,甚至冰箱、電視機,什麼賺錢賣什麼。靠擺攤,王博豪在高中時就是個小富翁了。

不過,再怎麼瞞,王博豪不務正業的事還是傳到了家人耳中。王博豪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可以說是一個書香世家。他被火速召回,在家裡接受了幾天的思想教育,可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我不是搞學術研究的料,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與人打交道。”他態度強硬,高中三年的空閒時間還是堅持擺地攤。

但是,在他拒絕了5000萬的收購決定自己創業後,家人一直堅定地支援他。王博豪上網查閱了很多燈泡廠的資料後發現,義烏一家企業一年就生產上億個燈泡,一個燈泡如果賺1元錢,一年就是1個億,為什麼不自己幹?這也是他拒絕收購的另一個原因。

20xx年,王博豪人生中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他考上了四川師範大學外事學院;二是他從親朋好友那裡籌集到了第一筆創業資金30萬,他租了個小房子,開始擁有自己的燈泡裝配工廠,也就是“成都登峰節能環保燈廠”。王博豪和幾個同學親自動手裝配燈泡,當時頭腦發熱,也沒做任何市場調研就裝了10萬隻。幾個月過去了,10萬隻燈泡只賣出了1000只。面對白茫茫的一堆燈泡,王博豪欲哭無淚,這時他才意識到,創業原來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容易。

幸運的是,一個做外貿的朋友聽說他有這種燈,一口氣以成本價全買下了,銷往越南、寮國等地。成本算是收回來了,但是這次失敗也給了他一個寶貴的啟示:不樹立品牌,不開啟銷路,那就不可能成功。

為了推銷,他用了最省錢的辦法:發傳單。那段時間,他至少請了1000名大學生來發傳單,他的手機號碼也“光榮”地進入了城管的黑名單。他還利用網路推廣,到各帖吧、論壇發帖,鼓動大家討論節能問題,並適時介紹自己的產品。此外,他還開始與建材工程商合作,向客戶推薦他的產品。

但是,因為led燈幾乎顛覆了消費者對傳統燈的認識,因此推廣起來異常艱難。他自己也常上門推銷,然而許多人都不把他的產品當回事。聽說成都有家三星級酒店燈泡需求量很大,王博豪馬上上門推銷。跑了不下幾十次,最後對方實在不好意思,勉強買了兩個回家自己用。

這樣數管齊下,銷路終於漸漸打開了。

參加比賽,創業路上借東風

上大學期間,王博豪所在的學校組織“挑戰杯科技競賽”,王博豪憑藉自己的發明獲得了金獎,學校評委對他的發明頗有興趣。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原行長助理、現任學院教授謝晉對他相當讚賞,一直鼓勵著他。之後他被推薦參加一系列比賽,屢獲嘉獎。20xx年11月,他的創業團隊參加了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一舉奪得了一等獎,並獲得了10萬元獎金。

創業大賽讓更多人知道了王博豪和他的led燈,有了媒體的宣傳,不少客戶都不請自來。同時,成都市大力實施創業帶動就業,針對市民創業、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受益於這些優惠政策,王博豪的公司不僅入駐了錦江區大學生創業園,享受了相關優惠政策,還在成都團市委的幫助下,得到了銀行100萬元的信貸額度支援。在這些常規的優惠政策之外,高新區還聘請了擔保律師,這能幫助入駐企業把擔保費用降低至6%。園區還指定一家成功企業輔導新入駐企業,實行一對一的指導。

前來視察創業園工作的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看到led節能燈後十分感興趣,指示相關部門採購一批,用於更換黨政辦公樓的傳統照明燈具。

“現在我公司的燈泡月銷售量都在10萬隻左右。”王博豪眉飛色舞,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低碳包裝,燈泡賣進世博會

雖然他做的是“低碳”生意,但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他還不知道“低碳”為何物。在瞭解“低碳”的發展前景之後,他決定主打環保牌,對產品進行品牌包裝。今年5月份王博豪參加了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的第十屆科技活動周開幕式,期間還受到國務委員劉延東的接見。

不久前,上海世博會也採購了他的產品。現在,王博豪的led燈正在接受歐洲節能基金est(energy saving trust)的3萬小時監測,如果順利通過測試,不但能得到50萬英鎊的資助,英國政府採購也將伸出橄欖枝,採購量將高達千萬只。

公司業務好轉起來,許多風投都來找他,希望注資,他都一一拒絕了。他說:“現在公司剛走上正軌,我希望先把公司的架構搭建好。”目前,王博豪的公司有管理人員10多人,工廠員工30多人,月純利潤數萬元,並計劃在每年推出1——3款新產品,建立以成都為中心、以山東和江浙為重要據點的國內銷售網路。王博豪希望,以後能在新希望集團旁邊建立登峰集團總部,因為他的奮鬥目標就是像劉永好那樣,把登峰打造成一個享譽國際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