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生勵志論文

外在壓力增加時,就應增強內在的動力,那麼像這樣勵志大學生的大學生勵志論文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為您整理的大學生勵志論文吧。

大學生勵志論文

大學生勵志論文:聰明人是怎麼思考的

作者:易小婉

來杭州兩年,我和室友住一起兩年,她常常被我寫進我的文章裡。

這是位神奇的室友。她是我的知己、閨蜜,是我的生活導師、愛情軍師,她幾乎扮演了除我男朋友之外的所有角色。她開拓了我的思維,是我寫作的靈感,她讓我知道,原來人是可以這樣思考的。

我們常常在熄了燈的晚上,躺在床上臥談。從文學音樂到娛樂花邊,從政治經濟到人情世故。我們剛住在一起的某天晚上,聊關於“時間”的話題。我問,現代的科技已經可以幫我們節省掉很多時間了,為什麼我們的時間反倒越來越不夠用呢?

室友說,現代人喜歡預留時間,其實時間無需預留。假如我們早上8點起床,就8點起床好了,提前半個小時鬧鐘,那半個小時我們不過是在睡懶覺而已。預留的時間,通常是被我們浪費的時間。

“一個忙碌的人,你給他再多時間也沒有用,因為他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不能正確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一個缺錢的人,你給他再多金錢他也會缺錢,因為他沒有理財的習慣,也不知道怎樣妥善管理資金。”

室友的這個邏輯,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對一些人一些事進行選擇和判斷。這是我第一次被室友的思考方式所影響。

上個月,室友去爬了一趟三清山,我問她什麼感受,她說,很累。我問,明明知道會這麼累,為什麼還要花錢找罪受?

她說,在我們平凡而平淡的生活裡,有時候需要做一些挑戰自己身體極限的事情,爬山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它讓你知道你的心在跳動,你的身體在運動,你的意志在戰鬥。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去挑戰一座又一座高峰,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管我提出的問題多瑣碎多無聊,室友總是有出人意料的答案。

她也常常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我一些啟發和指導。我是一個情商很低的人,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偏偏還又細膩敏感。我常常在她面前訴苦,“我覺得大家好像都不喜歡我”。

室友于是對我說,“你以為我就有很多人喜歡嗎。我告訴你,有一天,一個同事對我說,你知道嗎,其實很多同事都不喜歡你。當時我的心一沉,但很快我又調整好了心態,我對那個同事說,你不要說下去了,也不要告訴我是誰,我就當大家都喜歡我好了。在職場上,人與人能保持表面的和平已是不易,何必要打破它呢。”

她不是像其他的朋友一樣,告訴你,你有多優秀多好,給你安慰。而是讓你清醒地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規則和真相。

“不是,我主要是負責現場執行。”

“那你怎麼會知道這些細節的?”

“我會看負責這塊的同事是怎麼做的啊。”

“你這麼忙,還有時間去觀察這個?”

室友嘆了口氣,說:“只要有心,就看的到。”

有一陣子,室友已經連續一個月加班到10點回家了,好不容易有一天她不用加班,我們可以一起吃頓晚飯。吃晚飯的時候,她又接到公司電話,放下電話,她說要回公司一趟。我問她:“什麼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你去啊。”室友說:“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我只是過去打打雜,幫幫忙。”

“既然如此,你就不能不去嗎。”我不高興地說。

聽了她的話,你很難不傾佩於她的格局。她好像不管任何時候都思路明確、邏輯清晰,也始終抱著謙遜地態度去觀察和學習。

當我決定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告訴室友,我要用一整篇文章來寫你,文章標題就叫《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室友淡淡地說:“我從不認為我是聰明的。再者說來,我不是很認同大眾或世俗定義的所謂聰明。”

你看,她就是這樣,不臣服於這個世界既定的規則,總是對所看到的東西存在質疑。這讓她能夠時刻保持清醒獨立的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

或許真正的聰明就在於,不自作聰明。

大學生勵志論文:傻X才焦慮

作者|姚林君

有個朋友很焦慮地跟我說,她最近心情不太好,諸事不順。除了家裡的事情,還有感情問題,跟她聊了幾句,感覺整個人都愁雲慘霧。我同情心強,聽得差點要跳樓了。

說實話,我身邊有一些同齡朋友,這兩年感覺都染上了焦慮症。

二十五六的女生焦慮自己單身,父母催婚。她們覺得自己年紀太大太危險,一邊懷念自己無憂無慮、滿臉膠原蛋白的十五六歲,一邊時刻眉頭緊鎖,每天就琢磨著去哪裡活捉一個吳彥祖回來拜堂成親。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不是擔心她們過兩年就不得不冷凍卵子,而是這種負面狀態,再持續下去恐怕要早更的節奏。

而二十五六的男人,事業剛起步,一窮二白,每天叨咕的則是去哪裡不費勁就能搞點錢回來,抱怨自己為什麼還沒活到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的年紀。要他們往頭上套絲襪搶銀行不願意,勸他們描眉塗脣去夜總會向富婆搔首弄姿也不開心,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這樣放不下身段,怎麼會成就偉業呢?

每次我這樣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總會指責我:你有家有工作,老公帥過吳彥祖,身家直逼李嘉誠,沒有資格說我們。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說得有理,我有罪,我懺悔。(希望你們看到這裡不要拉黑我。)

但是說實話,在我看來,二十五六歲的男女正當時。就好像清晨的露珠,等待了一晚上的厚積薄發,在葉片上將滴未滴之美;又好像盛放的野薔薇,短暫的花期裡,拼也似的散發出馥郁的香味。

十八歲以前,我們整個人就圍繞著家與學校連軸轉。穿著樸素,潛心學習,就朝著大學這唯一的目標邁進。那時我甚至曾幻想偷了父母的錢遠走高飛。我看著商場裡的昂貴裙子懇求父母也沒能如願,怕被罵不務正業,半夜挑燈夜讀看壞了眼睛。暗戀一個人卻沒能到承擔後果的年紀。全部經濟來源都是父母,心與身體都沒有絕對的自由。

三十歲以後,我們有了家庭,事業也處在上升期。一顆心繫在事業、伴侶與自己的孩子上,男人擔負責任重大,女人愈加年老色衰,這時候生活才真正抖摟出它的威風來:急迫又嚴苛,容不下任何一個和稀泥的角色。要活得有尊嚴,你不能停留,只能不斷前進。

然後一眨眼恍惚中,我們就老了。老到腰也彎了、牙也掉了、眼也花了、手也抖了,老到做什麼事都被人嫌棄,老到不知道活著的意義,老到不知尊嚴為何物。

這樣算來,一生中最美的還是二十五六歲。人的一生裡,沒有比這更好的年紀。

在這個年紀裡,我們有能力自己掙錢買花戴。審美比年輕時也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個段位,面板與身體正是巔峰的時候,經濟不窘迫也不辜負剛綻放出的成熟之美;脫離了父母的管轄範圍,肆意透支健康居然也沒有受到身體立竿見影的報復;可以光明正大地愛一個人,享受著倒計時的二人世界;單身也好,沒有負擔和束縛,遊戲人間也沒有道德包袱。

這個年紀裡,就算我們跌跌撞撞,一路荊棘滿布;好在愛得敞亮、哭得淋漓,也不枉費青春一場。

二十五六歲的我們,終於在靈魂裡獲得了絕對的自由。

所以你跟我說你焦慮?在這麼美好的時光裡焦慮,簡直是暴殄天物。你犯了滔天大罪,除非把每天都過得像打了雞血,否則難平我心頭之恨。

畢竟最好的時光,荒廢了也就沒了。每個人只能活一次,我們這輩子並沒有機會重走人生。

大學生勵志論文:選擇“湊合”就別抱怨

作者:餘點

“略懂”的狀態最尷尬

我有個好朋友,被我起名叫“神婆”,因為她有個“特異功能”----但凡她感興趣的事情,不出仨月就會從門外漢變成小專家,然後在各種飯局中侃侃而談,為此還結交了不少有共同愛好的新朋友。

去年她發現自己愛上了攝影,於是開始打電話跟我討論要買什麼樣的新機器,一副雲裡霧裡的樣子,我心想你一個理科小白,搞那麼專業的鏡頭你駕馭的了麼?結果過了幾個月再見面時,人家掄起大單反,極其熟練地給我們拍照,調光達人光芒四射;為了拍好大長腿滿足我們的虛榮心,還專門上知乎啊數字尾巴啊各種論壇上學習,現在已經有了自己很熟練的逆光小清新風格。

今年年初,她又告訴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辦公室有大茶海,她去喝了幾次,自己也愛上了喝茶,雖然家裡小廳小室,支不起大茶海,但也已經買齊了工具,擺出了陣勢。我又嘲笑她,你那麼忙哪有時間喝茶啊,買個漂亮的大搪瓷杯子喝兩泡得了。

沒想到上週,這傢伙微信給我發來一摞書和一張很做作的伏案自拍,書全是講中國茶文化的,據說還關注了n個茶道的微信訂閱號,每天坐車時翻一翻。昨天我們又見面時,她不僅給我訂製了“私人品茶”方案(根據不同身體情況、情緒狀態建議喝什麼樣的茶),還帶了兩個談吐不俗的新面孔給我認識,據說是她們“茶圈”裡相見恨晚的朋友……

簡直被她這一出一出的新戲給震住了。回想自己,業餘時間也有不少愛好,可是沒一個能說出點門道的,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不清不楚。說攝影吧,也略懂一二,但讓我拍出很棒的片子還能修片,立刻就廢了;說喝茶吧,我也喝了這麼多年,但品茶的功夫還是很欠火候,茶道流程也並不熟練,每每遇到同樣愛好的人,極欲交流幾句,但沒說多少就冷場下來,十分尷尬心有不甘。摩拳擦掌準備回家之後好好研習一番。

結果,下次自己拍照和喝茶的時候,又湊合過去了。還安慰自己,興趣愛好嘛,自己心裡享受一下就行了。於是,見到別人學藝精進的時候羨慕到抓狂的也是我,自己偷懶找藉口湊合了事的也是我。

後來我還發現了不少深受“略懂”狀態之害的人,比如我要招2個懂網路視訊的人合作,一大堆人來應徵,這個說,我很喜歡看視訊啊每天都看,但是讓他說出現在流行趨勢是什麼,包裝元素有哪些,某某系列為什麼火,直接啞口無言;

還有不少妹子說自己喜歡美食,特長是烹飪,但讓她發兩張自制的菜餚圖片過來,就立刻犯難,“我自己不會做啊,我只是經常看看下廚房之類的APP,在微博上見過很多擺盤什麼的……”。

每到這時,我就深深地意識到,缺乏系統鑽研和動腦思考的愛好,會讓你喪失很多機會,也許是開闢另一條職業道路的機會,也許是交到志同道合朋友的機會,更也許是享受愛好帶來的深層滿足感的機會。

你以為和牛人做同一件事,你就牛了嗎

連我媽咪都知道,我最欣賞的朋友是主持人劉碩。欣賞的主要原因是“顏值極高還非要拼才華”的任性。之前她在旅遊衛視一人單挑數檔節目,後來在《天下女人》和楊瀾秋微搭檔,智慧生動,個性鮮明。

除了大家都肉眼可見的才華與睿智,我更欣賞的是她聰慧的來源。強烈的求知慾,加上腳踏實地琢磨到底的狠勁兒。

煮個小栗子吧。記得有次我倆去國家大劇院看一場演出,演出是我選的,叫做《激情探戈》,據說是阿根廷“舞王”莫拉.戈多伊舞團的作品。結果在看演出的過程中,每一小段舞蹈出來,我都會對著各種身高參差不齊,不同性別、不同裝扮的舞者開始瞎猜,哎你說中間那個是不是舞王啊?哎你說舞王是男的還是女的啊?那個戴帽子衣服很特別的是不就是舞王啊?……

就這樣我們嘻嘻哈哈地看完了這場演出。回到家已經10點多,正當我準備倒頭就呼呼大睡的時候,劉碩發來了條微信:“舞王是女的,她是主演也是導演。這個舞蹈團就是她名字命名的,的確是世界級舞蹈家呢,就是最後謝幕時站中間的那位,又高又豐滿,今晚她出場比較少。”

一場演出而已,算不得什麼大事,但同樣是2小時的演出,收穫已經完全不同,長此以往,大事小事,人家處處留心,嚴謹求知,而你處處對付,湊合度日,那麼人家為何比你豐富睿智,答案不是已經揭曉了麼?還需要充滿羨慕和嚮往的做個討要祕笈的“伸手黨”麼?

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影響力超乎我們每個人的想象,決定“你”和“她”之間差別的,無非是巨集觀之下的思維方式和微觀之下每件小事的執行程度。時間起到的是拉長和變形的作用,微小的懶惰和敷衍,被拉長之後就會變形為“貧乏和膽怯”。這就是為何我最欣賞劉碩的自信,卻從不問她“為何如此自信”,有必要問麼?當她腦中有料,心中有底,胸有成竹,左右逢源的時候,有何必要恐懼和犯怵呢?

有種進步的捷徑叫“較真”

我有個毛病,只要身邊沒有本子就沒安全感。看電視(哪怕肥皂劇),茶几上也必須攤開一個本,擺好一支筆,萬一哪一段情節,編劇腦洞大開,說了句千古良言,錯過了可怎麼得了!手機裡各種“筆記”功能必須保證順手,無論是坐車還是聚會,只要某人的某句話激起了我的腦細胞,就必須馬上記下來,否則轉瞬即逝。

這個毛病都是身邊朋友給帶的。比如朋友A,90後操持一個創業公司,每次我跟她一起坐車去談事兒,這傢伙就捧著手機噼裡啪啦不停,先把要談的1.2.3點全部理清楚,做足準備,生怕到了地方再現想,腦細胞跟不上;

再比如朋友B,特別較真,有次跟幾個不太熟悉的學界大牛一起吃飯,人家說起某國的一個建築非常有代表性,她就捧著手機啪啪啪地記,還悄悄宣佈自己今年旅行的時候就要列入計劃;說起某本書很經典,她就立刻上網下單;她是做影視的,只要有人一提起某個她沒聽過的片子,哪怕是有些看點的微電影,她都要立刻上優酷搜出來,然後問人家:“你說的是這個嗎是這個嗎?”……剛開始我特不習慣,怎麼比我還較真?吃完飯再說唄!結果人家真是怕忘了,必須分分鐘拿下,落袋為安。

這樣的傢伙可真不少,所以我也特別受益,各個領域的盲點,抄起電話就能問出個所以然來。久而久之,我也在“較真”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時間長了,收穫還真不小。

而且我越來越相信,你僥倖混過去的知識盲點,都會在最應景的場合冒出來收拾你,比如有個字你一直不會念,那麼在你公開主持節目的時候,就會碰到這個字;你始終都不願搞清楚的資訊,將變成一個永遠的拖油瓶,前前後後讓你錯失極多。

最關鍵的是,這種得過且過,不求甚解的思維方式,還會讓你漏掉很多美好的體驗。記得有次跟(較真的)麻寧聊天,她說她最喜歡在旅行的飛機上看書看視訊,比如聽蔣勳講《吳哥之美》,“如果去旅行之前,什麼功課也不做,吳哥窟對你來說,就是一堆破石頭呀。”

寫完這篇之後,初稿先發給了小助手,她說,“也許有不少人認為,凡事用心好學,是件特別累的事情呢,大喇喇地生活,沒心沒肺瀟灑自在。”於是我只好在此綴一個結尾:我們讀書、行路、識人、開拓眼界,皆是源於熱愛生活之剛需,探索世界之本能,如若渴望,便盡力付出,不辭辛苦;如若滿足,便收手駐足。

一切由心自主。

至於別人的鮮花苗圃,是一朵朵種出來的,你去參觀一下就離開吧,喜歡的話就自己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