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生校園勵志文章大綱

對於各位在校大學生而言,如果能夠時不時地找一些有關大學生校園勵志的文章來看看還是很不錯的,那麼大學生校園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校園勵志文章大綱

大學生校園勵志文章:大學四年,我們到底應該和別人比什麼?

校園裡看見別人光鮮亮麗的服飾,很酷很美,我也想要,於是你買了,哪怕是犧牲你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在所不惜。

校園裡你看見別人成雙成對,你儂我愛,相互牽手漫步在林蔭道上,你好羨慕,於是你急著找女/男朋友。在網上找,求朋友們找。

校園裡你看見別人呼朋引伴,每天出入在高檔飯店,每天都有很多的飯局,你覺得那樣的生活多麼風光啊,多麼自在啊!於是你毫不猶豫的加入他們的行列。

……

後來的後來,你發現自己為了這些漸漸的失去了一些東西,比如金錢,你每個月總有那麼幾次哭窮,後悔當初自己那麼衝動買些根本不符合自己穿衣風格的衣服而僅僅是想被人看做一樣的光鮮亮麗。還有愛情,一段時間後你發現自己真的真疲憊,曾經暢想林下風流浪漫的甜密現在被時間沖刷的不留一點痕跡。至於友情?難道就是飯桌上豪言壯語,共創天下的不痛不癢的幾句話嗎?你很無助,你很悲哀,你越來越討厭現在的自己,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你哭了,你對著你的朋友,對著你的親人說你很累了,你不想再繼續下去了,你想生活從新開始吧!因為你想有所改變。

其實上面的事情,我估計會有很多的大學生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又或是即將經歷。我真的不願意看到他們在一次次的悔恨中完成一次大學階段的覺悟。如果真的要這樣的話,那代價太大了,我怕有些人的意志力無法堅強到默默的承受著這些近似絕望的壓力。

大學裡,我們不應該和別人比這些冠冕堂皇的東西,那麼 ,大學裡,我們到底應該和別人比什麼?

我們要和別人比學習。我們既然是學生,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如果我們能將學習這件工作做的很好的話,無愧於自己大學生的稱號,無愧於自己的親人朋友,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心安理得的在大學裡快樂的學習生活。如果你在學習上一塌糊塗,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我覺得你是一個對自己人生散漫的人,沒有責任心的人,我很難相信你可以完美處理好其他事情,就很難得到別人的器重和信任。

我們要和別人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切功名利祿。一切成功都是虛幻無比的。離開健康的人就好像沒有翅膀的鷹無法在藍天搏擊長空。愛護自己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小心翼翼的呵護著。每天做到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不情緒化,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們要和別人比氣質,雖說一個人的氣質大部分是先天決定的,但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得和完善,比如讀書豐富知識,開拓眼界,比如擁有一個美麗的心情。愛旅遊,愛微笑,幫助別人,善解人意……這些都會在提升你的氣質方面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和別人比勇氣和膽識。作為九零後的大學生,我深有體會。獨生子女的我們總是習慣了安逸和保護。習慣了用冷漠麻醉自己。我們變得對任何事情都躊躇不前,遇到重大的事情總是猶豫不決,期待這有人幫助我們處理一切。我們需要獨立,需要成熟,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需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發生的變故。不要畏首畏尾,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大踏步的向前走吧,沒有什麼值得你終日發愁,沒有什麼值得你每天淚流滿面。

只要你願意做出改變,一切都還來得及,因為還有希望。大學四年,我們都要好好的。

大學生校園勵志文章:進入大學,沒有了激情怎麼辦?

@迷茫少年的困惑:現在變得越來越懶,什麼活動都不想參加,也懶得學習,考試前才看一下書,也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說自學一些管理學知識,可是看了網上幾集視訊,就沒有興趣了,哎,我都看不慣自己了,真懷念高三那種充實的生活……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大學生就好比溫水中的青蛙,很多同學就是在大學輕鬆自由的溫水中被煮死了。

高中階段

1、我們有明確的目標,就是考一個好大學,因為自己有強烈的目標感,再苦再累我們也會堅持,累並快樂著;

2、同時我們還有老師、同學的監督,家長的期望,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是不敢懈怠的,即使每天是做題,也覺得生活是充實的;

3、而且,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一個班幾十人,其他同學都在埋頭學習做題,你好意思不學習嗎?高中一星期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每次都還排名,每次名稱不高,自己都不好意思啊,只好拼命學了。

是不是自己都很佩服高三時候的自己,而到了大學,所謂終於逃離了應試教育的苦海,自由了,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沒有了目標,沒有了老師同學的監督,沒有了成績排名,沒有了壓力,沒有了動力,一切都沒有了,也就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激情和動力了,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僅剩的就是那份我不該這麼墮落下去的自知,如果連自知都沒有了,那就真的沒有救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要你去思考,對症下藥,重新樹立目標、找壓力、學習氛圍,你就有救了。

那下面就來說一下如何在大學確定目標?如何找逼迫自己學習(當然這裡的學習不僅僅是指學習專業課程,還包括學習其他比如技能啊之類的東西)的壓力?以及如何製造好的學習氛圍?

1、在大學裡,如何定可執行的目標?

首先可以想一下,自己畢業了想做什麼,是直接工作、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創業經商,如果暫時還不是很確定自己適合幹什麼,那就把直接工作、考研、公務員、創業經商方面的利弊都看一下,這裡有一篇文章做專門介紹:大學生的出路—考研、公務員、直接工作、創業…利弊分析,然後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做個最佳取捨。

好,目標有了,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就要去行動了,就比如說畢業了直接去工作,那你就去幾大招聘網站看你想做什麼職位,看該職位都需要哪些技能,比如,有些需要過四六級,那就去背單詞、做真題,考過四六級;有些需要計算機等級,那就去考,有些需要你的專業成績很牛,那就把專業課程學好,有的需要你有動手實踐專案,那就積極主動和爭取和老師一起做些動手實踐專案,即使是幫著老師打雜……我想有這麼多你必須去做的,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你是會有動力的,否則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卻懶得去幹,那神也救不你了。

即使你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就多讀點書,專業類的,人文類的,什麼都讀,沒有錯,總有時候會用得到的,然後多參加活動,聽一些講座,交一些朋友,去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

2、如何找學習的壓力?當然自己喜歡學習那就更好了。

你可以去圖書館看看那些拼命學習的孩子,去實驗室看看那些專心致志做實驗的同學,去學校創業中心,看看那些幹勁十足的創業的學生,等等去找一下打擊,看著別人如此地拼命,而自己卻在這裡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我想一個有點上進心的人,都知道自己該去努力做些什麼。再者,一般的大學,基本都在一線二線城市,你去問一下那裡的房價,估計會嚇到你,一般都是過百萬的,人一生,只要有一個自己的家吧,為了自己能夠在城市有一個自己的狗窩,你也要有點壓力去學習找個好工作掙錢吧,何況你還是一個所謂的大學生。

3、如何製造學習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若你將來想考研、或者想把自己的專業學牛逼,那就最好去圖書館和自習室,那裡都是學習的孩子,不要呆在寢室學習,在寢室學得進去那簡直是自欺欺人,你想早點接觸社會,就多找一些經常在外面兼職打工或者自己在創業的同學,跟著他們做事,總之學習一樣東西要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走出去,而不是天天宅在寢室。

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可以這麼說,大學才是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開始 ,那些目標感、自制力強的同學,醒悟得早,去追求他們想要的東西,大學四年過後,他們滿載而歸,碩果累累,而醒悟遲的甚至從未醒過的同學,也許畢業了留下的是深深的遺憾。

大學生校園勵志文章:美國大學生的"七件事"

比起中國,美國自由自主的大學生活著實讓我們羨慕萬分。但你知道嗎?美國的的大學生並不僅僅把大學當成學習的地方,他們認為大學是進入社會前的練習場和體驗場,是一個很好鍛鍊自己的場所。他們的大學生活究竟是怎麼度過的呢?

第一,創業從校園開始。

在國內,很多名校明令禁止學生做小買賣,但在美國的大學校園,這一行為在校園內不僅不會被禁止,而且還會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援。從個人角度而言,美國大學生在校創業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他們從課堂走向商場的捷徑之一;對學校和國家而言,則是保持學術和經濟活力的重要環節。甚至有人說美國的經濟發展,是由創業經濟和創業規則帶動的。保不齊哪位高手摺騰出的網站會受到Google、雅虎的青睞,或者精心構思的可行性報告可能會獲得風險投資——這一切都是“學以致用”最好的體現,就連赫赫有名的Google也同樣是大學宿舍裡誕生的買賣。

第二,做些有挑戰的事。

並不是美國人天生具備冒險精神,他們大多從學生時代起就開始培養挑戰意識,而不是在未做之前就給自己“下定義”,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好”。用自己不擅長這、不擅長那來找藉口躲避各種挑戰,結果可能會減少遇到困難和承擔風險的機率,但卻在不知不覺中限制住了自身的發展,掩蓋住了自己的潛能,甚至放棄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生機會。所以,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挑戰一下曾經認為肯定做不到的事,說不定終有一天你會攀登到夢想的制高點。

第三,參加校內體育運動。

美國人在大學階段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不單單為了鍛鍊身體,更是為了培養競爭才能和領袖素質,而競爭才能和領袖素質恰恰也是美國公司對所招聘人才的重要評判標準。比如一個大學運動隊的隊長到華爾街找工作,其優勢絕對不可限量。多項調查表明,大學從事體育的人,畢業後比那些不沾體育的同學明顯收入高,特別是企業總裁,大多從大學體育中獲益甚大。

第四,積極參加校園活動。

在美國的大學,校園活動常常和功課一樣重要。課外活動小組是培養未來領導人素質的實驗室,與參與體育運動不同的是,除了能夠鍛鍊領導能力,參與過程中還可以學會怎樣理解、幫助別人,滿足別人的需要,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這些都是贏得企業青睞的條件,同時也是美國文化中所謂“領袖素質”的基礎。據說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就曾積極參與大學社團活動,這對他擔任總統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五,積累工作經驗從打工開始。

在中國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說法,“美國的孩子早獨立”。在美國,大學生打工是普遍現象,很多人除了完成學業,都有一份或多份兼職工作。攢下來的錢可以用作學費或零花錢,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實習和就業提前“熱身”。

第六,把實習當作明天的飯碗。

美國公司大多青睞經驗豐富的應聘者,而一份全優成績單的作用相當有限。因此實習機會為畢業生謀職創造了更多的可能。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大學生,對他們來說最理想的就是在傾心已久的公司實習,並在畢業後順利轉為正式員工。即使實習單位因種種原因無意招新人,在行業領先的大公司實習經驗或者一份該公司主管的推薦信,相信依然能使同行業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眼前一亮。

第七,從職業生涯中心尋求幫助。

美國的眾多大學中多在校內建立了職業生涯中心,以幫助畢業生提高就業的“命中率”。其形式基本可以分為開設職業生涯發展課和一對一的職業發展輔導——由受過專門培訓的高年級同學給低年級的學生講如何寫簡歷、如何尋找工作機會、如何應對面試等,請傑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經驗,或通過專門的軟體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測試。對於高年級學生,除了幫助他們修改簡歷外,還提供模擬面試練習機會,並且錄下來讓學生帶回去好好看看自己“面試”時的表現。

這樣充實,對未來準備充分的大學“七件事”不僅能鍛鍊自己,更好的面對未來,而且一定能成為人生最美好的回憶,想成為精英的大學生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