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電影

香港五大勵志電影

香港電影曾經是中國甚至整個亞洲最熱門的電影,最繁榮的電影市場,也出過許許多多經典的作品,那些,香港電影中有哪些經典的勵志電影呢?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香港五大勵志電影!

香港五大勵志電影

一、《喜劇之王》

周星馳在影壇已經縱橫數年,成為"無厘頭"式新喜劇文化的代言人,而1999年這部<喜劇之王>,星爺卻重翻舊帳,回憶了自己成名前的"血淚史",並敢於大膽剖析自己的星路歷程,在這部有笑有淚的類"傳記"電影中,星爺用幾分誠懇的態度向我們表現了一個小人物的內心獨白,並向我們證明了只有努力才能創造奇蹟,回過頭來,再讓我們看到"戲中戲"裡那個直率坦白但又無奈的"尹天仇",化身在每個孜孜奮鬥的"小人物"身上.

打動人心的力量,是星星的真誠,一個人在書寫自己的時候,一定是最真誠的。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能看到那個穿著劣質西服、面對海浪大呼努力奮鬥的背影,那就是星星自己數十年來摸爬滾打不改對電影的痴心的寫照。所以他獻出了自己最好的本色演出,在片場每天只求有便當的小跑龍套卻抓緊機會在攝像機前過過癮,這樣的開場一貫的無稽,卻也夠真實.至於電影的結尾,頭幾次看的時候,我以為是敗筆,但經過這麼些年,卻越來越讚歎這樣的結局。星星自己說,這樣的結尾是為了給人以希望。但這樣的方式,無疑具有了強烈的戲謔味道,是對過往警匪片中英雄主義的極端調侃:小人物才是大英雄。

二、《柔道龍虎榜》

每個人曾經都有自己的夢,都有自己曾經喜歡的記憶,卡麥隆.克洛有,杜琪峰也有。卡麥隆拍了《幾乎成名》,杜琪峰也拍了《柔道龍虎榜》。《柔道龍虎榜》是很久以前的一部日本連續劇,也就是我年幼時天天坐在黑白電視機前看的那部《姿三四郎》。只不過我已記不清那太過久遠的情節,但是對於姿三四郎卻是記憶深刻。用相同的片名拍一部自己的電影,這是杜琪峰對自己美好記憶的緬懷,人總要為自己留點什麼。阿正不停在影片中說著“我做姿三四郎,你做檜桓,哈哈”,對黑澤明的致敬充滿全片。

柔道只是杜琪峰借來勵志的介質,同時也成為他懷舊和致敬的方式,在這部電影裡只是一個符號,更多的,是激發人的潛能並克服逆境的進取精神。

這算不上一部非常商業的娛樂電影,暴力、愛情這些作為杜琪峰最拿手的商業元素都沒有被他充分加以運用。一切都按著杜琪峰自身的喜好著手拍攝,有著他鮮明的個人特色,清新而並不流俗。劇中三個主角努力地嘗試去放飛一個被樹枝牽絆住的氣球,顯得毫無意義、不切實際。太過務實的今天是否也應該我們放低心態,來自由地去做些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三、《豪門夜宴》

1991年,中國大陸水災肆虐,香港演藝界眾多明星紛紛義演募捐,這部號稱香港“全明星”出演的義演片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活動。幾乎所有的香港藝人都在片中出現,90分鐘明星不斷,當然少不了正當紅的星哥。雖然影片是幾十年前粵語長片的重拍版,但這樣緊急展開的龐大活動很難要求它有完整出色的情節,各位明星也無非是亮個像,表表心意。對於喜歡香港影星的朋友,這是一部香港當紅明星的收藏紀念冊,同時也是香港電影80-90年代第一次打造的豪華全明星陣容的勵志電影.

四、《神經俠侶》

光看《神經俠侶》的影片名字,感覺可能又是部純粹搞搞笑而已不太靠譜的那種港片,但是當第一個鏡頭出現陳奕迅和廖啟智扮演的**在滂沱大雨中走過街口。它在剎那間所流露出來的微妙氣質令我莫名地精神一振,等到知道這一段充滿噱頭的警匪衝突原來只是陳奕迅的冥想而已,這時——《神經俠侶》並非描述**神話而是直面現實的主題已經昭然若揭,要是留意一下它的英文片名“crazy and the city”,或許更能體會到香港這個城市的命運與片中人物千絲萬縷的聯絡。

《神經俠侶》的最大特點是充滿了生活的質感,看得出來編劇是有感而發而且花了很大心思的,不像阮世生的上部作品《絕世好賓》所描述的“男版灰姑娘”故事,完全是架空的童話。《神經俠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群體代表性,廖啟智、陳奕迅和容祖兒扮演的三個**分別代表了三個階段,陳奕迅也曾像初生牛犢的容祖兒一樣充滿幹勁,但在七年的現實磨練之後,他逐漸向廖啟智所代表的退休心態靠去。吳鎮宇扮演的成哥則是香港經濟滑落的受害典型,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變得神經質乃至瘋瘋癲癲,這樣的角色讓吳鎮宇來扮演當然是再合適不過了,在似瘋為瘋中和按摩女郎菲菲展開了一段傷心人各有懷抱的感情。扮演成哥姐姐的惠英紅的出現倒令人有小小驚喜,雖然昔日的武打女星“霸王花”今日已是街頭的賣報阿姑,這裡面或許也讓人感受到時間在香港電影裡走過的無情腳步,但是惠英紅在寥寥幾個鏡頭裡所傳達的堅忍卻又令人生出了幾分面對生活的信心。

五、《金雞》

對於我來說,《金雞》帶給我的,就是不斷拾到希望,丟棄希望,最終再拾到希望的過程,陳可辛的人生命題很簡單,但是簡單到了人們都忽視了的地步,是導演的不幸,還是社會的悲哀?

阿金是個雞,但是本片並沒有再一次的從妓女倫理和人生碰撞的老路上南轅北轍,《太陽,星星,月亮》已經有了太多的教訓來證明人生並不是任由自己心猿意馬就能大展鴻圖。相似的,還可以在《胭脂扣》裡找到那似曾相識的一抹殘紅,因為妓女特殊的人物背景,稍微觸碰一下就會掀起軒然大波,《金雞》卻巧妙的避開了這一點。只有在片頭,曾志偉的疑問:“那不是很苦麼?”,掀起了一點點的浪花,瞬間便消失在吳君如的自嘲:“做雞有什麼不好,可以認識好多人,又可以搵到錢”中了,何況,這還是一部喜劇。

將妓女的職業徹底的職業化是十分高明的一點,這樣就可以將觀眾的眼光徹底的從人物本身抽離,人們不必對這個人物,這個職業產生好奇和探究,從而有了更加廣闊的表達視角。不過我並不認為此片是藉著妓女生活來反映香港20年來的興衰史,相反的,我認為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風雨飄搖,都不過是整個社會群體身後的風景,如同朱自清:“時光匆匆的,從我的指縫中溜走了”,任何滄海桑田對人也不過是一部史書,人們活在不同的時代裡,正如阿金自然瀟灑的生活哲學一樣,關注當下的自己是重要的事,也許是導演的使然,不過我更加註意的是在阿金光怪陸離的生活背後凸現的努力和互助,可能是最需要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