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大學聯考勵志

高三如何克服上課“走神”

高三一年是個關鍵的時期,高三的學生們很想知道如何克服上課“走神”是不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克服上課“走神”的方法,看看別人是如何解決的吧。

高三如何克服上課“走神”

克服上課“走神”的經驗

不少學生經常為自己上課“走神”而煩惱,井千方百計克服和控制“走神” 現象,結果不但“走神”現象照樣出現,而且還白白耽誤了許多時間,使他們陷入了無解的怪圖之中。

高中二年級的小梅(化名)說她總在亡課時“走神”,心裡越著急就越設法集中注意力聽講。她還說:“我的父母也沒逼我學習,自己也不是什麼強迫症。 真的,我查過好幾本心理學的書籍,證明我的心理絕對是正常的。只不過是我自己希望能多學點知識,多長點本領,僅此而已。”小梅還強調說自己是語文課代表,一向成績不錯。可“走神”之後就一直影響學習,也困擾著她的心情。

諮詢員:你能回想一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頻繁“走神”的嗎?

小梅:記不清具體時間了,好像是進入高中後的某一次上物理課吧,感覺理解困難後就出現了“走神”現象。從那之後,這種“走神”就特頻繁、也特嚴重,雖然上別的課也會偶爾“走神”,但絕不會像上物理課那樣,不僅長時間“走神”,而且情緒也特別不好,心裡還特別緊張、焦慮和不安,這已成了我目前最大的學習障礙。其實,我學物理最認真。

我表示能夠理解她的這種苦惱,並嘗試著與小榜一起分析問題的原因。

在小梅的意識層面,她希望通過努力學習的方式超越父母,來實現心中的理想。可在潛意識中,她又會自覺不自覺地認同母親的那句話:“女孩沒必要讀那麼多書,物理就沒幾個女孩放學好的。”小梅之所以在潛意識裡認同母親,是因為受到社會中某些無意識的影響。在傳統觀念中,人們總認為女孩子不是學理科油料。於是,這兩種互不相融的觀念相互排斥、相互衝突,進而影響和干擾著她現實中的學習狀態,導致她在上物理課時經常不由自主地“走神”。

弗洛伊德精神分歷理論的觀點認為,人們無意識行為背後的有意識都是下意識的.是習慣成自然的.常常是自己不能意識到的。而小梅母親的“沒見過幾個女孩子能學好物理的,你也不會例外”這句話,不過是激活了小梅一宜以來潛伏於心的不良自我心理暗示:女孩子學物理就是困難。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作用與她現實中誓言的衝突,是導致她每次上物理課“走神”的根本原因。反過來,這種過分關注的行為又加重了她的緊張、焦慮和不安,並直接影響到目前的學習狀態,產生了所謂的學習隨礙。

高三考生克服上課走神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能夠激起內涵心思潛力,調集心思活動積極性,有助於留意力的會集,戰勝留意力鬆散的現象。如學習時用自言自語的方式提示自個,“會集留意”、“不要走神”、“盡力聽講”;也能夠找幾張小卡片,在上面分別寫上:“專注聽講”、“不要走神兒”、“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等句子,然後把它們放到你平常簡單看見的當地,如鉛筆盒裡,或貼在你家書桌前的牆上,或夾在課本里。這麼,不管你上課聽講仍是回家寫工作,只需一看到它們,就會提示自個:“別走神兒呀!”

2、情境幻想法

不管多麼愛走神兒的學生,當參加主要的考試或比賽時,他也會盡也許地會集留意力作答、發揮出最好水平。因而,學成教師主張每次做工作時幻想自個是在參加某次大考或比賽,要在規則的時刻內做完,進步單位時刻內的功率,這麼能夠使自個真實緊張起來,留意力就自然會集了。正如聞名數學家楊樂所說:“平常做工作像考試相同仔細,考試時就能像做工作相同輕鬆。”

3、培育直接愛好

直接愛好對學生的留意力開展具有主要作用,學生缺少對事物的直接愛好通常致使留意力鬆散。直接愛好的培育,一要建立遠大抱負,清晰盡力方向或奮鬥方針;二要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所學常識堅持稠密的根究願望;三要為自個建立準確的學習動機,盡力為將來的開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盡力學習,用抱負的方針鼓勵鼓舞自個,都有助於戰勝留意力走神。

4、記載法

給自個準備一個小簿本,專門用來記載走神兒的內容。比方,今日數學課中你想昨日的足球賽來著,那麼就要在簿本上做記載:“數學課——足球賽——約一分鐘半”……這麼記載幾天今後,你自始至終仔細看一遍,你會發現自個胡思亂想的東西是多麼無聊,浪費了多麼寶貴的時光。逐漸地,你會對走神兒越來越厭惡,記載本上的內容也會隨之越來越少。信任要不了多久,你的簿本上就會出現這麼一句話:“我今日學習的一向很專注,沒有走神。”

5、自我獎懲法

在你每次寫工作或溫習功課之前,先給自個定一個時刻表,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要完結啥內容,越詳細越好。學成教導教師主張,假如在規則時刻完結了學習方案,並且始終是專注致志的,那麼就能夠獎賞一下自個:看會電視或聽一下音樂;相反,假如因為走神而使方案落空,那你就該毫不留情地賞罰自個做不肯做的事,如干雜活或跑樓梯等。這麼長此以往,你就會為得到獎賞、防止賞罰而逐漸養成會集留意力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