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奮鬥青春的勵志的小故事

我們如果時常看一些奮鬥青春的勵志的小故事,肯定會讓自己也充滿正能量的,那麼奮鬥青春的勵志的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奮鬥青春的勵志的小故事

奮鬥青春的勵志的小故事:相信自己的“奇蹟”

作者:夏生荷

19世紀80年代前,法國新生嬰兒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每5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在學會爬行之前夭折,而那些早產並且體重不足的嬰兒,死亡率則更高,75%的這類新生兒因為體溫過低,會在幾周內死亡,滿心的期待,換來的卻是無可奈何悲痛離別,這讓許多年輕的父母痛苦不已。

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婦產科醫院的一名年輕醫生,這家醫院主要是為住在城市裡的貧困婦女們提供住院接生醫療服務,該院在當時的法國屬於貧困、弱勢的“二流醫院”,無論在硬體裝置上還是軟體技術上,都無法與法國一流的大醫院相媲美,而塔尼也只是該院裡一個資質很淺的“二流醫生”。

但和同事們的冷漠與得過且過相比,塔尼卻相當善良和“有抱負”,每次看到早產的新生兒夭折時,他都非常難過和自責,覺得自己作為一名醫生,沒有盡到保護嬰兒的責任。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受當時整體醫學水平的限制,普遍發生於任何一家醫院裡,跟他個人沒什麼關係。

可強烈的責任感讓塔尼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這個“只有大醫院、醫學博導們才有可能攻克的難題”,拯救新生的早產兒。他的這個抱負曾一度被同事們拿來當笑柄,“因為實在是太自不量力了”。可塔尼卻始終堅信有一天能實現,並時刻將此事記掛在心頭。

1978年冬的一天,塔尼帶著3歲大的女兒去巴黎動物園裡玩,當他走在動物們之間時,無意間發現了一些小雞孵化器,看著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待在溫暖而舒適的孵化器中活蹦亂跳時,塔尼突然靈光一閃,興奮不已,覺得自己找到了一把救助早產新生兒的“鑰匙”。

幾天後,塔尼將巴黎動物園裡的家禽養殖員奧迪·馬丁請了過來,請他幫自己製造出一個“大的小雞孵化器”,並將其命名為“育嬰保溫箱”。為了保證安全,該保溫箱並未採取用電供暖,而是通過向外層裡不斷注入熱水,來維持內部的恆定溫度,確保放入其中的早產新生兒能始終生活在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裡,不會因為體溫持續走低而喪命。

之後,塔尼說服了一些早產新生兒的父母,請他們同意將孩子放入到“育嬰保溫箱”中去。一年下來,有500名早產新生兒住進了塔尼的“育嬰保溫箱”中,其死亡率一下子由之前的75%大幅下降到32%!

這一結果,讓塔尼激動不已,他開始遊說巴黎市政府,要求推廣他的新發明,後者終於被說動。2年後,巴黎市政府要求全巴黎的婦產科醫院都要配備這種“育嬰保溫箱”,3年後,塔尼的“育嬰保溫箱”在法國普及,後來又走向全世界。

由於“育嬰保溫箱”對挽救和保護嬰兒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帶給了無數早產兒生的“奇蹟”,其作用超過了19世紀的任何一項發明。塔尼也被人們讚譽為“早產兒的救世主”。

今天,改進後的“育嬰保溫箱”還新增了氧氣輔助和其他先進的功能,早產兒的家人再也不用擔心失去孩子了。

誰都可以有夢想,誰都可以有抱負,千萬不要因為自身的平凡和世俗的嘲笑而放棄心中的夢想,做一個有心人,堅持下去,也許你就是下一個創造奇蹟的“斯蒂芬·塔尼”!

奮鬥青春的勵志的小故事:我在電話這頭

在浙西的野田村,住著這樣一戶人家,男的叫菜柳龍,女的叫鄭牡丹,是一對夫妻。他們膝下有一對子女,女兒蔡丫嘴12歲,兒子蔡江浩8歲。一家人一直過著男耕女織的神仙倦侶般的日子。

菜柳龍從小就是孤兒,一直靠著野田村熱心的村長和鄉親的幫助才長大成人併成了家。一家四口和和睦睦,雖然日子過得並不富裕,但夫妻倆很滿足。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鄭牡丹突然感覺頭痛,因為生活拮据,牡丹堅決不肯去大醫院看,只在村裡的赤腳醫生那裡開了點藥。終於,有一個晚上,菜柳龍被妻子的呻吟聲給驚醒了。他覺得妻子一定得去大醫院檢查了。

第二天,菜柳龍從床下面拿出了全部的積蓄:1030塊錢。帶著妻子去了城裡的醫院。經過檢查,醫生告訴他們牡丹得的是腦腫瘤,如果不馬上手術後果將不堪設想,手術費要3萬元而且這個手術的難度非常高,也非常危險,如果手術失敗,鄭牡丹很可能會變成植物人。在菜柳龍的勸說下,鄭牡丹最後還是答應進行手術了。

靠著蔡柳龍的東拼西湊和村裡好心的村民的幫助,終於湊齊了手術費,現在就等醫院安排手術時間了,因為鄉下離醫院較遠而且交通不方便,蔡柳龍把一對子女託付給隔壁的吳十八的妻子徐花照顧,自己則留在醫院裡照顧妻子。

雖說蔡柳龍是個農夫,可他的嘴巴很挑剔,總是埋怨吃不慣,要妻子在醫院食堂裡吃,自己到樓下的麵館裡吃大排面,而且每次吃完麵上來的時候都會順便從桌上拿一根牙籤在病房裡眾目睽睽下說把牙縫裡的肉末剔乾淨。

醫院裡有公用電話,是插IC卡的那種,而且剛好裝在牡丹病房外面,樓下的小賣部裡有IC卡賣。蔡柳龍知道牡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裡的孩子和牲畜。所以牡丹住在醫院等待手術的那幾天,蔡柳龍每天傍晚都會往家裡打個電話:“喂!村長家嗎?我是柳龍啊,幫我喊一下江浩和丫嘴接電話,……(幾分鐘後)孩子,你媽媽的病沒事,過幾天就可以回家了……”電話重複的打,每次打電話也都是這些話,無非就是吩咐孩子們做作業、晚上睡覺門關好、不要踢被子、給豬欄裡的豬和牛欄裡的牛餵食等生活的瑣事。蔡柳龍打電話很投入,而且嗓門也很高,幾乎每次打電話的時候護士都會過來提醒:“同志,聲音輕點,你這樣會影響到病房裡的病人休息的。”但蔡柳龍打電話的時候根本聽不到護士的提醒,等半個小時的“電話粥”熬好以後就馬上回到病房給牡丹彙報打電話的情況(其實就算不用匯報全病房的人都已經聽到他高嗓門的電話了),彙報結束後他就去向其他病人和護士一一道歉。

一可再,再不能三。頭兩天,護士和其他病人也能體諒蔡柳龍是個鄉下人,嗓門大。可是他居然屢教不改。醫院裡的所有人都開始厭惡蔡柳龍了,甚至在他打電話的時候用難聽的言語罵他,妻子也責怪他,讓他打電話的時候文明點。蔡柳龍也答應了,可一到打電話的時候老毛病總改不了。

手術那天,沒有再多的親屬,只有蔡柳龍一個人陪著她。在被推進手術室前,牡丹哭了:“龍,我不是怕我進去出不來,我是擔心萬一我真的變成植物人,會拖累你們爺仨受罪,如果我真的變成植物人了你就叫醫生幫我施行安樂死,然後把我葬在我們家後面的野天峰上,這樣我就可以天天看到我們家了……”從來都沒流過淚的農村壯漢含著淚用那雙長滿老繭的手捂住了妻子的嘴巴,目送她進了手術室。那天,病房的病人和護士發現這個令人厭惡的農夫也有柔情的一面。在手術過程中,蔡柳龍一會兒站著,一會兒坐著,一會兒來回走,但是不管坐也好站也好,他的眼睛一直沒離開過手術室的門……終於,牡丹被推出來了,醫生告訴他手術很成功,牡丹過幾天就可以痊癒出院了。從牡丹4點鐘從手術室出來到晚上9點來鍾,蔡柳龍今天好象忘記打電話了,因為他今天實在太興奮以至於一直坐在病床前看著妻子忘了打電話了。9點半的時候,正當大家慶幸今天耳朵不用遭罪的時候,蔡柳龍又走到電話旁拿起了電話:喂,村長……正當蔡柳龍電話打的興奮的時候,電話被另一個聲音打斷了:“同志,你中午到我店裡吃饅頭的時候,錢忘記找了……咦!?同志,你是不是忘記往電話機裡插IC卡了啊?”饅頭店老闆娘的話好象一把大棒槌給了在場所有人當頭一棒,大家都悶了:他不是中午說自己吃大排面的嗎?還剔牙呢!他不是電話打的很興奮嗎?怎麼沒卡!?

蔡柳龍黝黑的臉上泛過一絲紅暈,他低著頭,像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走進病房,已經回過神來的病友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牡丹躺在病床上微笑的看著丈夫,其實她早就知道蔡柳龍每天為了省錢只吃饅頭,為了妻子不心疼才說自己吃大排面,為了給她治病早就把家裡的家畜都賣了,每天用高嗓門打電話其實是打給病房裡的妻子而不是打給家裡的……

奮鬥青春的勵志的小故事:成功,有時只差一件衣服

那一年,一個年輕人躊躇滿志地來到南京創業。可幾個月下來,人生地不熟的他不僅沒找到合適的專案,還幾乎淪落到睡街頭的窘困境地。

一天,他感到身體不適,就去藥店買藥。剛走進門,便看到一群人圍著一個袖珍式的儀器在反覆詢問。究竟是什麼東西,招惹來這麼多人關注?他好奇地湊了上去。

原來,這是一臺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測儀,把兩個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哪個部位有病。果真這麼神奇?他瞅了一會兒,突然靈機一動,當即買下一臺,連病也沒看就直奔南京中醫藥大學。

很快,一種命名為“跨世紀家庭CT”的新儀器隆重推出。對於新產品的問世,人們總是持懷疑、觀望的態度。為了讓顧客儘快瞭解、接受這種先進的新產品,已經沒什麼錢的他花15元錢買了一條被子,一張細席,露宿南京街頭,白天為患者檢測身體,晚上就睡在附近一家郵電局的走廊上。每天清晨,他都會早早起來,花兩角錢到公廁用自來水洗臉、刷牙,一日三餐,能對付就對付……

兩個月後,他掙到了1萬多元。接下來,他租了房子,開始大批量生產銷售“跨世紀家庭CT”。資金一回籠,他又在電視上做廣告,廣闊市場由此開啟。更值得高興的是,這種新儀器不但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身價倍增,從原來100多元的樣機改裝後,竟然賣到了8000多元。儘管價格如此之高,但產品依然供不應求。

“成功,有時簡單到只差一件衣服。穿上它,你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說起成功的祕密,他笑了。當初,第一眼看到這個疾病探測儀時,善於思考的他覺得好是好,就是沒有直觀性。如果能讓患者直觀地看到探測結果,那一定會大受歡迎。於是,他聘請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和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的教授,按照自己的想法給耳穴疾病探測儀穿上了“衣服”——極為簡單地添加了一件顯示器外殼。輸入生理影象,患者只要手握儀器的兩個電極,便能在顯示器上清楚地看到自己身體的病源。親眼目睹,總比喋喋不休的說教更具信服力。這就是新產品一上市便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

當年的這個年輕人,便是如今的中國首善陳游標。善於思考,善於發現,成功與失敗,有時真的就只差一件衣服。

標籤:勵志 奮鬥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