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近現代名人勵志故事

同學們時常找一些近現代名人勵志故事來看看總會有所收穫的,那麼近現代名人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近現代名人勵志故事

近現代名人勵志故事:張大千的輸和贏

1936年,著名畫家張大千首次在英國伯靈頓舉辦個人畫展。

當時的英國人接觸中國畫還不多,參觀者無不歎為觀止,請求張大千即興畫一幅,張大千盛情難卻,就臨場發揮畫了一幅水墨牡丹圖。收筆後,張大千端起茶杯含了一口茶,隨後“噗”一聲把茶水噴到了畫紙上,頓時,紙上的牡丹猶如久旱逢甘露,綻放得更加美豔動人了。

圍觀者都鼓起了掌,可有個英國當地畫家則很不以為然,他扯開嗓門輕慢地說:“原來中國畫家是靠茶水的魔力來噴畫的,這也是繪畫藝術嗎?”

眾目睽睽之下出現這樣一個踢館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張大千,可張大千既不反駁對方也不認可對方,笑而不語,從從容容地兀自收拾著桌子。事後,幾個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大學生不解地問張大千:“誰都知道這是中國水墨畫‘23技法’中的‘衝墨法’,這麼簡單的問題,你只需要幾句話就能說得他啞口無言,可你為何什麼也不說呢?”

“我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說得啞口無言呢?如果他對中國畫真沒興趣,我也沒必要對一個沒興趣的人解釋太多;如果他有興趣,將來他一定會知道這並不是茶水的魔力,而是中國畫的神奇手法,我同樣不需要解釋太多。更何況無論身處何地,人際關係遠比藝術成就本身更為重要,我固然有能力說得他啞口無言,但那樣做只會切斷了我和他可能會建立的友誼橋樑!”張大千微笑著補充說,“只有輸得起道理,才能贏得了友誼呀!”

朋友們這才恍然大悟。幾天後,那個英國畫家不知通過什麼途徑認識到了中國畫的技法,他被張大千的繪畫藝術和為人胸襟所折服,登門向張大千道歉,並和張大千成為了好朋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擺出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樣子,非要說得別人無地自容、無力還擊不可,我們以為取得了勝利,其實我們收穫的只是一時的口頭之快,而輸掉的卻是與對方建立友誼的機會。

近現代名人勵志故事:金嶽霖的幽默

張申府先生曾說:“在中國哲學界,以金嶽霖先生為第一人。”

金先生著有《邏輯》《論道》和《知識論》。可先生,不僅腹笥充盈、學識淵博,而且在生活工作中,大有幽默感。於諧趣、調侃,乃至於諷刺中,彰顯著他的聰敏和睿智。

1920xx年,還在留學的金嶽霖在國內發表長文《優秀分子與今日的社會》。文中,他第一希望知識分子能成為“獨立進款”的人,“我開剃頭店的進款比交通部祕書的進款獨立多了,所以與其做官,不如開剃頭店,與其在部裡拍馬,不如在水果攤子上唱歌”。

“與其在部裡拍馬,不如在水果攤子上唱歌”,表達的是一種獨立的人格,一種自由的精神。

胡適,早年曾寫過一篇題為《中國哲學史大綱》的論文,其思想核心是:哲學是一門幼稚的科學,是一門沒有成熟的、還沒有好的科學。一次,在一年一度的哲學會議上,胡適徵求金嶽霖對論文的意見。金嶽霖說:“很好,很好。”胡適當時很高興。跟著金嶽霖又補充一句:“可是你少說了一句話,你沒有說你是一個哲學的外行。”胡適一時語塞。那篇論文的價值幾何,就可想而知了。

西南聯大期間,金嶽霖教授哲學邏輯課。

有一次,蕭珊問金先生:“您為什麼要搞邏輯?”邏輯課的前一半講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周延、不周延、歸納、演繹……還比較有意思。後半部全是符號,簡直像高等數學。蕭珊的意思是:這種學問多麼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覺得它很好玩。”

“好玩”,源自熱愛,一句詼諧的回答,表現出金嶽霖先生對邏輯學的喜好之甚。

沈從文在西南聯大時,有幾個聯大學生住在金雞巷:陳蘊珍、王樹藏、劉北汜、施載宣(蕭荻)。樓上有一間小客廳。沈先生有時會拉一些朋友去給少數愛好文學、喜歡寫文章的同學講課。有一次,金嶽霖先生也被拉了去。他講的題目是《小說和哲學》。題目是沈先生給他出的。大家以為金先生一定會講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講了半天,結論卻是:小說和哲學沒有關係。

一個出乎意料的“結論”。小說與哲學真的沒關係嗎?金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有些“關係”不是講出來的。

上世紀50年代,北京大學請艾思奇講演,批判形式邏輯。艾思奇講完後,金先生就說:“剛才艾先生的講話完全符合形式邏輯。”是一種調侃,更是一種諷刺——批判形式邏輯的人,卻也不得不在演講中運用形式邏輯。

冰心女士說,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資料的人,總是開朗、樂觀而豁達的人,使人願意接近。她說金嶽霖就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資料的人,他有“豐富的幽默感”。她記得有一次金嶽霖笑著對她說:“我這個人真是老了,我的記性壞到了‘忘我’的地步!有一次我出門訪友,到人家門口按了鈴,這家的女工出來開門,問我‘貴姓’。我忽然忘了我‘貴姓’了。我說請你等一會兒,我去問我的司機同志我‘貴姓’,弄得那位女工張著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真是“貴人多忘事”。這是金嶽霖先生智慧的風趣。

近現代名人勵志故事:一生守信的羅迪

20世紀初,來美國的移民十分節儉,儘量把每一分錢都積存起來。佛蘭普斯科·羅迪便成立了一家小小的銀行,吸收移民存款。1920xx年聖誕節前夕的一天,這家銀行的出納員外出午餐,這裡只有羅迪。突然,三個蒙面歹徒衝進來,把羅迪關進廁所後,將銀行裡的220xx美元席捲一空。儲戶聽到這個訊息後,都蜂擁來提款。雖然羅迪盡了最大的努力兌付,但仍然不支,最後被迫清盤,宣告破產。250個儲戶共損失了18000美元。從此,羅迪家一貧如洗。他們失去了住宅、積蓄、存款和所有的一切,連家裡一塊稍好的紅地毯也被人當債務拿走了。一位銀行家對羅迪說:“銀行遭遇搶劫,這是天災人禍,既然已經宣告破產,你就沒有任何責任了,存款也不用還了。”羅迪說:“法律上也許是這樣。不過,我個人是要認賬的,這是信義上的債務。今後我一定要歸還!”

羅迪為了還債努力奮鬥,他白天殺豬,晚上為人補鞋,還發動大一點的孩子上街賣報,幫人搬貨物。一家省吃儉用,積了一點錢,有了一定的還債條件了。羅迪聽說一位儲戶患了重病,生活困難,他就把那位儲戶十幾年前存的177元還清了。以後,羅迪一家積了一點錢總是先還給最困難的儲戶。羅迪聽說一位身患重病的寡婦無力撫養孩子。羅迪首先還給她100元,另外每月還她10元,使她付清房租。羅迪還聽說一位儲戶欠了稅,有坐牢的危險。20xx年前他在羅迪這裡存了一筆錢。羅迪連忙找到他,還了他的存款,使他免受牢獄之災。

但由於時間太長,許多儲戶記不清了,羅迪就在保險公司、教堂、開發商甚至是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尋找存款人。他從一篇新聞報道上,發現加利福尼亞有久未尋到的當年的三位儲戶,他便把存款分別寄給了他們。他們異常感動,其中兩個人把存款退了回來。請他轉寄給別的窮人或他們的孩子。羅迪通過牧師的幫助,找到了90裡外的一對老年儲戶。羅迪踏著深深的積雪,來到了他們家。幾十年來,他們的存款憑據都丟失了,但記得當年羅迪的儲蓄銀行的位置,街角的當鋪、鐵匠鋪等。羅迪認為,他們的說法是對的,便按他們提供的數目給他們兌現了存款。1946年聖誕節前夕,銀行被搶31年以後,羅迪還清了250位儲戶18000元存款。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散居各地的羅迪的子女也再行團聚在一起,此時羅迪向過去所有儲戶或他們的子女寄出了一張賀年卡,賀年卡上附了幾句話:“我,佛蘭普斯科·羅迪曾經經營一家儲蓄銀行。1920xx年該行遭劫後,被迫停業,但當時我曾向各位保證,日後必將存款歸還。經過多年的奮鬥,我們兌現了諾言,現在還清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誠感欣慰。祝大家聖誕快樂!”當最後一張賀卡寄出以後,羅迪說:“我幸福,因為我無愧於我的承諾!”信用是金,守信既是市場經濟應該和必須遵守的法則,也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