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勵志名人訪談錄 成功人士訪談節目記錄

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也有很多關於勵志名人的訪談節目都非常引人入勝,那麼勵志名人訪談錄都有哪些呢?以下是blanche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勵志名人訪談錄,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名人訪談錄 成功人士訪談節目記錄

勵志名人訪談錄1:雷軍《遇見大咖》訪談錄

——迴應飛豬理論談創業經驗

談行業競爭

雷軍:只用了兩年半時間就成了中國第一,每一個同行的釋出會都要踩我們幾腳,而且當我們成為目標以後競爭又很激烈,所以我們好像成為了一個防守者。我原來是一個追趕者,是個顛覆者是個挑戰者,今天我怎麼突然莫名其妙變成一個防禦者,這個心態讓我有點沒有轉換過來。

央視:你周圍的朋友他們還是很多會用iPhone,他們會不好意思嗎,會想把手機藏起來嗎?

雷軍:我覺得應該來說的話這也是所有國產手機同行共同努力的目標,我覺得我們得正視一點,蘋果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比較領先的。所以我覺得整個國內產業在跟全球競爭的過程之中我覺得我們還得承認差距,面對差距,怎麼趕超。我相信我們應該越來越接近,我們應該比的是我們進步。

談粉絲模式

粉絲經濟模式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當央視問雷軍,這容易複製嗎?雷軍回答:不容易複製。

央視:周鴻?他們也都在講使用者體驗,把使用者放在第一位?

雷軍:其實粉絲模式跟網際網路談的使用者體驗的差別在一個強調數量,你看網際網路動輒就強調我有多少多少億的使用者。我們談的是熱愛,我們談的是愛。所以這是兩種,其實有本質的差別。

迴應飛豬理論

飛豬理論是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過的一句話: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這句話旋即成為創投圈流行語,也是“網際網路思維”的最重要註腳之一,各行各業尤其是傳統產業積極尋找風口,大家都希望成為下一個“飛豬”。(80後勵志網註釋)

雷軍:我終於有一個解釋的機會,因為那個飛豬理論是我提的,最近引成了批駁的焦點。說我是機會主義,這個可能大家對整個,我講這句話的背景不瞭解。

任何人成功在任何的領域都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苦練,如果沒有基本功,談飛豬的話那真的是機會主義者。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飛的那些豬,他們都不止練了一萬個小時,可能練了十萬個小時以上。

如果是大學一年級,我建議你首先把英文學好。真的覺得很遺憾的事情,我英文水平比較差,搞得我母校因此蒙羞。我看網友評論說我們武漢大學的英語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只有我一個人英語很差,除我以外武漢大學的校友英文都很好。

創業還是一個挺辛苦的活,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麼好的辦公室都有點不敢想象。反正我坐在這裡很夢幻的感覺,在這麼夢幻的條件下創業,是不是更有創意我不知道。

不會說不

央視:上次採訪李彥巨集的時候我說你很喜歡坐在電腦面前,不太喜歡坐在人的面前,他說是這樣。

雷軍:其實這一點我還挺羨慕李彥巨集的,因為大家都認為李彥巨集不擅長跟人打交道,他就可以不做,也沒有人指責。大家都覺得雷軍的親和度很好,你看你能不能來一下,比如今天上午我正在開一個電話董事會,我們負責人跟我敲門說,哪個區域的領導來了你能不能出來打個招呼?你只要一打招呼就是半個小時。

因為不去,第一客人覺得不高興,我們負責的主管這些領導也覺得我不支援他們工作,可是我要支援,你知道我每個星期都有三、四撥,所以其實在中國做企業非常非常的累。

我國小同學來北京跟你打個電話見十分鐘,你說沒空,來了肯定不是十分鐘是吧,而且他之前沒有排在你時間表上,他現在臨時找你,你每天有十個會你想怎麼插吧。如果真的打個招呼OK,他都來你辦公室了你說真的只坐十分鐘,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央視:那是不是現在國小同學見不了你了吧到北京來,能見嗎?

雷軍:我覺得如果提前約的我還是會見,這就是我的缺點了。

央視:就是不會說不。

雷軍:對,我有時候很難說不的一個人,因為我不願意讓大家不開心,這是我性格的缺點,我知道這件事我不應該答應,但是我有時候實在拉不下面子,所以我這樣的性格就會導致我在今天這個位子上就會非常的累。

尋找風口

雷軍:就是我出道也是很早的,我1989年就出道了。跟我熟的朋友就覺得,你看雷軍這麼拼命也就乾的這個樣,本質上雷軍也不行,戰略能力差了一點。

我很不服氣,我覺得我絕對不笨,我覺得你們都做網際網路,我做軟體好酷啊。你想我們堅持了那麼多年,到後來你發現微軟也落後了,所以話說回來就是如果像我這樣的人,不堅持不行,太堅持也不行。

所以我就到了40歲我做小米之前,我至少悟透了成功的關鍵,我覺得聰明的人,勤奮的人這個世界上多了去了,這是成功的前置條件。有這些不保證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順勢而為,你要找到那個風口。

低調是再創業成功的基石

雷軍說,他說他退休的那3、4年時間裡面我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我沒有把自己放在成功者(的位置上)。比如說不要司機了,沒有祕書,沒有辦公室,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雙肩包,有車也不開。

雷軍:我做到了。你想一個初創型的老闆天天頭等艙,五星級套房,你仔細想你給公司帶來的文化就一定不是創業文化,那就是富二代,富二代我們就拿錢砸,運氣好砸成了,運氣不好就不具備可持續的作戰力,尤其我做投資以後我看到了很多成功者再創業,都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所以我在再創業的時候我認為保持創業本色是最關鍵的, 我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其實也願意跟那些成功的企業家想再創業也跟大家分享就是低調。

勵志名人訪談錄2:對話郭臺銘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最成功的

從製造電視機零件的中小企業起家,到七千億臺幣營收的全球化製造業帝國,從電腦配件到手機等硬體,鴻海系幾乎縱貫全球IT製造的全產業鏈,雖然此次金融危機之下,鴻海系的股價有所下震,但並不影響郭臺銘先生作為華人企業界翹楚的地位,其一舉一動,都備受各界關注。

但在郭臺銘自己看來,他並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很成功,已經到了peak(鼎峰)的時候,那麼明天起床,人是往下走不是往上走;明天你出發的第一步,是在走下坡”,堅持、自律和勤力,是業界對這位已經59歲的創業家的一致評價。

9月6日晚還在臺灣參加臺灣行政院舉行的賑災重建活動,9月7日上午一早就飛抵北京,參加了“忘年交”李開復的創意工場釋出會,如此頻繁穿梭大陸與臺灣,郭臺銘戲稱自己是“Chinwan”(China + Taiwan)。

之後,郭臺銘先生接受了包括本報在內的三家媒體的採訪。

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大陸媒體的專訪。

郭臺銘坦言,創業35餘載,除去尋找“第二春”的那一年左右的時間之外,有34年之久,每天都保持平均工作15個小時之久,沒有間斷。

為什麼還要這麼勤力?

“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馬步蹲的紮實,你知道少林寺和尚功夫千變萬化,是過去挑了多少年的水上山嗎?”這是“郭語錄”中一句經典的話。

“除了喜歡,更重要的是責任”,9月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郭臺銘稱。他引用中國古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形容鴻海系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花時間和金錢,買到的是經驗,No experiences, no judgment (沒有經驗就沒有判斷)”。

而我們可以猜對的是,在詭譎不明的經營環境之下,逆境的富士康,必將計劃在電子商務方面大有作為。郭臺銘告訴記者,富士康對網路經濟的關注和研究,已有年許,在軟體和網路領域,也會有新的產品舉措。

記者:李開復先生的創意工場,將重點投資“電子商務、移動互聯和雲端計算”,作為投資人之一,您對這三個領域的看法是怎樣的?富士康在電子商務方面,又有怎樣的計劃?

郭臺銘:現在的電子商務C2C像阿里巴巴(21.15,0.75,3.68%)的模式、包括B2C等,今天真正的網路經濟在中國還沒有開始。因為現在網路經濟最發達是什麼?年輕人在殺時間,在kill time。但如果年輕人都把時間花在kill time。這個在初期可以,叫初期創業階段。將來中國經濟要騰飛,必須要裝上網際網路這塊翅膀。商業的執行、公司的互聯,e-commerce將來成長會非常快。

我們關注電子商務也很久了。我們整個富士康集團今年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營業額還是持續的成長,會超過600億-650億美金之間。當然我們都是硬體。可是我們在軟體以及網路這塊,開展很久了。我們在網路方面有很多專家,關注很久。

(網路經濟)要經過一個測試,遊戲規則要建立。比如我們一定要開發票;小公司可以賣山寨機,我們不能賣山寨機;他們可以不經過測試,我們不可以不經過測試。

現在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過去網路在中國是機會主義者的天堂,將來應該是實力主義者的機會。e-commerce也好,雲端也好,移動網際網路也好。這三個每個都是富士康全世界的強項。我們只是沒有品牌而已。

雖然現在很多網路公司、網際網路公司都很成功,目前算來叫做都很成功。但在下一波真正走向劇烈的競爭,誰能勝出,其實還在未定。

記者:您剛才說到沒有品牌,現在回頭看,您後悔沒有做自己的品牌麼?

郭臺銘:我覺得一點都不遺憾。各位,豐田汽車公司這麼成功這麼好,去年也都賠錢。品牌背後要有三個支撐,一個是技術,一個是服務,還有一個是信譽的支撐。

今天中國很多太陽能公司都從我這裡挖人。為什麼?太陽能產品送到歐洲去,一年兩年就壞掉了,質量不過關啊,大量退貨回來,他們有個共同的結論:說到富士康挖人,富士康的產品做得好。所以我最近也是不少人轉到太陽能。

這樣子我們說:好,我們也進入太陽能!

雖然是製造業的“代工大王”,但郭臺銘對網際網路、對新技術所帶來的產業機會,一直保持高度關注。對電子商務,他是已有很久的研究。他認為,2年前電子商務市場還是“初級階段”,但現在會進入真正的市場機會階段。

電子商務的時機已經成熟

記者:但是做投資、尤其是前期投資,要選專案、選對人,是蠻難的。

郭臺銘:對,問題是選人,怎麼選人?這些人想創業,又是冒險家。在這些創投裡,真正有多少懂技術,真正有貢獻的?在開復的選擇裡面,每一個投資者都要有value(價值)。對這一個idea(想法),到商品化,人才將來怎麼承擔,也許將來也可以培養另外一個yahoo,另外一個google。開復就從選手進入到教練。

我們也期望將來接第二棒、第三棒、第四棒,也許收購,也許把它成長。我們的經驗,我們在12個國家,有70萬員工,有內部軟體工程師,有座雲端的總經理,可以讓他的創意很快落實,縮短從idea到商品的時間。

記者:那在您看來,怎樣的人才算是有創新精神的人呢?

郭臺銘:創新者人格的特質我想有三個。第一個他一定要腳踏實地,不投機取巧;第二個創新者的特質要誠信;第三個敢冒險。敢冒險跟腳踏實地是矛盾嗎?我覺得一點都不矛盾。因為敢冒險的人一定要有武功,你才敢冒險。我們家鄉煙臺有句老話,“淹死的都是會玩水的”。所以一定要先腳踏實地幹好再來冒險,進少林寺你要先把蹲馬步學好。

記者:您怎樣評價富士康的創新?

郭臺銘:去年聖誕節在美國最暢銷的前十個產品,有7個是富士康做。我想大家都看到這個報道。比如你手上這個照相機,這個伸縮鏡頭,就沒有其他公司做得出來。這個的模具是要非常精密的。(如果有誰做得到)你告訴我,我馬上把那家公司買下來。

富士康一直在製造技術上創新。我們認為將來網路、設計,將來尤其再走e-commerce,或者是走上B2B的商業模式,我們在搭建一個平臺,可以幫非常多的中小企業、創業者,今天怎麼使用網路、怎麼使用電腦,還可以給他全套的軟體,他在賣他的商品的時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的IT部門。我們可以幫他整個的解決。他只要把他的創意放上去,就可以很快的銷售。這些我們都已經在做。

我們最近在做virtual reality。現在我們已經在設計一個東西,將來你再在網路上買匹薩的時候,可以讓你聞到匹薩的味道。這就叫創新。這個目前現在的技術基本上在幾年時間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將來怎麼樣直接Cable送到你面前,用水一泡就變成一個匹薩。你說那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認為它是不可能它就永遠不可能。但如果你認為可能,它最起碼有一天可能會變成可能。這是一個創新的特質。

郭臺銘認為,創業者要保持創新力,要敢於想象,敢於去碰那些“會讓人發笑”的想法,但同時要有腳踏實地的基本功。

創新要有想象力

郭氏創業祕籍

郭臺銘有一句廣為轉載的名言: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你周遭的人,就決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看得比較長遠,空間就比較寬廣,就不會對得失看得太重。

郭臺銘曾經回憶自己在創業初期,同樣面臨借不到銀行資金,也無政策扶持的窘境,最好的人才即使有錢聘請,也不願意屈就小公司的窘境。

這些處境,和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中小企業所處的境地,似乎沒什麼區別;但20xx年後,“鴻海系”縱貫整個IT代工產業鏈。

正如今天我們看到多如牛毛的小企業,都在抱怨大同小異的問題和艱難,但三五載之後會怎樣?或許三五年無法看出差距,但數十年之後,這些小公司又有多少可以成就大生意?小公司到大生意的中間,是什麼在起作用?

至少,創業35年,郭臺銘勤勤懇懇工作了34年,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

20xx年在鴻海系遇到金融危機和經濟下行的挑戰之後,郭臺銘再次返身,從計劃退休的計劃中二度出山,再次以每天工作15小時的精力、以59歲的高齡站崗。

20xx年鴻海半年報顯示,20xx年上半年稅後淨利 284億新臺幣,超越臺積電260億新臺幣。

對於今年,他自信地估計,即使在不景氣的情況下,整個集團的營業額將在600億-650億美元之間。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不斷提醒記者,富士康還有新的夢想。“在E-commerce、雲端、移動網際網路。每個都是富士康的強項,我們只是沒有品牌而已。”郭臺銘說。

下一步,每年李開復將在這三個領域孵化裂變出五個創業公司。可以想象,郭臺銘將在其中,同以往在電視機零件、模具、聯結器、機殼等轉型躍遷中,找到下一個致勝點。

勵志名人訪談錄3:年輕人太急了,我80歲還在摸爬滾打!

——80歲創業勵志人物褚時健訪談錄

褚時健說,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

從打造紅塔集團,到被判無期徒刑,“中國菸草大王”褚時健曾跌至谷底。但他20xx年保外就醫,74歲攜妻種橙,讓世上多了一種叫“褚橙”的水果,也讓自己再次成為傳奇。為何這位生於1920xx年的老人能“觸底反彈”,走出一條令很多年輕人難以想象的“V字型”人生道路?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雲南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的褚橙果園,專訪86歲高齡的褚時健。他將心中“想說給青年的話”一一道出。

“我歷經幾十年,在進入七八十歲時,就有點耐心了”

記者:很多人最好奇的是,您74歲時決定種橙子,橙子要好幾年才掛果。您為什麼不選擇其他更快速見成效的事?

褚時健:現在社會上太多人這麼想,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我也曾經是年輕人,從新中國成立後到現在,社會變動很大,很多希望都破滅了。尤其是我40來歲的時候,幾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當你抱著很大希望的時候,失望很多;當看不到希望之後,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著一點。

記者:現在不少年輕人有種浮躁的心態,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內沒有回報的事情。您怎麼看?

褚時健: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期望值很高。我年輕時,一家三口人從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們臨時住的房子,都非常羨慕。當時我們都覺得:“一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一生就得了!”(笑)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面、資訊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但年輕人的特點還是一樣:把事情想得很簡單。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從福建來找我,說自己大學畢業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沒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標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對他說: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種果樹10多年了你急什麼?

記者:您創業就從來不急嗎?

褚時健:我們開始時,眼前是一棵這麼高的小樹(伸手在膝蓋的高度比劃),還有滿山紅土。我開始也急,也想馬上成林、馬上有利潤,種了兩年樹,還是滿山紅土,(橙子銷售)到了20xx年還不好辦。但是我歷經經幾十年,在進入七八十歲時,就有點耐心了。現實教育我們,果樹每年只能長這麼高,肥料、水源等問題都是原來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

記者:您在農業技術方面的積累,此前幾乎為零,為何認為自己能超越有經驗的農民和有知識的農業專家?有沒有做好“種橙子失敗”的打算?

褚時健:那是要想的。一件事,一點不懂,我不敢幹。我學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幹。我考察了水果市場,外地運來的冰糖橙很貴,本地的便宜,但產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災,總能整成。“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記者:青年中創業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有能力承認、承受失敗。您怎麼看?

褚時健: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xx年見成功。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這樣走,一步一步來。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賺一分錢,上萬噸就能賺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記者:您說要20xx年見成功,但很多年輕人想“賺筆大錢,一勞永逸”,您怎麼看?褚時健:以前有不少人在社會變動的時代抓住機會,一下發了大財,比如搞房地產。還有人靠親戚、靠父母,現在財富很大我也認識。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他將來守不住。記者:在您看來,現在對年輕人來說機會還多嗎?

褚時健:國家要轉型,始終要靠人來破解難題。年輕人兩下整不成,就想散場算了?這不行。要堅持下去,莫怕苦,多動腦筋。腦子不活也不行。我老伴就說我,如果擱一塊地在我面前,它為啥比兩邊的地產量好?別人不關心,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笑)。人不去試,方法不會出來,一點點摸索才出來。機會始終是有的,你不注意,它就過去了。

記者:有人說您這20xx年來種橙子是“觸底反彈”,您自己怎麼看?

褚時健: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記者:很多人都問過您的“觸底反彈”祕訣,想取經,您都怎麼回答?

褚時健:種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說,要像這樣種好上千畝的還不多見。有的人來我的果園看了一次,回去就開了八九萬畝的新果園,但我看來,基礎沒打好,後頭要吃虧。像今年我們碰到的難關,十幾年沒遇過。連續高溫一個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們的五條管道從對面大山來,面對高溫,果園有水維持。

別的果園如果基礎不好,損失就大。而我們還能保住和去年一樣的產量,就是因為農業基礎打實了。這個也是年輕人最難理解的。人在年輕時,要先學會吃苦,要實實在在掙錢,才能拿得住。就像搞農業,如果你質量搞不好,經過一個週期,10元資產就變8元了。

記者:現在賣什麼都講“網際網路思維”,作為80多歲老人,您“跟潮流”嗎?

褚時健:電子銷售現在挺火,但我曉得,如果這時候頭腦一昏,質量下去了,很快就會垮。

記者:開始種橙,您已經74歲了。回頭去看,如果種橙失敗,您還會考慮再一次創業嗎?褚時健:我還真想過,就是養羊。我就想,雲南氣候條件比出產羊肉的西北地區溫暖溼潤,怎麼不能養?我也認真研究過紐西蘭、澳洲的氣候條件、羊種、牛種……但沒想到80歲以後,這兩年身體和精神狀態下降快,不如以前了。現在看,這輩子只能在山裡種橙子了。“總想找現成、找福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

記者:現在年輕人中流傳一句話:“迎娶白富美、當上CEO、登上人生頂峰”,在您看來什麼是人生的頂峰?

褚時健:(擺手)人生沒有頂峰。我管玉溪捲菸廠時,有個主任問我:你是不是給國家利稅交到50億,就可以不幹了?結果菸廠交到60億元利稅時,我對他說:“勁頭比原來還大。”

記者:為什麼“比原來還大”?

褚時健:一個人做事,不是隻為了吃穿。其實我自己的錢,一輩子簡單吃穿是用不完的,吃太好還不習慣。像名牌,我就不喜歡。有一年我出國,一家英國公司在倫敦的高階酒店設宴,出席宴會的公司高層都是西裝領帶、皮鞋擦亮,我不喜歡“拴”領帶,就穿得很普通去了,英國老闆都很吃驚。

記者:以前您辦國有菸廠,有人說您是靠政府壟斷資源成功,現在您自己種橙也成功了。但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想去國企、政府“背靠大樹好乘涼”,您怎麼看?

褚時健:這幾年,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我現在蹲下就站不起來了,但分枝、掛果的時候我都要去果園,坐在邊上,讓人扒開樹葉露出果子給我看。

記者:現在更多年輕人投奔“北上廣”,也有人選擇回農村,您怎麼看這兩種選擇?

褚時健:前幾年,農大畢業生都不想來我們這個“山卡卡頭”(方言,指偏僻的地方——記者注),今年來了好多個。我說你做對了。你安心一步步來,只要三五年,就成了。在城裡拿5000元工資不容易,但果園裡的一對小年輕,一年工資上10萬元,媳婦也快生孩子了。

記者:很多人好奇,當初您承包橙園,怎麼能保證看到掛果?

褚時健:看得到。因為我承包時,這裡就有3000棵老果樹,每棵管理成本10元,產50公斤冰糖橙。直到現在,這些老樹還在。很多果園七八年的樹就衰了,廣東、廣西的同行問我:為什麼你的老樹還掛果?到底幾年淘汰?我說,30年(一般果樹20多年)。

記者:為什麼考慮得這麼遠?冒昧地問,30年後,自己還能看到嗎?

褚時健:(笑)這也是對社會、對中國土地資源有用的事。如果土地涵養好了,同一塊地的水果產量能從1噸升到兩三噸,就能省出千百畝土地。這也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