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青春勵志

高中青春勵志的演講稿

充滿著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和青春,那麼青春勵志的高中青春勵志的演講稿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高中青春勵志的演講稿吧。

高中青春勵志的演講稿

高中青春勵志的演講稿:我的學思歷程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在湖北蘄春青石中學的勵志演講稿

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學思歷程,今天看到這麼多年輕的臉龐真是特別感動,大家從祖國各地跑到這麼一個炎熱的地方來聽十多個反動派胡說十多天,精神真是非常可貴。

今天上午的主題是“我的學思經歷”,那我就先講講我自己的經歷。大家都聽說過一種說法,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是男人,一種是女人,還有第三種人就是女博士,我就想講講我是怎麼成為第三種人的。在座的一些女生也可以瞭解一下怎麼樣才能不成為第三種人。

大家對我的履歷可能有一些瞭解,我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工作一年,又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了一個博士,然後又在哈佛大學讀了一個博士後,後在劍橋大學工作了三年,最近又回到了清華大學工作。用我一個朋友的說法,我的履歷看起來是比較“豪華”的,但是我總結我過去的成長經歷,我覺著我學習上的教訓遠遠多於經驗。

回顧我二十年的求學經歷,就好像在一個黑漆漆的空間裡爬樓梯,經常摔倒,有時候進一步會退兩步。我覺著這跟我在求學過程中沒有一個很好的引導有關係,不像你們有機會跑到這裡來聽許多老師分享經驗與教訓。當時我讀書的時候有很多意識形態方面的禁忌,同時我讀大學時的老師也沒有太多的思想資源。比如說,我1992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可能1992年你們當中一些人還沒有出生,我所在的國際政治系在1985年還叫“科學社會主義系” ,所以很多老師可能去年還在教計劃經濟為什麼是對的,市場經濟為什麼是錯的,而今年就開始教為什麼計劃經濟為什麼是錯的,市場經濟為什麼是對的。所以,他們所能教的東西也很有限。

所以,對我來說,學習的經歷基本上是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爬滾打,我昨天回憶了一下我的成長經歷,我想可以將它們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片空白期”,第二個階段是“隨波逐流期”,第三個階段是“頭重腳輕期”,最後一個階段是“從頭再來期”。我希望通過我的分享,你們可以直接進入到“從頭再來期”。我個人是從30歲左右才學會真正的讀書思考的方法,在座的可能都是20歲左右,所以如果你們現在還感覺很迷茫的話,沒關係,你們還有十來年的時間可以浪費。

我從“一片空白期”講起吧!我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沒有受到過過啟蒙式的教育。那時候我讀的書基本上就是大學聯考數學習題集,然後我讀的最好的書可能就是海淀區大學聯考習題集。我不但沒有讀過“四大名著”或者是西方的一些經典,甚至是我們那時候比較流行的金庸、瓊瑤我都沒讀過。以至於後來在大學跟同學交流,別人都認為我是從國外回來的。

在一定意義上說,“空白”對那個時期都是一種美化,因為“空白”意味著你至少沒有“中毒”,我現在想想我高中受到的教育其實還是中了不少毒,接受了許多成見甚至是謊言,現在我也不敢說我完全擺脫了它們。

比如說當時聽到“農民起義”四個字,我就會想到“可歌可泣”,但是後來我發現,許多農民起義軍比朝廷還要壞。再比如,一聽到“北洋軍閥”四個字,我就會想起“民不聊生”,但是現在就會意識到當時的北洋軍閥比後來的國民黨還要開明。再比如聽到“封建社會”四個字,我就會想起“三座大山”,後來就會發現有些人會覺著“封建社會”簡直是烏托邦、田園式的生活。所以說當時是“一片空白”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一種美化。

朱大可老師就說過他在大學教書時,是幫助學生“從負數變成零”,而不是從零增加一些知識。其實從負數爬到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包括我,滲入到潛意識的一些東西還是沒有辦法破除。

進入大學階段,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了七年,這個階段我稱為“隨波逐流”階段。尤其是在本科四年中,教我的老師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傳授,所以在課堂上其實我沒有學到很多東西。我現在回憶起來,我們大學老師帶領我們讀四年《參考訊息》,可能學到的東西都比講課學到的東西多。但不幸的是我的老師沒有帶領我讀四年的《參考訊息》,而是帶我們讀了四年《人民日報》, 所以課堂上很難學到一些東西。

八十年代所謂的人文主義的復興,在九十年代初還有些尾巴留在那裡,那時我們同學流行讀尼采、薩特,然後我也會跟著去讀,這個就有點像你明明有個三十六碼的腳,你非要穿一雙四十二碼的鞋子,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去讀,那個意識和你自己的問題意識根本不接軌。比如說尼采的問題意識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基督教文明來進行的批判與反思,而我一個從江西小縣城跑到北京來讀書的小姑娘,天天在那裡哀嘆“上帝死了”,好像上帝在我這裡活過一樣。這個其實是非常荒誕的,在你的問題意識與所讀的東西不接軌的情況下, 因為別人在讀,所以你也跟著讀,其實是很錯誤的一種讀書思考的方法。

後來讀了研究生,這個傾向便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讀研究生時是在九十年代末期,當時流行讀一些後現代的作者,比如說布林迪厄、福柯、德里達。於是我也開始讀,但當時中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經濟改革,出現了很多下崗工人,也出現了社會的分層分化。但是對於這些問題我完全視而不見,然後每天讀窩在那裡讀福柯。我記得福柯當時流行的幾本書有《知識的譜系》、《規訓與懲罰》,我當時讀了之後真是嚇出一身冷汗,感覺他的東西真酷,很前衛。

當時讀那種書就好像你們現在手裡拿一個iPhone4 一樣,是一個效果。比如說你們現在誰還在讀周國平,那就好像你們手裡拿了一個iPhone1;如果是劉小楓,你就是拿著一個iPhone2;如果是亨廷頓,你可能是拿著iPhone3;但是你讀一個福柯、布迪厄那你就是拿著iPhone4了。當時就是一種時髦、顯酷,表姿態,隨波逐流的感覺。

其實這樣讀書是很有害的,我現在建議你們如果讀不進去一些大部頭的東西,不要害怕不要驚慌失措,覺著這書擺在書店商務印書館一欄裡是不是就應該一定要去讀,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如果找不到作者的問題意識所在,如果你不瞭解他(她)關心的問題,不瞭解他(她)歷史上的來龍去脈,那麼你先不去讀也沒有關係。

你最應該讀的是那些你關心的問題,比如你關心下崗工人問題應該怎麼辦,那你就去讀相關書籍,並不是說你讀柏拉圖、福柯就比讀陳曉魯、陳志武這些研究中國問題的人高階。雖然他們可能不像那些人一樣如雷貫耳,但是從你自己的問題意識出發,也許讀著讀著,你就可以解決更深的問題,會引領你讀到那些更大家的東西,但是沒有必要出於一種趕時髦的心態去讀書。

第三個階段是“頭重腳輕”期,也是我與張健成為同學的時期。我為什麼說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的階段是“頭重腳輕期”呢?是因為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學到很多理論,但是我現在想想,美國的博士學位是配合他們本科的教育來開展的,如果你沒有接受他的本科教育,直接接受他們的博士教育,就會出現頭重腳輕的現象。

比如說當時我們學了《拉美政治》這門課,當時我們講了許多拉美政治的理論,但是他是假設你對拉美政治很瞭解的情況下教你這些東西的。所以當要寫一篇解釋為什麼1973年阿連德會被推翻的論文時,我就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字的論文,講說可以從結構主義、精英決定論等方面分析,但實際上對於當時的智利發生了什麼我根本不太清楚。

你會發現美國當時的博士教育是培養一種這樣的學生,他們嘴裡有很多的概念和理論,但他對經驗事實可以說是基本上不了解。包括當時分析中國的經濟改革為什麼會相對成功,你又可以分析來分析去,但是到底中國發生了什麼,你可以幾乎不瞭解。這其實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當時很多的論文或者研討都在回答“為什麼”,而不是“是什麼”的問題。在我看來,你如果真正理解許多問題“是什麼”之後,很多“為什麼”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你不仔細瞭解這個“什麼”的問題,衝上去就用巨集大的理論概念去分析實際問題時就會出現許多的錯位。

比如說我非常欣賞的一位經濟學家黃亞生,現在在MIT工作,他就解釋中國的鄉鎮企業為什麼成功。當時的西方學者,包括一位得諾貝爾經濟學家的學者,他分析中國的鄉鎮企業為什麼成功,因為中國的鄉鎮企業代表了一種新型的、超越古典經濟學的一種發展模式,因為鄉鎮企業的產權是屬於鄉鎮政府的,那既然政府所有的企業都能發展的這麼好,那就是說不一定要有清晰的產權才能發展起來。這是當時西方非常流行的一種對於中國經濟問題的分析。

那黃亞生當時就回到中國,做許多經驗調查,蒐集無數的檔案,就發現中國的鄉鎮企業其實90%本質上都是私營企業,只不過為了在當時的政治條件下開展工作,才不得不名義上掛靠在政府的名下。

我的意思就是,當你發現了這個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之後,那麼“為什麼” 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所以,我認為“頭重腳輕”的研究方法是非常有害的, 這也是我希望傳達給你們的一些經驗教訓,希望你們不要被大的理論、經驗所嚇倒,仔細地老老實實地把到底在發生什麼這件事情搞清楚,無論是當代中國在發生什麼,還是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把這些東西搞清楚,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從經典到經驗》,引起了很多爭論。很多人批判我說你怎麼教導小孩子不要讀經典,其實並不是。我是認為讀經典很重要,但是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是更重要的。應該是從經驗裡面提煉出來的,而不是說相反的方向。

現在我開始講最後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其實可以從我之前講得東西中引申出來。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所謂的“從頭再來”這個階段,我是以30 歲的高齡才進入到這個階段的,我覺著是要從真問題出發,你關注什麼你就去讀什麼書。

比如說我在27歲左右開始在網上讀一些東西,我會發現許多有震動性的東西,當時我讀到許多關於中國大饑荒的問題,在當時對我來說是非常震撼的。當時我關心的問題就是中國革命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我的博士論文就是寫有關中國革命的。包括後來我關注“民主”這個東西到底適不適合中國,包括寫《民主的細節》,也是對這個問題的迴應。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我真誠關心什麼問題,我就會從這個問題出發去思考,去讀書。我覺著這樣去讀書,真的會很有收穫,也會非常有樂趣。它不在是一種人云亦云的狀態,而是小孩子在大自然裡發現一種草叫什麼、一種星星叫什麼的歡愉。

從真問題出發也需要大家有發現問題的能力,你要看到一個現象之後努力去發掘現象背後有什麼理論問題。

比如說以前,當我看到一則新聞時,它就是一則新聞而已,但是現在我會去思考這個新聞背後有什麼問題。我現在看到電視裡報道菲律賓的腐敗案件,我就會想民主國家也會有這麼多的腐敗,這就是你穿透一個新聞去看背後的問題的方法。你看最近利比亞的局勢,你就會去想為什麼同樣是中東國家,埃及的轉型比利比亞就容易得多,那你就要根據這個問題去找許多書來讀。再比如你看到泰國“紅衫軍”的新聞,你就會想是不是在民主國家民主會導致過度的民主動員。

我的意思是凡是你看到的新聞,甚至是看到雞蛋價格變化的時候都會想這個背後會不會有什麼理論問題,所以擁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讀書思考還有一個問題很重要,是要從實證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論概念的東西非常重要,因為發現問題的能力主要看你有沒有理論的背景。但是許多問題不可能從推理的方式去回答的,必須從經驗來回答。

比如說,舉個例子,美國的民主是不是虛偽?這個你讀再多的馬克思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他不會有一個現成的答案去告訴你。那你應該去讀什麼呢? 如果你認為民主的標準是國家出臺的政策應與民眾的利益吻合,那麼你就應該去讀這個國家出臺的政策,以及民意測驗的對比,這也是一種方法。你不可能從那些經典著作裡找到現成的答案,所以我就鼓勵這種實證的方法。而且我覺著這種實證的方法本質上是一種特別謙虛的研究方法,因為現實總是流變的, 實證的方法導致你研究的結果必然是開放的,我覺著這是實證研究非常優美的地方,因為它永遠對所有的答案表現出一種開放的態度。

我覺著在生活中,如果有人總是把話說得特別滿,特別肯定,你就要去打一個問號,他一定是忽略了一些什麼東西,或者說他一定把一些有限的材料當作百分百的論據來運用。

這就是我說的從真問題出發,以及從實證角度思考的方法。這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吧,謝謝大家。

高中青春勵志的演講稿: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

——湖北隨州二中校長王桂蘭給在校中學生的勵志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新年好!

按照慣例,新學期的第一講由我來給大家講點什麼,以前給大家講的諸如《什麼是你生命中的核桃》、《愛國請從改變自己做好自己開始》等等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是否對大家有些啟示和影響。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主題是《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

短暫的寒假結束了,新的學期開始了。回憶十來天的假期,你是否有值得回味的事情和經歷呢?

我想,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收穫和感受:

有的同學“收穫”的胡吃海睡,做的是“低頭追劇”一族,並且生活的節奏全部被打亂——該睡的時候不睡,該起的時候不起,該吃的時候不吃;

而有的同學選擇了認真完成寒假作業之餘適當放鬆;

有的同學選擇了放下包袱,在旅途中放鬆身心,增長見識;

也有的同學撇開喧囂紛擾,選擇了一本好書,與偉大的心靈對話,讓自己的精神旅行;

有的同學會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來強化自己的薄弱學科,實現彎道超越;

還有的同學會和自己的良師益友促膝談心,獲取前進的動力,感悟人生的真諦!

規劃不同,過法不同,寒假對於我們的意義就不同。有的同學可能難以理解,假期有必要這麼拼,這麼苦,這麼累嗎?我的回答是大有必要。

同學們知道嗎?就在隨州市一所縣市的一中高三補課一直補到了臘月二十八;襄陽四中連高一的學生也補到了臘月二十九。我們在羨慕別的學校厲害的時候,何曾想過他們的學生是多麼的努力,多麼拼命!

這就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怕吃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

20xx年熱播了一部電視劇,叫《羋月傳》, 羋月作為一個女人吃了多少的苦頭,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才登上權力之巔,奠定秦國一統六合的基業!而作為主演孫儷成為“熒屏霸主”何嘗不是如此呢?

孫儷面對媒體採訪時這樣說道:“除了《玉觀音》後歇了三個月,十年來,我幾乎再沒有休息過一天,這比小時候練舞,比在部隊裡種地、趕豬、掏陰溝要累得多”。

她十年的付出,換來的身價暴漲,拍攝《玉觀音》時,片酬為5000元一集,《甄?傳》時30萬一集,《羋月傳》時片酬漲到了85萬……出道20xx年身價暴漲了170倍。需要知道的是這十年孫儷沒休息過一天。

在完全可以拼“顏值”的時代,孫儷卻在拼實力,拼吃苦精神。人生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要麼向孫儷那樣吃苦十年,精彩五十年;要麼安逸十年,吃苦五十年。

現在有些同學談到讀書,談到吃苦,猶如談虎色變,避之唯恐不及。

一幫不學無術的女孩聚在一起,號稱所謂的姐妹,以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她們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妝品、想的是網上購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韓劇;

而一幫無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號稱所謂的哥們,以為有了哥們就有了天下。他們在一起逃課、抽菸、打撲克、玩遊戲、看玄幻甚至約架……以為這就是瘋狂,這就是該有的青春。

他們看不起那些不會化妝、不會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的好學生。還罵那些好學生是書呆子,罵他們傻,只知道讀書,殊不知,兩三年後,好學生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華北大,而他們卻要考慮去三本,去高職高專甚至考慮要不要南下打工。

有的人可能會說,讀書有什麼用,現在好多沒讀大學的也混的非常好。其實,你們忘記了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叫做比例。而那些佔極小比例的沒讀書就成功的人,那是他們自身具備了成功的一些素質,而你們是否具備呢?

每個不想念書的學生,都會不約而同的找一個不讀書就能成功的案例來作為他放縱的最後心理安慰。那麼我很遺憾的告訴你們,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中國,這裡再也沒有素質低下而鑽了政策的空子就能一夜暴富的奇蹟。這裡優勝劣汰,這裡適者生存。

叛逆和瘋狂的青春當然可以,但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有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

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20xx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xx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國小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國小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國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談話給兒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誘,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馬雲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這篇演講中這樣說到“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恰同學少年的你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恃年少,卻韶華傾負,卻不知道青春易逝,再無少年之時。

同學們,什麼叫吃苦?

當你抱怨自己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請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窮孩子,他們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凍著腳丫,啃著窩窩頭的情形;請想一想幾十年如一日起早貪黑的我們的老師們;請你對比一下那些透支著體力卻依舊食不果腹的打工者!

在有空調的、有熱水喝的教室裡學習能算吃苦?在有空調、能洗熱水澡的寢室裡休息算是吃苦?在有爸媽當“太子伴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你能算吃苦?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你來隨州二中幹什麼?你來這兒就是來刻苦學習的,就是來拼個好前程的,不是來荒廢時日揮灑青春的。

去年考上清華的張甜柳寒假回母校來看望老師的時候說道,沒有高中三年拼命的我,今天我怎麼能夠和來自北上廣深的優秀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聆聽中國最優秀的教授講課;怎麼能夠有資格和他們一道徜徉在水木清華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想來這三年的苦真沒有白吃,這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同學們,若想成為非常之人必須學會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就是刻苦!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是啊,如果你優秀,你便擁有了大把的選擇機會,否則你只能被迫謀生。

李嘉誠也這樣說:“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機會。”

同學們,有機會,才會成功,才會有未來啊!

可能有的同學會問,我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嗎?我的回答是:“我說來不及,你就不學了嗎?”我們應該把重心從問“來不來得及”轉到用功學習上來。有時候你想的越多,越什麼事都幹不成。認準目標就靜下心來幹,總會有結果。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無論是高一、高二的,還是高三的同學們,不要問什麼時間夠不夠,什麼基礎行不行。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你要從現在開始吃苦,開始用功。

40歲的柳傳志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締造了聯想集團;大學聯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考上北大並打造了“教育航母”--新東方;經過兩次創業失敗的馬雲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書寫了電商傳奇,改變了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

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們不僅要有高三無假期的心理預期,更要有高中無假期的鏗鏘誓言!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最後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奮力拼搏,不負春光,不負自己!同時也祝我們二中虎年吉祥、大學聯考大捷!謝謝大家!

高中青春勵志的演講稿: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一位青年教師關於青春的勵志演講稿

大家好!

如果說人生是五彩繽紛的田野,那麼青春就是其中最絢麗的一束太陽花,她孕育著春天的勃勃生機,嚮往著盛夏的熱烈奔放,期盼著秋天的碩實累累,翹望著冬天的恬靜厚重。詩意的浪漫和激情被青春詮釋淋漓精緻,飛揚的時尚和奮鬥的艱辛被青春演繹的美奐絕倫。當青春深深地擁抱時代,默默地融匯事業,它就是一座照亮人生前行的絢麗燈塔,無論雨雪風霜,還是坎坷路長,青春的歌謠都會響徹耳畔,催動著人生浩浩湯湯,奔向理想的高山。

朋友,當你面對學生求知若渴的眼睛時,當你目視孩子們天真可愛的面龐時,當你走上神聖的講臺時,你想到了什麼?——民族的發展,祖國的昌盛,孩子的未來……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應該思索的。但此時此刻,年輕的你是否想到了你自己,想到自己肩上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想到了如何讓自己的青春更加美麗?

剛畢業時,滿懷理想、滿腔熱血踏上工作崗位。時光匆匆,轉眼間已走過二十年從教生涯。回望過去歲月的點點滴滴,細數往昔故事。在無數個平平凡凡的日子裡,給我帶來無限的驚喜與陶醉。我驚喜,驚喜課堂上那高高舉起的小手,驚喜辯論中那爭先恐後的搶答,驚喜孩子們取得進步後對我的傾訴;我陶醉,陶醉作業本上那對我筆跡和語言的模仿,陶醉孩子們在操場上的無憂無慮的歡歌,陶醉校園內孩子們那親密無間的笑語。我時常為自己是一名教師而自豪,為清泉中學全體教職工上下一心、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精神而喝彩,為學生奇思妙想、色彩繽紛的作品而歎服,更為冠縣的教育事業而祝福。

在教學的旅途上,我不斷地努力奮鬥,對教師的含義也有更深刻地認識。每次站在講臺上,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純潔的眼睛,我就會感到“老師”這兩個字的份量。在這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是多麼神聖。教師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這些純潔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麼是為人師表,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努力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讓自身的知識與時俱進,不斷地創新。於是我的書桌上就多了些教育專著,教育教學雜誌,讀讀、摘摘,博採他山石,琢為自家玉。平時,常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聽課,聽講座,學寫論文,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

當我登上那講臺,不,應當是舞臺,我似乎覺的兩側的紫色帷幕正緩緩的拉開。最富有生氣的戲劇就要開始了。最令我興奮的是這戲劇擁有一群忠於自己的角色的演員——我的學生們!這戲劇也許是世間最長的了,為此,我願做一名熱情的報幕員,向觀眾宣佈:X X 班的戲劇開始了!我想,我還應該是一名合格的導演。我渴望匯出充滿時代氣息的戲劇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它的主調;理解,友愛,開拓,創新應當是它的主要內容;愛著這個集體和被這個集體愛著是它的主要故事。作為導演我將要精心設計出生動的情節,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獻給所有的演員。我也心甘情願地做一名配角,盡我的力量成為主角服務、效勞。不僅如此,我還要做一名最虔誠的觀眾,為演員們精誠的演出微笑,流淚,鼓掌,吹呼。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雖然我們不指望能培養出多少“牛頓”和“愛迪生”,但也絕不能讓“牛頓”和“愛迪生”在我們的手中埋沒。是啊,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既然選擇了講臺,就選擇了默默奉獻,我無怨無悔。這裡有我的追求,這裡有我的愛。我甘願守候在那方“黑土地”,用三寸長的“白鏵犁”耕耘歲月,讓自己的青春在愛的奉獻中閃耀!

朋友,青春是美好的,也是平凡的。“潤物細無聲”的細雨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片熱情,一片不求回報的熱情;“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真情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顆真心,一顆晶瑩純潔的真心。 我雖沒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著,沒有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也沒有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超然物外,但我可以用我的青春與熱血,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如今,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人人奔錢看,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往往是兩袖清風,囊中羞澀。雖說我們不具備金錢的富有,但我們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誰能像我們一樣,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美麗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就能撥動一個個美妙的心絃,就能帶給他們無限歡樂?!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事業默默的耕耘中,我體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每個教師節一封封熱情洋溢的信,一張張飽含謝意的精緻卡片,雪片似的從四面八方飛到我的身邊。我的心裡總是綴滿了驕傲與自豪。我在心底裡默默發誓,不為別的就為這些天真無邪的學生,我也要把工作幹好,不求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不求涓滴相報,但求今生無悔。我願“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終有一天,我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用自己的青春為孩子撐起一汪最平靜的避風港灣。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興。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一定會竭盡全力把書叫教好!如果我的學生是蜜蜂,我甘當採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學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護花的綠葉;如果我的學生是幼苗,我一定當好稱職的園丁;如果我的學生是衛星,我一定當好把他們送上萬裡征程的火箭;如果我的學生是火箭呢?我一定當好一名火箭兵,用我瘦弱的肩膀,頂著他們踏上輝煌的前程。

朋友,奉獻是神聖的,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奉獻;火熱的生活需要我們奉獻;千百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需要我們奉獻。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期盼著你的奉獻,朋友們,憑著歲月賜給我們的年輕臂膀和滿腔熱情,伸出你年輕的雙手,擎起希望的火炬,為了始終不渝的理想,為了一生所鍾愛的教育事業,劈風斬浪,努力奮鬥,走向輝煌的明天,讓青春在激情中盪漾,讓青春在奉獻中飛揚,讓理想--在奮鬥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