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人物

成功人生六大基礎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一個良好的基礎素質,是追求成功的快捷路徑。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的成功人生六大基礎,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成功人生六大基礎

成功人生六大基礎篇(一)

一、淵博的知識,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

知識就是資源,知識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成功人生的基礎。由於世界資本形態經過商業資本、工業資本、金融資本以後,進入知識資本時代了。在這個時代,誰擁有更多的知識,誰就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宰權。在知識經濟時代,規定權力與財富分配的遊戲規則已經改變。正如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說,知識資本最終將導致“世界財富的一次大轉移”,轉移到知識資源掌握者手中。財富的含義,也正在從諸如黃金、貨幣或者土地之類的有形資產逐步轉移到無形的知識上。即誰擁有更多的知識,誰就會擁有更多的財富。由此也就決定了擁有知識的人,其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更容易。比如,擁有技術發明創造的人,只要將其產業化,很快就會功成名就,財富無限。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是這樣成功的,求伯君憑藉WPS起家成功,王永民憑藉王碼輸入方法成功,王選更憑藉北大方正系統成功。而出身苦寒的湖南人文一波,在讀完研究生以後取得了發明專利,然後出任北京桑德環境技術發展公司總經理,使其企業每年以20倍的速度增長,短短四年時間就成為國內具有較強實力的環保企業集團。而餘秋雨更靠淵博的知識成為現代文化大師,被譽為巴蜀鬼才的魏明倫一樣也是憑藉其淵博的知識成為著名文化人的。在我們策劃界,王志剛靠策劃地產出名,他在房地產方面的知識就非常淵博。而葉茂中則靠策劃廣告在業界出名,又在整合營銷方面獨出奇招,毫無疑問,他在廣告與整合營銷方面的知識就很廣泛。

二、超人的膽量,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機遇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這裡的“有準備”雖然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其見識和膽略是最基本的素質。根據美國一家公司對世界上100位成功人士的調查,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素質,這就是膽識。當然,超人的膽識是建立在廣博的知識、熟悉的產業、觸類旁通的思維等基礎之上的。所謂見多識廣也是這個道理。你首先必須有足夠的見識,才能有足夠的膽量。在此基礎上你的見解才會高明,你才有辨別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你也才有識別陷阱和機遇的水平。而有見識和膽略的人才可能抓住機遇,缺乏見識和膽略的人,即使機遇頻頻向他招手,他也會視而不見,就算看見了也不會抓住。而有膽識的人,當機遇不在時會尋找機遇,機遇到來時會發現機遇,發現機遇後就會抓住機遇。這就是渴望成功的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成功人生的基本素質。超人的膽量也意味著要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情,比如,第一個做中國富豪榜排名的胡潤——就是一位從英國來到中國的青年,他1990年就來到中國,通過觀察,開始做中國富豪排行榜,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讓他名利雙收。應該說他也經歷了三個過程:好奇——興趣——專業。他也是靠做中國富豪榜起家的。而且連續搞了五年,成為了一個權威的品牌。

三、獨特的眼光,所謂獨特的眼光,就是比一般人的眼光獨到一點,特殊一些,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看見商機,在一般人發現不了的行業發現機會。按佛學的說法就是“慧眼”,也即是說要有智慧的眼光,才有可能發現事物的本質特徵,才能走上創造財富的道路。比如,國騰集團的創始人何燕,早在1995年磁卡公用電話正在風行的時候,就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我國公用電話的弊端——磁卡電話必然要被淘汰,未來將是IC卡電話的天下,於是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從生產IC卡電話起家,很快就拓寬了市場,做到了這個行業的第一把交椅。如果說擁有高新技術或者創造發明的知識分子容易成功的話,那麼,擁有人文知識或者社會科學的知識分子一樣能夠獲得成功。這也就看你有沒有智慧的眼光,能不能夠從智業的角度去發現成功的途徑,去選擇成材的職業,去找到創造財富的機遇。廣義的智業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諮詢、策劃等所有提供智力成果與服務的部門和產業。能夠在智業領域大顯身手的有資訊服務業、諮詢服務業、企業策劃業、人力資源培訓業、市場調研業等。只要能夠在這些專業領域發現一點商機,也就踏上了成功人生的創富之路。

四、冒險的精神,大凡成功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沒有風險的。應該說,風險越大,利潤就越大。縱觀現在不少的財富英雄,沒有那一個是沒有冒過風險的。只有透過風險抓住財富的人,才是成功的先行者。有位富翁說過,哪裡有風險,哪裡就有商業利潤。從某個角度講,風險也就是機遇,凡是充滿財富的商業機遇,都是隱藏在風險的陰影之中的。當然,冒險不是冒進,冒險是勇氣的外在表現,而冒進則是純粹的蠻幹和瞎幹。古時候,有個樵夫遇到一位哲人,就問他:先生,請你告訴我,什麼是冒險,什麼是冒進。哲人想了想,指著樹木深處的一個洞說,假如那個洞裡有黃金,你要到洞裡去得到它,而這個洞又是一個狼洞,那麼你就是在冒險;如果這個洞是一個虎洞,那麼,你就是冒進。如果這個洞裡沒有黃金,只有乾柴,那麼即使是一個狗洞,你要進去得到它也算是冒進。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冒險是一種經過危險可以得到,並且是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的行為;而冒進則是經過危險也根本不可能得到,或者雖然得到了但對自己意義不大的行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如,一個職員進入老闆辦公室,開門見山地要求增加薪水,就是一種冒險。結果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得到加薪,一種是要求被拒絕。但至少值得,因為“沒有冒險,就沒有加薪。”再如,有些人放棄穩定的工作,轉做一份收入較低但有更加光明前景的職業,也是一種冒險。結果也是要麼失敗,要麼成功。香港富豪霍英東總結他成功的祕訣就是:“能為人之不能為,敢為人之不敢為,即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實際的生活中,他也就是這樣憑藉著自己敢於冒險而不是冒進的精神,由一個渡輪的加煤工逐漸成為香港的超級富豪的。

五、快捷的行動,目前比較時髦的說法就是“心動不如行動。”如果一個人

老是羨慕別人如何發財了,如何成功了,而自己永遠只是唉聲嘆氣,或者羨慕而已,那麼,也永遠不可能獲得成功。巴斯德有句著名的哲言說:“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與你一次次擦肩而過的,你卻無緣一睹芳顏的時候,不要沮喪,不要老羞成怒,好好想想,你準備好了嗎?”當然,準備好了的目的就在於快速地行動,捕捉商機貴在立即行動,創造財富也貴在快捷出擊。如果經常坐而論道,久議不決,決而不做,也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雖然行動了不一定成功,但要想成功就必須快捷地行動。比如,早先投資股票生意的人,幾乎人人都獲得了鉅額的利潤,而有些以為股票能夠升值的人,卻在別人將原始股票送上門來的時候,還想方設法地拒絕和推脫,後來看到別人賺了錢又後悔不迭。而每當股市發行新股票的時候,也有不少人老是說東道西,沒有任何買賣的行動,一旦別人賺到了錢的時候,又老是埋怨自己沒有下手。這樣“只有心動沒有行動”的人,是永遠也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抓住機會——什麼是機會?機會就是立即去幹你想幹的事!只要你像街頭巷尾那些為了生存而戰鬥的小攤小販一樣執著,只要你像那些萬眾一心的安利員工一樣充滿鬥志,只要你像保險業務員那樣百折不饒,不斷地行動,行動,再行動,將你手裡正在做的事,堅決地徹底地做到底,絕不言敗,絕不放棄!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成功的目標離你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六、創新的能力,這個範圍比較廣泛,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經營創新等等各個方面。只要具備了某一種創新能力,也就可以成為成功的人士了。比如某項新技術或者新產品的發明創造者,某項管理模式或者經營模式的創造者,就可能是這個領域比較成功的名人或者偉人。如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錢學森、楊振寧等著名的科學家;前幾年流行的A管理模式的創造者劉光起,近年崛起的房地產經營商王石、破產專家曹思源、股份制企業專家劉紀鵬、經濟學家魏傑、策劃專家王志剛等,就是在某一領域具有創新能力的名人,自然也就是我們經常引以為例的楷模。而創新的能力,首先表現在觀念的超前,要有超前的觀念才能引導超前的行動;二是要敢為天下先,敢為人之先,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業,才能引領先機,獲得成功。三是經營上要獨闢蹊徑,製造奇招,出奇制勝。要能夠按常規說的那樣,水路不通走旱路,另闢新徑找出路。四是厭舊而喜新,不斷超越自我,挑戰自我,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成功人生六大基礎篇(二):成功人士成功的習慣

第一個習慣:懂得做人

會做人,別人喜歡你,願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怎麼讓別人喜歡自己呢?好的企業領導者都習慣於能真誠地欣賞他人的優點,對人誠實、正直、公正、和善和寬容,對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關心與興趣。

典型案例:臺灣著名企業家張忠謀在黑金橫行的社會大環境下依然從來不走後門、不走政商關係,更拒絕鑽法律漏洞,贏得企業界和民眾的極大尊重,官員也因此從來不敢故意刁難他的企業。

第二個習慣:善於決策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企業經營方案總是不止一個,決策就是要對各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然後選擇一個最佳方案。企業領導者的價值在於“做正確的事情“,同時幫助各階層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確“。

典型案例:四川長虹總裁倪潤峰1996年率先拿起價格武器將彩電大幅降價,從而確立國產彩電的主導地位,正是看準市場、果斷決策的典型。

第三個習慣:相信自己

成功的企業領導者都有很強的信心,他們既會在自己內心裡相信自己,也會在公眾面前表現出這種自信心。成功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慾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

典型案例:英特爾總裁葛洛夫認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堅持與自信成就了英特爾今天的偉業

第四個習慣:明確目標

什麼是領導?什麼是領導力?世界級企管大師班尼士下了個定義:“創造一個令下屬追求的前景和目標,將它轉化為大家的行為,並完成或達到所追求的前景和目標。“企業領導者們知道,要使員工能奉獻於企業共同的遠景,就必須使目標深植於每一個員工的心中,必須和每個員工信守的價值觀相一致;否則,不可能激發這種熱情。 典型案例:有“神奇教練“之稱的米盧蒂諾維奇已經創造紀錄,他所帶的每支隊伍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打進世界盃的決賽圈。

第五個習慣:充滿熱忱

熱忱有時候比領導者的才能重要,若二者兼具,則天下無敵。產生持久的熱忱方法之一是定出一個目標,努力工作達到這個目標,而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再定出另一個目標,再去努力達到。這樣做可以提供興奮和挑戰,如此就可以幫助個人維持熱忱而不墜。

第六個習慣:頑強精神

如果說有一種素質幾乎為所有的成功企業領導者所擁有的話那就是頑強精神。所謂頑強,並不是達到愚蠢地步的頑固,它是一種下決心要取得結果的精神。在管理實踐中,作為一個領導者,你手下的人都希望領導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只有你的競爭對手希望你放棄這種精神。

第七個習慣:重視人才

企業最好的資產是人,企業領導者的美德在於挑選好的合作伙伴。充當伯樂,選一個適合的人,比選一個優秀的人來得重要。除了專業所必備的素質之外,他們找人要看3種東西:一是必須精力充沛。有精神、有氣派,這樣的人可以走長途,可以感染人,適應變動。二是要正直。考慮個人利益的同時,能夠考慮到公司的利益。三是要有智慧和膽識,有進行思考的能力和魄力。

典型案例:“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都是識人用人的經典例子

第八個習慣:充分授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所以,作為一個企業領導必須學會把權力授予適當的人。授權的真正手段是要能夠給人以責任、賦予權力,並要保證有一個良好的報告反饋系統。

典型案例:美國前總統里根是一個出名的放任主義者,他只關注最重要的事情,將其它事情交給手下得力的人去負責,自己因此可以經常去打球、度假,但並不妨礙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第九個習慣:激勵團隊

組織起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一件非常艱難和重要的事情。激發起他們的熱情,挖掘出每一位團隊成員的聰明與潛力,並將他們協調起來,是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個企業領導人必須是一個能激發起員工動力的人。管理:主管魅力引導團隊發展

第十個習慣:終生學習

衡量企業成功的尺度是創新能力,而創新來源於不斷的學習,不學習不讀書就沒有新思想,也就不會有新策略和正確的決策。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正是終生學習的最佳寫照。

第十一個習慣:持續創新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的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是:如果你停步不前,你就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這一點對於任何領導或公司都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滿足於現狀,你就喪失了創新能力,而創新是人類發展的主要源泉。具有創新頭腦的人是不怕變革的。

典型案例:耐克不斷改進自己的運動鞋,以適應人類行走和奔跑的需要;不斷尋找為當時年輕人所接受的明星作為代言人,希望永遠被認為是“酷“的代名詞,沒有持續創新,已有幾十年歷史的耐克就會被年輕一代拋棄。

第十二個習慣:架構關係

一個好的企業領導者習慣於架構關係。他們知道,關係已成為人際中個人成長、企業成事的重要條件與資源。關係就如同網路,構架起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企業與客戶、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動。為了企業的發展,任何一個領導者都缺少不了“關係管理“。

典型案例:西方國家的大企業常常邀請其它大企業的管理者加入自己的董事會,不僅拓寬了眼界,而且在經營管理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助力。

第十三個習慣:抓住機會

每個人都被機會包圍著,但是機會只是在它們被看見時才存在,而且機會只有在被尋找時才會被看見,關鍵在於你如何認識機會,利用機會,抓住機會和創造這些機會。

第十四個習慣:有效溝通

鄰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是管理藝術的精髓。比較完美的企業領導者習慣用約70%的時間與他人溝通,剩下30%左右的時間用於分析問題和處理相關事務。他們通過廣泛的溝通使員工成為一個公司事務的全面參與者。

第十五個習慣:經營未來

成功的企業領導人都懂得,未來是屬於那些今天就已經為之做好準備的人。他們用20%的時間去處理眼前那些大量的緊要事情,這只是為了眼前的生計;而把80%的時間留給那些較少但很重要的事情,抓住重點,這是為了未來。

第十六個習慣:贏得擁戴

一個企業領導人的夢想不管如何偉大,假如沒有擁戴者的認同與支援,夢想仍然只是夢想。要贏得擁戴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認同我們的擁戴者,並找出他們共同的渴望是什麼?假如說領導人需要具備什麼特殊天賦的話,那就是感受他人目的的能力。

第十七個習慣:勇於自制

具有高度的自制力是一種最難得的美德。熱忱是促使你採取行動的重要原動力,而自制力則是指引你行動方向的平衡輪。在管理活動實踐中,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功。

典型案例:深圳萬科總裁王石1992年時針對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低於40%的不做的暴利心態,提出萬科“高於25%的利潤不做“的口號,如今萬科還健康地活著,當年眾多追逐暴利的企業則大部分已死掉。

第十八個習慣:培養領導

最成功的領導者是那些把工作授權給別人去做的人,是把下屬培養為領導者的人,是把領導者變為變革者的人。

典型案例: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培養了兩大少帥:楊元慶和郭為,使集團的事業後繼有人、基業長青。

第十九個習慣:注重家庭

比較完美的企業領導者常把家庭比作登山的後援營地。他們在籌備後援營地(家庭)上所花的時間,絕不能少於實際登山(幹事業)的時間,因為他們的生存、登山的高度,常常與後援營地是否牢固和存糧是否充足有關。這些企業領導者還懂得,全面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他們往往在幹事業的同時,能夠兼顧家庭,珍惜幸福的婚姻。

第二十個習慣:經營健康

許多立志要成功但最後壯志難酬的企業領導人,往往是因為不能戰勝一個最大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自己不健康的身體。美國管理界流行著一個觀點:不會管理自己身體的人亦無資格管理他人,不會經營自己健康的人就不會經營自己的事業

標籤:六大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