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人物

用算術核算你的人生

人生是一種自我經營過程。要經營就要講運算,人生是離不開加減乘除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用算術核算你的人生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用算術核算你的人生

用算術核算你的人生

人生需要用加法

人生在世,總是要追求一些東西,追求什麼是人的自由,所謂人各有志,只要不違法,手段正當,不損害別人,符合道德倫理,追求任何東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奮工作,奮力拼搏為的是升職;有的人風裡來雨裡去,吃盡苦頭,為的是增加手中的財富;有的人“頭懸樑、錐刺股”發奮讀書是為了增加知識;有的人刻苦研究藝術,為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為的是增加才能;有的人……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豐富多彩。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鼓勵個人用自己的雙手,增加人生的價值和內涵,使人生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實。加法人生的原則是提倡公平競爭,不論在物質財富上還是在精神財富上勝出者,都應給予鼓勵。加法人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

人生需要用減法

人生是對立統一體。哲人說人生如車,其載重量有限,超負荷執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面。人的生命有限,而慾望無限。我們要學會辨證看待人生,看待得失,用減法減去人生過重的負擔。否則,負擔太重,人生不堪重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叫高仁鎮,後改成了高士其,有些朋友不解其意,他解釋說: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錢。高士其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50年,創作了500萬字的科普作品。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國之父,他在第二屆總統任期屆滿時,全國“勸進”之聲四起,但他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堅持卸任,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減法,至今美國人民仍自豪於華盛頓為美國建立的制度。他們的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去玩味和思考。

人生需要用乘法

人生的成功與否,與個人努力有關,更與機遇有關。哲人說,人生的道路儘管很漫長,但要緊處就那麼幾步。對於人生而言,奮鬥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機遇也是十分關鍵的。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時幾次、幾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奮爭能抵得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幾十年的奮爭。從這一意義上講,在關鍵時刻把握住人生就實現了人生的乘法。比爾·蓋茨在人生關鍵時刻選擇了微軟,這一選擇為他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假如他當初不選擇這一行,他完全可能變成一個普通的人。魯迅當初是學醫的,假如他不改行從事文學創作,他完全可能成為一名普通醫生,也就沒有作為文學巨匠的魯迅了。人在關鍵時刻,常要勇氣、認真和耐心,道路選準了,奮鬥才會有應有的回報,人生的光環隨之而來。

人生需要用除法

有人曾寫下一個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程度=目標實現值÷目標期望值。也就是說,在目標實現值固定的前提下,目標期望值越高,幸福程度越低,而期望值越低,幸福程度越高。我們平時所說的“知足者常樂”也包含這種意思。依我看,人生不能寄期望值過高,樹立理想是必要的,但樹立的理想過於遠大,超出了自己的自身能力和條件,那是十分有害的,這樣容易造成人生的目標期望值和實現值反差太大,使人產生自卑感、失落感。去年暑期,我的鄰居家的孩子以較高的分數考取了一所重點大學,出人意料的是此學生大哭一場,此後一直悶悶不樂,原來他的奮鬥目標是考取清華或北大,但此目標沒實現,從而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看來,人生的除法法則確實在發揮作用,人生的期望值太高,很容易對人產生傷害。

與樹立人生遠大目標而言,人生樹立“近小”目標也是有其現實意義和科學因素的,這就是人生除法對我們的啟示。

人生“算術”

人生有四筆帳,是否會算,其結果大相徑庭。

² 時間(成功人生最寶貴之財富)賬

明代人唐伯虎《七十詞》曰:“人生七十古稀,我今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到七十歲時才“算賬”,為時已晚;停留在人生短促、命運坎坷、事業無成的慨嘆上,格調不高,但其“惜時”之鑑不無可取之處。

左算右算,算得最細的是美國人。他們有兩種演算法,一是以60年計,共21900天,其中睡眠20xx年,吃飯6年,穿衣梳洗5年,路途(含旅行)5年,娛樂8年,生病3年,打電話1年,照鏡子70天,擤鼻涕10天;只剩下8年285天做事情,不到總時間的1/7。第二種是取耗時的平均值:看電視、上網等20xx年,內容6成為凶殺、色情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排隊1.5年;因交通堵塞浪費時間2.4年;打電話聊天浪費時間1年;因對方無人接電話而空耗0.5年;賭博1.8年;參加競選、投票、遊行3年;找東西1年;看五花八門的廣告2年;拆看郵寄廣告0.8年;打官司3年;家庭爭吵1.2年,總計無謂消費時間達30餘年之久(每天以有效時間8小時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不管哪種演算法,均告誡人們要惜時如金,不要虛擲光陰。

既“精打細算”而又明示惜時辦法的是德國詩人歌德。有一次,歌德看到兒子的筆記本上寫著:“人生在這裡有兩分半鐘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嘆息/半分鐘愛/因為在愛的這一分鐘中間/他死去了。”歌德看到兒子摘抄這樣玩世不恭、消極頹廢的詩很擔心,於是寫了一首詩贈給兒子:“一個鐘頭有60分/一天就超過了一千/小兒子,要知道這個道理/人能夠有多少貢獻!”這才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雷巴柯夫強調說:“時間是一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又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人生“算術”典型解讀

最會算時間賬並付諸行動的有兩個典型:

一是宋代詩人陸游,他規定自己“日課詩一首”,鐵板釘釘,雷打不動,堅持下來,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詩,成為“最高產詩人”。

還有一個是日本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他在美國留學時規定自己“每天一項發明”,其方法很特別:每天從字典中任選3個詞,組合一個“新東西”。他發明的“可以發聲的多國語言翻譯機”以1億日元賣給日本夏普公司。孫正義說“每天一項發明”是他成功的“祕訣”。

看來成功屬於會算又會做的人。

² 幸福(理想人生之嚮往)賬

歷來有“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的聯語,睿智者將其演繹為一道算式:

幸福程度=目標實現值÷目標期望值。

顯然,目標期望值越高,幸福程度越低;目標期望值越低,幸福程度越高。試看一個目標期望值過高的人,“終日忙碌只為飢,剛得飽來又思衣;衣食俱得雙足份,房中又少美貌妻;有了三妻並四妾,頭無紗帽被人欺;六品五品嫌官小,四品三品還覺低;當朝一品做宰相,又想面南稱皇帝……”慾壑難填,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也就永遠無快樂可言了。

幸福是一種感覺,不管你擁有的是多是少,你感覺幸福就是幸福。“寒窯雖破能蔽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可是,有個億萬富翁,醉醺醺地倒在紐約街頭,別人問怎麼不回家,他說:“我沒有家。”別人指著不遠處他的一幢豪華大樓說:“那不是你的家嗎?”他說:“那……那是房子。”是的,人是要生活在情感世界裡的,沒有情感世界,宮殿即廢墟,綠洲即荒漠,連幸福影子也找不到。

人生之旅難免挫折,這又需要另列“算式”。林語堂先生認為:“現實—夢想=禽獸;現實+夢想=心痛;現實+夢想+幽默=智慧。”其意思是,人若僅滿足於今天的享受而無明天的夢想,則與動物無異;若是夢想做一件事(如生意)結果遇到挫折而失敗(如破產),當然心痛;在現實的支援下,用幽默感把夢想調和起來,才是真正的智慧,例如在現實與夢想發生衝突時,如果幽他一默,便會少去許多煩惱。

還有一種“算”法也頗耐人尋味:健康是“1”,名譽、金錢、地位、知識、愛情、友情等都是“1”後排列的“0”。有了“1”,這個數就很大;沒有“1”(即失去了健康),後面的名譽、金錢等再多也是“0”。

有人進一步計算:“健康長壽=(情緒穩定+合理營養+生活規律)÷(懶惰+酒+煙)。”分母越大,分數的值越小,怎能不細細算計?

² 事業(無悔人生之追求)賬

詩人說,青年是藝術的,一件一件地創作;中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築;老年是歷史的,一頁一頁地翻閱。青年時不“創作”,中年時不“建築”,人生史冊空空如也,到老年“翻閱”時,必定悔之莫及。獲得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化學競賽金牌的汪深的“創作”公式是:

(刻苦學習+適當娛樂)×不斷進取+不論成功與失敗=無悔的人生。

這道“子公式”是根據兩道“母公式”列出的:

1、成功=艱苦努力+正確方向+少說空話(受因斯坦)。

2、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愛迪生)。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在校時差別不是很大,可是畢業後,20xx年20xx年下來就天懸地隔了。其原因何在?一位教授列出“10—9=?”這個算式並作講解,令人茅塞頓開。他以打保齡球為喻,每局10個球,每一個球甲得10分,乙得9分,其差距決不是“1”,因為得10分的要加下一個球的得分;如果下一個球又得10分,總共是20分;如果每個球都打10分,一局總共是300分。這也許太難,但高手得270、280分的常有。如果像乙那樣每個球都少一分,一局最多隻能得90分;10與9的差距就變成了270或280與90的差距。在校時兩人是10分與9分之差,畢業後甲依然10分10分地幹,乙依然9分9分地幹,時間一長,豈不是與上述打保齡球的結局一樣?

² 德行(完善人生之品味)賬

冰心說:“一個人應該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與此“花”率相映成趣的是豐子愷的“鼎”論:“圓滿的人格像一個鼎,真、善、美好比是鼎之三足。對一個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脈,真是骨骼,三者支撐起一個大寫的人。”冰心接著算了一筆性別賬:“世界上如果沒有了女人,就失去了5/10的真,6/10的善和7/10的美。”“花”論明示人生的三個要素,“鼎”論闡述人生的三個支柱,均切中肯綮;至於關於女性的“明細賬”,箇中韻味,亦頗耐人細品。

婚姻是永恆的主題,也應恰當地“核算”。有人說,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這一演算法是頗具匠心的:兩個“1”的簡單相加,顯然不及兩個“半球”合為“一”體,這是家庭美德方面的。個人品德方面也應會“算”,例如一個人對自己應有正確的估計,托爾斯泰的“算式”是:“一個人的價值=實際才能÷自我估計。”自我估計越高,實際價值越低,不言而喻。

最後讓我們引用喬羽的《算盤歌》作結語:“下面的當一,上面的當五。一盤小小算珠,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哪家貪贓枉法,哪家潔白清苦,俺叫你心中有個數。三下五去二,二一添作五,天有幾多風雲,人有幾多禍福,君知否——這世界缺不了加減乘除。”此歌雖未能涵蓋上述四筆賬,但其末句依然可以為本文點題。

人生是一種自我經營過程。要經營就要講運算,人生是離不開加減乘除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用算術核算你的人生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用算術核算你的人生

人生需要用加法

人生在世,總是要追求一些東西,追求什麼是人的自由,所謂人各有志,只要不違法,手段正當,不損害別人,符合道德倫理,追求任何東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奮工作,奮力拼搏為的是升職;有的人風裡來雨裡去,吃盡苦頭,為的是增加手中的財富;有的人“頭懸樑、錐刺股”發奮讀書是為了增加知識;有的人刻苦研究藝術,為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為的是增加才能;有的人……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豐富多彩。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鼓勵個人用自己的雙手,增加人生的價值和內涵,使人生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實。加法人生的原則是提倡公平競爭,不論在物質財富上還是在精神財富上勝出者,都應給予鼓勵。加法人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

人生需要用減法

人生是對立統一體。哲人說人生如車,其載重量有限,超負荷執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面。人的生命有限,而慾望無限。我們要學會辨證看待人生,看待得失,用減法減去人生過重的負擔。否則,負擔太重,人生不堪重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叫高仁鎮,後改成了高士其,有些朋友不解其意,他解釋說: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錢。高士其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50年,創作了500萬字的科普作品。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國之父,他在第二屆總統任期屆滿時,全國“勸進”之聲四起,但他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堅持卸任,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減法,至今美國人民仍自豪於華盛頓為美國建立的制度。他們的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去玩味和思考。

人生需要用乘法

人生的成功與否,與個人努力有關,更與機遇有關。哲人說,人生的道路儘管很漫長,但要緊處就那麼幾步。對於人生而言,奮鬥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機遇也是十分關鍵的。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時幾次、幾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奮爭能抵得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幾十年的奮爭。從這一意義上講,在關鍵時刻把握住人生就實現了人生的乘法。比爾·蓋茨在人生關鍵時刻選擇了微軟,這一選擇為他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假如他當初不選擇這一行,他完全可能變成一個普通的人。魯迅當初是學醫的,假如他不改行從事文學創作,他完全可能成為一名普通醫生,也就沒有作為文學巨匠的魯迅了。人在關鍵時刻,常要勇氣、認真和耐心,道路選準了,奮鬥才會有應有的回報,人生的光環隨之而來。

人生需要用除法

有人曾寫下一個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程度=目標實現值÷目標期望值。也就是說,在目標實現值固定的前提下,目標期望值越高,幸福程度越低,而期望值越低,幸福程度越高。我們平時所說的“知足者常樂”也包含這種意思。依我看,人生不能寄期望值過高,樹立理想是必要的,但樹立的理想過於遠大,超出了自己的自身能力和條件,那是十分有害的,這樣容易造成人生的目標期望值和實現值反差太大,使人產生自卑感、失落感。去年暑期,我的鄰居家的孩子以較高的分數考取了一所重點大學,出人意料的是此學生大哭一場,此後一直悶悶不樂,原來他的奮鬥目標是考取清華或北大,但此目標沒實現,從而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看來,人生的除法法則確實在發揮作用,人生的期望值太高,很容易對人產生傷害。

與樹立人生遠大目標而言,人生樹立“近小”目標也是有其現實意義和科學因素的,這就是人生除法對我們的啟示。

人生“算術”

人生有四筆帳,是否會算,其結果大相徑庭。

² 時間(成功人生最寶貴之財富)賬

明代人唐伯虎《七十詞》曰:“人生七十古稀,我今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到七十歲時才“算賬”,為時已晚;停留在人生短促、命運坎坷、事業無成的慨嘆上,格調不高,但其“惜時”之鑑不無可取之處。

左算右算,算得最細的是美國人。他們有兩種演算法,一是以60年計,共21900天,其中睡眠20xx年,吃飯6年,穿衣梳洗5年,路途(含旅行)5年,娛樂8年,生病3年,打電話1年,照鏡子70天,擤鼻涕10天;只剩下8年285天做事情,不到總時間的1/7。第二種是取耗時的平均值:看電視、上網等20xx年,內容6成為凶殺、色情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排隊1.5年;因交通堵塞浪費時間2.4年;打電話聊天浪費時間1年;因對方無人接電話而空耗0.5年;賭博1.8年;參加競選、投票、遊行3年;找東西1年;看五花八門的廣告2年;拆看郵寄廣告0.8年;打官司3年;家庭爭吵1.2年,總計無謂消費時間達30餘年之久(每天以有效時間8小時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不管哪種演算法,均告誡人們要惜時如金,不要虛擲光陰。

既“精打細算”而又明示惜時辦法的是德國詩人歌德。有一次,歌德看到兒子的筆記本上寫著:“人生在這裡有兩分半鐘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嘆息/半分鐘愛/因為在愛的這一分鐘中間/他死去了。”歌德看到兒子摘抄這樣玩世不恭、消極頹廢的詩很擔心,於是寫了一首詩贈給兒子:“一個鐘頭有60分/一天就超過了一千/小兒子,要知道這個道理/人能夠有多少貢獻!”這才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雷巴柯夫強調說:“時間是一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又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標籤:核算 算術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