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人物

經歷苦難而成功的名人

苦難能夠雕琢你的堅韌與勇氣,當你衝破苦難,成功就在前方等著你。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經歷苦難而成功的名人,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歷苦難而成功的名人

經歷苦難而成功的名人篇1:貝多芬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晚上,在音樂名城維也納,一個歷史性的偉大時刻,銘刻在音樂藝術的輝煌史冊上。在這座講究禮儀的藝術之城,就是皇族駕臨,人們也不過行三次鼓掌禮,而在這個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干涉,也許這個掌聲會有十次、二十次…

這是一個何等恢巨集壯偉的場面!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時刻!在這裡,一部不朽的音樂傑作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樂壇上。

羅曼·羅蘭用激動的筆觸寫道:“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於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了我們”。

是的,當人們從這震撼寰宇的音響中甦醒過來,當人們從這歡樂之聲的轟鳴中站立起來,片刻沉默之後的暴發,竟壯觀得使皇族駕臨的威重禮儀暗然失色。人們狂熱地歡呼鼓掌,涕淚交流地湧上舞臺,向這位為人類鑄造出如此驚人的藝術傑作的大師奔去…

但是,有誰想像得到,這位偉大作品的作者,這位在音樂世界中創造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群峰的作曲家貝多芬,此刻卻背向狂熱的觀眾毫無所聞。當女低音歌唱家翁格爾拉著他的手轉過身時,他不是聽到,而是“看到”了聽眾強烈爆發的熱情。

雙耳失聰的作曲家激動得當場暈倒了…從這個驚心動魄的首演之夜開始,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向著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擴充套件著、延續著,以至於許多音樂藝術家竟然也急不擇詞地對這部鉅作加以熱情的讚美。

舒曼說:“我從來沒有象對這首交響曲那樣入了迷。”

經歷苦難而成功的名人篇2:桑蘭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國紐約,第四屆友好運動會的體操賽場。只是一次賽前訓練,只是一次偶然,桑蘭的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更為“著名”。讓桑蘭“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遠燦爛的微笑。17歲的花季,即使受傷的花朵依然美麗。

桑蘭的傷勢異常嚴重:第五-七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5%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美國的送護人員十分盡職:從長島拿騷縣醫療中心,到紐約市區最著名的蒙賽耐康復中心,醫療專家們拿出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藥品。

世人對桑蘭極為關切:當地聞知此事的美國有關官員和普通百姓絡繹不絕地前去探視,鮮花堆滿了桑蘭的病房;中國體操協會委託的監護人謝曉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蘭最痛苦的時候緊握住她的手;祖國人民更傾注了無盡的親情和關愛,十二億份遙遠的祝福飛越大洋彼岸……

但表現最出色的還是桑蘭:從她甦醒過來以後,她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17歲的小姑娘,17歲的純真的讓人慨嘆的微笑,征服了美國,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十個月後,傷情基本穩定的桑蘭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

這是一個更為漫長而艱苦的歷程。

桑蘭挺住了。她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與送護人員積極配合,由截癱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壓瘡、脊柱側變等併發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體位性低血壓已經緩解,名個關節保持著良好的活動度,肌肉力量開始恢復,輪椅已能自己搖出很遠;桑蘭的生活自理能力大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襪子和鞋,可以獨立進食、洗臉、刷牙、洗澡,正在學習英語,可以操作電腦,可以完成從輪椅到床的轉換……

當然,實際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轉換。她不再是一個體操運動員,甚至她也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是一個19歲的永遠微笑的姑娘,是一個與常人一樣對新生活充滿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現在是中國最著名的學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數學、語文、英語……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著人類文化知識的灌溉;她有著人天性中的善良,將社會各界贈給她的價值百萬元的各種康復器械和殘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轉贈給北京博愛醫院和更需要、更苦難的殘疾患者。

她是人道主義的慈善大使,以殘疾之軀奔波於祖國各地,在上海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炬,在深圳與施瓦辛格先生一起為智殘兒童募捐,她的事蹟感染著人們,一個服刑人員給她來信,一位不務正業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熱情回信和接待……

19歲的桑蘭,人生的美麗畫卷剛剛展開。她曾經跌倒過,她正在站起來。

中國的一位著名作家問過:永遠有多遠?19歲的桑蘭用她的人生經歷如此回答: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經歷苦難而成功的名人篇3:玄奘

唐朝時期,有一位著名和尚,在一座寺院中從小出家。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劈柴、打掃寺內衛生。做完早課,還要去寺後的市鎮購買寺中所需。每日勤勤懇懇、刻苦用功,就這樣在晨鐘暮鼓中,一晃十年過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有了一點閒暇時間,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他發現別人過得都很清閒,只有他一人整天忙忙碌碌。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買的也大多數是些比較輕便的東西。而十年來方丈一直讓他去寺後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行,回來時肩上自然多了很重的物品。於是,小和尚帶著諸多不解的心去找方丈,問:“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聲佛號,默默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大米從後山走來時,發現方丈正站在寺的後門旁等著他。方丈把他帶到寺院的前門,坐在那裡閉目不語,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當他們看到方丈時,一下愣住了。方丈睜開眼睛,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

幾個小和尚面面相覷,說:“師父,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的早一些呢?”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又因為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裡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鍊一個人的心志啊!”

幾個月後,寺裡忽然嚴格考核眾僧,從體力到毅力,從經書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於十年的磨鍊,所以在眾僧中脫穎而出,被選拔出來去完成一項特殊的使命。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的途中,雖水阻山隔,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求法的堅毅之光。

可見道路的艱難坎坷,並不是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礙,而是在面臨苦難時,能保持一顆正確的心態,才是最關鍵的。只有我們充分認識到苦難是一種取得成功的助力時,我們才會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障礙,從而取得最後的成功。

標籤:名人 苦難 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