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關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不妨找一些關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來看看,那麼關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

關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輸不起永遠別想贏

文/尋夢鄔萍

平庸者最愛品評天下,頭頭是道,彷彿他的觀念就是真理,彷彿這個世界失敗就是定律,每每看到身邊的朋友、公眾人物做什麼事業,從事了什麼生意失敗了,便大放厥詞“前車之鑑,此事不可為”,並且可以從幾十種角度論述“不聽我言,必遭慘禍”,所以安於現狀,裹足不前,成為害怕新生事物群體的代言人,怯弱,極其怯弱!

沒有一敗塗地覺悟的人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沒有百折不撓韌性的人如何志在天下!

電燈不是一次實驗就發明出來的,飛機也不是第一次就能飛得很好,無線電更不是一下子就覆蓋了整個地球,就算是孩子走路也要經歷過無數次跌倒,不讓孩子跌倒,就徹底剝奪了他走路的權利,不允許失敗,就徹底剝奪了自己成功的權利!

如果一個人的聚焦點是這個世界上太多的失敗,還沒有開始就認為不行,怎麼可能成功?恰恰相反,成功者的聚焦點永遠是成功,這個世界上有人能夠做到,所以我也行!同樣的事業,同樣的行業,同樣的環境,有人會腰纏萬貫,有人會傾家蕩產!差別在於自己。不要用無能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境況,不要用無知的言論去嚼舌從未涉足的領域。

眼中滿是別人的失敗就會屢屢受到打擊,眼中滿是別人的成功就會天天激勵自我。所有的結果都是內心自我期望的印證,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絕對不要期待天上掉下一位仙女美眉,帶著碩大的餡餅宣佈你是神選中的幸運兒。

成大事者必須經歷常人無法承擔的打擊與壓力,而後才能擁有一顆智慧豁達的心境,史泰龍為了能夠成為電影中的男主角,拜訪了所有自己能夠找到的電影公司,經歷1855次拒絕,終於成就了天王巨星的神話!你的藉口又在哪裡?

關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文/陳魯民

國學大師錢穆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胡適也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能人錢穆,博聞強記,聰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譽。他卻從不以聰明自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作讀書筆記,一絲不苟地查抄資料,每日讀書寫作10個小時,踏踏實實地鑽研學問。學者張自銘評價說:“辛亥以還,時局屢有起伏,先生未嘗一日廢學輟教。”歷史學家孫國棟說:“錢先生研究、講學、教育、著述兀兀80年未嘗中斷,這番毅力精神曠古所無。而學問成就規模之巨集大,實朱子以後一人。”

錢穆的小老鄉錢鍾書,絕頂聰明,少人能比,但弄起學問從不偷懶耍滑,捨得下笨勁。進入清華後,他的目標是“橫掃清華圖書館”,每日泡在圖書館裡,抄抄記記,梳理勾陳,甘之如飴。最能代表他學術成就的《管錐編》,引述4000位名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汪洋恣肆,博大精深。那就是他下了一輩子笨勁的結果。無怪乎錢鍾書談治學心得時說:“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相比較而言,這個世界上,對智商要求最高的行業非科學家莫屬,可是,下笨勁最多、最紮實的還是科學家。一個科研思路提出後,要驗證其是否正確,得一步步去試驗,排除各種錯誤的可能,尋找唯一正確的答案,稍有一點投機取巧的心理就可能會全軍覆沒。陳景潤要摘取哥德巴赫王冠上的明珠,光靠聰明是沒用的,就要靠長年累月一點一滴地演算推進,幾大麻袋演算紙是最好的例證。楊振寧、李政道為了證實宇稱不守恆定律理論,曾連續幾個星期不出實驗室,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那枯燥的實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愛迪生髮明燈泡的試驗,為了選擇合適耐用的燈絲,他先後試驗了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這種不厭其煩的不怕重複的笨勁,終於使他獲得成功,給人類帶來了光明。

寫小說似乎是很輕鬆的事,作家坐在書齋裡,海闊天空,信馬由韁,只要有點聰明勁就行了。其實不然,寫小說也是需要下笨勁的活,一部長篇小說寫成,照樣把人累個半死,而像曹雪芹那樣寫書累死的作家,不乏其人。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一遍一遍地修改增刪,四處查閱資料,反覆深入生活,這都需要笨勁,沒有捷徑可走。劉震雲是作家圈裡公認最聰明的一個,20多歲就成名了,但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在我看來,重複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專家,做重複的事特別專注你就是大家。就這麼簡單。”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記者關於“成功的祕訣”時說:“我寫小說基本上是個力氣活,不信你試試,一天寫上十幾個小時,一寫20xx年,怎麼著也得弄點東西出來。”

推而廣之,不論幹什麼,要想取得成功,要想出人頭地,那就得像錢穆說的那樣,能人偏下笨勁,能人肯下笨勁,能人善下笨勁。

關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窮人關注問題,富人關注目標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有自己執行的規律,我們不妨從今天開始觀察一下,就會很容易看出周圍哪些人將來一定會成功,哪些人將一事無成。

首先,不成功的人通常在事情還沒有開始做之前,就會看到無數的問題,他們與目標之間似乎總是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因為中間永遠隔著無數的問題。他們讓這些問題頂在鼻尖上,遮住雙眼,他們與問題之間的關係是很親密的。

他們習慣把精力和焦點放在問題上,熱衷於尋找問題,甚至使勁抱著問題不放,有時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是否得了“問題上癮症”,這種人根本不可能有剩餘的空間和力量可以給自己的目標,在旁觀者的眼中,他們的頭腦裡永遠都是問題,而且都還顯得非常真實,即便是其他人想要幫忙,也愛莫能助,連真誠想要給點建議的人,也無從下手。

反之,我觀察到我身邊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有一個特點,他們無時無刻都在關注目標,以至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給那些層出不窮的問題,周圍的人羨慕他們的成就,還有不少人自嘆自己運氣不如。當我與他們閒談深聊之後,才發現他們其實失敗的經歷一點不少,只不過因為他們眼中只有目標,所以總是忽略問題。

這種人即便是身邊的人不斷地提醒他們前路有多少障礙,他們只會讓自己的目標放得更大,同時也讓自己變得比問題更大,以至這些問題都縮在腳下,他們明白自己需要的,只是一個一個去解決就好了,然後就能到達目標。

所以,總結一句話:“當你把問題當成問題時,這個世界淨是問題;當你不把問題當成問題時,這個世界沒有問題。如是者,不成功的人看到的淨是問題,成功的人看到的只有目標。”

問題,給我們帶來的只有恐懼,而目標給我們帶來的是力量和勇氣。任何事情都有如意的一面和不如意的一面,就看我們要選擇哪一面了。如果我們選擇去看不如意的那面,問題就會因被關注而顯得巨大無比,人很容易因恐懼而變得悲觀和無力。

於是,整個世界的場景就會即刻變成灰暗無生機,充滿坎坷。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是由不同的元素所構成的,假設當中只有1%的有利因素,另外的99%都是不利於自己的。

如果我們不斷地選擇去尋找有利於事情發展的痕跡,哪怕是隻有一點蛛絲馬跡的可能性也不放過的話,那事情就一定會被一點一點地引向好的方向,反過來亦然,即使有99%是有利的,我們如果盯住1%不利因素一直鑽進去的話,那事情也無法有進展。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頭腦,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我們這個心靈主人如果沒有擁有駕馭它的能力,事情就會變得很糟糕了。許多人以為自己每天都在用腦,其實不是,他們每天都被頭腦使用,被頭腦製造出來的念頭不斷攻擊,好比一臺電腦不受控制地跳出各種畫面,執行著不知道是誰安裝的程式,甚至到了夜晚該休息時也無法關機,假以時日,我們一定會因虛耗而筋疲力盡。我們的頭腦雖然發達,但卻常常不受管控,它喜歡自己製造問題並回答問題,麻煩來自它不具備區分答案品質的能力。

我們因此常常被劣質的答案引導向錯誤的方向。除此之外,頭腦喜歡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卻不喜歡活在當下,它利用記憶和幻想中所得到的素材不斷製造的思緒,而這些思緒與我們的身體結合所產生的反應,就是情緒,我們有時候高興,有時候難過,有時候充滿希望,有時候有擔憂和恐懼,而情緒就好比清水裡的泥沙,被攪起來後,就讓我們看不清真相,每天我們都需要面對並決定很多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呢?

無論是痛苦和恐懼,還是成功與快樂,都是需要時間的,真正能影響下一刻的,就只有當下這一刻。我們必須瞭解,頭腦有一個特點:它只喜歡停留在“過去”和“未來”,討厭“現在”。然而,真正對於我們人生有用的卻只有“現在”。所以,我們要非常警覺,不要被頭腦利用,而是要學會用好它。

有些人在遇到挫折時,不是積極面對,珍惜當下的時機以圖創造新的局面,而是選擇了無心工作,無心生活,關起門來,無所事事,讓思緒翻江倒海,把時間完完整整地留給了自己的情緒,這恰恰是等於把營養給了痛苦,讓問題無限地放大,以至它可以膨脹到可以吞沒我們的地步。另外一種則是不停地幻想,期盼明天會有一個天神能出現,帶自己走出困局,他們毫無目的地消磨時光,讓生命在等待中流逝

事實上,人的確是很容易陷入情緒當中不能自拔。訓練我們的頭腦為我們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我們應智慧地使用頭腦,為美好的人生設計方案並執行有效的程式,為我們探測環境和地形,排除路途的障礙,而不是在我們努力成功的過程中不斷地插播恐怖片,讓我們因恐懼而停止前進的步伐。

想要成功,我們就要首先與目標建立親密的關係,與其抱著那些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擔心和恐懼,不如抱著目標,把焦點放在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上。這是我們每天都必須訓練頭腦幹的事情。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能有多成功看有誰指點;一個人能有多優秀,看他身邊有什麼樣的人;一個人想獲取多少的財富,看他掌握什麼樣的趨勢;誰先改變觀念誰先擁有先機;誰先改變別人觀念誰擁有市場。

標籤:勵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