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有關勵志的經典文章

如果我們能經常找一些有關勵志的經典文章來看看,總會有所收穫的,那麼有關勵志的經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勵志的經典文章

有關勵志的經典文章:人生本沒有意義

著名作家畢淑敏

我有過若干次演講的經歷,面對醫學博士到紐約貧民窟的孩子等各色人群,我都會直率地說出對問題的想法,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的經歷非常難忘。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學,約過我好幾次了,說學生們期待和我討論。我一直推辭,我從骨子裡不喜歡演說。每逢答應這一樁公差,就要莫名地緊張好幾天。但學校方面很執著,在第N次邀請的時候說,該校學生思想之活躍甚至超過了北大,會對演講者提出極為尖銳的問題,常常讓人下不了臺,有時演講者簡直是灰溜溜地離開學校。

聽他這麼一講,我的好奇心就被激勵起來,我說我願意接受挑戰。於是我們就商定了一個日子。

那天,大學的禮堂擠得滿滿的,當我穿過密密的人群走向講臺的時候,心裡湧起了怪異的感覺,好像是批鬥會場,不知道今天會有怎樣的場面出現。果然,從我一開始講話,就不斷有條子遞上來,不一會兒,就在手邊積成了厚厚的一堆,好像深秋時節被清潔工掃起的落葉。我一邊演講,一邊猜測,不知樹葉中潛伏著怎樣的思想炸彈。講演告一段落,進入回答問題階段,我迫不及待地開啟堆積如山的紙條。那一瞬間,臺下變得死寂,偌大的禮堂彷彿空無一人。

我看完了紙條說,有一些表揚我的話,我就不念了。除此之外,紙條上提得最多的問題——“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我念完這個紙條後,臺下響起了掌聲。我說今天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覆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

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於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裡,我將非常負責地對大家說,我思索的結果就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句話說完,全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如同曠野。但是,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那是我在講演中獲得最激烈的掌聲。在以前,我從來不相信有什麼“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種神話,覺得那只是一個拙劣的比喻。但這一次,我相信了。我趕快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但掌聲還是綿延了若干時間。

我說,大家先別忙著給我掌聲,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不錯,但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是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複,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他多麼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諄諄告誡的老師和各種型別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杆,併為之定下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那一天結束之後,我聽到了有的同學說,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中年人重新評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有關勵志的經典文章:一生要感恩的12個人

1. 父母

要問這個世界上誰的愛是最無私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

我應該感謝給予自己生命,養育自己長大,寵愛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我們體會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也能有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愛情的甜蜜,走完人生的每個篇章,感嘆生命的偉大。

2.朋友

朋友在我們的生命中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容改變,也不會動搖。在遇到困難時,朋友會毫不吝嗇的提供幫助,在面臨不易選擇的問題時,朋友也會幫著分析研究,有朋友在的日子,孤獨的感覺從未光顧,憂愁可以分擔,快樂也能分享。

3. 老師

人的成功,通常是在能量積聚到足以對抗任何問題時,才會爆發出來。而在此之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慢條斯理的學習,不斷的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於是,我們應該感謝無私傳授知識,耐心講解道理的老師。不管是課堂上的,還是生活中的,只要是教導過自己的,都應銘記於心,因為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4. 另一半

愛情之所以為愛情,那是因為它讓經歷在其中的人發現生命的另一種意義,讓還未嘗試的人有了可以期待的理想。雖然會有淚水,會有失望,甚至沒有想象中的幸福結局,但我們還是應該好好感謝另一半,感謝他們陪伴我們成長,陪伴我們經歷,陪伴我們走過最美與最苦的日子。

5. 自己

感謝自己的堅持,感謝自己的努力!有時,看重自己才會得到別人的重視,無論是收穫成功還是面對挫折,都需要自己去體會,去跨越,也只有依靠自己才會有真正的幸福。

6. 同學、同事

人有時總會害怕寂寞,感謝一直陪伴在左右的同學或同事,有了他們在身邊,就不會感到孤單,也不會為是向前走還是向後退而苦惱,因為有人會為自己做決定。

7. 支援自己的人

長途漫漫的奮鬥過程中,支援我們的人值得我們去感謝,他們的肯定與贊成的話語轉換成了動力,讓我們不至於中途放棄,而是直奔勝利的彼岸。

8. 包容自己的人

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願意包容自己的人,在我們犯錯的時候,他們可以包容和勸導;在我們糾結時,他們小小的鼓勵就能打消掉我們的憂慮,也就可以用輕鬆的心態面對以後更多的困難。

9. 家人

感謝所有的家人,感謝他們作為堅強的後盾,讓我們在受傷時能得到安慰,失敗時能得到鼓勵,在屬於自己的家庭懷抱中,不需要隱藏眼淚,而是感受最溫暖人心的微笑。

10. 傷害過自己的人

有時候,人總是會固執極端,直到被無情的傷害至心痛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味的付出根本沒必要,擁有也不一定就是幸福,真的應該感謝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才是自己值得去珍惜的。

11. 帶給自己快樂的人

一個人的開心是有限的,而那些能夠帶給我們快樂的人,是值得我們真心感謝的,不管是一起熱情的追逐,還是共同感受唯美浪漫,不一樣的快樂,讓我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驚喜。

12. 對手

因為挑戰,讓他們努力增強自己的實力,因為競爭,使他們戰鬥力十足,尋求不斷的創新,趕超對手的同時,我們也在超越自己。感謝生命中那些對手,讓我們在競爭中,不斷達到新的自己!

有關勵志的經典文章:自由與理想

財經作家吳曉波

我進大學聽的第一次大型講座,是在復旦四號樓的階梯教室,因為到的遲了,教室裡滿滿當當都是人,我只能掛在鐵架窗臺上,把脖子拼命往裡伸。那時是1980年代中期,存在主義剛剛如同幽靈般地襲入激變中的中國。

一位哲學系的青年講師站在臺上,他大聲說,上帝死了。

如今想來,我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大抵是在那個復旦秋夜,我不再隸屬於任何意識形態、任何組織或機構,甚至國家。我是一個屬於自己的讀書人。

“無事袖手談性情,有難一死報君王。”這段詩句也是大學圖書館裡讀到的,不記得是哪本書了,但是過目即不忘,耿耿於懷。當時就想,中國書生的千年侷促與荒誕就在這十四個字裡了,我們這一輩應該學習做一個“沒有君王的書生”。

在大學這樣的“真空狀態”下,當一個思想自由的讀書人似乎是容易的,你對社會無所求,社會與你亦無所擾。可是出了校門,後來的二十多年,卻是一天接一天的不容易。

做一個思想自由的讀書人

大學畢業是1990年。這個國家好像一夜之間被推進了商品化的潮流中,大概是在 1992年前後,一位熄燈之後闊談康德和北島的上鋪同學,突然給我打電話,說他在新疆能弄到上好的葡萄乾,如果在南方找到通路,可以發一筆上萬元的大財。又過幾周,一位廈門的同學來信,說杭州海鮮市場的基圍蝦都是從廈門空運的,問我能不能聯絡一個下家。去電視機廠採訪,廠長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張蓋了圓章的條子,憑這個買彩電可以便宜 300 元,相當於我兩個月的工資。

還有一次,陪一位飲料公司老闆見市裡的副市長。副市長一表人才,氣傲勢盛。兩方坐定,老闆突然從包裡摸出一臺半塊磚頭大小的摩托羅拉移動手機,小心翼翼地樹在茶几前,副市長第一次親眼目睹此物——在當年它相當於高階公務員十年工資,我分明感覺到他的氣勢硬生生地被壓下了半頭。

那個年輕的我,握著一管鋼筆的書生,夾在政商之間,猛然又想起性情與君王。

到了年底,單位把大家召集起來,談明年的工作目標。輪到發言,我說,明年的目標是掙到 5000 元稿費,做“半個萬元戶”。四座的叔嬸輩們齊齊把無比詫異的目光射向坐在牆角的我。

後來的幾年裡,瘋狂地寫稿子,為單位寫,為單位外的報紙、電臺寫,為企業寫新聞通稿、彙報材料、講話稿甚至情況說明,為廣告公司寫報紙文案、電視廣告指令碼,再然後,寫專欄、寫書,一本接一本地寫書。

那些年,我開始信奉這樣一句格言——“作為知識分子,你必須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羅斯福的這句話裡有一種決然的掙脫,它告誡我,讀書人應擺脫對任何外部組織的人身和物質依附,同時,其職業選擇應該來自興趣和責任,而與生存無關。這是一種來自西方的價值觀,最遠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將具有道德行為能力的人侷限於“有產男性公民”,即“無恆產則不自由,不自由則無道德”。在一個一切均可以用財富量化評估的商業社會裡,思想自由不再是一個哲學名詞,而是一

種昂貴的生存姿態,它應基礎於財富的自由。

1990年代末,房地產業悄然趨暖,在財經世界浸淫多年的我,對照歐美和亞洲列國的經驗,意識到這將是一個長期行情,而一生中也許只能經歷一次。於是,我將幾乎所有的稿費積蓄都投擲於購房。這是一個特別單純的行動,無需尋租、無需出賣。你只要有勇氣和懂一些貨幣槓桿的知識,購入即持有,持有即出租,一有機會便抵押套現,再復迴圈,財富如溪入壑,水漲船高。

20xx年,我決定離開服務了十三年的單位。那時是中國財經媒體的黃金時代,我設想創辦國內第一份商業週刊,在此前的20xx年,我已經寫出《大敗局》,在商界有了一些信譽,有人願意掏錢投資,有4A公司願意入股幷包銷所有廣告,我把這些資源打包成一份創業計劃書,與至少三家省級報業集團洽談刊號,不出預料的是,他們都表達了極大的興趣,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以國家政策為由,提出控股的要求,有一家集團表示可以讓民間持有49%的股份,“剩下的 1% 實在不能讓出來。”

但在我看來,那剩下的 1% 就是自由的邊疆。

最後,我放棄了商業週刊的計劃。因為,書生不能有“君王”,即便為了理想,也不行。

不能辦雜誌,不能辦電視臺、不能辦報紙,但我除了辦媒體又不會幹別的,於是,最後只剩下一條出路:辦出版。

出版的書號也是牌照資源,但它有一個“半公開”的交易市場。

有交易,就有自由,而只有自由前提下的理想才值得去實現。

於是,有了藍獅子。從第一天起,它的股東就全數為私人。

十年以來,我一直被藍獅子折磨。就商業的意義上,出版是一個毛利率超低、賬期極長、退貨率讓人難以忍受的“爛行業”,在當今的三百六十行,只有它還在“先鋪貨,後收款”。在很長時間裡,藍獅子名聲在外,但規模和效益卻強差人意。不過,我卻從來沒有後悔和沮喪過,因為它是我的理想,而且是一個可以被掌控的理想,更要緊的是,與我的眾多才華橫溢的朋友們相比,我沒有為了理想,出賣我的“資本自由”。

浮生如夢,這一路走來三步一嘆,彆彆扭扭。

在我們這個國家,最昂貴的物品是自由與理想。它們都是具體的,都是不可以被出賣的,而自由與理想,也不可以被互相出賣。

自由是世俗的,它不在空中,不在別處,它就在地上。作為一個讀書人,你能否自由地支配時間,你能否自由地選擇和放棄職業,你能否自由地在四月去京都看櫻花,你能否自由地與富可敵國的人平等對視,你能否自由地抵制任何利益集團的誘惑,這一切並不僅僅是心態或勇敢的問題,而是一種現實能力。

與自由相比,理想則是一個人的自我期許和自我價值呈現的方式。千百年來,無數中國讀書人為了理想以身相許,他們把自由出賣給帝王、黨派或豪門,試圖以此換取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我看來,這是不值得的。理想是一個“人生的泡沫”,可大可小,可逐步實現,也可以不實現,但是,自由不可須臾缺失。加繆在《西西弗神話》中論及“人的荒誕性”,曾說,“一個人始終是自己真理的獵物,這些真理一旦被確認,他就難以擺脫。”

那麼,一個人能否擁有與之制衡的能力?

加繆提供了三個結果: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標籤:勵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