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愛情散文集

金黃的麥穗

金黃的麥穗

當柳樹林中鵓鴣鳥"布穀布穀"叫起來的時候,芒種就要到了。炙熱的西南風經過幾天不知疲倦地描繪,把黃河三角洲一帶數百萬畝麥田染刷成金黃一片。路過麥田的人們忍不住摘下幾穗,在手搓口吹間麥香四溢,再送入口中,一經咀嚼,滿腔的特殊清醇麥香沁人心脾。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孤島上的農牧場開始了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
那時農牧場收割麥子用的是從蘇聯進口的國內最為先進的“康拜因”(收割機)。每年一開春,分場機務排的工人師傅就開始檢修機車,他們把一臺臺“康拜因”從機庫裡拖出來,由裡至外對每一個部件都細緻有加地檢查修理保養,經過幾個月的檢修刷漆,臺臺康拜因渙然一新,再經過幾周的試機調修,就等麥穗黃了。
麥田的麥子抽齊了穗,麥場的整理工作也緊鑼密鼓地準備開來。每個農業分場上萬畝的麥田需要百多畝的麥場。先用鏈軌拖拉機把老場院耕耙整平,再視天氣情況等雨或人工潑灑水,地皮溼透後均勻鋪上老麥草,再用膠輪“鐵牛”反覆碾壓,直至平整光亮如鏡。
麥收是虎口奪糧的大事,在全場總動員中,作為農場子弟學校學生的我們都放了麥假,或集中或分散分到各個農業分場,每個分場還會得到解放軍一至兩個炮兵連的無私援助。每當麥穗黃了的時候,就會傳來解放軍到來的訊息。早晨咚咚嗆的鑼鼓聲把我們從睡夢中驚醒,三下兩下穿衣登鞋跑出家門,直奔柳樹林邊的黃河故道灘南岸。分場場部門前和住戶山牆上早已貼上了花花綠綠的“向解放軍學習!”“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一類的標語口號,彩旗插滿了通往柳樹林的路口。我們模仿電影中解放軍的樣子,頭戴著用柳樹枝條扎制的草帽,裝摸做樣地參加到歡迎解放軍的隊伍中。當太陽把歡迎人群晒得快要打蔫兒的時候,故河道深出傳來汽車馬達聲,頓時鑼鼓聲口號聲起勁地喧鬧起來,接著一輛輛十輪大卡車拖著昂首挺立的大炮隆隆駛過歡迎人群。炮車後邊走過來解放軍隊伍,紅領章紅帽徽映襯著一溜草綠軍裝,軍帽上扣著與我們一樣的柳條枝,隊伍整齊劃一,步伐鏗鏘有力。頓時“向解放軍學習!”“向農場幹部職工學習!”的口號聲融在一起,我們則尾隨在部隊的後邊,也挺胸抬頭,也高呼口號。於是,黃河故道灘邊沸騰了。
分場麥收指揮部設在麥場裡,麥場早早紮起長長的涼棚,涼棚的柱子上架了高音喇叭,不時傳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軍民魚水情”的歡快樂曲。涼棚邊上設定了壁報宣傳欄和黑板報,場院四周插上了五顏六色的彩旗。軍民麥收誓師大會後,麥子開鐮了。
上萬畝的麥田,一片黃色的海洋,陣風吹過,掀起道道金色的波浪。五六臺綠色“康拜因”如同一艘艘戰艦披荊斬棘巡遊海面。十幾臺軍用大卡車圍繞在它們的周圍,當康拜因糧倉蓄滿升起標誌性的紅旗後,大卡車便揚起道道塵土飛奔過去,接卸下一車又一車的豐收喜悅。
第一車麥粒卸下後,場院便開始忙碌起來。清晨,太陽剛露臉,麥場總指揮帶領人們用掃帚將整個場院清掃一遍,然後把或壟或錐形的麥垛均勻地攤晒開來,再然後人們象秋天空中飛行的大雁群排起巨大的人字,推擁著木杴,一遍又一遍地翻晒著麥粒。中午時分天氣越炎熱,翻場的次數就越多。下午太陽剛西斜,就開始堆場了。百餘畝麥場上,職工家屬、幹部戰士、老師學生,幾百人的勞動大軍,一律打著赤腳,挽著褲腿,揚掀的、拉耙的、揮掃帚的,人們喊著各種自編的號子,那歡快的勞動場面猶如一卷精美的畫,恰似一曲動人的歌。場景中的我還觸景生情寫了幾句順口溜投給總場每日的《麥收簡報》,事隔三十多年至今還記憶猶新。攤場:條條金龍臥場間,軍民逗它格外歡,拖板木杴作織梭,黃龍變成金地毯。翻場:汗珠變銀珠,落地是金珠,杴杴翻得金花濺,粒粒皆辛苦。堆場:掃帚掃木杴揚,軍民齊心追太陽,油田大哥來助威,垛尖碰到太陽上。”
夜幕降臨後,數盞五百瓦的大燈泡把整個場院照得通明。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拖著疲倦的身子,又集中到麥場裡。轟鳴的揚場機把一垛垛帶著太陽餘溫的麥粒,劃出道道金色長虹,塵土草屑泥塊隨即分離出去,散落下來的是純淨麥粒堆成的座座丘包。裝包、捆紮、發包、扛包、入倉各個環節流水作業有條不紊地進行。每組發包者一般由四名年齡較大的男勞力和女勞力組成,其中一人喊號子,“一二三呀,來呀!”“又一個呀,來呀!”“抬起來呀,咳吆!”聲聲號子此起彼伏。此時大顯身手的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他們在號子聲中鑽入麻袋下,肩膀一挺扛起麻袋包就走。面對182斤重的麥包,久經麥場的職工則立扛在肩上,不用手扶持,輕悠悠地走在比二層樓還高的麥垛跳板上。扛包不單是年輕小夥子的專利,不乏上年紀的長者和不讓鬚眉的巾幗。年輕的戰士開始大多不悉扛包技巧,或扛或背或抱,經常從跳板上摔下來。不服輸的他們,經過幾個夜晚的摔打,也能扛起立包,也能在跳板上輕鬆自如。午夜時分,有免費的夜餐,席地而坐或倚靠在麥垛上就餐的人們,有的不等吃完就發出響亮地鼾聲。
黎明,嘀嘀答答的軍號聲又把人們帶入麥田、麥場。
一個麥收,麥場上總要經過幾個暴風雨的天氣。午後,烈日下翻過幾遍場的人們,剛感到一陣愜意涼風,就發現西北方向湧上來的黑雲。搶場!大喇叭中的緊急通知和漸漸濃密的黑雲把人們從麥收的各個崗位集中到麥場裡。田間停下收割的機務工人,開卡車的戰士、做飯的炊事員、探親的親屬,還有附近油田的工人從四面八方湧向麥場。人們無須指令地抄起木杴、木耙、掃帚,拖起篷布苫席,搬起石塊木棒。跑,人人都在跑,堆垛、苫蓋、鎮壓都在與老天賽跑,與老天爭奪場裡近百萬公斤的麥子。一陣大風過後,硬幣般的雨點從天空摔落下來,汗水、雨水、泥水,把風雨中的人們雕琢成一尊尊活動的塑像,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裡,珍藏在心靈深處。
那年代農場工人大都月薪26元、29元,老職工34元。家屬工日薪7毛,中學生日薪5毛,據說支援麥收的戰士月津貼6元,自願參加搶場的探親親屬、油田職工屬義務勞動。
遠處的鵓鴣鳥又叫起來,麥穗又要黃了。



當柳樹林中鵓鴣鳥"布穀布穀"叫起來的時候,芒種就要到了。炙熱的西南風經過幾天不知疲倦地描繪,把黃河三角洲一帶數百萬畝麥田染刷成金黃一片。路過麥田的人們忍不住摘下幾穗,在手搓口吹間麥香四溢,再送入口中,一經咀嚼,滿腔的特殊清醇麥香沁人心脾。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孤島上的農牧場開始了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
那時農牧場收割麥子用的是從蘇聯進口的國內最為先進的“康拜因”(收割機)。每年一開春,分場機務排的工人師傅就開始檢修機車,他們把一臺臺“康拜因”從機庫裡拖出來,由裡至外對每一個部件都細緻有加地檢查修理保養,經過幾個月的檢修刷漆,臺臺康拜因渙然一新,再經過幾周的試機調修,就等麥穗黃了。
麥田的麥子抽齊了穗,麥場的整理工作也緊鑼密鼓地準備開來。每個農業分場上萬畝的麥田需要百多畝的麥場。先用鏈軌拖拉機把老場院耕耙整平,再視天氣情況等雨或人工潑灑水,地皮溼透後均勻鋪上老麥草,再用膠輪“鐵牛”反覆碾壓,直至平整光亮如鏡。
麥收是虎口奪糧的大事,在全場總動員中,作為農場子弟學校學生的我們都放了麥假,或集中或分散分到各個農業分場,每個分場還會得到解放軍一至兩個炮兵連的無私援助。每當麥穗黃了的時候,就會傳來解放軍到來的訊息。早晨咚咚嗆的鑼鼓聲把我們從睡夢中驚醒,三下兩下穿衣登鞋跑出家門,直奔柳樹林邊的黃河故道灘南岸。分場場部門前和住戶山牆上早已貼上了花花綠綠的“向解放軍學習!”“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一類的標語口號,彩旗插滿了通往柳樹林的路口。我們模仿電影中解放軍的樣子,頭戴著用柳樹枝條扎制的草帽,裝摸做樣地參加到歡迎解放軍的隊伍中。當太陽把歡迎人群晒得快要打蔫兒的時候,故河道深出傳來汽車馬達聲,頓時鑼鼓聲口號聲起勁地喧鬧起來,接著一輛輛十輪大卡車拖著昂首挺立的大炮隆隆駛過歡迎人群。炮車後邊走過來解放軍隊伍,紅領章紅帽徽映襯著一溜草綠軍裝,軍帽上扣著與我們一樣的柳條枝,隊伍整齊劃一,步伐鏗鏘有力。頓時“向解放軍學習!”“向農場幹部職工學習!”的口號聲融在一起,我們則尾隨在部隊的後邊,也挺胸抬頭,也高呼口號。於是,黃河故道灘邊沸騰了。
分場麥收指揮部設在麥場裡,麥場早早紮起長長的涼棚,涼棚的柱子上架了高音喇叭,不時傳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軍民魚水情”的歡快樂曲。涼棚邊上設定了壁報宣傳欄和黑板報,場院四周插上了五顏六色的彩旗。軍民麥收誓師大會後,麥子開鐮了。
上萬畝的麥田,一片黃色的海洋,陣風吹過,掀起道道金色的波浪。五六臺綠色“康拜因”如同一艘艘戰艦披荊斬棘巡遊海面。十幾臺軍用大卡車圍繞在它們的周圍,當康拜因糧倉蓄滿升起標誌性的紅旗後,大卡車便揚起道道塵土飛奔過去,接卸下一車又一車的豐收喜悅。
第一車麥粒卸下後,場院便開始忙碌起來。清晨,太陽剛露臉,麥場總指揮帶領人們用掃帚將整個場院清掃一遍,然後把或壟或錐形的麥垛均勻地攤晒開來,再然後人們象秋天空中飛行的大雁群排起巨大的人字,推擁著木杴,一遍又一遍地翻晒著麥粒。中午時分天氣越炎熱,翻場的次數就越多。下午太陽剛西斜,就開始堆場了。百餘畝麥場上,職工家屬、幹部戰士、老師學生,幾百人的勞動大軍,一律打著赤腳,挽著褲腿,揚掀的、拉耙的、揮掃帚的,人們喊著各種自編的號子,那歡快的勞動場面猶如一卷精美的畫,恰似一曲動人的歌。場景中的我還觸景生情寫了幾句順口溜投給總場每日的《麥收簡報》,事隔三十多年至今還記憶猶新。攤場:條條金龍臥場間,軍民逗它格外歡,拖板木杴作織梭,黃龍變成金地毯。翻場:汗珠變銀珠,落地是金珠,杴杴翻得金花濺,粒粒皆辛苦。堆場:掃帚掃木杴揚,軍民齊心追太陽,油田大哥來助威,垛尖碰到太陽上。”

標籤: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