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短篇散文集

《秋夜》屬於散文詩賞析

《秋夜》是魯迅的作品,屬於散文詩,下面是《秋夜》原文,和賞析。

《秋夜》屬於散文詩賞析

《秋夜》屬於散文詩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籃,閃閃的夾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裡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麼名字,人們叫他們什麼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得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的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他最愛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於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乾子,然而脫落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身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幹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經默默地的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的鬼眨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

鬼眨眼的田空越加非常之籃,不安了,彷彿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乾子,卻仍然默默的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的夾著許多蠱惑的眼睛

哇的一聲,夜遊的惡鳥飛過了。

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願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圍的空氣都應和著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裡,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袋子也即刻被我懸高了。

後窗的玻璃上叮叮地響,還有許多小飛蟲亂撞。不多久,幾個進來了,許是從視窗的破洞進來的。他們一進來,又在玻璃的燈罩上撞的叮叮得響。一個從上面撞進去了,他於是遇到火,而且我以為這火是真的。兩三個卻歇在燈的紙罩上喘氣。那罩是昨晚新換得罩,雪白的紙,折出波浪紋的疊痕,一角還畫出一枝猩紅色的梔子。

猩紅的梔子開花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青蔥地彎成弧形了……。我又聽見夜半的笑聲;我趕緊砍斷我的心緒,看老在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籽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麼大,遍身的顏色蒼翠的可愛,可憐。我打了一個呵欠,點起一支菸,噴出煙來,對著燈默默的敬奠這些蒼翠精緻的英雄們。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秋夜》 賞析:

《秋夜》是魯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發表於1920xx年12月。當時北京的政治環境正如魯迅所說:“實在黑暗的可以!”魯迅在北京與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及封建勢力進行著韌性的戰鬥。他的內心是矛盾、痛苦又壓抑的,但是他具有頑強不倦的戰鬥精神,決不向黑暗勢力低頭。正是作者與舊社會抗爭到底的誓言。但受制於當時惡劣的環境,魯迅只能採用一種隱晦的象徵主義的表現方法,把自己強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寫之中。

作品中“夜的天空,奇怪而高……閃閃地〖目夾〗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裡的野花草上。”這一段既是秋夜天空自然景色的真實寫照,又巧妙她通過擬人的手法勾勒出夜空的醜惡神情,暗喻出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殘忍、冷酷。作者著意刻畫的小粉紅花是一弱小者的形象。小粉紅花受著繁霜的打擊折磨已經瀕於絕境,然而卻還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想著溫暖的春天會到來,夢想著“瘦的詩人”會為它灑下同情的熱淚,並且告訴它“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著還是春”,它從這一夢想中得到了安慰。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裡,小粉紅花就是靠著對未來的夢想支援著自己的生存。作者對於小粉紅花的描繪,很符合當時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的狀況。他們面對強大的黑暗現實,既想反抗又缺乏勇氣,既嚮往未來又感到前途渺茫,受著難忍的苦痛卻又經常表現出軟弱和動搖。作者對於小粉紅花一樣的廣大青年是有所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是肯定的,是支援。作品中小青蟲的形象,是為追求光明而英勇獻身的正面形象。儘管作者對它的幼稚、天真、魯莽以及帶來的所謂犧牲,是很不贊成的,但從散文詩的意境和作品的發展脈絡來看,作者對小青蟲總的來說還是讚賞的,因為現實需要的是“不問成敗而要戰鬥著的人們”。魯迅對於小青蟲的描寫十分細膩,飽含著深情,活著的表示敬意,死了的表示祭奠。他是多麼地希望小青蟲們也能象棗樹那樣成熟起來,進行更有力的戰鬥啊!魯迅對於小青蟲的態度同他當時對待有朝氣的青年們的態度是一致的。

象徵性形象,具有某種不確定性,因此不宜過於指實,以免牽強附會,或限止了形象的更廣泛的意義。讀者可在理解形象特徵及形象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基礎上,深入體味作者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充分發揮聯想,把握作品的意義。

作品對棗樹的讚美,是全篇的核心。棗樹飽經滄桑,它雖然也受著夜空的摧殘,但它毫不動搖,它不是靠幻想來支撐自己,而是執著於現實的戰鬥,“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但它不管環境如何變化,只是“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目夾〗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而且“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目夾〗著許多蠱惑的眼睛。”這是一個清醒的戰鬥者的形象!作者在讚美棗樹韌戰精神的同時,在字裡行間也流露了某些苦悶的心境,棗樹是孤獨的,而且帶著“皮傷”,雖然不顧一切地在與夜空搏鬥,但對於前途也看得不甚明白,這正符合1920xx年前後作者的思想狀況。棗樹的形象,既是作者對頑強抗擊黑暗、不克厥敵戰則不止的韌性戰鬥者的熱情頌歌,也是魯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戰鬥豪情的詩意寫照。

《秋夜》大量運用了象徵手法,創造了廣闊而深邃的詩的意境。作品中創造了天空、棗樹、小粉紅花、小青蟲等一組具有深刻意蘊的象徵性形象。這些形象各具鮮明的特點,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寄寓著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達著作者獨特的生活感受。這些形象不是乾巴巴的自然景物的堆積,而是經過了作者主觀的改造,以能夠喚起讀者想象和聯想的、具體可感的象徵體形式體現出來。

《秋夜》巧妙地將哲理隱藏在充滿詩意的抒發中。魯迅筆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惡鳥、棗樹、小粉紅花、小青蟲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無不閃爍著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們的憎惡,或喚起人們的同情,或啟迪人們去思考。作者對這些具有象徵意味形象的抒情,創造了一種隱含哲理思索的詩的意境。 《秋夜》在語言運用上也比較適應象徵主義表現手法的需要。為了使語言更加符合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特徵,魯迅特意選擇了許多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語言,能夠構成畫面,能夠產生音響。讀後掩卷,那〖目夾〗著冷眼、灑滿繁霜的夜空;那窘得發白的圓滿的月亮;那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棗樹;那凍得紅慘慘的瑟縮著作夢的小粉紅花;那撞在玻璃燈罩上丁咚作響的小青蟲……都還在眼前活動著,彷彿觸手可得。

象徵手法的成功運用,加上文筆的冷雋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遠、詩意濃郁的特點,啟發讀者作無限的聯想。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