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情感散文集

兩代人願望的反差

兩代人願望的反差

八歲多的女兒所希望的,和我八歲多時的希望,反差之大,真可以叫做“不可同日而語”。不由得要感慨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這話雖然有點兒老生常談,但還是挺有意思的。
女兒在本週一所寫的《我希望》,已經放在案頭兩天了。週一中午她放學後,一直等到我12點回家,把老公叫到一起,用標準的普通話將這段話念了一遍。老公偷偷朝我擠了擠眼,我當即誇了女兒。這兩天我想著把女兒的這幾句話發在部落格裡,但總是少了點什麼。我在琢磨,像女兒8歲多這麼大的時候,我的希望是什麼呢?
女兒的《我希望》,基於老公這半月來的頭痛、嘔吐、大病、背床、輸液、吃藥、好轉等事情,她是這樣寫的:“我希望地球上充滿了新的樂趣。我希望花草樹木變得鮮豔美麗、茁壯成長。我希望鳥獸魚蟲變得活潑開朗、懂得人性。我還希望我們都懂得道理,看到碎紙隨手撿起,扔進垃圾箱。我還有個願望:爸爸媽媽工作順利!媽媽早日康復!爸爸媽媽千難萬險都能度過、事事順利!”
女兒生下來的時候,我剛好辦了皮革服裝廠。她在嬰幼兒階段的三四年裡,每年秋冬季有4個多月由我老媽看管。雖然爸爸媽媽帶她少了一些,但她的生活可以說是富裕、快樂的。後來我的廠子倒閉了,無奈之下鑽進了機關操起了十年前的老本行——文抄公,經濟上拮据了,但精神上又極大豐富起來。我從她三歲就開始了每夜睡前講一個童話故事給她,後來要講兩個,後來她自己看,偶爾不認識的字由我幫忙,6歲就已經能夠獨立默讀許許多多的書籍了。上一年級開始了寫日記,雖然都是幾句話的篇幅,但已經知道寫中心問題,拋棄了流水賬。《我的希望》這幾句話,浸潤了爸爸媽媽數不盡的汗水、辛勞,更是她自己數不盡的努力凝結出來的。
看到女兒的這幾句話,想到了自己8歲多時候的情形。我努力回想當時自己的希望是什麼呢?
哦,那是1977年了。這年,我上了兩個月一年級之後,由於獨自養育我的奶奶沒有能力交學費,我們家又是富農成分,即便我是孤兒,也不許減免學費的,於是在家幫助奶奶撿柴、割豬草、放鴨子……
每到該同歲的小夥伴放學的時候,自己如果在揀柴,就把揹簍放在他們放學的路邊,等他們過來,也不說什麼也不問什麼,他們過去了,我才回家。如果是割豬草,就躲在生產隊的油菜地裡,生怕別人拿了現行讓奶奶捱整,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夥伴們從油菜田邊走過。如果是放鴨子,則更加謹慎,要早早把鴨子從生產隊的田裡趕到路上,大搖大擺回家的樣子,既要避免看不到夥伴們又要不讓別人說我的鴨子進了隊裡的水田,……
這時候,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背上書包上學。如果奶奶買不起書包,我也要弄個小揹簍揹著書本去上學。為什麼會有上學的希望呢?難道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什麼遠大志向嗎?這是想象出來的設問,更是窮人家孩子成材之後對於上學因由的謊話,為的是證明自己從小就了不起。說實在的,我清清楚楚的感想是,上學可以和夥伴們在一起快樂,更可以擺脫無休無止的勞作。雖然現在意識到擺脫勞作的上學動因很可恥,但窮人家孩子,在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
想到這裡,希望工程那一幅宣傳畫裡面,貧困地區孩子渴望上學的眼神,曾經讓我有一段時間看一次感動一次,眼裡噙滿了淚花。我那時候就是一位異常渴望上學的山裡孩子。
當時,我除了渴望上學,當然也有別的希望,那就是每頓飯都是幹米飯,而且能夠吃飽,最好不吃紅苕。
記得那時候,每年冬春去大姑么姑家能夠少借一兩個月米,能夠一天保證兩頓有紅苕稀飯,將是我和奶奶的最大幸福了。不借米的年份是沒有的,一天能夠吃上三頓飯的日子,只有過年那10半月左右。我和奶奶吃早飯都是將近中午11點,吃第二頓則是晚上天一擦黑。以至於我後來吃早飯根本沒有胃口,甚至反胃。直到現在吃早飯也不行。
所謂紅苕稀飯,只是幾粒大米下鍋,略微洗兩個紅苕,砍成小塊兒下入鍋裡,這麼煮好了,從缸裡撈出幾根醃製好的四季豆、半年青配著吃。這飯讓如今的人偶爾當農家飯償償,肯定是非常鮮美的。然而,我和奶奶常年累月那樣吃法,著實惱火得很。現今一碰到吃紅薯,我就倒胃口。這不,頭幾天老公生病,一位護士長同學關切地送來幾瓜紅薯,老公病好得差不多了,也精心煮了紅苕稀飯,她和女兒吃得津津有味,以為我也非常喜歡,等著表揚呢。我處於對老公的尊重,勉強吃了一塊兒紅薯,沒等下嚥呢,就立即想嘔。弄得老公很尷尬,我也很不好意識,只好這樣憶苦思甜講了一番。女兒聽著聽著,伏在我懷裡哭了。唉!
有人說,那你當時肯定還希望自己將來很有本事,改變這一切。這都是站在現今的立場想象出來的,我當時絕對沒有如此偉大、恢巨集的希望。根本沒有8歲多的女兒希望的那麼美好,有的只是上學可以不勞動的希望,一天三頓幹米飯不吃紅苕的希望。
這是當今許多家庭的孩子根本就不能理解的事情,我慶幸女兒這麼小竟然可以領悟我幼年的希望,雖然她的希望很美好。
由我們父女兩人小時候希望的反差,使我想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教育孩子繼承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等優秀傳統的時候,總是不能奏效呢?一個根本的原因在於,許多初為人父者,生活條件好了,就希望把那些自認為惡劣的生活經歷埋藏起來,有的甚至覺得舊事重提是自己的恥辱,爺爺奶奶們提一提,他們還要嫌棄為陳穀子爛芝麻。這就是孩子們不屑於接受那些優秀傳統的根源。對於孩子,無論什麼,父母的影響永遠是第一位的,然而,八零後的父母們,他們的父母就存在上述錯誤觀念,所以他們本身就很少得到類似教育,也就根本無法教育現在出生的孩子了。
但願不要這樣迴圈下去。這樣迴圈下去的結果,我想任誰都能預測。

八歲多的女兒所希望的,和我八歲多時的希望,反差之大,真可以叫做“不可同日而語”。不由得要感慨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這話雖然有點兒老生常談,但還是挺有意思的。
女兒在本週一所寫的《我希望》,已經放在案頭兩天了。週一中午她放學後,一直等到我12點回家,把老公叫到一起,用標準的普通話將這段話念了一遍。老公偷偷朝我擠了擠眼,我當即誇了女兒。這兩天我想著把女兒的這幾句話發在部落格裡,但總是少了點什麼。我在琢磨,像女兒8歲多這麼大的時候,我的希望是什麼呢?
女兒的《我希望》,基於老公這半月來的頭痛、嘔吐、大病、背床、輸液、吃藥、好轉等事情,她是這樣寫的:“我希望地球上充滿了新的樂趣。我希望花草樹木變得鮮豔美麗、茁壯成長。我希望鳥獸魚蟲變得活潑開朗、懂得人性。我還希望我們都懂得道理,看到碎紙隨手撿起,扔進垃圾箱。我還有個願望:爸爸媽媽工作順利!媽媽早日康復!爸爸媽媽千難萬險都能度過、事事順利!”
女兒生下來的時候,我剛好辦了皮革服裝廠。她在嬰幼兒階段的三四年裡,每年秋冬季有4個多月由我老媽看管。雖然爸爸媽媽帶她少了一些,但她的生活可以說是富裕、快樂的。後來我的廠子倒閉了,無奈之下鑽進了機關操起了十年前的老本行——文抄公,經濟上拮据了,但精神上又極大豐富起來。我從她三歲就開始了每夜睡前講一個童話故事給她,後來要講兩個,後來她自己看,偶爾不認識的字由我幫忙,6歲就已經能夠獨立默讀許許多多的書籍了。上一年級開始了寫日記,雖然都是幾句話的篇幅,但已經知道寫中心問題,拋棄了流水賬。《我的希望》這幾句話,浸潤了爸爸媽媽數不盡的汗水、辛勞,更是她自己數不盡的努力凝結出來的。
看到女兒的這幾句話,想到了自己8歲多時候的情形。我努力回想當時自己的希望是什麼呢?
哦,那是1977年了。這年,我上了兩個月一年級之後,由於獨自養育我的奶奶沒有能力交學費,我們家又是富農成分,即便我是孤兒,也不許減免學費的,於是在家幫助奶奶撿柴、割豬草、放鴨子……
每到該同歲的小夥伴放學的時候,自己如果在揀柴,就把揹簍放在他們放學的路邊,等他們過來,也不說什麼也不問什麼,他們過去了,我才回家。如果是割豬草,就躲在生產隊的油菜地裡,生怕別人拿了現行讓奶奶捱整,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夥伴們從油菜田邊走過。如果是放鴨子,則更加謹慎,要早早把鴨子從生產隊的田裡趕到路上,大搖大擺回家的樣子,既要避免看不到夥伴們又要不讓別人說我的鴨子進了隊裡的水田,……
這時候,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背上書包上學。如果奶奶買不起書包,我也要弄個小揹簍揹著書本去上學。為什麼會有上學的希望呢?難道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什麼遠大志向嗎?這是想象出來的設問,更是窮人家孩子成材之後對於上學因由的謊話,為的是證明自己從小就了不起。說實在的,我清清楚楚的感想是,上學可以和夥伴們在一起快樂,更可以擺脫無休無止的勞作。雖然現在意識到擺脫勞作的上學動因很可恥,但窮人家孩子,在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
想到這裡,希望工程那一幅宣傳畫裡面,貧困地區孩子渴望上學的眼神,曾經讓我有一段時間看一次感動一次,眼裡噙滿了淚花。我那時候就是一位異常渴望上學的山裡孩子。
當時,我除了渴望上學,當然也有別的希望,那就是每頓飯都是幹米飯,而且能夠吃飽,最好不吃紅苕。
記得那時候,每年冬春去大姑么姑家能夠少借一兩個月米,能夠一天保證兩頓有紅苕稀飯,將是我和奶奶的最大幸福了。不借米的年份是沒有的,一天能夠吃上三頓飯的日子,只有過年那10半月左右。我和奶奶吃早飯都是將近中午11點,吃第二頓則是晚上天一擦黑。以至於我後來吃早飯根本沒有胃口,甚至反胃。直到現在吃早飯也不行。

標籤:兩代 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