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散文集欣賞

龍和鳳芻議

龍和鳳芻議

圖騰,是原始社會最早的宗教習俗信仰。人們把這種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現象稱為圖騰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龍是黃河流域先人的圖騰。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21世紀的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能夠被歐美的老百姓記住的影視演員李小龍和成龍,也是傳播龍文化的傑出代表人物。
遼寧阜新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據專家考證,龍是中國古人對魚、鱷、蛇等動物,和雲、雷電、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先民們是以現實生物和自然天象為基礎,將自己的對世界的畏懼、依賴、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貫穿、體現到龍這個模糊集合中了。
在我看來,龍顯然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動物,主要掌管和水有關的事物,比如下雨等。所以龍總是生活在水裡。在特定的水環境中,龍是威風凜凜的,甚至可以“翻江倒海”。龍王級別最高的當屬四海龍王-----最有名氣的當然是東海龍王;次等的佔據了大江大河,成為“地頭龍”,如西遊記裡的涇河老龍;基層的甚至蝸居於一口水井。
既然龍離不開水,那它的神通就應該有限,西遊記裡的龍王,我看就活得很窩囊,任憑孫大聖擺佈,一點尊嚴都沒有。從進化的角度看,龍應該歸在兩棲和爬行類,雖然說恐龍一度是地球上最龐大的統治者,最終不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陸地上最威風的是虎-------它是百獸之王,山野中的一聲呼嘯,百獸俱驚,因此它成為了巴人的圖騰,其中的白虎似乎是最威嚴的了,湖北恩施和宜昌一帶,應該是巴人生活過的地方,我在恩施的民族大觀園裡就看見過一隻威風凜凜的下山虎的雕塑。
而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的楚人,則將在空中翱翔鳳視為神鳥,是百鳥之王。《說文》記載:“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嗓、鴛思、龍紋、魚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從鳳的形象看,甚至包含了龍的紋理。戰國時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說:“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描繪出了“鳳”的基本特徵:鳥類。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寧,被奉為氏族圖騰。
由於鳳在空中翱翔,有制空權,因此在和地面和水裡生活的虎和龍爭鬥的時候,就明顯的佔了上風,古代的巴國,由於峙鄰比它更為強大的楚。最終也被楚所滅,現在似乎帶“巴”字的地名也沒留下幾個,現存於荊州博物館的雙鳥虎座鼓架,就是兩隻鳳凰腳踏兩隻老虎的造型。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鳳與虎的組合形象中,鳳高大軒昂,傲視蒼穹,虎卻矮小瑟縮趴伏於地,反映了楚人崇鳴鳳、嚮往安祥的意識和楚國征服巴國後的霸氣。
戰國後期,以鳳為圖騰的楚成為唯一可以抗衡強秦的南方大國。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員空前廣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隨即開始統-全國的迸程,諸侯國紛紛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滅亡的命運。在攻滅韓、趙、魏後,秦軍於公元前224年大舉伐楚,楚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反擊之力。公元前223年、秦軍席捲淮北淮南,攻陷壽郢,俘獲負芻,綿延800的楚國就此滅亡。
是不是和贏政的“焚書坑儒”政策有關,龍文化遂成“一枝獨秀”,鳳文化則逐漸衰落。
現在,鳳文化充其量只能算是龍文化的一個支派,“龍鳳呈祥”倒是有“和諧”的味道,“龍飛鳳舞”也提升了龍的地位--生活在水裡的龍也有了“騰雲駕霧”的神通;鳳甚至連和龍奮力一博的機會都沒有,有的只是“龍爭虎鬥”“生龍活虎”,鳳本來是雄性的神鳥,最終也落魄於與陰柔為伍。君不見,皇帝老兒著裝稱“龍袍”,皇后的帽子謂“鳳冠”,許多女性的名字也帶個“鳳”字。可見落後你就要捱打。你失敗了,性別都要被迫改變。
三國故事中,劉備先是“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諸葛亮,後有得到了與諸葛亮齊名,人稱“鳳雛”的龐統。滿以為這樣就霸業可成,未料“鳳”終不如“龍”的運氣好,以至於“出師未捷身先死”;而諸葛亮則協助劉備成就了霸業。龐統之死,讓人唏噓不止,留下千古遺憾。
雖說,慈禧太后專權時,皇宮的大理石臺階上的飾紋都是鳳在上,龍在下的--電影《火燒圓明園》就有這樣的鏡頭和畫外音,鳳在這裡似乎也風光了一陣。但是電影畢竟有戲說的意味,不能當真的。鳳的風光不在,是個不爭的事實。

圖騰,是原始社會最早的宗教習俗信仰。人們把這種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現象稱為圖騰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龍是黃河流域先人的圖騰。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21世紀的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能夠被歐美的老百姓記住的影視演員李小龍和成龍,也是傳播龍文化的傑出代表人物。
遼寧阜新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據專家考證,龍是中國古人對魚、鱷、蛇等動物,和雲、雷電、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先民們是以現實生物和自然天象為基礎,將自己的對世界的畏懼、依賴、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貫穿、體現到龍這個模糊集合中了。
在我看來,龍顯然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動物,主要掌管和水有關的事物,比如下雨等。所以龍總是生活在水裡。在特定的水環境中,龍是威風凜凜的,甚至可以“翻江倒海”。龍王級別最高的當屬四海龍王-----最有名氣的當然是東海龍王;次等的佔據了大江大河,成為“地頭龍”,如西遊記裡的涇河老龍;基層的甚至蝸居於一口水井。
既然龍離不開水,那它的神通就應該有限,西遊記裡的龍王,我看就活得很窩囊,任憑孫大聖擺佈,一點尊嚴都沒有。從進化的角度看,龍應該歸在兩棲和爬行類,雖然說恐龍一度是地球上最龐大的統治者,最終不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陸地上最威風的是虎-------它是百獸之王,山野中的一聲呼嘯,百獸俱驚,因此它成為了巴人的圖騰,其中的白虎似乎是最威嚴的了,湖北恩施和宜昌一帶,應該是巴人生活過的地方,我在恩施的民族大觀園裡就看見過一隻威風凜凜的下山虎的雕塑。
而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的楚人,則將在空中翱翔鳳視為神鳥,是百鳥之王。《說文》記載:“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嗓、鴛思、龍紋、魚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從鳳的形象看,甚至包含了龍的紋理。戰國時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說:“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描繪出了“鳳”的基本特徵:鳥類。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寧,被奉為氏族圖騰。
由於鳳在空中翱翔,有制空權,因此在和地面和水裡生活的虎和龍爭鬥的時候,就明顯的佔了上風,古代的巴國,由於峙鄰比它更為強大的楚。最終也被楚所滅,現在似乎帶“巴”字的地名也沒留下幾個,現存於荊州博物館的雙鳥虎座鼓架,就是兩隻鳳凰腳踏兩隻老虎的造型。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鳳與虎的組合形象中,鳳高大軒昂,傲視蒼穹,虎卻矮小瑟縮趴伏於地,反映了楚人崇鳴鳳、嚮往安祥的意識和楚國征服巴國後的霸氣。
戰國後期,以鳳為圖騰的楚成為唯一可以抗衡強秦的南方大國。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員空前廣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隨即開始統-全國的迸程,諸侯國紛紛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滅亡的命運。在攻滅韓、趙、魏後,秦軍於公元前224年大舉伐楚,楚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反擊之力。公元前223年、秦軍席捲淮北淮南,攻陷壽郢,俘獲負芻,綿延800的楚國就此滅亡。

標籤:龍和鳳 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