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傷感散文集

鳳凰樓上鳳來賓

鳳凰樓上鳳來賓

一
由於自古以來我們就有焚燒前代宮殿的傳統,所以現在我國儲存完整的皇宮都是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代的,最著名的是北京故宮,除此之外,就是遷都北京之前的盛京故宮,以及溥儀被趕出北京之後在新京建立的“滿洲國”皇宮。
這三個中屬於清朝最早的是盛京皇宮,我是在四月去的,進一座巨大的灰青色的大門進到瀋陽路。
此門為懷遠門,俗稱大西門,始建於一六三一年,為瀋陽老城垣之重要標誌。一六二五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即著手改建、增拓瀋陽城,改四門為八門,至一六三一年,始建成大西門。一六三四年四月,皇太極改瀋陽為“天眷盛京”,並親制詔令命名八門,西之南者曰懷遠門。一六七二年,重修懷遠門,光緒年間,改建懷遠門,一九三o年,拆除懷遠門。一九九四年,瀋河區人民政府拓其原址,增其舊制,重修了懷遠門。
從懷遠門進去,就是瀋陽最古老的街路-瀋陽路。
二oo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瀋陽路二段成為步行街,在路的中間,就是大紅牆圍起的故宮,由郭沫若題寫“瀋陽故宮”。這個故宮融合滿、漢等民族建築特色,是明清時期中國東北地域文明與皇宮制度相結合的傑出建築凡例,一九六一年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aaaa級旅行區(點),二oo四年七月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予以保護。
它佔地六萬平方米,現有建築一百一十四座,東路為努爾哈赤時始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中路以皇太極時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為主體建築,兩側為乾隆時所建行宮,太廟等;西路為乾隆時增建文溯閣和戲臺禁地。
一九二六年闢瀋陽故宮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八點三十分開館,我花五十元買張門票,做為當天第一批遊客進入參觀。
大清門為皇宮正門,建於天聰年間,是皇帝出入大內宮闕和文武百官上朝的必經通道,某些宮廷儀式也在此舉行。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並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觀念,又體現了滿族對故鄉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形成了區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
二

進入故宮,右側有太廟,原址為明代三官廟,乾隆四十三年皇帝命將清入關前建於撫近門外的盛京太廟移建於此。主要建築包括廟門、正殿和東、西配殿,因空間較小並未安設清帝列祖列宗神位,只用於收貯清代諸帝后玉寶玉冊。本想進去,工作人員卻告知不屬於開放區域的遊人止步之所。
我先從東路看起,東路其實是瀋陽故宮的最早建築,是努爾哈赤遷都之初興建。帳殿式佈局,也就是說保持了遊牧民族居住帳篷那樣的格局,最裡為大政殿,清入關前也稱“大殿”或“篤恭殿”,是大典時皇帝御臨之所,也做為八旗諸王議政之所。清遷都北京後逢朝會及節日慶典,瀋陽各衙署官員仍於殿前行禮;清帝東巡盛京時亦於此舉行慶賀筵宴。
它實際就是金鑾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徵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建築造型和裝飾融多民族風格於一體,與十王亭的佈局組合則體現出滿洲八旗制度的特色。
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的最重大歷史事件莫過於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在大政殿繼承帝位,並於次年改元順治,在此頒佈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袞兵入山海關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大業。
大政殿兩側,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徵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分別統領左、右翼四旗的左、右翼王辦公之所稱為左、右翼王亭,距離大政殿較近。其下則是八旗官員辦公和典禮排班之所的八旗亭,遠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瀋陽後,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築的形式表現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
亭中展示著八旗使用的各種武器、旗幟、服裝等,八旗各有自己的標誌,屬於哪種旗的人,就執哪種旗幟,穿用與旗幟相應顏色的甲冑。四正旗是在黃、紅、藍、白四種顏色旗幟上,飾彩色行龍,旗的形狀為六尺見方;四鑲旗的顏色、尺寸、彩繪與四正旗相同,其形狀為左平右尖,並在旗邊加繪火焰,紅旗鑲白邊,其它三旗鑲紅邊。四正旗、四鑲旗統稱“八旗”。清入關後,八旗旗幟也由原來的彩繪行龍發展為繡金雲龍。
看到武器,大開眼界,比如都是弓箭,種類繁多,有木頭哨箭、四指鈚箭、水箭、梅針骲頭箭、墩子箭、尖頭箭、四楞鐵頭箭、梅花箭、遵化長鈚箭、大禮箭、如意弩箭、小鈚箭、小骲頭哨箭、小鐵頭箭、圓鏃箭、大鏃箭、皇帝吉禮隨侍骲箭、五齒點叉箭、鍍金大禮箭、皇帝大閱骲箭、皇帝隨侍兔叉箭、回龍大鈚箭、皇帝大閱鈚箭、鴨嘴哨箭、齊鈚箭、角哨箭、齊梅針箭、三角鐵頭箭等。
其他武器有虎槍、鐵槍、鉞、雁翎槍、長槍、雙手帶馬叉、鐵矛、偃月刀、藤牌、鎖子甲、鐵胄、透雕玉把皮藤馬鞭等、有調兵用的蒙文信牌和滿漢蒙三種文字“寬溫仁聖皇帝信牌”。
還有一種雲版有“大金天命癸亥年鑄牛莊”的字,雲版是報警用的,發現敵人一二百人時,舉一纛,放一炮,擊一次雲版,敵人增多,舉纛,放炮,擊雲版的次數也隨之相應增加。
南部有奏樂亭,是大政殿舉行重要宮廷典禮時,於此按禮制演奏音樂。
電視中表現的古代戰爭,尤其近年銀幕、銀屏清宮戲的泛濫,卻很難達到吻合歷史的真實情況。

三

從東路出來,回中路。
東有飛龍閣、西有翔鳳閣,原建於崇政殿北,乾隆八年皇帝東巡盛京時命改建於此。飛龍閣內上層原貯清歷朝皇帝御用弓箭、刀槍、鞍轡等物,下層存放清內府珍藏的古代銅器。翔鳳閣作為收藏行宮御用器具、書畫、珍玩等陳設物品之所。
在步入皇太極的金鑾殿“崇政殿”之前,先入目的是殿前平臺上的日晷和嘉量。
日晷也稱日規,是我國古代計時器,利用日光照射指標在晷盤上的投影標示時間;嘉量是我國古代標準計量器,此處日晷是乾隆十年增設,與嘉量相配象徵江山萬代、國家統一。在月臺上還設有四口大缸,都盛滿清水以防水災。當時稱它是“門海”,來象徵缸中水多似海可撲滅火災,所以又被稱作是“吉祥缸”。

崇政殿是皇宮正殿,建於天聰年間,一六三六年皇太極在崇政殿登基稱帝,上尊號“寬溫仁聖”,將國號“金”改為“清”,年號“天聰”改為“崇德”,殿也在當年改為今名,是皇太極時期朝會理政,接見外國使臣之處。清遷都北京後,皇帝東巡盛京祭陵禮成,亦於此舉行隆重慶典。看見龍椅寶座前兩側有副對聯:“念茲戎功用聲肇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出自乾隆手跡。“念茲戎功”出自《詩經》,意思懷念祖先的大功,“用肇造我區夏”出自《書·康誥》,肇,始也,區夏,諸夏之地即中國也,上聯是說祖先大功開闢了統治中國的大業。“慎乃儉德”出自《商書。太甲上》,意思是要奉行節儉的美德,“勿替有歷年”出自《尚書。召誥》,下聯意思是人必須從天那裡領受行動的合法性,並奉行節儉的美德,國運就會綿長不絕。
為什麼取國號為大清,這又與五行學說有關,因為“明”屬於“火”,“清”屬於“水”,水能克火。水位居北方,其色為青色,因此用“大清”作為國號。
殿後是一個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約四米的高臺,臺上是皇太極極其后妃的寢區。沿臺階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輝煌的高樓-鳳凰樓。它的原名叫翔鳳樓,直到一七四三年才有鳳凰樓之稱。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戶,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與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樓為三層,是三滴水式建築。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迴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臺上臺下的道。風凰樓既是後宮的大門,又是整個宮殿建築的制高點。在樓上觀看日出,極為美妙。“鳳樓曉日”也成為盛京八景之一。鳳凰樓正門上額的“紫氣東來”金字橫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過了鳳凰樓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極的後宮了。正中是清寧宮,清寧宮原叫“正宮”,建於天聰年間,是五間十一檁硬山式建築。東稍間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的寢宮,稱暖閣。正中隔一間璧,把寢宮分為南北兩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稱“龍床”。西四間為宮廷內舉行薩滿祭祀的神堂和皇帝宴客之所。
清寧宮庭院的東南角有一根硃紅色木杆,木杆頂端有錫鬥,這木杆叫索倫杆、還願杆,滿族人稱它為神杆。錫鬥內放米穀碎肉來喂“神鵲”(烏鴉),以示答謝天神之意。
清寧宮兩側是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寢宮)、衍慶宮(次東宮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寢宮);西配宮有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寢宮)和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寢宮)。清寧宮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壘起,低於屋背的煙囪,人們從正面是看不見的,奇妙的是煙囪有十二節,而清朝入關後就只傳了十二帝就滅亡了,是否冥冥中真有天命?從清寧宮這一系列建築中,可以發現瀋陽故宮的兩大建築特點:一是儲存了濃厚的滿族特色即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二是宮高殿低,清寧宮及其四所配宮均高於皇帝議政的崇政殿和東路的大政殿。這是因為清朝奪取政權前,滿族是一個牧獵民族,受生活習慣的影響,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處,以防野獸和洪水的侵襲。這與北京故宮恰好相反。
后妃都住在一個院落,與北京故宮是不同的。
寢宮中有吊起來的床,這也是東北三大怪之一的“生了孩子吊起來”,貴為皇子也概莫能外。
清寧宮高臺之後是“後苑”,也叫“御花園”,內有碾磨房、二十八間倉、後宰門等建築,是皇帝膳食的供給區。並有地下窨道與清寧宮相通。
其實,遊客對次西宮興趣最大,這裡的主人是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公主,十三歲嫁給皇太極,二十四歲被冊封為莊妃,聰慧美麗,為皇太極先後生下三個公主和一位皇子,一生經歷了清朝初期皇位更替,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能審時度勢,控制局面,傳說她親手為被俘的明朝大將洪承疇調製蔘湯,使本來“延頸承刃,始終不降”的洪承疇投降,也傳說為了兒子福臨的皇位永固,她下嫁了多爾袞,“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燦迎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順治帝不幸早逝,她再輔孫子康熙,除掉權臣鰲拜,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石,直至在七十五歲她離開了人間。
她不僅是滿族皇帝的莊妃、皇太后、太皇太后,她也是叱吒歐亞大陸的當年蒙古人的後裔,在她在世之時,她沒有辜負祖先的英名。所以近年影視劇紛紛拿她說事,斯琴高娃、潘虹、寧靜等大腕明星出演莊妃,並不是明星為莊妃增了光添了彩,而是幾百年前的莊妃給現在的明星們提供了再火一把再輝煌一次的機會。

四

在崇政殿、清寧宮高臺兩側有“東所”、“西所”。東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等。
頤和殿建於乾隆十一至十三年間,是皇太后行宮,宮中舉行典禮和召見王公官員女眷之處。後來,為有名的慈禧太后在北京修建頤和園,其名稱就出自此處。
介祉宮東稍間為皇太后隨皇帝東巡在盛京駐蹕期間的寢宮,皇帝每日率妃嬪到此問候皇太后起居。
敬典閣是盛京皇宮內收藏玉牒之所。玉牒是愛新覺羅皇族的宗譜。清代每十年纂修一次,自乾隆朝起每次修成後運送一份至此收藏。
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極殿、繼恩齋和崇謨閣等。
迪光殿是皇帝東巡在盛京駐蹕期間處理國家軍政要務之處。“從序其皇”橫匾有一副對聯“雲縵日華,詒謀承燕翼;竹苞松茂,肯構煥翬飛。”
對聯中表達了繼承祖業的思想,可惜咸豐以後的皇帝忘了祖訓,終於讓國家、民族遭遇了滅頂之災。
東西各有三間配殿,是皇帝東巡在盛京駐蹕期間扈從官員辦理公務之所,其實就是一套臨時政府執行班底。
保極宮的東稍間則是皇帝東巡在盛京駐蹕期間的寢宮,西稍間是皇帝讀書和召見王公大臣之處。也就是辦公室、書房、臥室三位一體的地方。“高臨永珍”匾下懸掛有對聯“帝命式於九圍,本支百世;天心佑夫一德,承敘萬年。”其中本支的含義,嫡子為本,庶子為支。也不脫秦始皇當皇帝時“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的思想。
繼思齋則是隨駕妃嬪居住之處。
崇謨閣的建築形式是別具一格的,它為捲棚式建築,是盛京皇宮記憶體放清歷朝《實錄》、《聖訓》等國史祕籍之處,著名的《滿文老檔》、《滿洲實錄圖》亦曾收藏於此。《滿文老檔》學者又稱為《無圈點老檔》、《滿文原檔》、《滿文舊檔》、《老滿文原檔》和《舊滿洲檔》等。是以無圈點老滿文為主、兼以加圈點新滿文並間雜蒙古文和個別漢文書寫的、記載滿洲興起和清朝開國的史事冊檔,是現存最為原始、系統、詳盡、珍貴的清太祖、太宗時期編年體的史料長編。

我們經常聽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其實他也多次回東北的瀋陽在祖先這裡汲取力量呢。

五

西路建於乾隆四十七年至乾隆四十八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出於加強文化統治的需要,皇帝於乾隆四十七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十餘年時間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後,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瀋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屋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築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這與它的用途是分不開的。
文溯閣藏書忌火,依據五行學說立色配飾,裝修取《易經》“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閣名文溯取自《周詩》“溯澗求本”之意,以符合瀋陽為清朝發端之地的地位。“聖海沿回”匾下有對聯“古今併入含茹,永珍滄溟探大本;禮樂仰承基緒,三江天漢導洪瀾。”
文溯閣仿浙江寧波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內部為三層,書架上的木盒稱函匣,用於收藏書籍。目前文溯閣的《四庫全書》儲存在甘肅省圖書館。
有碑亭,內建石碑用滿漢兩種文字合璧書寫,碑陽為乾隆御製《文溯閣記》,碑陰為乾隆御製《宋孝子論》。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文溯閣《四庫全書》遭到了破壞,有些冊次流散。一九一四年,袁世凱炫耀文治武功,將文溯閣《四庫全書》運至北京。一九二二年,對此書垂涎已久的日本祕密勾結滿清皇室,想以一百二十萬元購買,東渡扶桑。這一事件曝光之後,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迫於壓力,滿清皇室不得不取消了這項骯髒的交易。一九二四年,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將文溯閣《四庫全書》完璧歸趙,於是在第二年,全書運回瀋陽,繼續藏於文溯閣。於是有了一座《四庫全書》運復記碑,一九三一年奉天省教育會鐫刻並嵌置於此。記述民國初年運往北京的文溯閣《四庫全書》復歸瀋陽的始末。
一九六六年十月,基於戰備的需要,為確保《四庫全書》安全,經中央有關部門協調,遼寧省將總計三千四百七十四種、三萬六千三百一十五冊的文溯閣《四庫全書》以及五千零二十冊清雍正年間所印銅活字本《古今圖書整合》,經過長途跋涉,被祕密運至蘭州,撥交甘肅儲存在距蘭州七十五公里的山中。
嘉蔭堂是東巡皇帝駐蹕盛京時讀書、賞戲之處。此處有巨柏一棵,可遮廕庇日。乾隆皇帝御製《嘉蔭堂》詩:“文溯閣既建,遂構讀書堂。經營雖曰新,宅二百歲強。額堂以嘉蔭,詎緣鬆檜蒼。”。
仰熙齋是皇帝讀書和題詩做畫的書齋。“仰”即仰望,《詩經》:“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熙”,即興盛。《尚書》:“庶績鹹熙”。乾隆皇帝御製詩《仰熙齋》說:“沛裡弦歌戶口滋,百年休養樂民祺。毋容易親熙和比,率自勤勞昔日治。”




六

我們今日參觀故宮,只有冷冰冰的受喇嘛教影響的建築依然佇立,典型的柱頭獸面、簷下裝飾、藻井彩畫;也受山西建築影響,宮殿以五彩琉璃裝飾為主,是山西侯振舉世襲管理的黃瓦窯提供的琉璃瓦件製作。
曾經被歷史上顯赫人物使用過的各種舊物漠然展示,每個殿閣中雖然有人,也只是一個個裹著厚厚大衣的工作人員,那些龍驤虎步的帝王,那些身穿旗人之袍的后妃,那些南征北戰的虎賁之士,那些運籌帷幄的謀略之臣,都已經模糊了我們的眼球,走入歷史的隧道脫離了我們的視野。
我出故宮繼續向東走,有崇德二年孟春吉日所立武功坊和文德坊。
武功坊俗稱西華門。“武功”出自《詩經》“文王有聲,有此武功”,《禮記》也說“武王以武功”,均為弘揚武功的治國方略。
文德坊是皇宮東側的坊門,俗稱東華門。“文德”出自《詩經》:“矢其文德,洽此四國”,含義是以禮樂教化四方百姓。
街頭一座座樓房重簷翹角,每層簷下都是漆棟畫染,其一幅幅精美的圖案,五彩斑斕,其門前一對金字黑匾,古色古香;其樓頂和每層樓簷上的彩燈交相輝映,把每層樓房勾勒得更加富麗堂皇。經營著古畫、古玩、古董,旅遊工藝品,想吃東西則有具有一百六十多年曆史的邊家傳人餃子,俗稱老邊餃子。
清道光八年,河北河間府任邱縣邊家莊,有位叫邊福的人來瀋陽謀生,在小津橋搭上馬架房,立號邊家餃子館。雖然門面簡陋,但由於精心製作,風味獨特,並以水煸餡蒸餃聞名遐邇,深受人們歡迎。邊家餃子因為肉餡是煸過的,所以叫煸餡餃子,但由於主人姓邊,所以人們都習慣稱之為老邊家餃子。老邊餃子之所以久負盛名,主要是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造型別致,口味鮮醇,它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制皮。老邊餃子由於皮薄肚飽,柔軟肉頭,餡鮮味好,濃郁不膩,因此,凡遠近來瀋陽的客人,都願品嚐。一九八一年夏天,著名的藝術大師侯寶林親臨品堂老邊餃子,吃得興致勃勃,稱讚不已,席間餘興未盡,揮毫寫了八個大字:“邊家餃子,天下第一。”
看到餃子,記起二十年前第一次到瀋陽故宮,在售票處,有好幾個乞丐向遊人討錢,感慨特別深,比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震動,乞丐在皇宮門口要飯,是何等貧窮與富貴的強烈對比,歷史老人是何等的無情面。

一
由於自古以來我們就有焚燒前代宮殿的傳統,所以現在我國儲存完整的皇宮都是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代的,最著名的是北京故宮,除此之外,就是遷都北京之前的盛京故宮,以及溥儀被趕出北京之後在新京建立的“滿洲國”皇宮。
這三個中屬於清朝最早的是盛京皇宮,我是在四月去的,進一座巨大的灰青色的大門進到瀋陽路。
此門為懷遠門,俗稱大西門,始建於一六三一年,為瀋陽老城垣之重要標誌。一六二五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即著手改建、增拓瀋陽城,改四門為八門,至一六三一年,始建成大西門。一六三四年四月,皇太極改瀋陽為“天眷盛京”,並親制詔令命名八門,西之南者曰懷遠門。一六七二年,重修懷遠門,光緒年間,改建懷遠門,一九三o年,拆除懷遠門。一九九四年,瀋河區人民政府拓其原址,增其舊制,重修了懷遠門。
從懷遠門進去,就是瀋陽最古老的街路-瀋陽路。
二oo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瀋陽路二段成為步行街,在路的中間,就是大紅牆圍起的故宮,由郭沫若題寫“瀋陽故宮”。這個故宮融合滿、漢等民族建築特色,是明清時期中國東北地域文明與皇宮制度相結合的傑出建築凡例,一九六一年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aaaa級旅行區(點),二oo四年七月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予以保護。
它佔地六萬平方米,現有建築一百一十四座,東路為努爾哈赤時始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中路以皇太極時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為主體建築,兩側為乾隆時所建行宮,太廟等;西路為乾隆時增建文溯閣和戲臺禁地。
一九二六年闢瀋陽故宮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八點三十分開館,我花五十元買張門票,做為當天第一批遊客進入參觀。
大清門為皇宮正門,建於天聰年間,是皇帝出入大內宮闕和文武百官上朝的必經通道,某些宮廷儀式也在此舉行。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並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觀念,又體現了滿族對故鄉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形成了區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
二

進入故宮,右側有太廟,原址為明代三官廟,乾隆四十三年皇帝命將清入關前建於撫近門外的盛京太廟移建於此。主要建築包括廟門、正殿和東、西配殿,因空間較小並未安設清帝列祖列宗神位,只用於收貯清代諸帝后玉寶玉冊。本想進去,工作人員卻告知不屬於開放區域的遊人止步之所。
我先從東路看起,東路其實是瀋陽故宮的最早建築,是努爾哈赤遷都之初興建。帳殿式佈局,也就是說保持了遊牧民族居住帳篷那樣的格局,最裡為大政殿,清入關前也稱“大殿”或“篤恭殿”,是大典時皇帝御臨之所,也做為八旗諸王議政之所。清遷都北京後逢朝會及節日慶典,瀋陽各衙署官員仍於殿前行禮;清帝東巡盛京時亦於此舉行慶賀筵宴。
它實際就是金鑾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徵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建築造型和裝飾融多民族風格於一體,與十王亭的佈局組合則體現出滿洲八旗制度的特色。
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的最重大歷史事件莫過於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在大政殿繼承帝位,並於次年改元順治,在此頒佈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袞兵入山海關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大業。
大政殿兩側,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徵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分別統領左、右翼四旗的左、右翼王辦公之所稱為左、右翼王亭,距離大政殿較近。其下則是八旗官員辦公和典禮排班之所的八旗亭,遠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瀋陽後,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築的形式表現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

標籤:來賓 鳳凰 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