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傷感散文集

牆內牆外

牆內牆外

蘇子的一曲詞道盡了牆內牆外的纏綿和無奈,而正與錢仲叔先生裡所描述的世界一樣:圍在城中的人想出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大抵如此。
中國古代的幾千年文明是出與入的一面牆,那一面的牆隔絕了兩個世界,那一面的牆有著多少的悲傷與淚水,那一面的牆凝聚了多少幽怨和彷徨。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經以為古代的為官之人的道理是那麼的簡單而單純。封妻廕子,入仕之人豪氣響徹九霄,退隱山林,放浪形骸,出仕之人瀟灑翩翩。入仕之人想衝破那堵牆,進去,出仕之人想突破那堵牆出來!
千百年來,多少王侯將相,風流才子在其中欲罷不能,屢試不爽。一個又一個的名字倒在這面牆下。陶潛、李白、義山、蘇軾……這些人的名字深深的侵入磚縫,播下那顆顆頑強的種子,在牆縫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引領一代代的人繼續奮鬥下去,探究下去。
出仕之人用儒家思想支撐自己,“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天下的興亡的責任揹負在自己的肩上,而隨著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當夢碎後,他們又用道家和佛家思想麻醉自己,“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多少有點悲憤,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多少就有點出仕之人的豁達了。這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道、儒”的結合了。
有好多人說,中國的詩人大多是被貶過的。的確!在出仕之路被阻後,他們就想退出去,這一典型的人物莫過李白。不要以為詩仙就很清高,這是不全面的。想當年,當李白聽到被受任與朝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當濡溼受阻時,他又恢復詩仙的瀟灑與狂蕩“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我們不能怪太白的反覆無常。畢竟,在那個年代“封候拜相”是幾千年來儒生的最高理想啊。只不過,他是累了,想出城而已
不要以為只有古代的儒生們有這樣的感受,同樣在那些思婦的身上也有著同樣強烈的感情。“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叫夫婿覓封候”相夫教子本是她們應有的夢,可是她們卻偏偏要讓丈夫覓封侯,在這漫長的等待中,犧牲了自己的青春,桎梏了自己的靈魂,有些也修成正果,成了一品誥命夫人,但大多的身影卻是在高樓上徘徊幻化的,一半是月光,一半是淚水
無論儒生還是思婦,他們都是矛盾的,在自己的矛盾中痛苦。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不是剩離死別,不是愛恨悲歡,而是在自我有限的生命裡與自己做無限的鬥爭與掙扎!愈陷愈深,愈陷愈痛。因而,中國的詩歌是在痛苦中慘烈的碰撞出來的,一位又一位的詩人詞客在那堵牆的兩側彷徨徘徊,把自己的無奈與痛苦一個字一個字填入人生的格律中,平平仄仄,高高低低,尋愁愛恨,淚眼問花
也許人本身的矛盾就是來自於此,當你身在一個花園裡欣賞風景時,總是會想去另一個花園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因為神祕與吸引迫使我們不斷的探究、不斷的摸索下去,縱是有些痛苦卻在其身後牽扯出歷史的足跡。你想進去因為你沒有看到裡面的楊柳依依,你想出來亦是因為你想看看外面的雨雪霏霏。在選擇中痛苦,在痛苦中不經意的前進。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內與外,出與入.一段矛盾,一段佳話,一段世間塵緣(作者自評)
※本文作者:暖絮飛揚※

標籤:內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