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網路散文集

侗族人家

侗族人家

侗族人把美和實用結合在一起,建造了許多聞名世界的風雨橋,讓它們像風景一樣橫跨在侗鄉的青山綠水之間。
遊客到廣西,很多人就是衝著它去的。懷著相同的目的,離開龍勝縣後,我來到三江侗族自治縣。因為在侗族眾多風雨橋中,這裡的程陽風雨橋可以說是最傑出的代表。
據說程陽風雨橋最早是楊氏祖孫三代用了幾十年時間修建起來的,被洪水沖垮由後人重新修建而成。這座全長77米、被譽為“廊橋”風雨橋,每年都要吸引大量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我去的時候沒有看見絡繹不絕的人流,只看見橫在林溪河上的廊橋被濛濛細雨裹嚴了,籠罩著一片孤寂和冷清。
長長的風雨橋上坐了好些侗族婦女,她們都忙著在侗族服裝上刺上各種紋飾,身邊掛滿了等待出售的成品和從外面買進來銷售的工藝品。
剛走上廊橋,一個老太婆便上前拉住我,很著急地對我一遍遍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又指著廊橋下游、林溪河畔的一幢吊腳樓,告訴我那是她的家,然後一次次比劃著吃飯、睡覺的動作。熱情的老人想要我住到她家裡去,但我當時想的卻是要不要更改原訂在這裡住一晚的計劃。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雨天不宜出遊,冷雨中的程陽風雨橋讓我找不到感覺。
走在空空如也的橋廊上,總想做點什麼來打破這樣的沉悶,於是在橋中央,在頭一個與我說漢話的侗族婦女那裡買了一整套、包括綁腿在內的侗族服裝。這個婦女叫吳鮮花,自詡是這一帶刺繡做得最好的幾個人中的一個。
與她交流,心情開始愉快起來,便伏在橋欄上俯瞰河水從橋下匆匆流過的樣子,想象著侗族人建造風雨橋的艱辛……
吳鮮花身邊掛滿了準備賣給遊客的產品,風起處,新衣上蠟染的氣味撲面而來。我坐下來看她縫製一件上衣,她說是給她20歲的女兒準備的嫁妝。為了女兒體面出嫁,她已經這樣準備了幾年,但還沒有做完。這些嫁妝包括40套衣服、40張頭巾、40雙千層底布鞋以及20條褲子、5條棉褲和若干條裙子、綁腿等等,都是侗族姑娘最漂亮、最得意的扮頭。
遺憾的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屑做這些了。“我的女兒都20歲了,還只會紡一點點布,其它什麼都不會。”說出這句話時,看不出吳鮮花對女兒有什麼不滿,相反,從她一提到女兒就露著笑容的神情上,我卻感到她無時無刻不在為有這樣的女兒感到幸福呢。
我決定要在這裡住下來。
“可以呀,住我家。”但吳鮮花又堅持說:“你先去看看,要住得慣你就住。”
吳鮮花的家是一幢侗家非常普遍的三層木質吊腳樓,在林溪河上游。從吊腳樓望出去,可以看見河邊兩架滄桑而勤奮的水車。這些水車不是提供給遊人觀看的飾物,而是侗家人離不開的生產工具。它們整天吱呀轉著,將河水源源不斷地送進河邊的稻田裡。
穿過吳鮮花門前的一片稻田,聽得見稻田裡有鴨子覓食的聲音和魚兒被趕得四處逃竄的劈啪聲。鴨子和魚都是侗家人餵養的,白天黑夜都不落屋。雖說兩者不相容,但它們在侗寨卻能和諧相處。餵魚的稻田邊,都有一個低矮的窩棚,吳鮮花說那是提防山裡的飛禽為魚兒搭建的。每當危險發生時,魚兒們就會通過一扇小門,躲到裡邊避難。
吳鮮花有兩個孩子,女兒陳豔純和兒子陳豔鋒。兒子陳豔鋒在桂林一所師範學校上大學,是這個侗寨並不多見的大學生。為了給兒子賺學費,父親在廣西柳州打工。
過兩天就要開學了。今天,在三江縣城一家專門接待旅遊團的民族賓館當服務員的姐姐打電話回來,告訴母親晚上要回家,和弟弟道別。
我決定住到他們家後,弟弟陳豔鋒很懂事,幫著他母親騰空了樓上一間屋子把我安頓下來。這間屋中屋很低矮,但住在裡邊並不感到壓抑,相反與外面冷清的環境比起來感覺更溫馨。
住這樣的房間給多少錢呢?吳鮮花很客氣,在我一再堅持下,她為我開了價錢:吃住一天35元。
安頓好我,母親還要去廊橋上守攤。就在她出門前,他們家擺在黑暗處的電話響個不停。原來是村裡民族表演隊的頭兒打來的,要陳豔鋒趕快到村寨旁邊的馬鞍鼓樓,說旅行社即將帶來一個旅遊團。慌亂中,兒子換下漢族服裝,將母親找來的一套白衣黑褲穿在身上,在頸子上掛好白銀飾物後從牆上摘下蘆笙就往外走。
我跟著陳豔鋒來到馬鞍鼓樓。
侗族鼓樓依然是全木質結構,屬多層建築,外形呈寶塔狀,不僅是侗族標誌性的建築,還是他們召開會議、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馬鞍鼓樓裡邊的正中位置上掛有毛主席畫像,四周石碑上,刻滿了當初捐款修建鼓樓的人的名字。一群孩子抓緊開學前這兩天的時機,在鼓樓裡玩著快樂的遊戲。鼓樓後面,同陳豔鋒一樣身著民族服裝的少男少女們聚集在高高的樹下,練習著即將為遊客表演的曲子。
終於有機會看侗族人吹蘆笙、跳耶舞了,我的快樂沒法形容。
為了那個時刻的到來,大家都在等待。
在我觀看幾個孩子對弈時,一股香水的味道突然飄進鼓樓。幾個外佬(侗族人這樣稱呼外國人)在翻譯陪同下從亮堂堂的外面走進暗淡的鼓樓裡。他們好像只對牆上張貼的毛主席的影象感興趣,在給它拍過照片後便匆匆離開了馬鞍鼓樓。當然,準備表演的侗族青年也沒有派上用場,他們因此不能從旅行社那裡領到一份補貼,而我也白高興了一場。但這群年輕人沒有灰心,他們再次聚集到鼓樓後,繼續著還不整齊的演練。而鼓樓前面的院壩上,一間不足三平方米的店鋪裡,傳出當時中國流行歌壇最熱的swperstar(超級明星)激昂的歌聲。歌聲將剛才還在鼓樓裡玩耍的孩子吸引過去。他們邊扭邊唱,充滿快樂,似乎在用行動告訴我,這些離他們生活很遠又很近的東西才是他們的最愛,而那群穿著民族盛裝、準備上舞臺表演的阿哥阿姐一點也引不起他們的興趣。
大家都在忙,只我沒事可做,便踱回家去。爬上二樓寬大的開放式走廊,看見門前那條長凳上安靜地睡著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侗族人的吊腳樓大都一個樣子,便以為自己走錯了,不敢進屋。又到村寨各處閒逛,直到天黑前,看見吳鮮花挑著兩大包沒有賣出去的東西走回來才敢回家。這時她兒子也在家裡,和剛才在門前睡覺的小男孩在一起看電視。原來我並沒有走錯,這小男孩是陳豔鋒的表弟,開學前到他們家串親戚來了。
母親做飯時,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把陳豔鋒又召集到鼓樓。這次我沒有跟他去,我不相信天黑了還會有人來看他們表演。陳豔鋒剛走,吳鮮花的女兒陳豔純來電話,說餐館裡又來了一批遊客,他們要給客人表演,要晚一些才能回家。

忙了一天的吳鮮花放下電話後又忙碌在灶臺前。暗淡的燈光下,她拿著一團醬色的豬肉用剪刀一下下把它絞成小塊。
“這是什麼?”我好奇地問道。
“酸肉。”
酸肉是侗族家庭獨特的食譜,就是把肉塗上鹽巴、香料等作料,放進密封的容器等它變質。兩三年後,肉酸了也熟了,可以生吃。除酸肉外,他們還喜歡把魚、鴨子也做成“酸魚”、“酸鴨子”。這些都是侗家待客的佳餚。說著,吳鮮花剪下一塊酸肉遞給我,只可惜我實在沒有勇氣接過來。但這個話題已大大激活了那個小男孩的食慾,他從酸肉向我意味深長地說起了他們的酸菜:“我們的酸菜呀,那真的是,太——太——太——”
我以為他想說“太——好吃了”,而故意在那裡賣關子,沒想到他在一連串“太”字後突然吐出一個“酸”字來。他沒有賣關子,這是他被酸出來的結果,一邊說一邊不停地咽青口水。
有這樣嚴重嗎?對於喜歡吃酸菜魚的重慶人來說,對酸菜並不陌生。
感到肚子第二輪飢餓時,吳鮮花做好的晚餐才擺上桌子,小碗小碗的把一張小方桌都擠爆了。我首先拈起一點點被陳豔鋒的表弟說得那樣有滋有味的酸菜,才放進嘴裡,便感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太——太酸了,酸得滿口生津,滿嘴冰涼。又嚐了一塊蒸熟了的酸肉,沒有別的感覺,仍是一個字——酸,比山西老陳醋還有味道。
侗不離酸,原來就是這樣得來的。
晚飯吃到一半她兒子才回來。這次陳豔鋒沒有白跑,吹笙跳舞,弄得倦容滿面,把後悔留給我一個人。
晚上九點,當吳鮮花在收拾碗筷時,隔壁她弟媳家才傳來一陣劈柴做飯的聲音。因為我的到來,他們已經提前了晚飯時間。
飯後,精力充沛的表弟又守到電視跟前,吳鮮花疲倦的兒子徑自上樓回自己的房間睡覺去了,隨後我也上樓休息了,只有當母親的吳鮮花,在燈下做著針線等女兒回家。
睡過一覺,聽到一陣熱情的腳步聲從木地板上傳來。母親等了很久的女兒終於回來了,並且還帶來幾個要來看她弟弟的女友。
她們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但氣氛親密、融洽。黑暗中,我又聽到陳豔鋒下樓梯的腳步聲。不久,樓下傳來蘆笙的聲音,這聲音和著眾女子漸漸起來的歌聲,飄揚在靜靜的村寨夜空……
這是他們的快樂,也是吳鮮花驕傲的理由:二十歲的女兒能歌善舞,又處於談婚論嫁的美妙年齡;十八歲的兒子過兩天就要去桂林上大學了。這一切,在母親心中都是美麗的夢。
這晚不再疲倦,親情和友情充滿力量
(寫作於2004。9。18)

侗族人把美和實用結合在一起,建造了許多聞名世界的風雨橋,讓它們像風景一樣橫跨在侗鄉的青山綠水之間。
遊客到廣西,很多人就是衝著它去的。懷著相同的目的,離開龍勝縣後,我來到三江侗族自治縣。因為在侗族眾多風雨橋中,這裡的程陽風雨橋可以說是最傑出的代表。
據說程陽風雨橋最早是楊氏祖孫三代用了幾十年時間修建起來的,被洪水沖垮由後人重新修建而成。這座全長77米、被譽為“廊橋”風雨橋,每年都要吸引大量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我去的時候沒有看見絡繹不絕的人流,只看見橫在林溪河上的廊橋被濛濛細雨裹嚴了,籠罩著一片孤寂和冷清。
長長的風雨橋上坐了好些侗族婦女,她們都忙著在侗族服裝上刺上各種紋飾,身邊掛滿了等待出售的成品和從外面買進來銷售的工藝品。
剛走上廊橋,一個老太婆便上前拉住我,很著急地對我一遍遍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又指著廊橋下游、林溪河畔的一幢吊腳樓,告訴我那是她的家,然後一次次比劃著吃飯、睡覺的動作。熱情的老人想要我住到她家裡去,但我當時想的卻是要不要更改原訂在這裡住一晚的計劃。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雨天不宜出遊,冷雨中的程陽風雨橋讓我找不到感覺。
走在空空如也的橋廊上,總想做點什麼來打破這樣的沉悶,於是在橋中央,在頭一個與我說漢話的侗族婦女那裡買了一整套、包括綁腿在內的侗族服裝。這個婦女叫吳鮮花,自詡是這一帶刺繡做得最好的幾個人中的一個。
與她交流,心情開始愉快起來,便伏在橋欄上俯瞰河水從橋下匆匆流過的樣子,想象著侗族人建造風雨橋的艱辛……
吳鮮花身邊掛滿了準備賣給遊客的產品,風起處,新衣上蠟染的氣味撲面而來。我坐下來看她縫製一件上衣,她說是給她20歲的女兒準備的嫁妝。為了女兒體面出嫁,她已經這樣準備了幾年,但還沒有做完。這些嫁妝包括40套衣服、40張頭巾、40雙千層底布鞋以及20條褲子、5條棉褲和若干條裙子、綁腿等等,都是侗族姑娘最漂亮、最得意的扮頭。
遺憾的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屑做這些了。“我的女兒都20歲了,還只會紡一點點布,其它什麼都不會。”說出這句話時,看不出吳鮮花對女兒有什麼不滿,相反,從她一提到女兒就露著笑容的神情上,我卻感到她無時無刻不在為有這樣的女兒感到幸福呢。
我決定要在這裡住下來。
“可以呀,住我家。”但吳鮮花又堅持說:“你先去看看,要住得慣你就住。”
吳鮮花的家是一幢侗家非常普遍的三層木質吊腳樓,在林溪河上游。從吊腳樓望出去,可以看見河邊兩架滄桑而勤奮的水車。這些水車不是提供給遊人觀看的飾物,而是侗家人離不開的生產工具。它們整天吱呀轉著,將河水源源不斷地送進河邊的稻田裡。
穿過吳鮮花門前的一片稻田,聽得見稻田裡有鴨子覓食的聲音和魚兒被趕得四處逃竄的劈啪聲。鴨子和魚都是侗家人餵養的,白天黑夜都不落屋。雖說兩者不相容,但它們在侗寨卻能和諧相處。餵魚的稻田邊,都有一個低矮的窩棚,吳鮮花說那是提防山裡的飛禽為魚兒搭建的。每當危險發生時,魚兒們就會通過一扇小門,躲到裡邊避難。
吳鮮花有兩個孩子,女兒陳豔純和兒子陳豔鋒。兒子陳豔鋒在桂林一所師範學校上大學,是這個侗寨並不多見的大學生。為了給兒子賺學費,父親在廣西柳州打工。
過兩天就要開學了。今天,在三江縣城一家專門接待旅遊團的民族賓館當服務員的姐姐打電話回來,告訴母親晚上要回家,和弟弟道別。
我決定住到他們家後,弟弟陳豔鋒很懂事,幫著他母親騰空了樓上一間屋子把我安頓下來。這間屋中屋很低矮,但住在裡邊並不感到壓抑,相反與外面冷清的環境比起來感覺更溫馨。
住這樣的房間給多少錢呢?吳鮮花很客氣,在我一再堅持下,她為我開了價錢:吃住一天35元。
安頓好我,母親還要去廊橋上守攤。就在她出門前,他們家擺在黑暗處的電話響個不停。原來是村裡民族表演隊的頭兒打來的,要陳豔鋒趕快到村寨旁邊的馬鞍鼓樓,說旅行社即將帶來一個旅遊團。慌亂中,兒子換下漢族服裝,將母親找來的一套白衣黑褲穿在身上,在頸子上掛好白銀飾物後從牆上摘下蘆笙就往外走。

標籤: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