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寫景散文集

鄭王廟

結束水上市場之遊,棄舟登陸湄南河西岸的吞武裡。遠遠地就望見俊拔挺秀的高塔直指蒼穹,層層匝匝的殿宇金碧輝煌,導遊指點,那就是泰國四大名剎之一的鄭王廟。鄭王廟原名“瑪喀寺”,在大城王朝時就是一座知名的古寺。在公元18世紀60年代的泰國緬甸戰爭中,緬軍攻破泰都大城,大城王朝滅亡。旅居泰國的廣東澄海人鄭達信率領以華人子弟兵為主的義勇軍浴血奮戰,沿湄南河長驅直入,收復大城,建立了泰國的第三代王朝——吞武裡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唯一的華裔泰皇。據說當年鄭王驅逐緬軍回師時,曾到此寺禮佛祈福,恰好是黎明時刻。鄭王登上王位後,即下令重修此寺並改名為“黎明寺”。鄭王廟的名字在當地還有另一個說法,因為廟內那座高達79米的“拍攀”大佛塔直插雲霄,始終是曼谷每日首先接觸陽光的地方,因而又有“破曉寺”之稱。佛寺名稱雖多,但最最家喻戶曉的名稱還是鄭王廟,泰人稱“瓦倫阿”廟,因為人們至今紀念鄭達信領導泰國各族人民奮驅外敵、重整江山的豐功偉績。

整個鄭王廟建築恢巨集壯觀,氣勢磅礴,五座結構相似、凝重渾厚的大乘舍利式尖塔眩人眼目。主塔鄭王塔建於1842年,高79米,其結構可分為下、中、頂三個部分。下部分的平面為八角形,環繞著3層平臺,每層平臺約2米高處都有一圈佛教傳說中的守護神和神猴,環繞著諸神的浮雕。整個塔的輪廓呈錐狀,節節攀高,層層遞縮,給人一種秀麗舒暢的感覺,自成其樸素淡雅的獨特風格。無論是在旭日東昇時還是在夕陽西照下,亦或是在霏霏細雨中,那多彩多姿的身影讓人留下揮之不去的難忘記憶。塔的四面各有一條石梯,坡度均為60度,兩邊設有扶手。拾級而上,可達3層平臺。四座陪塔雖然高度只有主塔的一半,但匍伏拱衛的態勢愈顯出整個寺廟的古樸莊重。

大佛塔前面有一幢古佛殿,香火繚繞中供奉著鄭王的塑像。廟裡有許多中國古代石雕,有手持兵器、威嚴站立的士兵,有面帶微笑、亭亭玉立的仙女,還有或臥或立的豬、羊、猴、虎等,還張懸著許多中國式的燈籠,烘托出濃濃的鄉情,置身其中,幾或忘卻“獨在異鄉為異客”。參觀鄭王廟不僅可以欣賞湄南河的美景,更可瞭解泰中兩國的親緣關係和深厚友誼。由於建築的坡度太陡,登塔已力不勝支,勉強登上一層,放眼四望,天高水低,好風沁人,不覺心曠神怡。仰望上面的兩層,更感心儀不已。在鄭王塔下拍團體照,只可惜難攬全景入照--但“風月從來無邊”,人生何處無憾?鄭王廟是曼谷著名的旅遊點,旅遊商店極多,旅遊紀念品不僅品種繁多,而且價格適中,攤主歡迎人民幣,成交自然多多。紀念品以銅製的象形鑰匙圈最為熱銷,沉甸甸的銅象真是人見人愛,這不僅因為象是泰國的像徵,帶回去分明有“到此一遊”的紀念意義;而象腹中空又可以裝入香料,外型既美,內涵又芬芳,可謂匠心獨運了。

中午在湄南河畔的“皇室大酒樓”吃自助餐。酒樓實為酒鋪,枕河而築,綠樹成蔭,花團錦簇,頗似私家園林。菜餚甚豐,中菜品種據說就有100多種,但口味卻實在不敢恭維,於我輩更無法習慣。只好一杯冰水落肚,小碗麵飯和湯,三瓢二叉急就,然後就到河邊茶座上觀望滾滾南來的湄南河。歸來又去“林中堂”燕窩廠參觀。聽了介紹,看了展品,對燕窩採集、加工有所瞭解,而“白燕”、“血燕”總算也略有所知,長了一點見識。燕窩價格昂貴,一兩“白燕”幾近千元人民幣,一碗廠家自煲的燕窩湯也要賣150銖(約合人民幣70元),靠工薪收入養家餬口的中國人只能退避三舍。下午,又去市內 WALLKNOWED珠寶加工廠和DUSIT皮革製品中心參觀。通過看錄影、參觀加工流程,始知珠寶開採及加工的全過程。泰國以紅寶石著名,人造寶石式樣也好,惜乎價格昂貴,雖有商店人員尾隨追逐,商場經理低三下四,問津者畢竟寥寥無幾。泰國皮革以鱷魚皮和大象皮聞名於世,象牙、象骨製品頗精美,但入鄉日淺難以知俗,真偽不辨,貴賤難知,只有望而卻步。傍晚遊覽旅館所在的唐人街,顧名思義,唐人街上大多是華人開設的店鋪,以黃金首飾店為主,佔據了近一半街面,還有少量藥店,其他的店不僅少,而且門面也不大。滿街的貨物居然也是以中國貨為主,道地的泰國貨幾無蹤影。作為對襯,唐人街上也多地攤,以二手貨或假冒偽劣品居多。介面唐人街的一條分枝小街,一處酒吧高標脫衣舞,據稱那路段就是紅燈區了--路口有一個收費站,進入該區道路就要收費10銖。至晚,乃可見眾多的女人或當皮條客的男人在路邊拉客,他們或是在路邊“守株待兔”,或是手捧張貼著臺港明星照片的本子到處見機撞騙,假如你置若罔聞那他也無計可施,悻悻而去。如果你稍稍詢問,那簡直惹上了甩不掉的“臭花娘”,那皮條客就會象螞蝗一樣死死地纏住你,不出血不罷手。

  

鄭王廟
※本文作者:sunmg※

標籤: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