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心情散文集

母親的菜園

母親的菜園

我知道祖母綠,那是一種晶瑩剔透、色澤美麗的綠寶石。我不知道是否有母親綠,如果真有,我想,那生長在母親菜園裡的四季翠綠,一定最適合用來比照這種意念中的綠。
在我們老家,有一句俗語概括客家婦女的勞作,那就是:田頭地尾,灶頭鍋尾,針頭線尾。其中的“地尾”,大概就是指她們所經營的菜園。我的母親,自然也有一塊日日經營的菜園。
母親的菜園離家不遠,就在我家對面的青山腳下。傍著一條潺潺流過的小溪,用簡易的竹籬笆圍著。本來,竹籬笆內的菜地並不全屬母親,曾有一位駝背的老婦人經營著其中的一塊。多年以前,這位老婦人的兒子在鄰村找了媳婦,就搬到那去生活了,只留下老婦人獨自過日子。老婦人步入風燭殘年的時候,我母親象照顧親生母親一樣侍候了她一年多。大概是出於感謝母親對她的照顧吧,臨終之際,老婦人給兒子留下話:她過世之後,那塊菜地就給我母親。我母親再三推辭說,她照顧老人只是出於一個鄰居應盡的本份,而不圖什麼回報。不過,母親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塊菜地.這樣,竹籬笆內的菜地就全屬母親了。
這塊菜地其實並不大,長不過三四丈,寬不過一丈餘。然而,母親花在其中的勞作卻是年長月久的。種菜的勞動強度並不大,但是需要精細和耐心。春天到來的時候,母親先是一鋤一鋤把土鋤得很碎並整成方方正正的塊狀,然後在上面挖出淺淺的溝兒,播下種子。最後,還要扎一些穿紅戴綠的稻草人插在上面--防止小鳥偷吃菜種子。母親很迷信,播種的時候,絕不允許我們提關於種子的事,因為在她看來,鳥兒和老鼠們一旦聽到了,就會來翻弄泥土偷吃種子。
澆菜很方便,因為傍著菜園就有一條小溪。母親澆菜的動作很優美,滿滿一勺水,隨著她的手勢,灑出一道圓弧形的白亮水網,嘩的一聲落在翠綠的菜葉上。那時還沒有分戶包產,母親天天要在生產隊裡上工。她總是天一亮就挑著水桶出門,當太陽出來時,她已在菜地裡忙了好一陣子了。澆了菜就洗全家的衣服。當母親挑著水桶提著洗好的衣服和新摘的菜回到家裡時,就晾晒衣服,就進廚房炒菜。吃過飯,又匆匆忙忙出工做農活。每天最晚回家的也是母親,她幹農活回來之後還須趁著月色澆菜。
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菜園生機勃勃。種子發出嫩芽,給坳黑的菜地蓋上一層淺綠;青菜長高了,伸展出一片片葉子;韭菜挺直了身子,遠遠望去,就象一張綠色的絨毯;空心菜長得很精神,開著白色的小花;蘿蔔長粗了,根部的土裂開幾道痕;南瓜苗、冬瓜苗蔓延到搭在小溪上的瓜棚上,各自開著或黃或白的花朵,鮮豔的花、瓜苗的綠與菜地的綠連成一片。竹籬笆爬滿了瓜苗,綠色擠滿了各個角落,就連菜畦間的空隙裡也漫長著馬齒莧……
母親種菜,用的是農家肥,種的是家常菜。家鄉人把蔬菜稱為“小菜”。小菜,自然是相對於魚肉葷腥而言的。有客人來了,新鮮的小菜就擺滿了待客的飯桌。父親總是再三對客人說:“都是小菜,真不好意思。”說的是客套話,事實上,農家待客的那份心意卻是實在而純樸的。
母親的菜園,以翠綠連著四季,將一家人艱難的日子,連綴成一條曲折而又艱難的生命線。母親,曾用她那不懈的勞作打發著綿長的歲月,克盡為人母、為人妻的責職。那時,我們兄妹都還小,最難熬的就是每年那青黃不接的三四月份(家鄉人形象地稱之為“三荒四月”)。在揭不開鍋的時候,父親把床底下落滿塵埃的南瓜搬出來,小心翼翼地切開,在我們的眼裡,那簡直就是殺了一頭豬,可以足足地讓我們體會興奮和急切,兄妹六人因為可以飽餐一頓而高興得手舞足蹈。那些年月,青菜、紅薯、豆角甚至四季豆的葉子,都曾經用來填飽我們成長歲月裡的轆轆飢腸。看著我們吃飽之後滿足的樣子,母親臉上沒有笑容,只有淚水。在那段蒼黃的歲月裡,我們兄妹都面有菜色,這自然是蔬菜總是代替五穀的結果。
歲月是無情的。現在,銀絲早已爬上母親的額頭,但她經營過的菜園卻依然年年翠綠。大嫂和二嫂過了門,就由婆媳三人共同經營。分家時,母親把最肥沃的兩塊給了她們,自己卻種著最貧瘠的一塊。再後來,五弟、六弟結了婚,並且分一家。這塊菜地就由她們婆媳五人各自經營著其中的一小塊。直至今日,母親的菜園,還以翠綠連綴著五家人並不怎麼寬裕的日子。
母性是偉大的,母性的靈光總是在兒女成長的漫漫歲月中閃爍。件件衣服是母親在煤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縫製,一段一段的日子,是由母親用心靈的絲線連綴起來。父親的稻田只有夏秋兩熟,而母親的菜園卻四季翠綠,相比之下,母親的菜園雖然沒有父親稻田收穫的燦爛和熱烈,卻在平凡中體現著著母親春陽般的溫暖、流水般的柔情和對子女的深情呵護。
歲月,把艱難給了母親,母親,卻把美德留給了兒女。因為有了她心靈陽光的悉心相照,我們兄妹六人都成長為靠自己的誠實、本份、力氣和勤快過日子的人。

我知道祖母綠,那是一種晶瑩剔透、色澤美麗的綠寶石。我不知道是否有母親綠,如果真有,我想,那生長在母親菜園裡的四季翠綠,一定最適合用來比照這種意念中的綠。
在我們老家,有一句俗語概括客家婦女的勞作,那就是:田頭地尾,灶頭鍋尾,針頭線尾。其中的“地尾”,大概就是指她們所經營的菜園。我的母親,自然也有一塊日日經營的菜園。
母親的菜園離家不遠,就在我家對面的青山腳下。傍著一條潺潺流過的小溪,用簡易的竹籬笆圍著。本來,竹籬笆內的菜地並不全屬母親,曾有一位駝背的老婦人經營著其中的一塊。多年以前,這位老婦人的兒子在鄰村找了媳婦,就搬到那去生活了,只留下老婦人獨自過日子。老婦人步入風燭殘年的時候,我母親象照顧親生母親一樣侍候了她一年多。大概是出於感謝母親對她的照顧吧,臨終之際,老婦人給兒子留下話:她過世之後,那塊菜地就給我母親。我母親再三推辭說,她照顧老人只是出於一個鄰居應盡的本份,而不圖什麼回報。不過,母親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塊菜地.這樣,竹籬笆內的菜地就全屬母親了。
這塊菜地其實並不大,長不過三四丈,寬不過一丈餘。然而,母親花在其中的勞作卻是年長月久的。種菜的勞動強度並不大,但是需要精細和耐心。春天到來的時候,母親先是一鋤一鋤把土鋤得很碎並整成方方正正的塊狀,然後在上面挖出淺淺的溝兒,播下種子。最後,還要扎一些穿紅戴綠的稻草人插在上面--防止小鳥偷吃菜種子。母親很迷信,播種的時候,絕不允許我們提關於種子的事,因為在她看來,鳥兒和老鼠們一旦聽到了,就會來翻弄泥土偷吃種子。
澆菜很方便,因為傍著菜園就有一條小溪。母親澆菜的動作很優美,滿滿一勺水,隨著她的手勢,灑出一道圓弧形的白亮水網,嘩的一聲落在翠綠的菜葉上。那時還沒有分戶包產,母親天天要在生產隊裡上工。她總是天一亮就挑著水桶出門,當太陽出來時,她已在菜地裡忙了好一陣子了。澆了菜就洗全家的衣服。當母親挑著水桶提著洗好的衣服和新摘的菜回到家裡時,就晾晒衣服,就進廚房炒菜。吃過飯,又匆匆忙忙出工做農活。每天最晚回家的也是母親,她幹農活回來之後還須趁著月色澆菜。
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菜園生機勃勃。種子發出嫩芽,給坳黑的菜地蓋上一層淺綠;青菜長高了,伸展出一片片葉子;韭菜挺直了身子,遠遠望去,就象一張綠色的絨毯;空心菜長得很精神,開著白色的小花;蘿蔔長粗了,根部的土裂開幾道痕;南瓜苗、冬瓜苗蔓延到搭在小溪上的瓜棚上,各自開著或黃或白的花朵,鮮豔的花、瓜苗的綠與菜地的綠連成一片。竹籬笆爬滿了瓜苗,綠色擠滿了各個角落,就連菜畦間的空隙裡也漫長著馬齒莧……
母親種菜,用的是農家肥,種的是家常菜。家鄉人把蔬菜稱為“小菜”。小菜,自然是相對於魚肉葷腥而言的。有客人來了,新鮮的小菜就擺滿了待客的飯桌。父親總是再三對客人說:“都是小菜,真不好意思。”說的是客套話,事實上,農家待客的那份心意卻是實在而純樸的。
母親的菜園,以翠綠連著四季,將一家人艱難的日子,連綴成一條曲折而又艱難的生命線。母親,曾用她那不懈的勞作打發著綿長的歲月,克盡為人母、為人妻的責職。那時,我們兄妹都還小,最難熬的就是每年那青黃不接的三四月份(家鄉人形象地稱之為“三荒四月”)。在揭不開鍋的時候,父親把床底下落滿塵埃的南瓜搬出來,小心翼翼地切開,在我們的眼裡,那簡直就是殺了一頭豬,可以足足地讓我們體會興奮和急切,兄妹六人因為可以飽餐一頓而高興得手舞足蹈。那些年月,青菜、紅薯、豆角甚至四季豆的葉子,都曾經用來填飽我們成長歲月裡的轆轆飢腸。看著我們吃飽之後滿足的樣子,母親臉上沒有笑容,只有淚水。在那段蒼黃的歲月裡,我們兄妹都面有菜色,這自然是蔬菜總是代替五穀的結果。

標籤:菜園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