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美文章

致我美麗的故鄉美文

我想,故鄉是落在每個人心上的白月光。

致我美麗的故鄉美文

彩雲之南的南邊有一個叫“因遠”的小鎮上,從沒想過這輩子她會離我的心那麼近,從未想過她會牽絆我這麼久,這麼久。

故鄉啊,或許只有在夢裡才能一暼你月光下多情嫵媚的眼眸,或許也只有在夢裡才能肆無忌憚地向你傾訴我這顛沛流離的一生,或許也真的只有在夢裡才能再勇敢地承認走過千山萬水也不及你喚我歸來的一聲呼喊。多年後,也終於明白你早已不是一個地方的代名詞,而是深深滲入我心的情感。親愛的雲啊,請告訴遠方的故鄉,我走得再遠,終究是會回去的。

那是怎樣一個地方,我也說不清,但就是喜歡,就是想念。

天還未亮,公雞便開始高歌了,外婆聞聲起床做飯。先是生起火塘,她常說“有了火,便有了希望”。然後就緊接著打理各種家務。外婆說這應該是這輩子她最自豪的事情之一,一是生兒育女,二是管理家事,這些事讓她特別有成就感,能為家人做些事讓她打心眼裡感到幸福。那裡的女人都是這樣。做好飯,一家人便坐在火塘邊吃飯。外公坐在上座,其他長輩依次坐在外公旁,外婆和我們則坐在下座。我們先得恭恭敬敬地為外公外婆和其他長輩添上飯,然後等著他們動筷。要是哪個不聽話的孩子嘴饞先動了筷,外公就會拿筷子打他的小手,所以我們一般不敢亂了規矩。吃飯時一般只有大人講話,小孩只能乖乖聽著。那時候吃飯總是感覺很嚴肅,如今想來能這樣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日子實在難得。

吃完飯後,外公喜歡坐在火塘邊抽菸筒,小孩們就聚在一起彈珠子,轉陀螺,滾鐵環,玩彈弓。休息一會兒,外公外婆就去田裡幹活了,我們一般會跟著去。到了打穀子的季節,田裡就是孩子的樂園。說是去幫忙,其實就是帶著小黑狗抱著兩捆稻草跑來跑去,或者自得其樂地逮蛐蛐,然後燒了吃,弄得一臉黑炭,悠閒一點的就臥在稻田裡睡,那時沒有一點煩惱,只是傍晚歸家時會抱怨說全身都癢癢了,外婆就會燒開熱水,給我們一個個洗身子。那時候沒覺得稻田有多香,也沒覺得紅透半邊天的晚霞和嫋嫋升起的炊煙有多美,也沒覺得夕陽裡外公坐在田埂邊上拉煙筒的身影有多孤獨,更沒覺得外婆輕輕幫我們擦身的雙手有多溫柔,當一切不再屬於我們的時候,我們才會把腳下的這片土地踩得那麼踏實。鄉愁若是有氣味的話,應是稻花的香,甜而穩妥,美麗而悠遠。來生,我寧願作個稻草人,安靜地守護著這片美麗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悟著最樸實的生命。

大山深處的磨刀河,歡脫地奔湧而出,蜿蜒直至寨尾。我們在那裡玩過水,遊過泳,抓過小魚,逮過螃蟹,當然也沒心沒肺地在那裡撒過尿,山裡的那片樹林很茂密,但是那裡的陽光很慷慨,我們喜歡去那裡爬樹,光著腳丫在樹上唱歌,甚至去掏鳥蛋,更喜歡在樹蔭下解困,我們很喜歡上學的那條小土路,我們一起打著火把上過學,一起數著星星迴過家,一起在夏夜的時候捉過螢火蟲,一起在滂沱大雨的午後狂奔過,一起追過拖拉機,一起逃過課去偷桃子,甚至大晚上相約跑到墳地裡偷過祭祀品,懷念那時候的無憂無慮。我們就這樣走過了家鄉的山山水水,霸道地在那裡留下了我們成長的印跡。殊不知是故鄉悄聲無息地在我們心種下了種子,它在未來生根發芽了,殊不知是故鄉在不知不覺地改造著我們。或許我們想念的只是那片悄悄照進心房的白月光而已,它勝過了世間一切繁華美景。或許只有在那個柔情萬種的故鄉,才會有如此天真浪漫的童心。

在那裡,天似乎永遠是那麼藍,那麼明媚,那麼惹人喜愛。你永遠可以享受著伴著幽幽蟲鳴入睡的時光,你永遠可以享受慵懶愜意的陽光,你永遠可以看到蔥蘢的樹林盎然著生機,你永遠可以聽到白色的水花敲擊著黛墨色的岩石碰撞出美麗的樂章。有雅緻的話你也可以趁著某個下著微雨的早晨騎自行車或者徒步去走訪旁邊的村子,看看半山腰雲霧繚繞的民居,摸摸微溼的土牆和小草,看看拼命生長的作物,走走那條被青苔愉快地戲弄了一番的小路,一切恰到好處,微涼的日子,微好的心情,瞬間又充滿了活力。你也可以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找一本喜歡的書靜靜地看會兒,寫點東西。或者在某個不錯的傍晚爬到山頂去看看日落,發發呆,俯瞰著夕陽裡那麼安靜祥和的村子,看看被夕陽染紅的連片的層層疊起的土瓦,你的心裡壓根生不出一絲怨氣,如果不舒服,大喊一聲,群山會給你最好的安慰,溫柔地擁抱著你,包容你所有的不安和恐懼,甚至包容你所有的惡意和不堪。聽聽群山回唱,或許你可以找到出路。一直待到夜晚看看滿天繁星,走進月光下的農家茶園裡聞聞茶香也無所謂,反正家就在那裡。那裡是個可以靜下心來的好地方,千萬不要蹉跎了那裡的美景。在未來,你會知道它有多珍貴。我自私地希望那裡永遠不要被打擾,就這樣靜靜地活在

人情世故之外,挺好!

小鎮的人們用一生賦予了她美的靈魂,和諧共生。

那裡的人們勤勤懇懇一輩子,踏踏實實地踩著大地,用心耕耘著自家的田地,他們對土地的熱愛超過任何人,沒有任何人比他們更瞭解土地的脾性。對他們來說,土地不僅是一種營利謀生的工具,更是融入他們生命的不可或缺的血液,是滲入骨髓的一種情感,他們離不開土地,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他們以自然為生,而自然有時對他們很慷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時又對他們很殘忍,狂風暴雨,顆粒無收。即使如此,他們依然享受生命的饋贈,用心感受這苦樂參半的生活。對於土地管理,他們靠的是長年累月的經驗,更是朝夕相處的情感。每年他們照樣還是會趕著老牛把田地翻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會撒下種子,等著生命的希望冉冉升起。他們在日復一日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生活中消磨了時間,也領悟參透了生命。他們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容易滿足,而如今多少人就是在慾望這裡失了足。過年過節,他們就敲鑼打鼓,擺起長長的街宴,放起紅紅的鞭炮,身著白巨集盛裝,盡情歡歌起舞,完全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情不自禁地喊著:“喔……喔……”,場面蔚為壯觀。當然也要用他們的方式祭拜一下山神和其他神靈,他們虔誠地信仰著自然,信仰著生命。他們的生活很簡單,但是卻令人嚮往。

有個老爺爺,他的老伴五十幾歲便離開了他,那天他們一起去田裡幹活,傍晚了,老伴叫他先回家煮飯,他也沒多想,就先總了。天黑了,老伴還沒回來,他開始著急了,便去田裡找她,結局很悽美,他老伴安詳地倒在田埂邊,就這樣去了天國。炊煙升起,本是歸家時,只可惜離人從此未歸。他很自責,怪自己沒有及時發現老伴的.異常,怪自己沒有陪老伴走完最後的歲月,怪自己讓老伴一個人孤零零地走了。或許她是幸福的,最好的歲月給了最愛的他。兒女都不在身邊,他一個人在那舊舊的老房子裡過完了一生,終生未再娶。傍晚時他經常會做好熱乎乎的飯菜和遠方的老伴共進晚餐,彷彿她從未離開。這樣的愛情很平淡,也最真實。

有個嗜酒成性的男人打跑了自己的老婆,兩個女兒在媽媽走後總是受爸爸的打罵,無奈只好投奔了奶奶家,相依為命。兩姐妹在奶奶家很聽話,幫奶奶打理各種家務,做農活,也在奶奶的幫助下,重新回到了學校。姐姐八年級便輟學了,說奶奶一個人太辛苦了,她要自己供妹妹上學。然後她去了市裡打工,有時候一天做好幾份工,她省吃儉用,把大部分工資攢下來寄給奶奶,這樣子堅持了幾年,後來開起了自己的小店。每年過年她都會回去過年,她知道爸爸每年都是自己一個人過年,因為爸爸讓這個家支離破碎,她記恨著爸爸,但是她不免也會心疼爸爸。曾經幾次趁爸爸不在家,拿水果和生活用品之類的悄悄去爸爸家裡,順手打掃一下家裡。她對爸爸的愛也只能這樣。而媽媽再也沒回來過,姐妹倆小小的心裡一邊是怨恨,一邊是惦記。

那鎮上發生過好多事,關於情,平淡無奇,卻總是讓我感動。這樣的小鎮,適合生活。

當然那裡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也不是不盡人意,只是覺得有些粗魯。人們經常會因為誰家又佔用了哪家的一點田埂而吵得面紅耳赤,甚至還會賭氣悄悄截掉哪家田裡的水源。趕街天人們經常也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討價還價,長舌婦也會在背後嗑瓜子聊天的時候說盡其他人的壞話,老爺爺們在街邊打牌休閒的時候也經常會大吵大鬧,經常也會有夥子喝醉酒在街上飆車鬧事,人們活得很庸俗,很懶散。但是正是在這樣的小鎮,才沒有那麼多複雜的人情世故的紛擾。農忙時節,村裡人會輪著去田裡幫忙,或者提供農具農機。有人家結婚時,婦女們就會去幫忙洗菜,打掃衛生,男的幫忙炒菜,分工合作,熱熱鬧鬧辦完婚禮。有人家裡有人生大病的時候也會去看望,就算只是陪著那家人聊聊天,或者帶點補品給病人。有人家辦喪事,村裡的人會幫那家人打理好一切瑣事。家裡有啥好吃的也會給鄰居家送過去,肚子餓了可以去鄰居奶奶家蹭飯,有時間就會去陪獨居的鄰家老奶奶聊天,在路上遇到任何人都可以親切地打招呼。人們就是這樣相互扶持著。這樣的小鎮讓我真心覺得喜歡。

不知從何時起,我只敢稱故鄉為“那裡”,或許略顯生疏,總感覺她只是個遙遠的夢,只是一片白月光,只是我還在期待著回去的地方而已,僅此而已。但不管我在哪裡,家就在我後面,她在背後支撐著我走過每段風雨兼程的路。“鄉愁是一隻孤獨的鳥。”如今看來這隻孤獨的鳥在我這裡歇腳了,再也不飛了,它讓我時時刻刻裝著那個叫“因遠”的泡在月光中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