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美散文集

溪丘

溪丘

1
溪丘位於巴東長江北岸,有馳名中外的神龍溪,也有209國道穿腹而過,橫貫其中。在地勢複雜的山區,觀者從高空俯瞰這些交織成網的田間小路、山路、公路、恰似一條條縱橫在大腦裡的神經。這些神經把溪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囊括在經緯網中,讓這裡的人們把春華秋夢盡顯。
沒有想到的是,這裡的神祕生活,古老的民俗,清澈的小河,還有重巒疊嶂的山峰都給了我生活的動力,成了我幼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成為一種遙遠而又現實的回憶,一直縈繞不息。二十年生活,二十年與自然比鄰而居的我,不得不承認這裡的風景獨好。
溪丘境內山石嶙峋,水依著山,山傍著水,山環水繞,神奇無比。典型的山區地形,四季較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春意暖暖,其溫融融;夏有焦日榨油之感,且時常雷聲陣陣,一聲雷聲震耳,飄潑的大雨便潑下來;秋風飄衣,時暖時冷;冬日霧氣迷漫,陽光一瀉,霧氣便隨之而散。其實這裡的最高峰,在我居住過的地方,就數巴東三中頭頂的黃金觀。在冬日裡,雪花飄飄而落,皚皚白雪覆蓋其身,陽光一照,白得撩人眼。
溪丘的土地豐腴潤澤,盛產水稻、玉米,也出柑桔、桃、李等,還有各種藥材。溪丘的農民迎著朝陽,踏著土石,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保留著傳統的耕作方式。荷鋤晚歸的農民依舊悠然自樂,雖沒有陶翁筆下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卻有讓靈魂迴歸自然的弦妙。問山問水皆不知,問農夫,農夫笑而不答心自閒。這就是入世的高妙之處,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理解的。我並非矯揉造作地吹捧,也無心給這裡的農民披上一層朦朧的輕紗,畢竟他們都處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中。不難發現有人也為了錢披星戴月,忙得不可開交,可這裡的安靜與原始會為他們洗去疲勞。否則,煙火花樹的旖旎將被毀滅,將被這裡不善於發現美的人們給抹殺了。貧窮地方的人們就很樸實,很敦厚嗎?我不敢做答,因為這裡的確還很貧窮。
貧窮!這個我耳熟能詳的詞,這個我親眼目睹過的悲哀者的隱痛,一直是這裡人們討論的話題,關注的焦點,沉重!沉重!普希金的《貧窮》在我腦中打轉,
貧窮,
我終於記住了,
記住了你給我的辛酸和教訓,
富足的死敵!
你為何總是和我作對,
甚至在夢中都來向我尋釁?……
2
我的家鄉在溪丘,居住的地方依山而建,傍水而棲,屋後山頭蒿草雜木叢生,屋前清澈小河潺潺流淌。我把我居住的房屋喚“雅舍”,沒有荒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卻也有平房七八間,鳥雀長棲。每每朋友訪舍,走在悠悠晃晃的索橋上,看著清澈的溪流,心情沒有似水一樣順暢。不知是這裡的水承載了過去,記錄著現在,延傳著未來。還是這裡本應建水泥大道的橋,卻仍然是保留了木板的特色,並且凋剝破敗不堪,留下了時間的印跡。
徜徉在陽光普照,溪流悠悠的小道,看著那些剝蝕了斷牆。還有人民公社時期寫在牆上的宣傳標語,心裡就為這樣的面貌,這樣的落後,這樣的貧窮的地方擔憂。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裡的地段雖沒有如此險惡,卻多崇山峻林,多河流。閉塞極大地制約了這裡的發展。交通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要致富,先修路”在這裡尤其重要,快成了名言了。儘管當時的“泉口精神”成為口碑,團結奮鬥,努力向上是推動老區開發的動力。但在現代這個時代,多元化經濟浪潮洶湧澎湃,曾經的文化,曾經的精神顯得有點脆弱,隨著小河之水流向遠方,漸行漸遠了。
幼年窮盡一切手段決定逃出這個山環水繞,民風純樸的地方,如今卻又為家鄉這種樸實精神的消逝而感到痛心。也許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失去了的才是彌足珍貴的。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是時代潮流強加給當今農民的鐐銬,不能說是時代的錯,可與這個時代還是有牽連的。透過眼前的溪丘,咀嚼著曾經的火紅歷史,不禁為即將失去的那種文化,那種鄉土精神痛惜。
揩去淚水,揮揮衣袖,丟掉前進中的“揹包”輕鬆前進,保留鄉土精神,摒棄貧窮。

※本文作者:靜龍士※

標籤:溪丘